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文课堂
摘要:国内的教育改革发展十分迅速,双减政策的落实让小学语文教学也作出了相应调整,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对校本课程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意义、现状做出了分析,并探索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双减;校本课程;小学语文
国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带来的文化程度也会有很大差异。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也与日俱增,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实施,过重课业负担的缓解带来的是课堂教学质量压力的加重。传统的语文课堂,由于应掌握内容多但时间有限,再加上考试的压力,所以大多数都是以课本为中心的基础知识为主,有一定的局限性,到最后虽然能学到一些东西,但也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校本课程作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能适应学习者的各种需求,使学生对课堂有一定的积极主动作用。所以,将校本课程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
校本课程的实践意义 1.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小学阶段正是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因此新形势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将书本知识灌输进学生大脑中,而是让语文校本课程形式丰富充满趣味性地教学
[1]
。不同地区学校的小学语文水平都不尽相同,校本课程的引入能够让学校及时
进行自我调整,让学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1.
学生发展需要
小学的学习正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也是知识启蒙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民族文化教化,能够促进小学生的良好人格塑造,在语文课堂中利用校本课程学习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是对未来的投资,对他们看待世界的看法也会产生深远影响。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再拘泥于枯燥的课堂,能够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乐于学、善于学。
1.
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校本课程,教师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处于主体地位,其在小学语文中的教学使老师与家长、社会人士、教职工、学生之间紧密连接起来,这有助于之前长期处于孤军奋战状态的老师养成相互协作的精神。利用校本课程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特长优势应用于教学中,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特色,同时还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兴趣和满足感,根据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就使得教师不得不去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来达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
1.
校本课程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现状
相比较于其他国家,中国对于校本课程的应用较晚,我国进行的新课改也推进了校本课程在教育中的应用,紧跟教育发展的潮流,但在前期也有出现一定问题,总结教师现今在校本课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创新能力;对资料的收集获取能力较弱;基础理论知识缺乏,使得校本课程和普通课程脱节;但不仅仅是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校本课程发展过程中也忽视了家长和学生的需求,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心智发展都不够成熟,判断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对所学习的内容无法进行选择。对于学校的办学宗旨也应该明确,在注重教师对课堂的能动性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接受程度。
1.
[3]
[2]
校本课程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策略 1.
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在学校的发展中,教师作为主体,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要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努力培养成为规范化、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可以聘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作理论上的辅导,也可以请一些有丰富经验的优秀老师来作分享;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多种多样,鼓励教师不断进行自主学习来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校本课程对于多数教师来说是新型的教育改革事物,各领导人应完善理论知识,明确学校的教学方向,向教师介绍校本课程并鼓励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才能科学地进行校本课程,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1.
保障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建立
要想保障有专业的校本课程,就需要有课程管理团队,可以由学校各领导人、年级老师组成,以保障每个过程落到实处,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加强各负责人的交流。在学习末期对教师工作进行总结,并做出科学评价,建立激励制度使更多教师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中,保障经费的充足,应用于课程的各项开发和顺利进行。
1.
教学方式多样化
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比较灵活,如果继续用传统教学方式可能会限制校本课程的作用,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特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可以让学生自行组成学校小组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可以利用但不局限于课本的使用,指导学生利用其他网络、书籍等手段收集问题答案,培养他们采集信息能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根据校本课程的内容,将课程学习融入进日常生活中,通过此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课程教学的实用性,还可以减少教师
[4]
的工作量;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引导学生多听多说,能够讲清楚学习的内容,有积极发言的机会。
1. 结语
双减政策的落实,需要的是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发挥作用做出改变,校本课程是展示教师专业素养,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学校的建设发展,还可提升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对学生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校本课程没有固定的教学标准模式,每个学校根据自身的教学特长建立校本课程,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理论建设,给教师提供开放施展才能的平台,小学语文对于学生整个语文学习教育来说意义重大,对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也还在不断开发深入,校本课程不仅是弥补地方教育的有效手段,也是丰富学生教学的重要途径,相信在之后的不断研究中,能不断完善小学语文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构建小学语文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覃红兰. 如何把校本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相整合[J]. 明日, 2019(13):1. [2]江润浓. 传承经典 培养气质 提升素养——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J]. 新课程:小学, 2019.
[3]纪慧慧. 促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以\"节气课程\"为例[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20(12):1.
[4]蔡孝坤. 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探究[J]. 2020.
[5]王尉玲.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探究[J]. 读与写:上旬, 2021(4):1.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