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5883962 U(45)授权公告日 2017.01.18
(21)申请号 201620885950.1(22)申请日 2016.08.16
(73)专利权人 潍坊弘德微粉有限公司
地址 261057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于河镇
政府驻地(72)发明人 宋海滨 李廷颜 孟庆和 刘新华 (74)专利代理机构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代理人 王庆德(51)Int.Cl.
A01C 11/0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05883962 U(54)实用新型名称
插秧机插秧深度调整机构(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秧机插秧深度调整机构,包括浮板和间隔设置在浮板上方的分插秧机构,位于分插秧机构前端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铰装有前摆臂,位于分插秧机构后端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铰装有后摆臂,所述前摆臂和后摆臂的下端部分别铰装在浮板上,所述前摆臂、分插秧机构、后摆臂与浮板形成四连杆结构,所述浮板上还设有调整前摆臂或者后摆臂摆动一定角度的调整装置。所述前摆臂与后摆臂长度相等,所述前摆臂和后摆臂在浮板上的铰装中心之间的距离与前摆臂和后摆臂在分插秧机构上的铰装中心之间的距离相等。该插秧机插秧深度调整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轻松调整插秧深度,并能保持分插秧机构整体水平上下调整,从而保证插秧角度。
CN 205883962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插秧机插秧深度调整机构,包括浮板(1)和间隔设置在浮板(1)上方的分插秧机构(2),其特征在于:位于分插秧机构(2)前端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铰装有前摆臂(3),位于分插秧机构(2)后端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铰装有后摆臂(4),所述前摆臂(3)和后摆臂(4)的下端部分别铰装在浮板(1)上,所述前摆臂(3)、分插秧机构(2)、后摆臂(4)与浮板(1)形成四连杆结构,所述浮板(1)上还设有调整前摆臂(3)或者后摆臂(4)摆动一定角度的调整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插秧深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前摆臂(3)的下端部通过水平设置的转轴(5)连接在一起,所述浮板(1)上设有两个左右间隔设置并支撑转轴(5)转动的前支座(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秧机插秧深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包括转轴(5)的其中一端部向相应一侧伸出的伸出端部,位于伸出端部同侧的浮板(1)上固接支撑座(7),所述支撑座(7)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柱(8),所述支撑柱(8)中螺装有下端部伸向转轴(5)轴线方向的拉杆(9),所述拉杆(9)的上端部向上伸出并固接有方便转动拉杆(9)的把手(10),所述拉杆下端部转动连接有旋转吊座(11),所述旋转吊座(11)的下端部固接有连接叉(12),所述转轴(5)的伸出端部伸入支撑座中且伸出端部上固接有连接臂(13),所述连接臂(13)的上端部铰装在连接叉(12)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插秧深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摆臂(3)与后摆臂(4)长度相等,所述前摆臂(3)和后摆臂(4)在浮板(1)上的铰装中心之间的距离与前摆臂(3)和后摆臂(4)在分插秧机构(2)上的铰装中心之间的距离相等。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插秧机插秧深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插秧机构(2)与浮板(1)之间还设有限制分插秧机构(2)下移距离的限位机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秧机插秧深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螺装在浮板(1)后端部的顶紧螺栓(14),所述顶紧螺栓(14)的顶部可顶靠在分插秧机构(2)的底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秧机插秧深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插秧机构(2)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链箱(15),每个链箱(15)的后端部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插植臂总成(16),所述顶紧螺栓(14)的顶面可顶靠在链箱(15)的底面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秧机插秧深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分插秧机构(2)左右两侧的链箱(15)前端底部安装有前吊座(17),相应一侧的前摆臂(3)上端部铰装在同侧的前吊座(17)中。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秧机插秧深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链箱(15)的后端底部安装有后吊座(18),位于后吊座(18)下方的浮板(1)上安装有后支座(19),相应一侧的后摆臂(4)上端部铰装在同侧的后吊座(18)中、其下端部铰装在同侧的后支座(19)中。
