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大陆的饮茶习俗
我国各族人民,大多都喜欢饮茶,但在饮茶的风俗上却有着千差万别的习惯。各有其特点。就茶的品种而论,各地方喜好也不同。浙江、安徽等地, 喜饮绿茶,如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屯绿等品种。而广 东一带人则喜饮红茶类,像六堡茶、祁红茶等等。福建和广 东的潮汕人,却喜饮乌龙茶。我国北方大多数地区,大多数 人则喜饮花茶,特别是茉莉花茶。内蒙古和藏族人民大多则喜饮砖茶。下面介绍一下我国各地不同的饮茶习俗。
(1)早茶
早茶是广州人和杨州人所喜饮的一种饮茶习惯。当早晨 四五点钟的时候,很多人都赶到茶楼,茶馆,既饮茶又同时 吃点心,有熟悉的人也有不熟悉的人,但都共坐一桌.很快 就成了茶友,边饮边吃边聊,气氛真是很融洽。近几年来,随 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早茶的习俗也逐渐在全国各地兴起,很多饭店也设了早茶部,但大多都是些亲朋好友共进早茶。
(2)晚茶
晚茶是上海和杭州人所喜欢的一种饮茶习惯。 一般晚饭后,泡上一杯茶,或围坐共饮,或边下棋边饮,或独自饮,似乎很有乐趣。其实这种习惯在夏季的北方,也不时的见到。
(3)四川的茶馆
1
要说茶馆,那要属四川了,四川的人爱进茶馆,从早到 晚,川流不息,茶馆里总是有很多人,他们边饮茶边读书看报,也有“摆龙门阵”,很多人的假日便是在茶馆里度过的。
(4) ·婚嫁与“下茶”
我国古代,有些地区的婚嫁是离不开茶的,男女定婚时, 男方多向女方馈送茶叶及其他礼品,所以定婚又叫“下茶”。 至今,我国产茶区的不少地方仍沿用这一称呼,保持着类似的礼仪。旧时举行婚礼,女方陪嫁中, 一般都要有锡制的茶瓶,茶瓶为八角形,大小齐全,这是专保盛茶和点心用的。新 郎新娘拜见长辈时,要敬献香茗,婚后三天,要向街坊四邻 及亲友敬茶。茶在婚礼中何以有如此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 是因为它气味芬芳,味道醇郁,预示着新婚夫妇生活美满,情 致高雅。古人还认为茶不能移栽,“下茶”也意味着用情专一、 至死不变。另外,茶树要开花结果,送茶则有预祝婚后生儿 育女之意。不仅汉族地区有此风俗,藏族也将酥油茶作为结 婚礼品。至于将茶叶作为礼品相互馈赠,更是各族人民用来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
(5)敬茶与应茶
向客人献茶,应用双手捧送。客人也应用双手接过,并口称“谢谢!”,不论渴否,都应喝一点儿,这是对敬茶者表示尊敬和感谢。斟茶不宜过满,常言道:“酒要满,茶要半。” 当然也不是说茶只能斟半杯,斟茶过满,有烫手之嫌,对客人未免有失尊重。添茶时,要一手提壶,另一手摁住壶盖。在两广及港澳地区还有一种习惯,即主人
2
添茶时,客人用食指和中指在桌上轻轻敲击,示感谢。据说当年乾隆微服私访,在 敬茶时,跟随的臣子不便叩头谢恩,即以叩指代替叩头,流 传下来,叩指亦叩谢之意。不过,习惯上,已婚之人用食指 和中指叩,未婚之人用一个手指叩击即可。客人在告辞之前,应将茶喝完,这是为了表示赞赏主人之茶。
(6)“功夫茶”
