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4年小学教研工作总结(3篇)

来源:哗拓教育

2024年小学教研工作总结

  时光如飞轮,转眼就是一学期,我们音乐组每一位老师对待工作都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努力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在教学上,细心研究自己的子课题,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以创新的、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艺术为手段,通过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养,陶冶高尚情操。本学期教研组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入手,以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为目的,认真贯彻和学习新课标,并结合新课标,大胆的进行改革创新,以此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开创我校中心音乐教学的新局面。

  一、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定时开展教研活动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各自的教材内容要求,制订出个人的'教学计划、科研课题计划,及本教研组的工作计划,并在日常教学中严格执行。

  本学期,定期开展教研组活动,每位老师都能按时参加,活动中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材,人人都能积极发表意见,提出自己最佳的教学方案,互相讨论研究,共同进步。除此之外,还学习有关课改教学方面的新理念,及一些优秀教案、论文等,并认真做好笔记注重多媒体在教学教学中的运用。音乐教研组共安排_次活动,_次学习新课标,_次集体备课,_次听课,_次专业技能提升培训,每人听课__节。

  通过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逐渐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学习,更主要的是教学改革的大趋势的影响,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也就是说,从思想上重视了起来,通过听课发现,学生的各种音乐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也说明,教师们注重了平时的教学,也因为如此,才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也让学生们从视觉、声音上得到了享受,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真对待学校各种活动,社团建设有声有色

  为了培养学生艺术审美情趣和爱国爱校的思想意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倡导同学们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展示我校艺术教育成果,推动我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师生的集体荣誉感。

  音乐学科致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加强学校的歌舞、合唱的训练,辅导特长生,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强合唱社团、电声乐团、铜管乐队、春风剧社的社团建设。

  三、不足与思考

  1、钻研教材不够深。教师们都能按教材上好课,但总是不能把教材的前后贯通,对全部教材的线路不清晰,教材有什么就讲什么,不注重前后的衔接,使知识零散,学生不易掌握。在授课中重点不突出,随意性较强等等。

  2、教学方法的创新程度不够。教师总是不能抛开传统的教学方法,虽有创新,但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教师的音乐教学的基本功有待提高,其中包括我。教学设备的陈旧,限制了教师的发展。

  3、继续加大听课的力度,仍然以结合新课标进行创新教学方法为目的。做好与新教材的衔接。加大集体说课、总结的力度。对于每一节课,都要做出恰当的评议,避免总念“颂经”的常规。

  用音乐点亮孩子的梦想,通过艺术教育的途径,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打造精品特色社团,丰富校园文化氛围。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获得未来,快乐的前景的道路。相信唐闸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师团队将带领孩子们在艺术的芬芳中获得最快乐最优雅的生命!

2024年小学教研工作总结

  在上级的领导和指下,XX学年振太乡中心小学教研工作扎实地开展,效果喜人。

  一、组建了网状式的教研机构

  学年初,即组建以校长为组长,支部书记、副校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研员为执行组长,乡属各小学教师为成员的网状式教研机构,教师既各负其责又资源共享。以期集中科研智慧,辐射全乡教研,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凸显教研服务于教学的作用。

  二、以课题研究推动教研工作

  1、XX学年,申报了省级课题研究三个,主持人为语文李其贤、数学宋有章、信息技术沙家湘。变以往支离破碎的教研为规范的课题研究认证,进而发挥教研积极能动的作用。

  2、在实施省级课题研究过程中,有相关论文发表于省级刊物,有被普洱市文联纳入比赛的文学作品,有被《茶树王》发表的文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有实质性突破。

  3、在语文教学研究方面,因兰有荣、李其贤义务执教的三年级习作指导效果明显,被镇沅县第二中学校刊《白山茶》主编潘永华老师聘请去指导主题写作,且有《三个字中的那一天》等学生作品发布于镇沅县信息网。

  三、教研形式灵活多样

  1、乡属各完小在行政教研组统筹下,每月开展两次教研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小专题座谈会的教研活动,如六年级学生心理活动研究,就是以学生的表现,分析其心理变化,找出对策,以帮助学生健康过渡到七年级。有《XX年普洱市“以学生为主体,顺学而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观摩学习后的交流反馈。有计算能力培养研讨课的展示。

  2、乡小行政领导及教研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教研第一线,到各完小查看、听课、交流等,整合了教研力量,且撰写成文章发布于教育信息、网校空间,供教师参考。

