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思考
本文分析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必要性及其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应用,指出了该计量模式存在的缺陷,最后引用专家的观点解除了人们对这些缺陷所引发的担忧。
标签: 新企业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模式 担忧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的一大亮点就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一般是这样规定的:(1)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2)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3)如果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计算的现值评估确定。所以,公允价值的获取有三个层次:现行公平交易价格;相似公平价格;基于现值的估价。
一、 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多数股东仅以证券市场为媒介与企业间接沟通。大量分散的股东一般不再关注自己持有股份所代表的资产份额,更重视股份带来的利得,更想了解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经济前景的信息。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必须以信息的需求方的需要为目标,真正实现信息决策有用性。
公允价值将极大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使会计信息反映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够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更好地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二、 公允价值计量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应用
1.《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大大提高售房信息相关性。
2.《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交易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应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两个条件为:一是该交易具有商业性质;二是换入或换出资产至少两者之一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3.《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定除了以现金清偿债务的方式外,其他重组方式清偿债务的均用到公允价值估价,公允价值与原来债务的帐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一旦债权人让步,上市公司获得的利益将直接计
入当期收益,计入利润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将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
4.《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规定: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帐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公允价值,更为科学合理,同时引入了商誉概念,取消了股权投资差额,变化很大。
5.《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以成本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按照这一规定,上市公司进行短期股票投资的,将不再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而将采用市价法。新准则还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
三、 公允价值存在的缺陷
1.公允价值缺乏可靠性。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不存在实际交易价格,就必须采用其他计量方法。首先考虑的是在市场上寻找是否存在相类似的交易,如果存在,则以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计量基础。如果公开活跃的市场和类似的交易市场都不存在,公允价值就需要通过估计来获得,而无论估价技术多么先进,其可靠性都难以令人满意,甚至会出现操纵行为。
2.公允价值产生的客观环境不健全。公允价值的公允要求一个活跃、流动、健全的市场提供公平交易价格,目前我国的交易市场还不太规范,中介资产评估机构管理尚需完善。
3.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尚需提高。引入公允价值计量,采用现行市价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收集和应用交易商品的市价;采用估价技术,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目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四、 专家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所做的解释
1.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成熟,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公允价值的计量标准资料获取成本大大降低,信息传递速度大大加快,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随之增强。
2.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应用十分谨慎,不会导致滥用。新准则要求公允价值要“持续可靠计量”而不是“估估而已”。我国采用的原则是:在大量的情况下,不必要采用公允价值,如果有公允价值也可以按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应用是有严格限定条件的。
3.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问题,专家称如何操作尚需时日,主要采用培训
的方法以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从而提高会计的可操作性。
4.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环境已初步形成。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由初创转向完善,上市公司内外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的理性经济选择为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构筑了多道“防火墙”。
总之,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实现了真正的国际趋同,不仅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条例,而且兼顾了我国经济的客观环境和发展特点,突出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促使企业提供更相关可靠的信息,增强资本市场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卢永华杨晓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会计研究》,20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