广东潮汕和福建不少地方,仍保留着饮茶的古风,即从 古代上层社会“斗茶”沿袭发展而来的饮茶方法—一饮功夫 茶。沏功夫茶需用半发酵的乌龙茶,绿茶有香但欠色,红茶 有色欠香,乌龙茶则色香俱佳。乌龙茶中最好的是“铁观 音”,其次是安溪的寄兰,本山,梅占和武夷岩茶中的水仙、 奇种等。水最好是天水、泉水、若用自来水,必须将自来水 放过一段时间,待水中氯气挥发后方能使用。泡茶器具有两 种, 一种叫“冲罐”,用红陶土烧制而成。另一种叫“盖瓯”, 是大反口型的白瓷器具。开水壶多用红陶。茶杯像小酒盅,每 杯只能装- 口茶,系用白瓷制成,多呈半透明状,非常精致。 烧水用木炭,茶炉与茶壶距离不超过22厘米,以保持沸水温 度。水烧沸后,要先烫壶烫杯。冲茶时,讲究高冲,即从茶 壶上方26厘米左右的高度将沸水冲进茶中,茶叶在壶中充分 翻滚,有利于茶中成分的溶出,还可以将茶叶里的杂质冲激 上来溢出壶外,以保持茶味纯正。斟茶则讲究低斟,即壶嘴 紧挨着茶杯斟茶,既保持了茶温,又避免茶汤冒泡沫。斟茶 时还要游动着斟,不能斟满一杯再去斟另一杯,这样可避免 各杯茶浓淡不一。术语叫“关公巡城”,茶水快斟完
3
时,还要 将茶水一滴一滴地滴在各杯之中,饮茶者机会均等,这叫 “韩信点兵”。然后闻香、观色、品尝。在细品慢饮中,体会“活、甘、清、香”四字的含意。饮过一巡之后,再烫杯、高 冲、低斟、“巡城”、“点兵”。这种饮茶方法已由华侨传往国 外。在东南亚各国和其他国家华人聚居区,也常见到饮功夫 茶的。功夫茶香醉浓郁,喝多了也会像喝酒一样,令人“醉”倒的。
(7)广东的“凉茶”
广东有一种凉茶,出现历史并不很久,但因配料独特,具 有很好的消热解暑作用,戒为一种极受欢迎的饮料。港澳同胞和东南亚华侨华裔回广州探亲常买些凉茶带回去饮用。
(8)广东海丰一带的“威茶”
咸茶是将茶叶捣碎,加盐冲沏而成,很有古人饮茶的味 道。讲究的还要向威茶里加炒米或碎花生仁,也有放蔬菜鱼虾的。用炒米茶待客是这一带的风俗。
(9)广西的“油茶”
广西一带瑶、苗、侗族同胞特别喜欢一种“油茶”。将当 地产的大叶茶略泡,与老萎下锅煽干水分,接着放猪板油、豆 豉、盐炒香,加猪骨汤熬煮,最后加炒花生、炒米花、炒黄 豆,加水煮好。吃时滤去茶叶渣倒在放好葱花、芫荽的小碗 里。吃油茶要先敬长者和客人,然后才轮到家人。客人要吃 三碗或四碗,主人才高兴;不吃或吃不够三四碗,主人则认 为是轻视他。吃过油茶,主人会另捧上半碗清茶,名曰“洗口”。油茶还是当地男女青年交往的媒介。有首山
4
歌唱道:
油茶、油茶,
二杯甲(当地方言,“涩”读甲音) 三杯四杯好油茶。 叫声哥,唤声妹, 坐在桌边成一对。 喝碗油茶暖暖心, 油茶作媒喜事成。 (10)云南白族的“烤茶”
云南白族盛行饮烤茶,平时也用来招待客人。客人来家 时,热情好客的主人将客人让进“堂屋”,马上生起火炉,将 茶叶放进砂制罐里,用温火慢慢煽炒,并不断翻动,直到茶 叶微微散发焦香味时,倒出来以沸水冲泡就可饮用。也有直 接向砂罐内冲注沸水,砂罐顿时发“刺啦”一声响,故也有 人称这种饮法为“雷响茶”。注意第一次注水不可过多,应分 次注入才好,免得茶汤溢出。茶冲好后,主人将茶注在小瓷 盅内,用红漆盘托出,依次敬献客人。烤茶微苦而不涩,烤后之茶无寒性,有胃病人饮用也无妨。
(11)云南白族的“米花茶”
米花茶也可以叫做炒米茶,多在冬季饮用,尤其是正月 里,款待客人多用米花茶。米花茶是用优质糯米泡过,蒸熟, 再晒干用温火炒成。饮用前,碗里放米花,馓子等,用烤茶 汤冲制。主人在敬献米花茶时,碗上要放筷子,以备客人搅拌使用。
5
(12)云南白族的“核桃茶”
这种茶一般用在喜庆之日,如结婚、老人祝寿等。新娘 入洞房后,新娘刚落座,男方就要献上一盅盅的核桃茶。核桃茶是用去皮的核桃切成薄片放碗里,再用烤茶汤冲制而成。
(13)云南白族的“乳扇茶”
乳扇茶是用云南大理一带的特产乳扇,卷成卷以后切成细丝放杯中,用刚沏好的烤茶汤冲制而成。乳扇茶既有乳香,又有茶香,饮来十分味美可口。
(14)藏族的“酥油茶”