  3、抓住校际、乡际、县与乡、市与校教研活动的机会,各抒己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升教研能力,促进教学质量。

  4、教师校本教研意识增强,有思想品德科任教师请语文老师上课的,有同年级教师以“换课上”进行教学研讨的。教师可谓想方设法以教研兴教学,走出了闭门造车的低谷。

  四、教研成果显著

  1、在县、乡级科学、三生教育竞赛中,参与教师把教研的精华带回了各个学校。特别是县级三生教育竞赛一等奖的获得者沈艳梅,既是我乡教研工作蒸蒸日上的见证,也是我们教研工作追求的一个高度。

  2、在新课标理念下,学校重视外出到省聆听最为前沿的名师专家的交流。且要求参加教师学以致用,发挥“一人参加,全乡教师受益”的作用。如,参加了国家级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观摩学习的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员到各完小进行教研活动,且听课后又由语文、数学教研员各上一节“移植”解读课融为一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研。

  总之,XX年振太乡中心小学的教研工作是勤勤恳恳的奉献着,也是点点滴滴的收获着,更是一群热爱教育、想谱写教研华章的执着者。

2024年小学教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的教研工作遵循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和学校制定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各教研组的作用,围绕“有效研训”推进高效课堂,“有效评价”提升育人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生管理,通过校本教研,通过开展各项教研活动,提高教研工作实效,为我校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坚持理论学习,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1、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要求教师坚持自学,看书读报,学习理论书籍,并有重点摘记。开展了“读一本教育名著”活动,为每位教师准备了一本教育名著,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通过选送、推荐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竞赛活动,提升一线教师的业务素质。

  2、要求教师深入学习《国家课程标准》、《福建教育》等有关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杂志刊物,并组织教师集中观看优秀课堂教学VCD,提高了教研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教学中的热点和冷点的教学问题,从而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各教研组长组织好新课程学科教材培训和教研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结合本学科特点、教师特点,创造性地制定任务目标、方法措施。

  3、注重抓教师的业务提升。推荐班主任参与管理能力培训、辅导员参与全国辅导员远程培训。学校还注重遴选优秀教师参与业务能力提升培训,2名教师参与省级学科能力提升工程骨干培训,6名教师参与教育办名师培养班、1名教师参与泉州市首批名师工作室的研训。

  4、继续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小荷工程”工作,召开“师徒结对”拜师会,指定晋江市名教师与教育办名师班成员担任新教师的指导老师,要求每位新教师每周要听指导老师2节课,指导教师每周听一节新教师的课。做好新调入和新分配教师随机听课工作,指定晋江市名教师与教育办名师班成员担任新教师的指导老师,师徒共同制定培养计划,逐步建立稳固的培养帮扶关系,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一学期来新教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陈小红老师参加青阳街道举办的艺术学科教师技能比赛荣获一等奖,并在晋江市艺术学科教师技能比赛荣获二等奖;张蓉蓉老师执教二(二)中队《花开幸福》获得街道二等奖;李伟明老师参加晋江市小学科学优秀课件评比荣获三等奖。

  5、组织老师参加各类论文评选、发表,有多篇论文在市级以上的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上发表,成绩喜人。施春玲撰写的《爱给予的力量》、《有爱,一切皆有可能》发表在东南早报《教育周刊》;洪玉惕撰写的《多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表在《学习与科普》;黄萍萍撰写的《关注数感培养提升数学素养》发表在《小学教学参考》,黄萍萍撰写的《有效教学—————为课堂添活力》发表在《小学时代》;李伟明撰写的《学会发现问题用于提出问题》发表在《新课程》;林丽卿撰写《浓浓语文味,感悟真语文》发表在《素质教育》。

  二、健全教研制度,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本学期,教研组都能在每月设定一个检查重点,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做到“开齐、开足、教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教研工作做细、做实。

  2、实行月工作量检查制度,教研组长应于每月的月底抽一名教师参与月工作量的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作业批改、教案编写、单元试卷的评改、后进生学情档案卡、教学进度等情况,教研组长应将检查的突出问题及时通报,便于当即纠正,杜绝后患

