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来源:哗拓教育


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三烈中学 潘跃龙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来促进学习共同提高的一种有效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听众成为教学的主体。本文结合实际探讨了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形式和实施方法,并指出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英语教学

1. 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来促进学习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合作学习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心理健康,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合作学习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欧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合作学习中心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合作学习有五个基本构成要素:(1)积极的相互依赖;(2)直接的建设性的相互交流;(3)不但对小组而且对小组的每个成员的成绩进行评价;(4)小组合作技能;(5)小组自我评估。

2.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效率,有效地辅助课堂教学。具体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组成形式

学习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根据性别和学习能力合理划分。每组尽量配备一名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来带动整个小组的学习气氛。各个小组男女比例应适当搭配。大家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流担任组长,主要由组长负责小组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每个小组作活动记录备查。

2.2 组成原则

学习小组的组成为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2.1 自愿

小组成员间应自愿组合,相互承认为一个荣誉共同体。

2.2.2 互补

为保证公平,小组间英语水平应差别不大,大致可以设为 优生:中等生:弱生=1:2:1。英语教师应进行必要的调整。

2.2.3 人少

每一小组成员不可太多, 3-5人为宜,这样可以保证每一个组员都有事情可做。

2.3 活动原则

2.3.1 必要性原则

不是每一节课都要小组活动,视需要而定。求实效,勿滥用。不能因为强调合作,而忽视独立完成的价值。

2.3.2 趣味性原则

活动内容要能够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内容要有深度,有探讨空间。

2.3.3充分性原则

活动虽然费时费力,但培养出来的是有思考能力的人,值得。教师事先估计好足够的活动时间。

2.4 活动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能取代学生所有的学习活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是我们的目标之一。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常常应用于以下几个场合:

2.4.1 课堂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可以较好地模拟真实交际。例如新世纪教材高二英语单元三的口语对话范例,先在小组内进行角色练习,熟悉比赛常用语。然后组间表演。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对话的难度,增加了每个学生开口的机会,另外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2.4.2 复杂任务

在新世纪高中英语教材中,有一些TASK任务,需要学生合作完成。比如,新世纪教材高二英语单元七中,任务是调查人们不同的购物习惯。多人合作才能较好地完成调查任务。

2.4.3 讨论、辩论活动

针对中学生好胜、好强、好表现、好争论的特点,在教学中设计辩论性的任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符合学生合作心理需要。比如,在新世纪教材高二英语单元二中,辩论题目是“Which will be the global drink for the 21st century —coffee or tea?(咖啡和茶,哪一个将成为21世纪全球性饮料?)”。 这些活动可以安排小组辩论赛。,实现预期教学目的。

2.4.4 复习课

语法、词汇复习课上,可以把任务在小组间分配,让学生解说。如小结不定式的用法,可以把不定式的形式,语法功能,特殊用法,与动词-ing形式、过去分词的区别等分配到各组,让他们事先准备,上课时展示给全班。然后老师点评。

2.4.5 生词教学

高中生词较多,完全由教师讲解枯燥乏味。不妨把生词分派到各小组,完成用法讲解、造句练习任务,全班进行交流。

3. 评价

教师适时进行评价督促,可以保证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

3.1 及时

评价及时,可以引导学习小组朝着预期的方向前进。有利于肯定成绩,指出问题。

3.2过程与结果并重

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这样可以避免部分学生投机取巧,敷衍了事。有利于公平竞争。

3.3 集体与个人并重

既要重视小组的合作成果,又要重视小组成员的个人表现。有利于每个成员得到发展。

4. 存在的问题

4.1 课外准备不足,课内任务仓促。同学们学业负担重,资料缺乏,使小组活动流于形式。

4.2 工作量大,增加教师检查的难度。

4.3 小组的部分成员学习倦怠,任务往往由个别学生完成。

参考文献:

[1]赫奇(Hedge.T.).语言课堂中的教与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加德纳(Gardner,D.),米勒(Miller,L.).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高艳.合作学习的分类,研究与课堂应用初探[J].教育论坛.2001,(2)。

[5]黄远振.论合作学习的定位、实现与意义[J].外语教学研究.2004,(1)。

[7]赵星阳.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绩效研究[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