自从文成公主将内地的茶叶带进吐蕃之后,藏民与茶结 下了不解之缘。藏民们嗜茶胜饭,无论贫富,食必熬茶;亲 朋往来,或是敬佛敬喇嘛,送砖茶是最尊贵的礼物之一,藏 族人民还将本民族的传统食品酥油与茶一起熬煮,创造出具 有独特民族风味的“酥油茶”。其制法是,先煎茶,去其渣, 在茶汁中加盐及酥油,搅拌,使其成为白色乳浆后即可。宴席上通常是少不了酥油茶的,要举行宴会了,先要煮两锅茶, 来客先跳舞,跳完后,主客携手入室,聚坐一起,饮酥油茶、 酒、食糌粑等。食饱后,分男女两列,继续跳舞。从前,招 待贵客用酥油茶;招待客人用咸茶,即茶中只加盐,不加酥 油;招待汉族客人,则用清茶,即不加酥油也不加盐。客人 碗中不喝尽,主人会不断添茶;客人若一气喝完,主人则认 为你不愿再喝,也就不再添茶。藏族饮茶的茶具也很讲究,多用木碗, 一家之中谁用哪个碗是固定的。客人也有专用碗。茶质量的好坏,往往与茶碗主人地
6
位是有关系的。其最佳者 用黑檀木的虫瘿剜成,极其珍贵,只有极少数上层人士才用得起。
另外,饮酥油茶者,不仅有藏族人,居住在青海、甘肃的蒙古族也有饮酥油茶者。
(15)蒙古族的“奶茶”
奶茶是蒙古族、哈萨克、维吾尔等民族的牧民常饮的饮 料。传统的制法是:将青砖茶(维吾尔族则多用茯砖茶)弄 碎,加水煮开,加鲜奶、少量食盐及炒米等佐料煮开,即成奶茶。牧民们因多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而茶有消食解腻作用,故牧民生活中不可一 日无茶。有客人来到,热情的牧 民们会立刻邀你到蒙古包中坐下,女主人将奶茶熬好,男主人捧起茶碗送到你面前,并同你开怀畅饮。拒绝饮茶是极不礼貌的。
(16)郑板桥与“寺院茶”
在我国名山大川的著名寺院中,都贮备有自制的茶叶,用 来招待施主、香客及游览者。这种自制的茶称作“寺院茶”。 在《蛮瓯志》中就有记载:“觉林院僧志崇,收茶三等,待客 以惊雷荚(中等茶),自奉以萱草带(下等茶),供佛以紫茸 香(上等茶)。盖最上以供佛,而最下以自奉也。客赴茶者, 皆以油囊盛余沥以归。”有的寺院,方丈和尚还要“看人下菜 碟”,根据不同的对象用事先规定好的暗语命令人去沏泡种类 不同的茶叶。如在浙江北雁荡山的斗室洞、观音洞,当大官 僚或大施主到院时,方丈喊“好茶”,端上的是一杯绝好的上 等茶;普通官员或施主进院时,喊叫“茶,茶”,端上的是一 杯中等茶;
7
一般香客进院时,低喊“茶”一个字,端上的是 一杯三等茶,不过即使是三等茶,仍要比普通茶清心爽口。据 传清代大书法家、大画家郑板桥有一次去某寺院,方丈见他 衣着俭朴,以为是一般俗客,就冷淡地说句“坐”、又对小和 尚喊“茶!”一经交谈,感到此人谈吐非凡,就引进厢房, 一 面说“请坐”,一面吩咐小和尚“敬茶”,再经深谈,知道来 客乃赫赫有名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急忙请到雅洁清静 的方丈室,连声说“请上座”,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最 后方丈再三恳求题词留念,郑板桥忖了一下,含笑挥笔直书, 上联是“坐,请坐,请上坐,”下联是“茶.敬茶,敬香茶”。方丈一看,羞愧满面。
(17)“七家茶”
我国人民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好习惯从古代一 直流传到现在。南宋首都临安(现在杭州),每年“立夏”之 日,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友比邻,叫做“七家茶”。这种习俗,今日杭州郊区农村还保留着。
(18)客来敬茶
我国南北方的广大农村,当新年佳节客人来临时,主人 总要先泡一碗茶,然后端上糖果、甜食之类,配饮香茗,祝 愿新年甜, 一年甜到头。江南一带过新年,还有以“元宝 茶”敬客的,即在茶碗内放两颗青橄榄,表示新春祝福之意。 边疆和山区兄弟民族对客人十分诚挚,讲究民族礼仪。你到 蒙古包去作客,主人会阃家出门躬身迎接,让出最好的铺位, 献上香美的奶茶。你到鄂温克族牧场去作客,主人必然热情 地向你敬奶茶,请你吃鹿肉和鹿奶。你到布朗族
