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XUESHU QIANYAN 为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提供可选择的课程学习平台 3.有效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对通识课程实施 分类分层教学.设置工作岗位方向进行分类分层培 养.设置分类培养衔接模块课程进行提升类型的选 择培养,完善选修课程。进一步拓展学生分类学习 空间。4.构建分类培养多样成才有效实施的保障措 施,完善学分制,加强学生的职业发展指导.构建全 员育人机制.完善激励与考核机制 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 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段致平、王升、贾树生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第15期中撰文.指出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模糊的现状.分析了影响高职人才培 养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比了高职与中职和本科 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代职业教 论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理论 创新的基本问题 南海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15期中 撰文.界定了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理论创新基本问题 的概念.阐述了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理论创新的价值 目标.分析了现阶段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理论创新的 培养培训主体、主要任务和培养课程。 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理论创新的基本问题是指 关于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如何科学而合理地确定职 教师资培养培训的目标、培养培训的实施主体、培 养培训的课程、培养培训的方式和培养培训评价的 系统化等理论问题。首先.作者认为职教师资培养 培训的价值目标是“双师型”教师.但我们需要依据 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实践推进的实际.不断地使其内 涵更加科学化、外延更加合理化。其次,作者认为培 养培训的主体应该是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专门机 构、职业院校与相关行业企业。它们之间需要协同 创新解决以下任务:1.协同创新促进政策研究,制 定合适的政策,创造合适的政策环境.才能有效激 发职业院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充分参与和支持 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协同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研究.应基于对我国现有的职 教师资培养培训校企合作模式的系统价值分析.探 索新的分门别类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行业企业校 企合作的有效模式。3.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从可持 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股份制 实训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4.德育课程改革创 新研究.我国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机构肩负着培养 具有高尚师德、公民道德品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 养的职教师资的重任 最后.作者指出由于今天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 具有以往所未曾有过的新特点。因此,我国职教师 资培养培训理论创新在培养培训课程与培养方式 方面.应着力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师资培养培 训机构与企业协作的模式 66职教论坛,20l5.22 育体系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认为近年来高职教育得到了一定发展.但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首先.作 者分析了影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因素:1.国 家政策方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已调整为“高 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的决定》是当前制订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依据和出 发点。2.社会经济形态及产业结构。职业教育人才 培养目标定位要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 构需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3.职业分类和职 业技能标准 它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 据。4.学生个体发展需要 学校要更加强调“客户” 意识,把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职业院 校新的出发点 其次.作者分别对比了高职与中职和本科的人 才培养目标。高职与中职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区别 是:1.层次不同;2.文化水平不同;3.培养目标不同。 高职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区别是:1.类型不 同;2.内涵要求不同;3.工作业务能力要求不同。 基于此.作者认为高职教育要始终以培养应用 型人才来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并通过以下三个方面 来实现目标:1.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 规格。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2.依据岗位一能 力一课程的设计思路.系统设计能力本位的课程体 系。3.科学有效地实施高职人才培养。 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及对 我国的启示 谢芹、赵小云在《江苏教育研究)2o15年第6 期中撰文.阐述了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形成 及其演变.分析了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 操作,指出了我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最 终提出了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