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学生专用】

来源:哗拓教育
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学生专用】

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 A.分生组织

B.机械组织

C.导管

D.筛管

2、在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作为实验中的变量应是( ) A.光

B.湿度

C.温度

D.空气

3、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较,主要的区别是被子植物的( ) A.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B.子房内没有胚珠 C.树冠高大和花朵鲜艳

D.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4、用豌豆做遗传学实验时,豌豆花未开放前即进行套袋处理,依然可以结出豌豆,说明豌豆花的类型和传粉方式分别为( ) A.单性花 自花传粉 B.单性花 异花传粉 C.两性花 自花传粉

D.两性花 异花传粉

5、油桃是大家熟悉的水果。油桃的可食用部分和种子分别由油桃花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

A.子房和胚珠 B.胚珠和子房 C.胚珠和子房壁

D.子房壁和胚珠

6、小明帮父母收获玉米时,发现有些“玉米棒子”上只有很少的几粒种子,你认为这是因为( ) A.水分不足

B.光照不足

C.传粉不足

D.无机盐不足

7、“海带炖排骨”和“紫菜蛋花汤”是人们喜爱的佳肴,海带和紫菜都属于(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8、如图中的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E可表示有茎叶分化 B.F可表示有输导组织 C.P可表示分布在水中

D.Q可表示用孢子繁殖

9、中医说的“望、闻、问、切”中的“切”指的是号脉,这里的“脉”是指( ) A.动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经络

10、下列自然现象中具有生命特征的是 A.日出日落

B.潮涨潮退

C.花开花谢

D.春去秋来

11、下列对多细胞生物体结构层次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动植物体表的组织都有保护作用,都属于保护组织 B.人体内担负着运输氧气和养料的组织属于输导组织 C.心脏作为输送血液的泵,主要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 D.在结构层次上比较,松鼠有系统,松树不具有系统

12、图甲、乙分别是黄瓜果肉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乙相比,甲特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③叶绿体⑤液泡 B.甲的⑤内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C.甲的①能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 6

1

D.甲、乙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⑦线粒体

13、在“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中,发现玉米和大豆种子大小、形状、颜色各不一样,但基本结构相同,它们都具有( ) A.种皮和胚 B.种皮和胚乳 C.胚和胚乳

D.种皮和两片子叶

14、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外界气体经过呼吸道进入肺 B.肺泡数量多,气体交换面积大

C.肺泡与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后肺泡内氧气含量增加 D.胸廓容积变小时,肺收缩,气体从肺内排出

15、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至少通过的细胞层数是( )A.1层

B.2层

C.3层

D.4层

16、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是( ) A.身体分部 B.足和触角分节

C.具有外骨骼

D.具有足和翅

1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B.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号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C.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D.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 18、莘县香瓜闻名全国,为提高产量,果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面列举的措施中,与光合作用无关的是( ) A.合理密植 B.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C.增长光照时间

D.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

19、洋葱根尖的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结果是( )

A.形成两个细胞,遗传物质减少一半 B.形成两个细胞,遗传物质不变 C.形成一个细胞,遗传物质减少一半 D.形成一个细胞,遗传物质不变 20、血液属于哪种组织 ( )

A.上皮组织 B.神经组织 C.结缔组织 D.肌肉组织

21、把一粒玉米放在火上烧,烧掉的物质和剩下的物质分别是( ) A.无机物、有机物 B.有机物、无机物 C.无机物、无机物

D.有机物、有机物

22、生物能够表现出生命现象,“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 )

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进行呼吸

23、大雨过后,山间小路上常常见到一些蚯蚓,这是蚯蚓( ) A.为了便于“饮水” B.为了便于呼吸 C.为了便于取食

D.喜欢生活在潮湿地面

24、下列人体的生理活动,不属于排泄的是( ) A.二氧化碳和水经呼吸排出

B.汗液的排出 C.蛋白质代谢终产物的排出

D.粪便的排出

25、动物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蛔虫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起到保护作用 B.家鸽的肺和气囊相通,增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C.蝗虫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D.家兔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的能力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________内,________与__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整体。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__。

2、激素是________所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激素通过________送到全身.3、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进化高等的特征是,蕨类植物具有真正的_________ 和___________组织。

4、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不断地进行流动的。

2 / 6

5、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_______的、含磷的和含_______的无机盐.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下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_______, 属于动物细胞的是图________,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填文字)

(2)甲图中结构E名称是__________,它是进行_________的场所。 (3)切西瓜时流出的汁液来自细胞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观察发现,只在甲细胞质中含有液泡和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该细胞是植物细胞。

(5)将图示甲、乙两种细胞放入蒸馏水中,甲细胞不会涨破,是因为甲具有保护支持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和________,动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

2、下图是人体肾单位结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

(1)人体每个肾单位由[ ]________、[ ]________和[ ]________等部分组

成。

(2)血管③中流动的血液是________,血管⑥中流动的血液是________。

(3)过滤和重吸收是人体尿形成的两个过程,正常情况下,过滤后形成的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________,重吸收后形成的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________。