8
村寨去作客, 主人会用著名的土特产——清茶、花生、烤红薯等来款待。景 颇族用“烤茶”敬客。东乡族用盖碗茶敬客。在湖南、广西 毗邻地区的苗族或侗族山寨,主人会让你尝到难得的打油茶。
(19)传统的“受茶”
古代局限于对茶树的习性的认识,以为它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否则就会枯死,因此把茶看作一种至性不移之物。昔日我国民间男女订婚以茶为礼,女方接受男方聘礼,叫做“受茶”或“吃茶”,并有“一家女不吃两家茶” 的谚语。藏族同胞以砖茶为订婚的聘礼。云南边界地区的兄 弟民族,新婚夫妇要合饮一杯普洱茶泡成的红艳茶汤。这都是取“至性不移”的意思。
(20)煨茶
云南南部边境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常饮用煨茶,像像、 佤等族。这种煨茶的制作方法与烤茶很类似,但选用的茶叶 不同。煨茶所选用的茶,是从茶树上采下的-芽五六片叶的 新嫩枝茶,采回家里,直接放在火上烘烧到焦黄后,再放入 茶罐里煮饮,这种茶叶因没有经过揉制,茶叶比较淡,且略带有苦涩味和青气。
(21)打油茶
我国云南、湖南、广西、贵州相邻的地区,像湖南通道 侗族自治县和广西的龙胜、灌阳、兴安一带,庭院周围,村 前村后,都有几株茶树种植,任其自然生长,每年采叶一二 次,放进甑中或者锅中蒸煮,待叶子变成黄色,取出来淌干。 加少许米汤略加揉搓,再用明火烘干,装入篾篓,挂在炉坑之上,为的是让它们充分干燥,成
9
为打油茶的调制原料。
打油茶的烹煮方法是:先将“粒粒子”(即成粒的打油茶 佐料),像黄豆、花生、玉米花、芝麻、糯粑、蕨巴、干笋子 等(也包括用南瓜等当菜吃的食物做成的“粒粒子”)放进油 锅中,用猛火炒黄炒热,取出来,分别抓一小撮放入茶碗中, 待用,然后再把茶叶用油略炒一遍,加入清水(有时也加一 些盐、姜、葱之类的配料)烧沸片刻后,把茶叶捞出来,再 把茶汤倒入放有“粒粒子”的茶碗中,就成“打油茶”。富裕 人家及招待客人用较好的粒粒子,像花生黄豆等,其余的则不论什么都可以。
在当地习惯中,调制打油茶和敬客的任务,都是由妇女 完成的。她们的手,又灵巧,又快捷,而且讲究卫生,并且还很节约。头次煮后捞出来的茶叶渣, 一般还要把它放入砂陶制的“擂钵”中,用木制的“擂槌”碾碎,然后再放入锅 里烹煮,待茶汤滚沸后捞出,这样反复碾煮,直到茶叶只剩下叶脉不能再用为终。
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山岭上的少数民族,据说一 日三餐都 得吃打油茶。 一天不吃,就会感到心慌意乱。尤其是年纪大 的人,若不吃打油茶就会感到全身筋骨酸痛。某些地方,小 孩子生下后不久,就在喂奶时掺进打油茶。也有些地方,用打油茶作为汤菜,甚至一些单位食堂也以它为汤饮用。
(22)竹简茶
在云南南部的傣族,哈尼族、景颇族人民,都有用竹简茶当菜的食用方法。
10
竹简茶的制法,是将采下的鲜茶叶放在锅中蒸煮(或日 晒),叶子柔软时,放在竹帘上槎揉:再把揉搓好的茶叶装进 竹筒里(竹简用较粗的竹子,锯成一尺多长, 一端留节,其 余竹节凿通),用棒扎实,简口用石榴叶或竹叶堵塞,将竹简 倒放,使筒里茶叶的余水流出,两天后用灰泥封住简口,让 它慢慢发酵;经过二三个月后,简里的茶叶发黄,劈开竹简, 取出紧压的茶叶晾干,装入罐中,加香油浸淹,这样竹简茶 算是做成了,随时可以取出作蔬菜用。*用时,用油浸茶炒蒜或其他食品,供自家用,也可招待客人。
(23)凉拌茶
