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英国社会流动慈善机构Sutton Trust的最新报告,2024年参加GCSE考试的英国公立学校学生中,21%接受课外辅导,较2013年翻倍;伦敦地区更高达46%。
并且私立学校更高。这一趋势已延伸至小学阶段:备战11+考试的学生从9岁开始接受辅导,甚至大学阶段仍有学生依赖补习保持学术优势。
英国的快乐教育理念,常常给人一种错觉:孩子在学校接受快乐教育,毫不费力就能上名校。而事实是,为了争夺顶尖名校的入场券,英国的家长和孩子都在暗暗较劲,补课比比皆是!
越是在精英学校就读的孩子,课外辅导越是普遍。5岁孩子为了准备小学入学考试进行培训也是常见的,甚至还有为一个3岁孩子招聘面试辅导官的广告(为了上精英幼儿园)。
一家顶级伦敦课外培训机构的广告语是“从摇篮到职场”……
英国的顶尖私立学校,世界各国的学生包括英国学生、中国学生、欧洲大陆国家和美国的学生都想入学,私校每年录取的名额有限,因此,入学考试的竞争非常激烈。
即便是英国的公立重点高中(文法学校),竞争也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录取比例达到惊人的20:1,对学生答题速度的要求也近乎到了极限。
英国父母为了孩子进入名校,将来有机会进入知名大公司,也会像中国父母一样,为了让孩子在考试和择校中获得优势,为孩子请家教或是报补习班。
小班或一对一辅导是提高成绩最有效的方式。
根据英国2024年之前的一份研究报告,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中学生在校外补课,伦敦中学生校外补课比例达到41%。
校外辅导课程主要针对GCSE/A-level考试和功课辅导。结果证明,小班或一对一辅导是提高学生成绩最有效的方式。
英国中学课外辅导广泛存在,有些辅导是私人公司提供的,有些是由学生所在的学校或社区组织提供。这些辅导通常在放学后进行,在一些学校,中午休息时间也会提供额外的支持。辅导涵盖的科目包括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和地理等。
英国的研究证实,课后辅导是促进学生进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高质量的辅导可以帮助他们快速赶上同学,接受一对一或小组辅导的学生可以获得3-5个月的额外进步。
鉴于此,英国政府在2020年11月正式推出课后辅导计划,为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学生提供额外、有针对性的辅导。
2021年9月,英国教育部还宣布,将在未来三年投入10亿英镑用于扩大课后辅导,为600多万名5-16岁学生提供辅导和支持。
在需求的推动下,课外辅导产业也欣欣向荣。家教的工资约30-60英镑/小时,高级的可以到250英镑。英国对家教的要求也必须是精英学校毕业,形成一个循环,优秀的教育背景还能带来不错的兼职收入。
除了升学、学科方面的课程,培训行业针对家长的需求把业务拓展到标准课程之外。
比如为7-8岁孩子开设的印象画派课程(小学员们都已经了解什么叫做“点彩”画派)、收费200美元/天的大英博物馆导览服务、罪案类写作/地缘政治/公共演讲/辩论/伦理学/哲学辅导班等等。
以上课程在精英家庭中更受欢迎,而中产家庭的孩子则更多参加体育、音乐、公益类活动。
英国中小学三种课后补课方式:
1. 校外辅导机构合作
英国公立中小学都可以向教育部申请校外辅导伙伴资助。2021-2022学年,教育部对校外辅导伙伴的辅导费用补贴率是70%,其余30%的费用学校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自行贴补。
2. 聘请辅导教师进校
申请辅导教师的学校将获得英国教育部的资助。2021-2022学年,辅导教师的工资补贴率为95%,余下部分学校可以通过别的预算进行支付。
3. 自主开展校内辅导
校内辅导主要在一些符合条件的公立中小学开展,英国政府主要依据学校申领补助金学生数量给予财政补助。
根据调查,英国大约70%的学校有兴趣为学生提供不同科目的辅导,80%的学校积极支持继续实施教育部的课后辅导计划。
更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普及,加速了英国补习市场的扩张。伦敦、牛津等地的复习营(Revision Camp)和精英课程几乎年年爆满。一些高端复习营甚至需要提前半年预订。
“补习不是为了补差,而是为了保持竞争优势。”
在英国,无论是精英私校、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还是世界顶尖大学,录取门槛逐年水涨船高。
GCSE和A-Level强调标准化考试成绩,决定大学去向,辅导能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框架,掌握考试技巧。
很多英国家庭双职工,家长无法高质量辅导作业,将教育外包成为刚需。
在英国精英教育体系中,校外教育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早已成为家庭教育规划不可或缺的一环。
无论是准备11+、GCSE、A-Level,还是申请顶尖大学,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为孩子配备私教或参加假期复习营,以确保他们在关键阶段获得有针对性的支持。
但这并不意味着英国孩子的学习都依赖于补习。
相比之下,英国的“补习文化”更强调“有的放矢”——为了某项考试、为了解决某一学科的薄弱点,或为了提升技巧与自信。学习仍然以校内课程为主,提前学习并不是主流风气。
而在中国,补习则往往成为“抢跑”的代名词。许多学生从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就开始超前学习,提前一年甚至几年接触本应后期才学的内容。这样一来,孩子在学校课堂上反而失去学习动力,把校内学习变成“休息”,而把家里的补习当成了“主业”。
这不仅打破了学习节奏,也让孩子在心理和情绪上承受长期的内耗。
回归教育的本质,也许不是“赢在起跑线”,而是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帮助孩子走好属于他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