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美术_《汉字的联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来源:哗拓教育
汉字的联想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由来及演变过程。

技能目标:能运用水墨知识,创作一幅文字与画面相结合的作品。 情感目标:体会汉字艺术的趣味性和美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观察、分析汉字象形表意的构型特点,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用绘画形式表现汉字的创作乐趣。 【教学难点】:

利用汉字的形与意,发挥想象力创作国画作品。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板书、展示板 学具:水墨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咱们开始上课吧?这节美术课,咱们先从一个字谜开始,不过美术课上的字谜是画出来的。(边说边画)耳朵听,眼睛看,嘴巴说,心里想。谁来猜猜,这是什么字?(聪)主要同学们上课时小

耳朵认真听,眼睛专注的看黑板,小嘴巴积极的回答问题,心里认真的思考问题,你一定会越来越聪明。你想不想也这样,将汉字画出来。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字的联想》(板书课题) 二、汉字的起源及发展 (一)甲骨文

研究汉字,得先说说它的起源,那你知道我们的汉字是怎么来的吗?

讲《仓颉造字》神话故事(尽量让学生讲)

原始社会的人民,将事物的外形画出来,作为其代表符号,这就是最早的汉字,我们称为象形字(板书)。我国最早的象形文字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我们称为甲骨文。

考考你们的眼力:你能看出这是什么字吗?(牛,水,山。。。。) 象形文字最大的特点是“以形表意”。 (二)造字练习

你想不想做一回小仓颉,也来造个字,(出示鱼图片)小组合作,选择你们喜欢的小鱼形象,用水墨线条创作“鱼”的象形文字。 学生创造,并上台介绍自己的创作灵感。

总结:这些都是“鱼”字的象形文字,它的字形与小舟比较接近,但是更为概括,再来看一下我们造的“鱼“字。可见同学们造的“鱼”字很不错,都很形象,你们都是了不起的仓颉。(借机复习中国画知识) (三)文字的演变

(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汉字也在不断的变化,它们变得更加的概括、简练、抽象。

(2)学生上台排列“马”字的顺序

(3)欣赏西周的金文、秦朝的小篆、具有蚕头燕尾特点的汉代隶书、魏晋的楷书。 三、欣赏作品 (一)艺术家的作品

让我们来看看大师是怎样用汉字进行创作的。

(1)(出示《农家乐》作品)这幅作品表现了哪些字和形象?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画命名为《农家乐》?他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小结:画中大胆融入汉字,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画中有“羊”“鱼”“马”等,表现的是农家人家畜兴旺、丰衣足食的美满生活,也表达了作者对农家生活的向往。我们来看作者的构图,画中字体有大小变化又有前后遮挡关系,注意了墨色的浓淡变化。同时空白处还适当添加了农村生活的环境,将画面表现的生动又饱满。 (2)对比欣赏吴冠中《羊肠小路》和《霸王不别姬》 (二)欣赏学生作品 你从作品中学到了什么? 四、艺术实践

前几天咱们去春游了,你都看到了什么?(画、树、草、水……) 咱们把看到的美景用象形字给表现出来怎么样?

作业要求:展开想象,将文字和图画相结合,创作一幅表现春天美丽景象的画面。(注意:(1)构图新颖。(2)墨色有变化。) 五、展示评价

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到讲台上展示 生评: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喜欢?

师评:从文字图画巧结合,内容丰富,构图新颖,墨色有变化几方面评价。 六、拓展

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尤其是我们的汉字,它们并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一个个独特的精灵,希望同学们能继续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汉字艺术,让我们的汉字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永放异彩。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还不成熟阶段,他们都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小学低年级来说,他们对于形象的认识和艺术的感知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他们对于设计、形象变化方面还存在着欠缺。针对学生的特点,我将在课堂上给予一定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掌握的一定的水墨知识,但如何运用好水墨知识,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小练习中,在欣赏作品中,都帮助学生复习笔墨知识。 效果分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汉字的产生和演变过程,复习水墨知识,能将文字和绘画巧妙结合,创造一幅充满趣味性及美感的水墨作品。激发学生对汉字艺术的兴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关注文化与生活的课程理念。本课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感受中国汉字的审美意趣,培养其热爱汉字的民族情感和文化鉴别能力。

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能为学生运用汉字的构形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灵感。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开启形象思维之门,充分发挥汉字的间架结构和不同书体的特点,运用巧妙的绘画方法和独特的构思进行创作,将自己对汉字的认识和感受用中国画的方法大胆地表现出来,提高美术素养,陶冶审美情操。 评测练习:

展开想象,将文字和图画巧妙结合,创作一幅能表现春天美景的水墨作品。

要求:(1)构图新颖。(2)墨色有变化。 课后反思:

《汉字的联想》一课将古老的中国汉字收录入美术课堂,结合汉字的形成和发展向学生展示了我国古老汉字的魅力,使学生在欣赏汉字的造型美之余能够有更多机会了解我国古代汉字的造字规律,激发起探究古汉字的兴趣。

美术课上,生动有趣的导入能迅速引导孩子进入课堂,我设计“画字谜,猜字谜”导入方式,使本课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学生。然后结合

图片,让学生了解古人类是怎样记录和交流事情的,并归纳这种既像画又像字的符号叫做象形文字,使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游戏“慧眼识字”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新知。紧接着,做一回小仓颉,给“鱼”创造象形字,既加深学生对甲骨文的认识,又为“艺术实践”环节做好准备。在欣赏艺术家及学生作品中,引导学生关注字画巧结合的方法,复习水墨知识及绘画技巧。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态度认真,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我也发现,学生在水墨知识的掌握以及灵活运用上还需要提升,这是我需要关注的教学难点。 课标分析:

初步认识线条、形、色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