居住在云南的基诺族兄弟喜欢吃凉拌茶。据说凉拌茶的 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以前。其做法是用新鲜细嫩的茶叶为 主料,配以大蒜、黄果叶、辣椒、盐等佐料,再用洁净的清凉泉水拌和,即成了风味独特的菜肴。
(24)擂茶
居住在湘、鄂、川、黔交界的土家族兄弟,有喝擂茶的 习惯。其制法是,将生茶叶、生米仁、生姜等按一定的比例, 拌和后放在擂钵内碾碎,然后,放入适量的盐巴。吃时加清水煮沸,即当作食品充饥。可以说这是古老吃茶法的延续。
(25)油茶
居住在湘、桂交界处一带的侗族和苗族兄弟,有打油茶 的风俗。做法是先在锅内放入少量的茶籽油,然后将刚从茶 树上采下来的鲜嫩茶叶倒入锅内,炒到略有炙香时,再加入 适量的生姜、食盐和清
11
水煮沸,最后,再将上述打好的油茶 连汤一起倒在盛有肉丸、蛋卷、鸡块、虾子等食品的碗内。至 于叫什么油茶,得看碗中放的什么食品,随名而叫。这种吃茶方式,有人认为与古茶道的遗风有关。
(26)水茶
居住在滇西的崩龙族兄弟,喜爱吃水茶。水茶又名腌茶, 做法:将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鲜嫩茶叶,经日晒稍有凋萎后,拌上盐巴,紧装在小竹篓内,置放一周后,就可取出嚼食。
2. 台湾几种饮茶新法 (1)冰红茶
色泽鲜艳、冰凉清爽的冰红茶,能使人在酷暑中感受到 清凉的喜悦,如再加入各人所喜爱的添加物,将会成为绝美的降温饮料。
材料:红茶、冰块(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备用)。 制法:
a. 将红茶冲泡成浓度略高的茶汤。
b. 将冰块放入杯中至八分满,徐徐加入红茶汁,再根据 各人嗜好加糖或蜂蜜等拌匀,即可调出一杯色、香、味俱全的冰红茶。
(2)茶冻
在烈日炎炎的盛夏,茶冻能使人清热解暑。 材料:
白砂糖170克,果胶粉7克,冷水200毫升,茶汤824毫升,红茶20克(可用其他茶代替,但质量最好为上乘)。
制法;
12
a. 用热开水冲泡茶叶,泡好后,滤出茶汤备用。
b. 将白砂糖和果胶粉混匀,加冷水拌和,再用文火加热,不断搅拌至沸腾。
c. 将茶汤倒入果胶溶液中,混合后倒入模型(用小碗,酒杯等溶器均可),待冷凝后放入冰箱中冷藏,需时取之食用。
(3)泡沫红茶
泡沫红茶的调制别具情调,风味也独特,边调边饮,乐在其中。 材料:
红茶、冰块、果酱,糖水各适量。
特殊用具:调酒器(一般大城市百货商场器皿部有)。 制法:
a. 用热开水冲泡红茶,泡好滤出茶汤备用。
b. 在调酒器内放入冰块约八九分满,加入糖水,再加入 红茶汤,拧紧瓶盖,上下用力摇晃,利用冷热冲击,急速冷却产生泡沫的原理,摇至冰块溶化即可倒出饮用。
喝泡沫红茶最好以杯就口饮,因为茶香都留在泡沫上。若 用吸管,泡沫仍留在杯中,此时可再放入冰块、加入果酱,重 新注入红茶汤,此法炮制出带果香的泡沫红茶,饮后更觉别有风味。
(4)香槟乌龙
茶酒交融,好茶好酒好风味。 材料:
带蜜香的乌龙茶、香槟酒、糖水。
13
制法;
a. 用开水冲泡乌龙茶。
b. 在调酒器中放入八九分满的冰块和适量糖水,注入茶汤,并滴入数滴香槟酒,盖紧瓶盖后迅速摇匀。
现泡现喝香槟乌龙,气味最佳,既有入口即化的轻快感, 又有饮后不厌的特色,还具有令人欲醉不醉的后劲。满怀情趣,实难多得。
3. 香港人喜欢普洱茶和六安枝
六安枝(六安〉茶,实际上是绿茶的嫩梗。香港天气炎 热,人们喜欢喝清凉饮料,去热清火。普洱茶和六安枝,性和、味甘、生津止渴、醒脾解酒、消食下气、除烦去腻、调 理肠胃,所以香港同胞将普洱茶和六安枝视为养生妙品,不可一日无之。
4. 各国的饮茶习俗 (1)美国人喝茶
