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13岁的时候在干嘛?
我想你的回答肯定很干脆:“13岁还能干嘛,不就是在上初中!”
没错,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13岁的年纪正是上初中的时候。但她13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一名大学毕业生了。
她叫“张易文”,一位来自河南商丘的“女神童”。2016年,年仅9岁的张易文在父亲的陪同下踏上了高考考场。然而等成绩出来后,张易文却只考了172分。但父亲对此却不以为然,随即便给她报了补习班,来年再战。
2017年,年仅10岁的张易文再次踏上高考考场,最终以352分的成绩,考入了商丘工学院(三年制大专)。
2020年7月,13岁的张易文从商丘工学院毕业。不过,此时的张易文和四年前她第一次参加高考时,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天才少女”、“神童”的报道不同,现在的张易文,无人问津。她读的并非名校,且年纪很小,故而在毕业后,根本没有单位敢要她!
而其实这一切,都在人们的预料之中!
一
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年仅10岁的张易文就能考上大学,的的确确算是一个“天才”,当然,这一点我们并不否认。
但一个10岁的孩子上大学,就像是一只雏鸟闯进了雄鹰群中,是那样的格格不入。学校的老师说:“由于她年纪小个子矮,在食堂吃饭刷卡的时候,都需要垫着脚尖”。
当然了,作为小妹妹,学校里的同学倒是很情愿帮助她。但由于年纪相差较大,她跟同学们基本没有什么共同话题,更难在一起相处。因此她在学校里几乎没有什么朋友。
时间长了以后,只有十来岁的张易文,最大的心愿,竟然不是如何融入周围同学的圈子,而是希望别人不要关注她,甚至是不要看到她,让她做一个“隐形人”。
而如今,13岁的张易文已经从学校毕业,按照正常的逻辑,此时的她应该要去找一份工作来养活自己,但是,只有13岁的她,根本没有哪一家用人单位敢用她。
没办法,她只有回到自家的私塾当助教,日常帮助妈妈批改作业,带带学生。
而从这个时候起,她已不再“温顺”,开始不断指责父母,抱怨他们将自己带上了这样一条错误的道路上来,让她变成同龄人眼中的“另类”。
但她的父亲似乎并不赞同她说的话,甚至还自以为是地认为:
“我想等她经历了五六年的社会实践和随着所学知识的增长,那时候可能才会知道什么是对她有利的道路。”
通过实践去提升自我认知,张易文父亲的这段话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他却忘记了,自己的女儿只有十来岁,这些东西并不适合她这个年龄。
从原来的天才少年,到现在的叛逆少女,从曾经的璀璨光环,到现在的冷清孤寂,这样的落差,无疑跟她父母那种非同寻常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
二
回到家中后的张易文,时常感到孤独,自己在同龄的小伙伴中,显得是那样的不合群。但他的父亲却始终认为:
“孤独本身不见得是坏事,孤独也是锻炼。要与圣贤为友,而不是与吃喝玩乐的人为友,要交益友不交损友,有很多有成就的“大家”都是孤独的。”
同样,这句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它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情况,特别是对于此时的张易文来说更是如此。一个只有十来岁的女孩,此时应该在校园中和同学们一起欢声笑语度过美好的少年时光。
“交益友不交损友”,这句话固然正确,但这前提,是不是得先有朋友可交呢?所谓的良师益友,不正是在一次次与人交往中寻找分辨出来的吗?倘若连朋友都没有,又何来分辨的机会呢?
三
张易文的父亲张民弢,是开教育培训机构的,对于女儿,他总是自豪地说:
“我女儿只上了一个月幼儿园,就再未到正轨学校参加过义务教育”。
张易文从小就跟着父母学习,在4岁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在家中的私塾学习了5年,并成功拿到了高中毕业生同等学历证明,随后参加高考。按照她父亲的说法:
“我计划让她20岁博士毕业,然后搞科研,进入上流社会。”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父亲的理想可以说非常完美,如果这一愿望能顺利实现,那么他一家就能走上巅峰生活。但是,他的愿望,并没有征求女儿的意见,就毅然按照自己的想法实施了。也许在他的眼中,孩子小不懂事,就应该给她全权安排好!
但事实证明,孩子的畸形发展,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好处,反而还将孩子的内心弄得千疮百孔。
其实,我们深究一下不难发现,这些所谓的“神童”后面,都站着利益熏心的父母。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将自己的孩子推到前面,当做捞钱的工具。
比如在张易文第一次参加高考的时候,她们父女俩的同款T恤上就印着明晃晃的广告:“上XX小学,包十五高考。交定金一百,抵学费一千……”上面的联系方式、二维码更是“耀眼夺目”。
而在他的培训机构里,那种“骇人听闻”的广告词更是随处可见,比如什么“不需要学籍就能高考”等等。凭借着当年女儿的热度,他开始四处宣扬他的教学理念,鼓励家长将孩子送到他的培训机构中。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对当前的义务教育并不感冒,甚至还大加批评,说这种义务教育,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而“批量复制神童,不仅节省时间,还大大降低父母的培养成本”。
不得不说,这种“捞钱”的手段,真是“高明”!
四
通过本文的叙述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神童,不过是那些“利益熏心”的父母用来为自己牟利的工具人而已。他们并不会关心孩子的童年是否过得快乐,只是一股脑地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能顺利完成好自己的美好愿望,然后出人头地,为其创造出巨大的利益。
但是,他们的这种行为,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如愿以偿,反而还会让自己的孩子失去美好的童年,和大有可期的未来。
毕竟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还会很快腐烂。这一点,在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前车之鉴。所以,与其让孩子成为什么“神童”,还不如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而我相信这也不会比当“神童”差,你们认为呢?
以上图文素材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或错误请联系作者删除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