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一 Clinical Journal ofChinese Medicine 2011 VOL.(3)NO.18 试论“心开窍于脑" Discussion on heart opening at brain 吴松华 (江西省瑞昌市中医医院,江西瑞昌,332200) 中图分类号:R331.3 1 【摘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1)18.0114.02 证型:BDG 要】中医脏腑学说关于心的功能论述较多,后产生“心开窍于舌”的理论。此论点有一定的片面性,跟不上现代医学 的发展。笔者结合临床、中医学及现代医学理论,提出“心开窍于脑”之说。 【关键词】心;开窍;脑 [Abstract]There are many dissertation about heart function.then produced the theory ofheart opening at tongue.This theory had certain one・sidedness,which can’t follow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m medicine.The author combined clinical,TCM with modem medicine theory,then provide the statement of heart opening at brain. 【Keywords】Heart;Resuscitation;Brain 中医脏腑学说关于心的功能较为系统的论述最早见于《黄 帝内经》,脏腑理论体系形成之后,概括心的主要功能是:主 (ATP)产生减少,不能维持脑功能的需要,脑组织则消耗储 备的ATP,细胞膜钠泵停止运转而使细胞水肿,微血管内皮肿 胀而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升高、脑血流受阻而出现头痛、呕吐、 反应迟钝、定向力障碍、神志恍惚,甚至烦躁、昏迷、惊厥等 发作。由此可见,心主血运与脑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 近来发现,心脏具有内外分泌的功能,其分泌的心钠素具 有强大的利尿、调压作用,从而改善心、脑、肾的功能。 血脉,主神志,开窍于舌。其理论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由于 历史的局限和传统意识的束缚,关于心与脑的联系的论述很 少,在以后很长时间内,对脑的研究没有进一步升化而固守“主 神志、开窍于舌”之说。没有重视心与脑之间的密切联系。从 现代医学的角度看,由于心血管系统和脑血管系统在生理、病 理上的密切联系,现代医学多把心血管系统和脑血管系统合称 为心脑血管系统。笔者结合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及临床实践, 认为“心开窍于舌”的理念是不够恰当的,跟不上祖国医学的 2心主神志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 发展。心“主神志”的功能是在“心气通于脑”的基础上完成 的,“心”不应当开窍于“舌”,而应当开窍于“脑”,故提出 “心开窍于脑”之说。试以中医理论为基点,并结合现代医学 的生理、病理论述之。 之神,是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之神,即人的精神状态、 思维活动。《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指出:“心者,君主之官也, 神明出焉。”《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现代生理学认为人的思维活动是大脑的功能。在二千多年前, 1心主血脉 祖国医学就认识到这一点,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头 者,精明之府也”,“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黑白、审短 长……”这里所言的“视”、“别”、“审”的功能,确是指大脑 神经的功能。 《灵枢・大惑论》中说:“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于 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入于脑则脑转,脑 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耳鸣,胫瘦眩冒,目无所见,懈 《素问・痿论》说的“心主身之血脉”是指心脏有推动血 液在脉管中运行的作用。脉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 其理论与现代医学的心脏泵血的功能是一致的。面部的血管较 为丰富,心血的盈亏、心气的盛衰、血行的瘀滞都可以从面部 的色泽反映出来,故日“其华在面”。现代生理学中,延髓心 血管中枢调节着人的心血管的紧张性活动,当大脑血流量减少 时,心血管中枢的神经元对脑缺血发生反应,引起交感神经兴 奋,使血管紧张力加强,外周血管高度收缩,动脉血压升高, 以调节大脑血供。当然,血压的调节有多种机制参与,但与心 脑血管的生理联系是密不可分的。 又如低氧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动脉血氧运输障碍,正常 人脑组织约重1500g,100g/min耗氧量约为3ml,脑总耗氧量 45mVmin,当心力衰竭时心排出量降低,动脉血氧运输障碍,氧 合衰竭导致组织缺氧而加重了各脏器的衰竭。 怠安卧。”认为人的视觉、听觉、运动器官等的正常与否,都是 直接关系于脑。明确地指出了病邪侵犯于头可出现“目系急”、 “脑转耳鸣”等症。明・李时珍明确指出“脑为元神之府”;清・王 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说“灵机记性在脑”。中医脏腑学说虽认 为精神状态和思维活动与五脏皆有关,但主要是心的功能。《灵 枢・邪客》中“心者……精神之所舍也”显然是指心与思想活 动有关。