美国是个饮料消耗大国。尽管美国的自来水水质符合直接饮用标准,但美国人却不愿饮用这一免费饮料,而乐意每 年花费几百亿美元享用各种罐装、瓶装、盒装饮料。在美国, 人平均每年消费可乐、果汁类饮料43.3加仑,咖啡25.3加仑,啤酒23 . 3加仑,牛奶20 . 7加仑。
美国又是一个茶叶进口大国,每年进口茶叶达8万吨,金 额达1亿多美元。每人每年平均饮茶7.3加仑(折干茶约340 克〉。美国所需茶叶主要从中国、阿根廷、印度尼西亚、斯里 兰卡等国进口,进口茶类中,主要是红茶,占总数的90%左右;其次是绿茶,占8%;
14
剩下是花茶、乌龙茶。
通常人们用开水沏茶。而在美国,茶叶的饮用方式却全 然不同。在美国,无论是袋泡茶、速溶茶或混合冰茶粉,80% 以上都是以冷饮方式饮用的。即把各类茶泡好后放入冰箱,冷 却后再饮用。这种与众不同的饮茶方式,引出了对茶叶品质的不同要求。主要有:
①对冷却的茶水喜欢清忌浑。在世界其他地方,人们把 茶水在冷却中产生的乳凝现象看作是好茶的标志。解释为汤 质浓厚。而美国的消费者却把这~现象看作是品质不佳,希望茶汤在冷却后仍保持透明。
②求价不求质。由于美国人忌讳冷后浑浊的现象,因此, 一些低档茶正好适应了这一要求。既然低档茶能适应市场需求,所以拼配商为寻求高利润,往往是求价而不求质高。
③重汤色不重外形。美国消费的茶叶绝大多数是袋泡茶、 速溶茶等。因此消费者不是直接见到茶叶,故对外形不着重, 只求汤红。有些毛衣茶、副茶、尽管毛衣纷纷,外型混杂,在美国却很有销路。
(2)英国人喝茶
中国茶传入英国300多年来,英国人的生活、文化与社 会无不深受茶的影响,形成了英国色彩的“茶文化”,诸如茶娘、饮茶时间,下午茶、茶馆、茶舞等。
“茶娘”这种传统起始于300多年前东印度公司一位管家夫人。当时公司每次开会议事,都由她泡茶服侍,并沿袭下来。到20世纪初,东印度公司决定用自动贩卖机取代“茶娘”一职时,竟因全英反对而作
15
罢。
喝茶时间形成制度也有200余年之久。起初是雇主让上 白班的员工在上午某个时间略微休息,并供应茶点。1741年 至1820年期间,许多工厂,农场主认为每天安排喝茶时间, 会养成员工的懒散习惯,想加以废止。也因遭到雇员联合抗议而放弃。
“下午茶”起源于19世纪初,那时,三明治也刚问世,这 两种东西结合一起,成为英国人每天下午同好友聚首。闲谈时的主要饮料和食品,至今不衰。
“英国茶馆”最初是来自一家面包公司的女主管的构想, 以后她于1864年首创一家既供茶,又供应点心的店堂,意想 不到的深受人们欢迎。于是茶馆如雨后春笋便在英国兴起。有 趣的是茶馆刚出现时竟成为单身女子,唯一能公开会晤男朋 友而不被认为伤风败俗的场所。伴随着茶馆的风行,茶舞也 兴起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为止,它一直是当时英国人最喜爱的休闲活动之一。
(3)英国的午后茶
英国人普遍喜欢红茶。他们的午后茶已是一种社会习俗。每天下午四五点钟,人们都要饮杯滋味浓厚且加牛奶和白糖的红茶。据说已有270多年的历史。伦敦人在办公时间也要 饮午后茶,即使遇上开会,到时也要暂时休会。向皇后祝寿,要用中国祁门红茶,可见茶的名贵了。夏天,在露天饮午 后茶十分风行,各地公园都设有露天茶室,供人们饮茶。冬 天,下午4时,天色已昏, 一家人就燃起木炭火烹茶,然后环桌而坐,进一顿舒适的午后茶。
16
(4)保加利亚的“摇头茶”
在保加利亚做客,主人不立即用茶敬客,而要问你:“要 不要用茶解渴?”如果你点头,他就不会给你倒茶了,你只好 等着口渴。因为在保加利亚,点头表示“不”,而摇头则表示“是”所以我们中国客人叫它“摇头茶”。
(5)美国的速溶茶和冰茶
