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劳的词语解释是:以逸待劳yǐyì-dàiláo。(1)指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时再出击。基础解释:指作战的时候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来攻的敌人疲惫后再出击。
以逸待劳的词语解释是:以逸待劳yǐyì-dàiláo。(1)指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时再出击。基础解释:指作战的时候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来攻的敌人疲惫后再出击。 简体是:以逸待劳。 拼音是:yǐ yì dài láo。 繁体是:以逸待勞。 词性是:成语。 注音是:一ˇ一ˋㄉㄞˋㄌㄠˊ。
关于以逸待劳的近义词
用逸待劳 养精蓄锐 逸以待劳 按兵不动 以逸击劳 一张一弛
关于以逸待劳的反义词
疲于奔命
关于以逸待劳的造句
1、他以逸待劳,看似一直被死死压制,其实决斗的主动权已经在暗暗向他一方倾斜了,等时机一成熟,再暴起发难,取胜易如反掌。
2、主公,我以为,我们可以分兵把守在冀州得边境上,以逸待劳!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3、此计让敌军忙于奔波,好让我军以逸待劳,将他们一举歼灭。
4、善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平安,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一种乐观。
5、面对远来疲惫的对手,我队则是以逸待劳,从容应战。
关于以逸待劳的词语
以劳击逸 待待儿 以逸待劳 逸逸 逸以待劳 用逸待劳 以逸制劳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以逸击劳 劳动待遇
关于以逸待劳的成语
暂劳永逸 一劳久逸 好逸恶劳 以佚待劳 用逸待劳 反劳为逸 劳逸不均 以逸击劳 安安逸逸 以逸待劳
以逸待劳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原作“以佚待劳”。引《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飢,此治力者也。”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若未可入,则深壁高垒,以逸待劳。”《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他踞了碉楼,以逸待劳,我们倒难以刻斯取胜。”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三节:“这种时候,敌军虽强,也大大减弱了;兵力疲劳,士气沮丧,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红军虽弱,却养精蓄锐,以逸待劳。”综合释义: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他踞了碉楼,~,我们倒难以刻期取胜。◎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网友释义:以逸待劳,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原作“以佚待劳”。《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若未可入,则深壁高垒,以逸待劳。”汉语大词典: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原作“以佚待劳”。《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若未可入,则深壁高垒,以逸待劳。”《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他踞了碉楼,以逸待劳,我们倒难以刻斯取胜。”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三节:“这种时候,敌军虽强,也大大减弱了;兵力疲劳,士气沮丧,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红军虽弱,却养精蓄锐,以逸待劳。”国语辞典: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待敌方疲倦、实力削弱时,再予以痛击。《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烽火幸通,势及并力,以逸待劳,兵之利者也。」《三国演义.第五○回》:「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以逸待劳。」也作「以佚待劳」。辞典修订版: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待敌方疲倦、实力削弱时,再予以痛击。《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烽火幸通,势及并力,以逸待劳,兵之利者也。」《三国演义.第五零回》:「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以逸待劳。」也作「以佚待劳」。辞典简编版: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待敌方疲劳,实力削减时,再加以攻击。 【造句】足智多谋的师命军队以逸待劳,伺机将敌军一举歼灭。比喻从容应付,毫不慌乱。 【造句】大考前夕,他已有万全的准备,以逸待劳,态度十分从容。成语词典版:01.《汉书.卷六九.赵充国辛庆忌传.赵充国》:「烽火幸通,势及并力,以逸待劳,兵之利者也。」02.《南齐书.卷四零.武十七王列传.竟陵文宣王子良》:「今县军远伐,经途万里,众寡事殊,客主势异,以逸待劳,全胜难必。」03.《朱子语类.卷一二零.朱子.训门人》:「若常加省察,使良心常在,见破了这私意只是从外面入。纵饶有所发动,只是以主待客,以逸待劳,自家这里亦容他不得。」04.《隋唐演义.第五八回》:「如今只宜分兵困住洛阳,殿下自领精锐,速据成皋,养威蓄锐,以逸待劳,出奇计一鼓而即可破建德。」05.《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逆苗巢穴,正在野羊塘。我们若从大路去惊动了他,他踞了碉楼,以逸待劳,我们倒难以刻期取胜。」06.《官场现形记.第一八回》:「老师的事情,门生还有不竭力的吗?但是一件,我们也只可以逸待劳,以静待动,等他们来请教我们。」其他解释:用兵之际,稳操机势,以待敌之进攻也。《后汉书·冯异传》:「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按,逸作佚。;《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其他释义: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典故:西汉末年,陇甘军阀隗嚣脱离刘秀,去投靠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刘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器,结果反被隗器打败。刘秀再派征西大将军冯异,前去占领枸邑。隗器得到消息,命令部将行巡立刻去枸邑抢占有利地形。冯异的部将们知道后,都劝冯异不要和行巡大军作战。冯异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抢占枸邑‘已逸待劳’。”冯异命令部队急行军,抢在行巡之前,占领了枸邑。冯异严密封锁消息,紧闭城门,偃旗息鼓,让将士们休整。行巡的部队急匆匆地刚赶到城下,城楼上突然鼓声大作,亮出了冯异的帅旗。行巡的军队毫无防备,吓得四下逃窜。冯异大开城门,领兵冲出城来,大败敌军。让自己的军队养精蓄锐,以等候从远方赶来的敌军,以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称为“以逸待劳”。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2.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1991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