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通过平行交叉的两条线索描写了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青年大学生拉斯蒂涅、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描绘了巴黎社会物欲横流社会现象,暴露了在金钱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
高老头是这部作品里最典型的人物形象。高老头是一位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面粉商人,他瞄准机会盘下东家的面粉生意,囤积居奇,制造饥荒,在累累白骨上建立丰厚的家业,成为资产阶级暴发户。因中年丧妻,两个女儿便是他全部的所有。后来大女儿阿娜斯塔齐嫁给雷斯多伯爵,进入了贵族社会,小女儿但斐那找了银行家纽沁根作丈夫,成了阔太太。这本看似幸福的家庭却隐藏着许多丑陋的一面。两个女儿都不肯主动关心高老头,还不断压榨他,最后使得他中风而死。
高老头是一个盲目的父爱悲剧形象。他对两个女儿的爱都是盲目的、溺爱的。妻子死后,高老头便把对娇妻无限的爱一下子全部转移到两个女儿身上,给她们请最好的家庭教师和陪读小姐,给她们配了骏马和花车,其生活之奢侈,“像阔老爷的情妇”。父亲对女儿穷奢极欲有求必应,“只要她们给个撒娇的回报”,即使女儿做了坏事,他也一样高兴。大女儿阿纳斯塔齐追求贵族气派,他便把她嫁给了德雷斯托伯爵;小女儿德尔菲娜贪图钱财,他便把她嫁给了银行家纽沁根。还给了给两个女儿每人八十万法郎的嫁妆。作为一个父亲的形象,高老头已经是天底下最好的父亲了,他给女儿的爱是无私的盲目的。但是,作为高老头的两个女儿们却一点也没有尽到女儿的责任。刚开始高老头还是两个女儿家的座上客,他一周可以在女儿家吃一两次饭,后来改为一个月两次,最后竟永远被拒之于大门之外。他想见女儿时或者偷偷从厨房溜进去。两个女儿偶尔也光顾父亲居住的伏盖公寓,目的却是为了不断榨取父亲仅有的赖以活命的钱财。两姐妹用尽心机,各不相让。在她们的轮番搜刮下,高老头当尽卖绝,一文不值,在伏盖的公寓的阁楼上贫病交加、濒临死亡。就连死之前相见女儿最后一面也没有人来见他。这对于我们来讲是最大逆不道的事情了,因为我们素以“百行孝为先”为道德传统。高老头这个悲剧的人物最后遭遇的悲痛结局让人触目惊心。
高老头的父爱悲剧有着许多复杂的原因。首先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这是由于这个时代的大背景所形成的。资产阶级社会的利己拜金、金钱至上原则,无情地渗透到家庭的至亲骨肉之间。他们什么都以金钱为主,被金钱冲昏了头脑。当高老头有钱时,他们对高老头的照顾是“多么周到、体贴”,“好爸爸,上这儿来;好爸爸,上那儿去。她们家永远有我的一份刀叉。”当高老头财产所剩不多而搬到伏盖公寓时,他在女儿、女婿家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先是遭到女儿的白眼,女婿的侮辱,后来竟很难登上女儿的家门,临死也没有见到女儿一面。
其次,高老头的父爱悲剧暴露了失败的家庭教育。高老头是个依靠大饥荒成为暴发户的商人,资本阶级的本性使他只会用卑劣的手段去掠夺。在他的人生哲学中,认为金钱是万能的,是一个粗鄙的拜金主义者。高老头的这种思想、行为,也直接体现他对两个女儿的教育上,他对两个女儿的爱是用金钱去诠释的,对女儿们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高老头在家庭教育上的放任自流,“只要开声口,最奢侈的欲望,父亲也会满足她们”。就是他一味的给予和宠爱,满足女儿的一切物质条件,却忽略了一点就是培养女儿立身处世的能力,培养女儿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人格。最终导致女儿只会一味地索取,挥霍无度,骄纵任性,只会被爱,却不懂得去爱高老头。女儿物质生活的富足,精神生活的闭塞,这是高老头失败的家庭教育酿成的父爱悲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