美国人饮茶力求简单、快速,他们不愿为冲泡茶叶、倾 倒茶渣等花费时间,也不容许杯中留有任何叶片。为此,他 们欢迎没有任何茶渣的速溶茶。因此有不少人对茶叶只知其 味而不知其物。所谓速溶茶,又名茶精,是从茶叶中提炼出 来的茶汁,加入柠檬汁(也有山楂汁)和白糖,经喷雾干燥 或在真空中使茶叶冰冻结晶而成,呈颗粒状或粉末状,加水 后即能迅速溶解。目前,美国家庭有一半是饮用速溶茶的。近 年来,市场上又流行一种冰茶。就是把泡好的红茶汤倒在放 有冰块的容器内或放在冰箱内冷却,再加上柠檬和糖。这种 冰茶不含二氧化碳,刺激性小,老少皆宜,所以夏天在美国非常行销。
(6)奥地利牧民真的吃茶
世界各地的人民,大多有饮茶的爱好,不论浓淡红绿,都是用茶叶泡来喝的,但在奥地利西部的牧民却是真的吃茶,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吃茶而不是饮茶。他们习惯地采用一种上等 嫩茶叶,加入食品作为佐料经过拌和泡成茶,然后将茶汁抛弃,光吃茶叶。这种吃茶叶的方式是很别致的。
17
(7)阿根廷人吸茶
南美洲的阿根廷人饮茶时,将茶叶放入一种葫芦形的瓢 筒里,冲入开水,然后用银制吸管慢慢地吸,他们称之为“马蒂茶”。
(8)吉布提人嚼茶
吉布提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风俗习惯多样化。那里的居民 不喝带酒精的饮料。可是男人却咀嚼阿拉伯茶叶成瘾。这种 茶叶是一种有刺激性的麻醉剂,当地人叫“恰特”。他们一般 从午后2时, 一直咀嚼到夜里10时。 一天只要花8小时用以 满足嗜好。为此,平日要从国外进口3600公斤阿拉伯茶叶,每逢周末要多进口1000公斤。
(9)印度人舔茶
印度人饮茶方式很特别,他们把茶倒在盘子里用舌头舔 饮。另外,在印度如果用左手递送茶具,就会被人看作是一 种不礼貌的行为,因为印度人认为左手是用来洗澡和上厕所的。
(10)日本的茶道
茶道是日本流行500年之久的一种饮茶礼节。入道如同入会,茶道里的人称“茶人”。茶人须常举行“朝茶”、“饭后茶”、“消昼茶”、“夜话茶”等茶会。用的茶具、水质、水温很考究,并有所谓“四规七则”。四规是和、敬、清、寂。七‘则是讲究茶具;煮茶讲究火候;炉子要一尺四寸见方;茶室的炉子冬天固定,夏天移动;饮茶有浓淡之分;按季节茶温不同;茶室必须插上茶。饮茶礼节在主人庭院的“数寄屋”内 举行。茶道所用的茶叶是绿粉茶。举行茶道时,主人将两木 勺粉茶放在茶壶中以沸水冲泡,茶汁浓如豆羹,然后倒入专 门制造的一
18
种精致的黑色茶碗里饮用,并佐以糕点等食品。第 一碗茶先敬首席,首席举茶碗与额齐平,然后就饮。饮时要 吸气发出吱吱声,表示赞赏主人的好茶;双方谦让-番,然后跪坐相对,尽欢而别。
(11)北非的薄荷茶
北非人饮茶口味与欧美人又不相同,他们饮茶时,总要采二三片新鲜薄荷叶放在茶汁里,加上冰糖。这样茶色晶莹 碧绿,茶味芳香醇口。节日期间接待宾客,例须敬茶三杯,客 人得把茶喝完才算合乎礼节,北非人既爱好饮茶,也善于品评茶质的优劣。有趣的是:在摩洛哥,茶叶店内都备有专供 顾客试饮的茶具。摩洛哥人对选购茶叶很慎重,进入茶店后, 经仔细观察比较选中了花色, 一般先要当场泡饮一杯加以品尝,认为满意,才愿购买。
(12)巴基斯坦人以季节定红绿
巴基斯坦人认为绿茶是偏温的,红茶是偏凉的,因此到 冬天, 一些习惯饮红茶的人就临时改饮绿茶。巴基斯坦的家 庭主妇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全家煮茶。 一些大企业还 雇有专人煮茶,每天分送到每个职员的办公桌上。他们的“客来敬茶”也是人们相互交往中的一项礼节。
(13)阿拉伯半岛上的敬茶习俗
假使你在阿拉伯半岛的一些国家里作客,热情的主人是 不会让你茶杯空着的。你一喝完,马上就给你加满, 一杯连一杯。如果你不想喝,就要将茶杯拿在手里向两边微微晃动或用手捂住茶杯口,以表示不需要了。