(4)某成年人进行尿检时,检测出尿液中含有少量的血细胞,医生判断可能是______有病症。

3、下面是眼球基本结构与功能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人一般为黑眼睛,“黑眼睛”是指〔 〕__________的结构,其内含有平滑肌,能够调节〔 〕__________的大小。

(2)当光线进入眼球时,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的结构有〔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3 / 6

(3)正常情况下,物像在〔 〕_________上形成,形成的物像信息由〔 〕________传递给大脑,形成视觉。

(4)中学生若用眼不当会造成近视,其成因是因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 〕_______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使看到的物像模糊不清,这需要配戴__________透镜加以矫正。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为探究教室内早餐、饮料、零食等食品废弃物对教室空气质量的影响,某班委会设计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取3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以高温灭菌)编号1、2、3.. 培养皿 观察结果 1 +++ 2 + 3 ﹣ 第二步:打开1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被食品废弃物严重污染的教室空气中约10分钟,盖好封严,打开2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打扫干净并对环境进行消毒的同一间教室空气约10分钟,盖好封严;3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第三步:将三个培养皿放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并记录,若干天后,结果记录如右表所示(用“﹣”表示观察不到细菌;用“+”表示观察到的菌落数量少;用“+++”表示观察到的菌落数量多).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3号培养皿的目的是________ .

(2)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

(3)班委会进一步对菌落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发现其中一种微生物的显微形态结构如右图所示;该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从生物分类看,该生物属于________ . (4)经专家鉴定,右图所示生物具有致病性.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该生物属于________ .

(5)班委会倡议:每位同学应自觉维护教室卫生,经常性的开窗通风,保持教室内空气的新鲜,全部同学要定期对教室进行消毒,提高教室空气质量.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以上措施属于________ .

2、不久以前,市近郊一养鱼专业村,村民们不断发现鱼塘里的鱼大面积集群死亡,村民们弄不清鱼塘里的鱼为何集群死亡的原因.一时间,出现各种迷信传言,也有的村

民不相信传言.为了弄清鱼的死亡原因,便拨打了晚间新闻热线,求助相关部门.经过相关部门的调查,发现鱼塘里的鱼集群死亡的原因是鱼塘的水质变坏所致. 请你设计一个科学实验,来探究这样的水质是否适合鱼的生存. (1)若你提出的问题是:该村鱼塘的水质是否会影响鱼的生存? (2)根据上述提问,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你的探究实验中控制的变量为 ______ .

(4)根据你的实验假设和控制的变量,补充完整你将选用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甲、乙两个容量相等的养鱼盆,甲盆盛足够的该村鱼塘水、乙盆盛等量的适合该村所养殖的鱼能健康生活的水,以及___________ 等. (5)你设计的实验步骤为:

①取两个养鱼盆,在注入该村鱼塘水质的甲盆中放入若干条健康鱼,在注入适合鱼健康生活的水质的乙盆中放入 ______ 的健康鱼,并在其它相同条件下养殖 ②观察鱼的生活状况

(6)根据你的实验设计,预测你的实验结论为:

①若甲、乙两盆中的鱼均能正常生活,则说明此鱼塘中的水质不是导致鱼群死亡的原

因.

②若甲、乙两盆中的鱼均全部死亡,则说明鱼群死亡与水质无关,可能存在其它原

4 / 6

因.

③若甲盆中的鱼全部死亡,乙盆中的鱼生活正常,则说明 ______ .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400 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七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

材料二: 17 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 2.5 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 90 千克泥土的木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重,柳树质量已达 80 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 100 克,如图甲所示。

材料三: 18 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 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 钟罩内的小鼠却可活较长时间。

材料四: 1864 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 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现象称为光合作用。

(1)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泥士只减少了 60 克,你认为减少的物质是(__) A.水 B.无机盐 C.有机物 D.以上都不对

(2)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发现 B 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 。

(3)如今,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_____ 。

(4)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 A.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 B.把叶片煮熟 C.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D.除去叶片中的淀粉

(5) 请写出光合作用反应式:_____ (原料、产物、条件、场所)。

5 / 6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C 2、A 3、D 4、C 5、D 6、C 7、A 8、D 9、A 10、C 11、D 12、C 13、A 14、C 15、B 16、C 17、B 18、D 19、B 20、C 21、B 22、A 23、B 24、D

25、B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地域 生物 环境 森林生态系统 2、内分泌腺 血液循环 3、根 输导 4、物质 能量 5、氮 钾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甲乙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光合作用液泡叶绿体细胞壁叶绿体线粒体线粒体 2、④肾小球 ②肾小囊 ⑤肾小管 动脉血 静脉血 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葡萄糖 肾小球

3、(1)〔1〕虹膜 〔2〕瞳孔 (2)〔4〕晶状体 〔8〕玻璃体(3)〔6〕视网膜 〔7〕视神经 (4)〔4〕晶状体 凹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设置对照 教室内早餐、饮料、零食等食品废弃物对教室空气质量有影响 细菌 病原体 切断传播途径

2、该村鱼塘的水质会影响鱼的生存 水质 若干条健康的该村所养殖的鱼 等量 该村鱼塘中的水质是导致鱼集群死亡的原因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B 氧气 淀粉 C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