  3、本学期我校承办了晋江市农村小学艺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提高阶段现场教学观摩活动,泉州市骨干教师庄育璇老师提供《添画人像》一课的教学观摩,新教师姚沁湄提供《壮乡鼓韵》一课的教学观摩,两节课都获得了与会专家、老师的好评。我们还充分发挥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合理使用电脑室、多媒体电教室、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心理咨询室、小金星电视台、综合实践室等功能室,最大程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继续推行“周四听课日”“每听必评制”制,结合“学科名师”评选、“小荷工程、晋江市名教师考核等活动,为我校名师和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创设比、学、赶、帮、带的人人争先,团结协作的氛围。学校高度重视新教师的指导及培训,行政对新分配、新调入教师吴燕红、陈育娜、陈龙、陈小红老师进行了随机听课。泉州市骨干教师吴丽辉老师提供了数学公开课《四年级——角的度量》;泉州市骨干教师洪玉惕老师提供语文公开课《六年级——学弈》;泉州市骨干教师吴燕红提供语文公开课《一年级——ZCS》,泉州市骨干教师朱晓达在教育办“十二五”省级课题《名师成长培养机制的研究》开题会中作专题讲座,这样把名师的助推作用与新调入、新分配教师随机听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打造各学科、不同年龄、不同特长的特色教师队伍。

  5、为充分展示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精神风貌,促进校际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引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我校于11月7日—11月11日举办第二届“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活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为主题,周一组织一年段的课堂教学开放活动。周二组织二年段的教学开放活动。周三组织三年段的教学开放活动。周四组织四、五两个年段的教学开放活动。周五组织六年段的教学开放活动与开放周总结会。做到整周所有的班级所有的老师都参加教学开放活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都对外开放。各班邀请10名以上不同层次的家长代表到班级听课。活动期间展示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听课笔记、学生优秀作业等。全体教师都能展示最佳教学风格,每位教师课后能主动、虚心听取听课家长及其他人员对教育、教学、教改等方面的意见,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6、发动教师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积极撰写学科论文、教学设计等,以参加各级教育教学主管部门举办的'论文、教学设计评选,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洪玉惕老师的《多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被学习与科普杂志社评为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施春玲撰写的《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学中的蓝图》泉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二等奖;廖长秀撰写论文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10年教学成果大赛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吴燕芳撰写的《让阅读成为数学学习的一种习惯》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教学成果赛中荣获三等奖。苏秋凉的课例获泉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学课例二等奖。

  7、注重搭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委座谈会,班级家长会。结合传统节假日,开展亲子活动;组织一年级新生及家长入学培训。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表彰热心教育人士。

  三、抓好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发展。

  1、积极构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管理机制,形成具有我校校本特色的教研活动模式。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深入开展校本研究,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开展“常态课”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

  2、本学期着力“有效教学”的研究,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最优化。全体教师继续增强研究的意识性,时时有研究,处处有研究,把研究看作工作的常态,着力解决校本实际问题。在教育办艺术学科教师教学技能“一课多研”活动中,陈小红老师提供了一节研讨课;在教育办数学“一课多研”活动中,吴燕芳老师提供了研讨课《鸡兔同笼》;在教育办英语“一课多研”活动中,吴淑榕老师提供研讨课《Youshouldlook,thencrosstheroad。》。

  3、本学期我校各教研组的教研工作全面开花,各种教研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组织语文、数学、英语、艺术、体育、品社、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科学等10个教研组,每个教研组推出一至二节有学科特色的公开课进行交流。艺术学科姚沁湄老师提供的公开课《壮乡鼓韵》、语文学科张精华老师提供的公开课《学弈》、数学学科李伟明老师提供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体育学科廖长秀老师提供的公开课《快乐的小渔民》、南音专职教师陈小红提供的南音公开课《直入花园》、综合实践科张精华老师提供的《学炒一盘菜》、心理健康老师陈龙提供的《活着真好》、刘雪萍老师提供的信息课、张丽明老师提供的英语课等十几节不同学科各具特色教学公开课进行交流,进修学校林培育老师还多次莅临我校指导新教师王瑞双的科学公开课《材料在水中的沈浮》。这此教研活动在我校掀起了一场通过教学研讨提升业务能力的高潮,参与公开课活动的教师,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能准备充分,能自觉运用新课程教育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手法切合实际,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教学效果显著。