19
(14)土耳其人喝“滚茶”
土耳其人饮茶时,常常习惯用一只特大号的玻璃杯,倒 入半杯刚刚煮开的滚茶,然后慢慢地品尝热茶。男人通常聚在一起,边饮茶边聊天。
(15)泰国人的“冰块茶”
泰国人的饮茶习惯更为奇特。他们常在一杯滚热的茶里, 放些小冰块,这样,高热的茶很快就冰冷了。在气候炎热的泰国,饮这种茶使人能感受到爽快、舒适,亦能解渴。
5. 茶的色味香
当你沏上一杯味鲜醇、汤澈色翠的龙井茶或泡上一杯香 气馥郁,汤色洪亮的祁门红茶,细饮慢啜观赏、品尝茶的色、香、味时,莫不感到颊齿生津,心旷神怡。
根据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在茶叶中含有500多种化学物 质,这些物质在茶叶加工中,发生量的增减和质的变化,像 不同的音乐符号,被作曲家组成不同旋律的乐章一样,形成了各种茶类独特的色、香、味。色:在您沏茶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干茶的色泽,绿茶 是黄绿色,红茶是黑色 …… 。绿茶色泽是由叶绿素、叶黄素、 胡萝卜素以及不同氧化程度的茶多酚所组成的。而红茶的色 泽则是叶绿素的水解产物、果胶质、蛋白质、糖以及氧化程 度较足的茶多酚附于表面,经干燥后形成的。在不少高级茶 的干叶上还附有毛絮物,这是茶叶红嫩的标志,是茶芽上的 茸毛。茸毛也含有茶多酚,绿茶的茸毛大多未氧化,所以呈白色,如黄山毛峰等名茶;而红茶的茸毛大
20
多已氧化,故呈金黄色,如九曲红梅就是这样的。
茶叶冲泡后,叶子徐徐展开,时浮时沉,悦目的茶汤颜 色慢慢地呈现在您的眼前,阵阵的茶香也随之扑鼻而来。绿茶汤色绿黄,红茶汤色红艳。
红茶的汤色,是因为鲜时通过“发酵”,有一半或更多的 茶多酚被氧化成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之故。茶黄素呈橙 黄色,决定着红茶汤色的明亮度和艳度。在高级红茶的汤色 中还会明显地看到“金圜”,这是茶黄素含量高的表现。茶红 素呈红色,这是红茶汤色的主体物质,量越多,汤色就越红 浓。茶褐素呈暗褐色,是使红茶汤颜色发暗的物质。品质差的红茶,汤色如酱,主要是茶褐素含量高的反映。
红茶在冷却后,有时会发现在茶汤中有一种乳凝状混浊, 习惯上称为“冷后浑”。它是由茶黄素、茶红素和咖啡碱生成的。这是优质红茶的特征之一。
绿茶的汤色呈绿黄。是因为叶绿素难溶于水,因此在茶 汤中仅有少量的叶绿素水解产物—— 叶绿酸存在,但它不左 右汤色。左右汤色的是茶多酚。茶多酚是由一系列的由黄到绿的物质组成,被水溶解后使茶汤呈绿黄色。味:茶叶的滋味,是由几十种呈味物质变化的综合反映。 其中有刺激性涩味物质的茶多酚,苦味物质是咖啡碱,花青 素和茶皂素等,鲜味物质主要是氨基酸,甜味物质主要是可 溶性糖和部分氨基酸,鲜爽物质是氨基酸、儿茶素、茶黄素和咖啡碱的综合物。
21
红茶因茶多酚氧化聚合量大,所以红茶滋味浓厚,刺激 性强。绿茶则因茶多酚氧化聚合少,氨基酸含量高,滋味醇和鲜爽,后味绵长,似吃鲜橄榄。粗老茶或低劣茶,茶味大多苦涩,这是花青素含量较多之故。
香:茶的香味组成是极其复杂的。据研究,采下的鲜叶 中含芳香物质有50多种,香型多为青草气,经过加工后,绿 茶中香气成分达107种,香型变清香或栗子香,也有少数绿 茶有特殊的花香,绿茶中香气的主要成分是碳氧化合物,醇 酸类和含氮化合物。红茶经过加工后,生成的芳香物质则更多,达200余种,有醇、醛、酮、酸、酯类等化合物。至于花茶则是以绿茶窨花而制成的。除原茶的香气外,主要是窨花的花香。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