2
CN 205883962 U
说 明 书插秧机插秧深度调整机构
1/4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秧机插秧深度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独轮乘坐式水稻插秧机主要包括前端的牵引机构和后端的插秧装置,其中,牵引机构普遍包括机架、发动机、动力行走轮及驾驶装置等;而插秧装置则普遍包括铰装在机架后下方的浮板、浮板上设有秧箱、送秧机构和分插秧机构等,分插秧机构主要包括两个以上左右间隔设置的链箱,链箱的后端部相应向后方伸出一段距离,且每个链箱的后端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插植臂总成,上述链箱的数量普遍为两个、三个或者四个,因此形成了四行、六行或者八行插秧行数,相应的,链箱的前端部通过连接管串联固接在一起,且多个链箱的前端部中间设有驱动每个链箱工作的动力分配箱;但是,现有的水稻插秧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应水田的土壤深度等状况合理选择插秧深度,而现有的插秧深度调整主要是将链箱的后端铰装在船板上方,并依靠调整杆撬动链箱的前端部从而使链箱以其后端铰装中心上下摆动,从而调整链箱后端的上扬和下翻高度,达到调整插植臂总成的上下高度,而上述调整方式会造成如下两点缺点:第一、插秧机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分插秧机构中的链箱应为水平状态,此时,链箱后端的插植臂总成所插的秧苗也会被垂直插入水田中,但是以上述调整方式调整后,链箱是围绕后部铰装点摆动从而调整插植臂总成的上下高度,因此,当高度调整完毕后,链箱是处于倾斜状态,此时,会造成秧苗被倾斜插入水田中;第二,由于分插秧机构上方还设有秧箱和送秧机构等装置,因此,重量较重,而使用调整杆撬动链箱时,即撬动分插秧机构前端部时,操作非常费力,尤其是秧箱中装有秧苗时,撬动难度更大;鉴于上述问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轻松调整插秧深度,并能保证插秧角度的插秧深度调整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轻松调整插秧深度,并能保证插秧角度的插秧机插秧深度调整机构。[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浮板和间隔设置在浮板上方的分插秧机构,其结构特点是:位于分插秧机构前端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铰装有前摆臂,位于分插秧机构后端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铰装有后摆臂,所述前摆臂和后摆臂的下端部分别铰装在浮板上,所述前摆臂、分插秧机构、后摆臂与浮板形成四连杆结构,所述浮板上还设有调整前摆臂或者后摆臂摆动一定角度的调整装置。[0005]采用上述结构后,可通过控制调整装置调节前摆臂或者后摆臂摆动一定角度,即可调整分插秧机构的上下高度,继而达到调整插植臂总成的上下高度,且分插秧机构在前摆臂和后摆臂共同支撑下整体抬升或者下移,因此可保证分插秧机构中插植臂总成的插秧角度不发生变化。
[0006]两个前摆臂的下端部通过水平设置的转轴连接在一起,所述浮板上设有两个左右
3
CN 205883962 U
说 明 书
2/4页
间隔设置并支撑转轴转动的前支座。
[0007]为了实现调整装置的具体结构,所述调整装置包括转轴的其中一端部向相应一侧伸出的伸出端部,位于伸出端部同侧的浮板上固接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中螺装有下端部伸向转轴轴线方向的拉杆,所述拉杆的上端部向上伸出并固接有方便转动拉杆的把手,所述拉杆下端部转动连接有旋转吊座,所述旋转吊座的下端部固接有连接叉,所述转轴的伸出端部伸入支撑座中且伸出端部上固接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上端部铰装在连接叉中。
[0008]为了充分保证分插秧机构中插植臂总成的插秧角度,所述前摆臂与后摆臂长度相等,所述前摆臂和后摆臂在浮板上的铰装中心之间的距离与前摆臂和后摆臂在分插秧机构上的铰装中心之间的距离相等。
[0009]为了限制插秧深度的调节下限,所述分插秧机构与浮板之间还设有限制分插秧机构下移距离的限位机构。
[0010]为了方便实现限位机构的具体结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螺装在浮板后端部的顶紧螺栓,所述顶紧螺栓的顶部可顶靠在分插秧机构的底部。[0011]所述分插秧机构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链箱,每个链箱的后端部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插植臂总成,所述顶紧螺栓的顶面可顶靠在链箱的底面上。[0012]为了方便铰装前摆臂的上端部,位于分插秧机构左右两侧的链箱前端底部安装有前吊座,相应一侧的前摆臂上端部铰装在同侧的前吊座中。[0013]为了方便铰装后摆臂,所述链箱的后端底部安装有后吊座,位于后吊座下方的浮板上安装有后支座,相应一侧的后摆臂上端部铰装在同侧的后吊座中、其下端部铰装在同侧的后支座中。
