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质量标准:
碎石桩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项 序 检查项目 主1 灌碎石量 控2 地基强度 项目 3 地基承载力 碎石的含泥1 量 单位 % 数值 ≥95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 mm mm % ≤3 ≤50 ±150 ≤1.5 检查方法 实际用碎石量与计算体积比 按规定方法 按规定方法 试验室测定 用钢尺量 水准仪 经纬仪检查桩管垂直度 一桩位 般2 项3 碎石桩标高 目 4 垂直度 二、 施工淮备监理:
1 协助业主择优选择施工单位;
2 审查施工单位的技术资质,审查认可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施工; 3 熟悉勘察资料,设计文件图纸和试验资料等; 4 组织设计交底,写出图纸会审纪要;
5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认真审查其施工设备配置、场地安排、施工顺序、施工工艺、技术措施、人员组织、质保体系及措施、安全措施等;
6 监督场地内地下障碍物的处理,检查场地“三通一平”情况及用电用水等满足施工需要;
7 检查进场设备数量、规格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8 复核轴线及桩位的施放结果,检查轴线定位线的设置;
9 机械安装后,监督试运转,试成孔和试灌碎石制桩,作出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和施工工艺是否调整的决定。 三、 质量予控措施:
根据场地工程勘察、设计和工程质量的要求,事先分析施工中可能产生的质量隐患,并与设计、施工、业主等有关方面共商对策,分析原因并采取防治措施。
质量通病之一:缩径,桩孔小于设计口径。
原因分析:提管过快,振动电流小.
防治措施: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上拔速率<2m/min ,调整施工电流。出现缩径,可采取反摇作业,补桩。 质量通病二:坍孔。
原因分析:振动电流大,地层太软;
防治措施:根据地层规律,找出合适的施工用电流。在坍孔部位及时填碎石料,并进行反摇作业,以促进碎石的密实,严重的可采取补桩措施。 质量通病之三:个别点位试验未达到设计承载力.
原因分析:碎石桩不密实,局部地区地层较软,近孔隙水压力未消散。 防治措施:严格施工工序的监理,控制桩的上拔速率;施工前详尽分析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进行补勘.间隔一段时间进行复试,补桩. 四、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 施工准备就绪,符合开工条件,签署开工通知书;
2 对施工中的碎石桩施打过程的各项参数的记录进行抽查,并作好施工日志,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及时纠正;
3 碎石桩工序交接检验程序图: (检验程序参照下页图进行.)
一根桩施工完毕
进行下道工序 合格? 是 签署质检合格意见 会同现场检查 现场测试 通知监理工程师 施工自检、初检 返修 4、审核工程中的碎石桩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情况,及时向碎石桩施工单位传达碎石桩设计变更要求和图纸修改意见,并随时记录在案.
5、在下述情况下,监理工程师有权下达停工令:
① 碎石桩施工中出现质量异常情况,如坍孔、灌碎石量不足、留振时间短,斜桩等经提出仍不采取措施者;
② 对已发生质量事故未处理,和未提出有效处理措施而继续作业. ③ 擅自变更碎石桩设计图纸、工艺方法进行施工; ④ 使用不合格的碎石料施工; ⑤ 未经资质审查进入施工现场施工;
6 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会议,及时分析通报碎石桩施工中的质量状况, 并协调有关单位间的业务活动。 五、 施工验收:
1 督促施工单位在碎石桩结束后,进行自检,其具体内容如下: ① 设计图纸及要求与竣工图是否一致; ② 施工记录及各项签证是否齐全; ③ 设计变更通知书、事故处理记录; ④ 碎石桩分阶段验收记录、签证; ⑤ 桩位放线记录及签证。
2 委托法定检测单位进行的复合地基测试结果,评价报告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 审查竣工图及其它技术文件资料。
4 整理碎石桩施工中的各项技术资料,编目归档。 六、 质量控制点: 1、 桩顶标高 2、 桩身垂直度 3、 灌碎石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