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思考“光武中兴”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史料、历史年表研读,学习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武中兴的背景和措施。
难点: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二
导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汉光武帝陵,是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刘秀的陵园。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西南,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原因有哪些?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东汉的兴亡》。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一、建立:刘秀称帝
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二、兴盛:光武中兴
1、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光武中兴措施):
①释放奴婢;
②减轻刑法;
③合并郡县,裁减冗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2、影响: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三、打击:黄巾起义
1、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灾荒连年,社会动荡。
2、概括:184年,张角领导农民起义爆发。
3、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4、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是东汉衰亡的直接原因。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光武中兴
1.材料展示: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
——《汉书·王莽传》
2.教师讲述: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了各地农民起义。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3.材料展示:及王莽篡位,续以更始、赤眉之乱,至光武中兴,百姓虚耗,十有二存。
——范晔《后汉书·郡国一》
4.问题探究:光武帝对于面临的困境,他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巩固他的政权?(把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与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作一比较,找出共同点)
提示:
时间
事件
背景
措施
西汉
初期
高祖
措施
社会经济凋敝
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1.让士兵还乡务农
2.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
3.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东汉
初期
光武
措施
社会经济凋敝
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1.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2.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3.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4.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从背景方面看,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为缓和阶级矛盾,维持统治,也是为扭转经济凋敝、社会动荡的局面而采取了积极对策;从措施方面看,都是通过减轻农民负担,来恢复、发展生产。
5.教师讲述:光武帝的这些措施总体上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而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6.问题探究:你从光武中兴得到了什么启示?
启示: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才能使社会出现盛世局面。
探究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问题思考:什么是外戚?什么是宦官?
提示: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宦官是指在宫中服侍皇帝和皇室家族的阉人。
2.图表展示: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
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
(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3.问题思考:算一算,这些东汉皇帝即位的平均年龄是多少?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
提示:9.5岁。24岁。
4.图片展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5.问题探究: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对东汉王朝统治造成了什么影响?
提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使得政治统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6.教师过渡: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了,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探究三:黄巾起义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黄巾起义的原因、爆发时间、领导人、创立的组织分别是什么?
提示:(1)原因:政治腐败、租税严重、灾荒连年;(2)爆发的时间:184年;(3)领导人:张角;(4)创立的组织:太平道。
2.教师提问:黄巾起义的结果如何呢?有什么影响?
提示:东汉统治者调集军队进行镇压,同时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一致对付农民起义,黄巾军受到重创、损失惨重,起义首领张角因病去世,历时9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
黄巾起义的影响:黄巾起义主力虽然失败了,但其余部坚持斗争了20多年。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五)课堂检测 巩固新知
1.刘秀是一代明君,下列局面属于刘秀统治时期的是( )
A.文景之治
B.汉武帝大一统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2.东汉后期,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 )
A.皇帝专权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宦官专权
D.外戚专权
3. 《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的东汉时期历史现象是( )
A.丞相权力膨胀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外戚专权
D.宦官专权
4.小明在学习完一节历史课后,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小明学习的内容是(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5.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的事件是( )
A.大泽乡起义
B.黄巾起义
C.国人暴动
D.八王之乱
参考答案:1.D 2.B 3.C 4.C 5.B
三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图片导入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小组讨论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问题,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本节课中,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教师的引导,归纳两汉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以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利用地图和图片资料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整节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