[00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轻松调整插秧深度,并能保持分插秧机构整体水平上下调整,从而保证插秧角度。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局部剖的左视结构示意图;[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局部剖的右视结构示意图;[0018]图3为沿图1中的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1调整为最深插秧深度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0020]图5为图4中B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照附图,该插秧机插秧深度调整机构包括浮板1和间隔设置在浮板1上方的分插秧机构2,该浮板1和分插秧机构2均为现有技术,在此进行简要说明,该浮板1通过前端顶部的铰装座铰装在前方的机架后下方,工作时,牵引机构带动机架从而拖动浮板1向前方行驶,因此,在本实施列中定义浮板1的前进方向为本实用新型的前方,以浮板1前进方向的左侧定义为本实用新型的左方;继续参照附图,该分插秧机构2则主要包括两个以上左右间隔设置的链箱15,链箱15的后端部向后方伸出一段距离,且每个链箱15的后端部左右两侧转
4
CN 205883962 U
说 明 书
3/4页
动连接有用于插秧的插植臂总成16,上述链箱15的数量普遍为两个、三个或者四个,因此形成了四行、六行或者八行插秧行数,相应的,链箱15的前端部通过连接管20串联固接在一起,且多个链箱15的前端部中间设有驱动每个链箱15同时工作的动力分配箱21。[0022]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中选用两个链箱15,两个链箱15的前端中部设有驱动两个链箱15共同工作的动力分配箱21,其次,位于分插秧机构2前端底部的左右两侧还分别铰装有前摆臂3,前摆臂3的下端部铰装在浮板1上,当然,为了方便安装前摆臂3,如图1和图3所示,两个链箱15前端的相对外侧面上分别安装有前吊座17,前吊座17的前端部向前伸出,且前吊座17的前端部设有铰装槽,因此,相应一侧的前摆臂3的上端部铰装在同侧前吊座17的铰装槽中,当然,前吊座17也可以直接安装在链箱15的前端底部从而用于铰装前摆臂3,另外,两个前摆臂3的下端部通过水平设置的转轴5连接在一起,浮板1上则固接两个左右间隔设置并支撑转轴5转动的前支座6;其次,位于分插秧机构2后端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铰装有后摆臂4,后摆臂4的下端部也铰装在浮板1上,当然,为了方便安装后摆臂4,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链箱15的后端底部安装有后吊座18,位于后吊座18下方的浮板1上安装有后支座19,相应一侧的后摆臂4上端部铰装在同侧的后吊座18中、其下端部铰装在同侧的后支座19中;因此分插秧机构2被前摆臂3和后摆臂4整体间隔支撑在浮板1上方,当摆动其中一个前摆臂3或后摆臂4时,分插秧机构2可整体上下移动从而调整其上下高度,继而可调整插植臂总成16的插秧高度。[0023]为了保证分插秧机构2可整体上下水平移动,本实施例中优选前支座6与后支座19的铰装中心处于一个水平面上,且优选前摆臂3和后摆臂4的长度相等,前支座6的铰装中心至后支座19的铰装中心的间距等于前吊座17的铰装中心至后吊座18的铰装中心的间距,因此,前摆臂3、分插秧机构2、后摆臂4与浮板1形成一个平行四连杆结构,其次,浮板1上还设有调整前摆臂3或者后摆臂4摆动一定角度的调整装置。[0024]参照附图,调整装置包括安装在转轴5左侧前方的浮板1的支撑座7,该支撑座7包括两片左右间隔设置的竖向支板22,两片竖向支板22的顶部之间转动连接有支撑柱8,支撑柱8中螺装有下端部向后下方倾斜延伸的拉杆,且拉杆的下端部大致伸向转轴5的轴线方向,相应的,拉杆9的上端部则向前上方倾斜延伸,且拉杆上端固接有方便转动拉杆9的把手10,拉杆下端部设有旋转吊座11,该旋转吊座是转动连接在拉杆的下端部,其作用在于当拉杆转动时,旋转吊座不随拉杆转动,而只能随拉杆轴向移动,相应的,拉杆的下端部设有防止旋转吊座脱落的防脱头,该旋转吊座与拉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其次,旋转吊座11的下端部还固接有连接叉12;为了在旋转拉杆时可带动转轴转动,转轴5的左端部则向左延伸从而形成一段伸出端部,该伸出端部的左端延伸至两片竖向支板之间,且伸出端部的左端固接有连接臂13,该连接臂13与前摆臂3同角度设置,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将连接臂13与前摆臂3错开一定角度,连接臂13的上端部铰装在连接叉12中;因此,当旋拧把手10时,把手10带动拉杆9转动,从而带动旋转吊座11、连接叉12上下移动,并带动连接臂13沿转轴5轴线摆动一定角度,因此也带动前摆臂3和后摆臂4同时摆动一定角度,从而调整分插秧机构2整体上下移动,最终改变插植臂总成16的插秧深度,当停止旋拧把手10时,插植臂总成16的插秧深度也随之固定;当然,该支撑座也可以设置在转轴的中间轴段位置,此时,连接臂13可直接固接在转轴的中间轴段上,因此可省去转轴向左侧伸出的伸出端部。[0025]继续参照附图,为了限制插秧深度的调节下限,分插秧机构2与浮板1之间还设有
5
CN 205883962 U
说 明 书
4/4页
限制分插秧机构2下移距离的限位机构,为了降低成本且方便实现限位机构的具体结构,限位机构包括螺装在浮板1后端部的顶紧螺栓14,当分插秧机构2达到规定下移距离时,顶紧螺栓14的顶部可顶靠在分插秧机构2的底部,本实施例中的顶紧螺栓14优选左右间隔设置在浮板1后端部的两个,且两个顶紧螺栓14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链箱15下方,因此,当分插秧机构2达到下移距离时,相应一侧的顶紧螺栓14顶面可顶靠在同侧链箱15的底面上,从而平稳支撑分插秧机构2,为了防止顶紧螺栓14松动,顶紧螺栓14上螺装有顶靠在浮板1顶面上的锁紧螺母23。[002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做若干的更改和修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为准。
6
CN 205883962 U
说 明 书 附 图
1/3页
图1
图2
7
CN 205883962 U
说 明 书 附 图
2/3页
图3
8
CN 205883962 U
说 明 书 附 图
3/3页
图4
图5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