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下的中国式协商民主

来源:哗拓教育
政法论坛

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下的中国式协商民主

申蔷

(辽宁大学,辽宁沈阳

110036)

摘要: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一环。中国特色政治需要民主与法治的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民主形式,表现为协商民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更好地运行发展,中国式民主体制持续发展完善,在此基础上开创中国特色政治新局面。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民主;法治化中图分类号:D920.4;D92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5)11-0006-02

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形式。要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要有完善的民主制度为保证,而深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更需要法律支持,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正是实现这些条件的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目标与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之间是互契共融的关系。民主与法治的结合是建立中国式民主政治的必然途径,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将是我国民主政治的未来走向。

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地位与优势作用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总书记带领下针对中国难题,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辅相成的,其中的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法治与改革是齐头并进的,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总书记为改革划定了“法治边界”,强调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党内法治化建设也是党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制度保障,党的领导则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目标的根本保证。在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决策中以及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有效实施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只有将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同其他组成部分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的落实,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以此推动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发展。

2.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将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重大战略布局的一环,才能有效保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法治是框架和轨道,也是理念和方法。重大改革需要于法有据,改革成果需要法治固化,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供规范与体制基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提供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法治保障。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本身就是在法治轨道上的一种政治体制改革。宪法是政治体制的集中表现,依宪治国,可以使我国的政治体制良好运行。现代民主政治是由法律加以规范的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政治体制的自我改革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凸显,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愈发显得重

006

赤子2015.11

要,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积极稳妥地有序推进。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坚持和推进政治体制的法治与规范化,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立足实践,在依法治国的发展进程同时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在新形势下我国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实现政治体制自我完善和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点

1.协商民主的内涵及特点。

近年来,我国政治学界开始关注民主理论的一种新发展并不断研究运用于民主实践。协商民主,作为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它是指政治共同体中的公民,通过自由、平等参与政治过程,对协商的主题提出自身观点和看法,并充分考虑其他人的偏好;他们会对各种政策建议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在必要的时候也会根据他人理由、条件来不断调整和修正自己的最初观点,最终实现偏好的转换,从而赋予公共决策以合法性。协商民主最初可以在古希腊的民主实践中找到它的原始存在,所以,有学者认为是传统民主范式的复兴而非创新。它在公民实践理性的基础上、激发了公民参与政治和公民自治的理想。在协商民主理论看来,选举民主有着诸多的弊端,不是一种理想的民主制度。缺少了协商民主,仅仅依靠选举民主,会形成选票的宰制和加剧固有的分歧。在我国,民主是选举与协商结合的民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特色民主,使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互契相融,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管理,才能更好地反映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2.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民主概况。

协商民主正是保障中国民主顺利实现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国情、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都是协商民主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协商民主具有鲜明的特色,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的阶层复杂,利益集团无法轻易互相妥协,协商民主正是契合中国现实的最佳民主形式,坚持中国式协商民主的有效实行对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保障中国共产党的权威领导,加强政府对体制的改革以及有效解决权力运行问题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管理活动中,协商民主都比较普遍地起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后,在基层民主的发展进程中,协商民主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例如,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制度”,使民众参政议政的热情高涨,开创了基层协商民主的先河。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中国特色民主,就需要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共同发展,取长补短。中国建立的民主制度,不仅仅是以选举为基础的代议制民主,而是独特的中国式协

政法论坛

浅谈时代精神对当下中国发展的深远意义

李扬

(中共长沙市委党校长沙行政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摘要:时代精神是指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超脱个人意志的一种集体意志。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一种民族精神作为精神动力,一个国家的发展同样需要一种时代精神的引领。

关键词:时代精神;精神动力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一、时代精神本质及其深层涵义

(一)时代精神的本质。

时代精神集中体现于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中,但并非任何一种意识形态中的现象都体现着时代精神。只有那些代表时代主流发展潮流的精神引领,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影响的思想才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时代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革命战争年代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舍小家顾大家”的创业精神,改革开放时期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等,其中每一阶段主流价值形态的总和构成了我们中国特色的时代精神。

(二)时代精神的深层涵义。

改革创新是新时期最新明的特征,也是新时代精神的核心。在这种时代精神引领下,围绕改革创新这个核心,时代精神有着全方位、多角度的多维表现。第一,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以人为本,本身就是一个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这种以人为本并非单纯强调人民大众,而是范围更加广泛的扩展为理应享有基本人权的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范围之内的所有人。此刻的“以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几乎绝大多数的人为基础的群体。但此刻我们要强调的是,这种以人为本是保障基本人权的一种体现,甚至是认罪服法的犯人,也应当享有法律所赋予他最基本的权利与保障。同

(接上页)

商加选举的混合式民主,这是我们对政治发展道路的创新,深刻认识和积极推进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民主和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

三、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目标与中国式协商民主建设的

互契相融

1.中国协商民主建设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实施奠定制度基础。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保障。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协商民主的有效运行需要法律保障,协商民主的实践化也反过来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民主决定了法治的性质,是法治的基础。我国是人民民主国家,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作为国家制度的法治必然地是建立在民主制度之上而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不允许任何组织或个人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我国的法治是建立于人民民主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党派之间实行协商民主的一种制度安排。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中国民主政治的不断推进,广大的城乡基层作为相关的试点进行了很多大胆的尝试,这都为中国民主与法制的契合汇集了相关的前提和理论基础,使我国的协商民主建设与全面依法治国建设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2.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为中国协商民主建设提供法律保障。中国的协商民主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顺应

文章编号:1671-6035(2015)11-0007-02

时,这种“为本”是以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为依托的一种权利或义务的体现。第二,科学发展的时代精神。科学发展其实质并非把“科学”这一词绝对化,而是在时代或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协调处理各种社会乃至自然关系后的一种理性发展。第三,民主法治的时代精神。作为一个民主化日臻完善的社会,民主法治建设已经愈发的凸显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无论是原始部落的氏族还是文明社会的国家,部落成员或民众是部落或国家真正的主人,所以决定国家发展的参与权乃至决策权应当归属民众。这种民主法治的发展与提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同样重要。第四,尊重包容的时代精神。人与人之间只有建立的尊重才会和谐发展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包容才会协调处理人际往来。这种尊重与包容对于国家内部乃至国与国之间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尊重与包容并非无原则的一概而论,而是在基本原则或基本国家利益得到尊重的前提下尊重包容。第五,效率公平的时代精神。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当下,国家间往来日益密切的同时经济往来也愈加频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效率公平的精神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样,在国家自身建设中,能否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孰轻孰重对于自身和谐社会的创建意义更加深远。总之,一种主流的、科学、发展、创新、协调处

(转下页)

了我国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大要求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而这些发展都需要中国的法律进行保障,想要长久推动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就必须将协商民主运行程序用法律予以明确,依靠具备国家特殊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法律保护协商的效果,促进其制度化、长效化发展。政协作为我国代表性最广泛的政治共同体,其行为应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政协职能的有效履行,政协制度的决策完善都有待于相关法律的支持与保障。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下,中国的政协制度建设才能不断发展完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不断发展完善也使我们向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前进方向一步步迈进。想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目标实现与中国协商民主制度制度建设的共同发展,需要求真务实地落实到中国民主与法治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犯形式主义的错误,真正实现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契合与发展,发展中国式真正的民主,促进国家整体的发展,做到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双向契合。

参考文献:

[1]高建.中国民主丛书:协商民主[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2]佟德志.在民主与法治之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郑慧.参与民主与协商民主之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6).

作者简介:申蔷(1988—),女,辽宁铁岭人,研究方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2015.11赤子

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