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舞蹈排演实践(三)

来源:哗拓教育


舞蹈排演实践(三)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知道舞蹈表演应具备的基础能力。

2.学会欣赏中国古典舞,并能说出其舞蹈特色。

3.学会小组合作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中国古典舞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中国古典舞带来的外在美感和内在精神,并引导学生说说中国古典舞的艺术价值。

二、作品鉴赏

1.反弹琵琶伎乐天——选自民族舞剧《丝路花雨》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并对作品进行介绍。

作品介绍:

《丝路花雨》被誉为中国民族舞剧的里程碑。作品首演于1979年,同年被选定为国庆三十周年献

1 / 5

礼演出剧目。1982年荣登米兰斯卡拉大剧院,2008年重新编排的《丝路花雨》,作为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文化活动演出重点剧目,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2009年,《丝路花雨》再次被选定为国庆六十周年献礼演出剧目。

《丝路花雨》是一首礼赞中外人民友谊的优美诗篇,其创作灵感来源于敦煌千佛洞的石窟艺术。舞蹈编导们经过长期深入的观察研究、临摹学习,掌握了壁画上的舞姿造型特点,提炼出敦煌舞蹈所特有的“S”形曲线运动规律,并运用中国传统古典舞蹈的韵律、节奏和组合方式,把静止的姿态和动作过程联结起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舞蹈造型和运动体系。

其中《反弹琵琶伎乐天》这段独舞,动作由缓到急,幅度由小到大,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节奏,细腻地表现了英娘善良天真的性格,塑造出优美动人的形象。该剧以新颖的动态形象把沉睡千年的敦煌壁画“复活”于舞台之上,大大丰富了中国古典舞蹈的风格、动作运动态势和素材,为民族传统舞蹈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教师提问:《反弹琵琶伎乐天》舞蹈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

2.相和歌——选自民族舞剧《铜雀伎》第四场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并对作品进行介绍。

民族舞剧《铜雀伎》是“汉唐学派”的代表作品,从各种出土的舞蹈艺术文物如陶俑、木俑、石刻、画像砖,以及与舞蹈相关的民间艺术如剪纸、绘画、民歌、民乐等形式中汲取舞蹈动作风格的营养,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属于《铜雀伎》的动作语汇。舞蹈在动作连接处有意识地打破陈规性的节奏或空间姿

2 / 5

态,大胆地让动作运动态势向一个侧面大幅度地倾斜,呈现出斜塔式重心,并在失重的瞬间变换舞姿。

《铜雀伎》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东汉建安年间。它表现了铜雀台舞伎郑飞蓬和鼓手卫斯奴的爱情悲剧。

舞剧第四场“鼓舞重会”中的《相和歌》,具有很高的表演技巧性。舞者脚穿前端缝有珠子的鞋,在地面平放一面鼓,一面用脚打击节奏,一面用脚鼓上鼓下腾跃舞蹈。据史料记载,汉代就有这种舞蹈形式。因此《相和歌》成为舞剧中十分耐看的一个著名舞段,常常作为独立的精品单独演出。

教师请学生说说舞蹈《相和歌》的观后感受。

3.粉·墨(选段)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并对作品进行介绍。

作品介绍:

《粉·墨》以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的“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为创作立意,体悟浓淡入境、泼洒世界的独特审美观,并以此作为对身体动作表现的思考。编导以墨的五色——浓、淡、干、湿、焦来比喻人体的不同形态,呼吸、动静、开合,身体的疾徐沉落正如墨色的展开、变化。由此,舞蹈充分运用了“气”“跷”“发”“袖”“剑”“扇”“伞”“裙”等传统元素,传达了“深情”“幽情”“含情”“冤情”“悲情”“闲情”“爱情”的精神世界,包容了历史、文化的传统记忆和古典韵味的身体传承。

教师提问:《粉·墨》传达了哪些中国元素?

学生交流谈论,并回答。

3 / 5

三、知识讲解

1.舞蹈表演应具备的基础能力

教师请学生说说舞蹈表演应该具备哪些基础能力,并归纳总结。

舞蹈艺术源于人体动作,每个人无时无刻离不开动作,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具有舞蹈的能力。但若要进一步学习舞蹈,则需有意识加强自己的舞蹈表演基础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要有一个具有丰富舞蹈表情能力的身体。

(2)要有一定的舞蹈文化素养,掌握舞蹈艺术基础理论知识和舞蹈历史发展的常识。

(3)加强文学和各种艺术修养。

(4)关心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不断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增加生活知识的积累和储备。

2.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

由于中国舞蹈特殊的历史发展状况使得传统的古典舞已不复存在。现今形成的中国古典舞是今人对中国传统古典舞的复兴与再造,这个过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故此,我们在中国古典舞前冠以“当代”二字。追溯当代中国古典舞复兴与再造的过程,实际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艺发展中对舞蹈训练课程的需求,并由此展开探索中国舞蹈教学的体系化构建而逐步形成的。舞蹈继承了戏曲舞蹈等传统文化的精粹,提炼了东方神韵的审美特质,借鉴了西方舞蹈体系化构建的经验,形成了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的形态特征、运动规律及审美特质。

4 / 5

四、表演实践

选取一段舞剧或群舞片段,与他人合作进行学习和排演,并分组对集体的舞蹈表演做出评价。

排演提示:

1.《丝路花雨》是中国古典舞与敦煌壁画完美的结合,形成了“敦煌舞蹈体系”。排演时,在保持中国古典舞韵味的同时,要领会壁画里传达的舞蹈元素。

2.《铜雀伎》在排演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汉代舞蹈“若竦若倾”“若俯若仰”的动律风格特点,依据中国古典舞“拧”“倾”“圆”“含”的特点,在动作流动过程中去体验身体的曲线与重心偏移的韵味。

3.无论选了《粉·墨》舞蹈中的哪一个片段,都要牢记舞蹈的立意,浓淡入境,泼洒世界。道具的使用要传神,用传统元素表达精神世界,完成古典韵味的身体传承。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