祖国医学何以言“心主神志”?因血液是神志活动的 主要物质基础。心血充盈则神志清晰、思想敏锐、精神充沛; 心血不足则失眠多梦、健忘、神志不宁;热入心包或痰迷心窍 所出现的神昏谵语,舌强语謇都是邪扰心神所致。说明了心与 低氧血症时,脑组织缺氧,糖无氧酵解增强,三磷酸腺苷 CJCM中医临床研究2011年第3卷第18期 脑的功能活动是密切相关的。中医脏腑理论中,“心主神志”的 功能如此重要,那又岂能是“心开窍于舌”之理论可以说明的? 其“主神志”的功能既包括了现代医学心脏的功能,又包括了 中医学的脑、肝、胆在内的多脏器的功能。中医基础理论言“脾 胃开窍于口”,舌在口中,又言“心开窍于舌”,“舌乃心之苗”。 言“心开窍于舌”是基于心之“别络上行于舌”。在诸多心脑血 管疾病中,在舌体上的病理反映仅是小部分的征象,摒弃了“心 一.115. 同时发生脑血管意外,称为心脑卒中之心脑综合征,其病为同 病因的病理变化,同时引起大脑急性血运障碍,即冠脑联合 又如栓塞性脑梗死之病因,多由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 内膜炎、心肌炎、心房纤颤、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 血栓征。 其病理都是心的病变而侵犯到脑,影引大脑的神经功能障碍而 出现头痛、局限性抽搐或全身抽搐、呕吐、偏瘫、失语等症状。 其言语謇涩或失语,病因是来自心脏或血管中的栓子(固体、 气体、液体),使血管管腔急性闭塞而产生脑梗死。其病变的 主神志”的功能、“脑为元神之府”、“灵机记性在脑”等古今中 外之共识,而独言“心开窍于舌”实在有些牵强。 3经络连属 笔者曾提出经络的生理功能有:①传注经气;②内属脏腑, 外络肢节;③调节气血、津液;④抵御外邪,保卫机体。从经 络学说中可以看出,很多经络的连属,都与心、舌和头部有关。 与舌相连系之经络有四条:即脾经、胃经、。肾经和心经,前三 经是正经与舌相系,心之别络则行于舌。为什么不言脾、胃、 肾开窍于舌,而言心开窍于舌?说明“心开窍于舌”的理论主 要是从心藏神、心主神志、主血脉功能为主要理论基础而论定 的,不难看出,“心开窍于舌”之理论不及“心开窍于脑”更 准确更科学。 与心相连之经络:手少阴心经属心;手太阳小肠经络心; 足太阴脾经注入心中,手厥阴心包经“别上膈,注心中”;手 少阳三焦经“布于膻中,散络心包”;手太阴肺经,行少阴心 经之前;足少阴肾经络心;督脉贯心。 与舌相连的经络:足太阴脾经“连于舌根,散于舌下”; 足少阴。肾经“沿喉咙上达舌根两旁”;手少阴心经“上挟咽, 别络上行于舌”。 4现代医学研究 现代生理学认为生理功能的调节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 自身调节。心与脑的联系除了血管、神经的联系还有什么联系 呢?美国温持堡大学的生物化学家伊钠格米博士发现:心脏是 一个具有“智能”的器官,它能分泌制造出一种称为ANF的 荷尔蒙,并借此荷尔蒙将一些“信息”传送到其他器官,并与 脑沟通,调节体内水钠及其他物质代谢。据报道,美国58岁 的长途货车司机詹姆斯・麦卡锡因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而改变 了生活习性和嗜好,原来把脑袋都钻进了钱、女人、运动和酒 里头,现在却变得温文尔雅,对音乐会、歌剧等艺术着了迷, 因捐出心脏的是一位大学艺术系的老师。住在纽约的文森特太 太因接受了一个旅游书作者捐出的心脏而由从前爱呆在家里, 变得现在却喜欢东游西逛,再也呆不住,常和丈夫一起去外地 游玩。 不难看出,心脏的移植而造成了意识形态、生活习性的改 变,正与祖国医学的“心主神志”的功能相合,这一现象有待 于现代科学进一步探索。 在现代医学病理学中,老年人患急性心肌梗死,不少患者 根本,在脑而不在舌,这是不言而喻的。故“心开窍于舌”的 理论不如“心开窍于脑”更准确、更科学。近来研究,大脑“半 影区”的脑细胞凋亡,在脑梗死引起的偏瘫恢复中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 使人薄厥。”《素问・调经论》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使 人大厥,厥者暴死,气得反则生,不反则死。都说明了由内 外因素的不良刺激,使血气并走于脑,而发生卒中、重度昏迷 之危重症候。更明确指出了“气得反则生,不反则死”的疾病 预后。心脑综合征的患者,当应用活血化瘀方药进行治疗后, 其血液流变学指标中,不少项目明显改善。表明了中医血瘀理 论与活血化瘀治则的科学性,同时也表明了血瘀理论及活血通 窍的治则与“心主血脉、主神志、开窍于脑”的功能息息相通, 故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灵枢・经脉篇》说: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其支者,从心系, 上挟咽,系目系”则说明了心与脑在经络上的连属与“心开窍 于脑”的理念亦是吻合的。 1986年,获全国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甲级奖的“头针治疗 偏瘫”的理论,证实脑部发生病变造成的偏瘫、失语、昏迷等 都可以在其相应的头皮部进行针刺治疗而获良效,更说明了 “心开窍于脑”的理论的科学性。 5结论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所言之血脉、经络、气血、脏腑、卫 气营血等理论就是中医学的生理学。其宏观理论之精深、详尽,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亦是令世人叹服的。中医学的“心 主神志”的功能实际上涵盖了脑和心的功能,更有待于进一步 探讨。笔者昧于浅学,以心脑血运相通、经络相连、生理和病 理密切相关为基础,提出“心开窍于脑”之说,谬误之处,敬 望同道指正。 作者简介: 吴松华(1972一),男,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在职硕士研究生,研 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脑血管病。 编号:EA一11060718(修回:2011-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