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观念中,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取决于他经受过的磨难有多少,磨难越多,他的成就就越大。对此,你可以列举出古今中外无数的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成功人士"。比如受胯下之辱的韩信,触底反弹创造"褚橙"品牌的褚时健,参加竞选无数次落败的美国总统林肯等等。
同样的,我们也深信拥有更多的知识能让人更快更好地成长。这个就不用多举例了,那些思想家,那些站在文化顶层的知识精英们都是这个观点的最佳诠释者。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脑中认为的这些观念都对吗?
前段时间有篇在网络中流传甚广的文章——《盛世中的蝼蚁》,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明白了有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是几乎被我们忽视的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住最脏的地方,吃最差的食物,干最累的活。他们所受的磨难不可谓不多,至少我们大多数人对这些苦难望而生畏承受不了。可就是比很多人强大且坚韧的吃了无数的苦的他们似乎也没成长起来,天还是一样的天,地还是一样的地,努力干活除了地里多长点庄稼而已,并不能让他们的生活改变什么。
还有知识呢?有一句俏皮话叫: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有文化的流氓显然是拥有很多知识的。可是,这能叫成长吗?充其量只能称为个人利益导向的发展,不能叫成长。知识拥有量愈大,如果这类知识只是自己研究熟悉的那个领域,很多时候偏见就愈深。
达尔文迟迟不敢把他的《进化论》发表,因为他的观点中认为人是猴子变来的,严重挑战当时上帝造人的普遍的认识,被认为大逆不道,无知透顶,可笑至极。反对他的人同样不乏当时的知识精英们。同样的,在《相对论》诞生之初,类似的经历爱因斯坦同样面对着。事实证明,尽管《进化论》跟《相对论》并不十分全面,但相对于以前的认识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从这些反面的例子来看,磨难还有知识并不能让人成长起来,或者说,他们并不是成长的必要条件。
事实上,磨难跟拥有很多知识,并不一定能让一个人拥有正知正见,唯有处磨难之中的那份自觉和拥有很多的知识之后的那灵光一现,这才能让自己成长。这种自觉和灵光一现,近视于佛教说的精进。身处顺境之人也有不乏成大事者。如写出《七步诗》文采冠绝天下的曹子建。
不拥有很多知识的人也能成佛成圣,比如中国禅宗开创者六祖慧能大师。
其实,当一个人拥有那份自觉,磨难跟拥有很多知识才能让人精进更快更好。否则,磨难可能拥抱仇恨跟偏见。而更多的知识,只成为了拥有者夸夸其谈的工具。
磨难跟汗牛充栋的知识跟精进没有必然相关性,既不是必要条件,更不是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