  4、积极做大做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讨。首先,利用每周的校本课上好我校的“防震减灾”教学,为学生讲述地震相关知识并教给地震逃生常识。其次,每周安排一节南音课,聘请南音专职教师,把闽南传统文化南音引进课堂,组建南音兴趣小组,提高学生的南音演唱及演奏水平。泉州电视台今年11月9日在《新闻联播》频道对我校的南音教学进行报道。

  5、心健教育是当今独生子女教育最不可缺少的,为此我校建设了心理咨询室,开辟了心理知识专栏。学校还聘请专职心理教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心理专业的陈龙老师,上好每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丰富多彩的心健活动。邀请泉州180医院心理健康医生做《迈好青春期第一步》专题讲座,每天还定时开放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四、开展各项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教育办开展的各类活动。在教育办科幻画评比中,许梵怡同学荣获二等奖;在教育办英语讲故事比赛中,毛啊倩、蔡丽敏、高千禧同学荣获三等奖。在教育办二年级数学竞赛中,陈佳豪同学获一等奖,还有3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在教育办四年级小学生科技小制作比赛中,许冰瑜同学荣获一等奖,许钰镕同学获二等奖,蔡伊欣同学获三等奖;在教育办小学生器乐独奏(钢琴、电子琴)比赛比赛中,李钰铮同学获得高年级一等奖、曹宸菁同学获低年级组三等奖;在教育办小学生象棋比赛中,有9人获奖;在教育办一年级学生集体写字比赛中,一年(2)班荣获二等奖,一年(1)班、一年(4)班获三等奖。

  2、9月11日——9月17日,我校开展了第十四届推普周系列活动。本次活动以“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主题。举行了“推普”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举行了教师“书写红色经典诗文”写字比赛;开展了各班“红色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开展了优秀学生参加的“书写红色经典诗文”活动,其中二、三年级铅笔书写比赛,四、五年级钢笔书写比赛;一年段开展“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六年段开展关于“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手抄报比赛。此外我们还组织督普队员在校园内开展“啄木鸟”纠错行动,要求各班出一期推普黑板报,举行一次“推普”十分钟队会,宣传本届推普周活动的主题和有关推普知识,营造了良好的推普氛围。

  3、学校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性的培养。现场作文、书法比赛、推广普通话、劳动教育、兴趣小组活动已成为学校的日常工作,丰富了校园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过美红同学、戴晓萱同学在晋江“平安家庭”少儿绘画比赛决赛中分获一等奖、二等奖;李钰铮同学在晋江市钢琴比赛中获得高年级三等奖;吴明超同学在晋江市第二届象棋比赛中,获男子甲组第七名;李钰铮同学在晋江市《我与晋江老年大学》征文大赛中荣获学生组二等奖。

  4、广泛在校园内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除了体育组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专项体育活动组织培训外;还积极开展校内的阳光体育长跑活动,举行专门的阳光体育长跑启动仪式,由班主任主抓每天的长跑运动并作登记工作。11年9月份,我校在原先开展体育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教学特色——南音,创编一套《乡音BoomBoom操》及重新规划各个班级的大课间体育游戏,形成富有特色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11年10月参与“泉州市阳光体育大课间展示暨体育学科教学片断比赛”的汇报展示,得到与会领导老师的高度评价。随后,《泉州电视台新闻联播》《泉州晚报》《晋江经济报》《海峡都市报》等媒体先后对我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进行专访报道。我校运动代表队参加教育办举行的中小学田径运队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多名运动员分获个人单项奖的多个奖次,成绩喜人。在选送运动员参与市级运动会,我校有3名队员被选中,并为教育办运动队取得优异成绩。

  5、营造书香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精心布置学校图书信息中心,建设自助阅览的“快乐书吧”;全面开展班级读书活动,各班制定班级读书方案并结合班级图书角建设行动开张系列读书活动。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年度工作设想。

  1、存在问题:教师的观念需要进一步的更新,专业知识需要及时的补充;学困生转化力度不够;教师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尤其是教育教学艺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教学的评价机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课题组与教研组工作整合需要更深入,学习笔记反思少。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在培养和教育学生的过程当中,还存在许多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今后还需加大以生为本的力度,加强教书育人的崇高信念,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素质落实在每一项工作当中。

  2、工作设想: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探索和吸收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实施好教研计划,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落实检查和考核。加强对新课程的培训、指导、检查,切实转变师生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树立质量立校的理念。加强质量监控,建立有效的质量反馈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及时有效地改进教学工作。努力构建有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