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试卷
中学语文学科试题卷
考试须知:
1、本试卷分试卷和答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题前,请在密封区内填写姓名、身份证号、报考单位、报考岗位和座位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上交试卷和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6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瞋视(chen) 诧异(chà) 一蹶不振(jué) B.隽永(jùn) 船棹(zhào) 鱼翔浅底(xiáng) C.匀调(diào) 步履(lǚ) 即景生情(jí) D.乍看(zhà) 韶光(shào) 应运而生(yì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 分)
A.今年的春运帷幕已经拉开,不同于往年的是,随着全国高铁网络的基本形成,“高铁春运”悄然生温,不少旅客选择乘坐高铁回家过年。
B.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去世的噩耗传来,我悲痛得难以自己,眼前浮现出四年前他为本报读者提词祝贺新年的情景。
1
C.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故意拿礼上往来、人情世故作幌子,暗地里大行权钱交易、利益
输送的勾当,将党纪国法置之脑后。
D.从公元前 753 年罗马建城至今,众多古迹虽历经风雨,仍矗立在现代化的繁华大街上,见证了时代的兴衰存亡和人世的悲欢离合。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研究表明,某事物在被禁止而又不作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最容易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引起人们的猜测、揣度以至追根究底。 B.住建部拟为“奇怪建筑”设判定准则,这就意味着今后像“铜钱楼”这类有口皆碑.的“奇葩建筑”,很可能再也不会获批了。 C.那棵柠檬树 18 年前就在那里了,不过那时候它似乎生长不良,干细叶疏,果子三三两两,远不是今天枝繁叶茂的样子。 D.这位青年作家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了处女作,作品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反响,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成为文坛闪亮的新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艾丽斯·芒罗这个名字还比较陌生,但记者采访获知,其实她早已经是蜚声国际的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女王”。
B.北京市政府已经启动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应急减排,加大力度削减机动车、工业、扬尘、燃煤四大类污染排放量,以净化空气,改善环境。
2
C.为了加强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国庆长假期间,杭州交警在各个高速收费站口检查乘客是否存在不系安全带的违法行为。 D.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三中全会都承担着促进经济发展和改革经济体制的重大使命,也体现了本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特点。 5.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1)(2)两题。(4 分)
(2)如果要开一家以大学生为主要顾客群的网店,请你提两条具体的建议。
二、 现代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9 题。
邻居昊老先生
叶圣陶
一天早晨,太阳很好,可没见同院的邻居吴老先生出来,像往常一样晒他的手提皮箱。
一打听知道他病倒了。说是病其实不大贴切,胸口有些闷,就懒得起来。他那儿子任夫
3
先生,一个公务员,对我解释道:“只为昨天表兄来了,随随便便说了一句话。”
“什么话呢?”
“家父问他家乡情形怎么样,他说秩序还不错,地方上跟日本人处得很好,日本人常说,
你们这儿的人是最出色的中国人。就是这么一句话。” “他老先生听了怎么说?”
“他听了闭上眼睛皱着眉,不说什么。半晌才看定了我,‘我决意做迁川第一世祖了’,
他说。最出色的中国人,日本人口里评定的,咱们不能跟他
们一伙儿住。我是老了,无所谓,
四川也好,就住四川吧。往后有人问你贵处哪儿,你就说鄙
籍四川。千万不要把家乡的名儿说出来,打这会子起,我对家乡的名儿感到羞惭,我不好意思再说我是某地方人。’他老人家说了这么些话,到夜就没有吃晚饭。”
“他老先生原是最巴望回去的,听说成渝铁路又将动工他高兴,听说盟国在计划发展民航事业他高兴,今儿胜利等不到明儿动身似的。”
“你看他见着太阳总不忘晒他的手提皮箱,只怕动身日子一到,为了晒皮箱耽搁。”
“他老先生真的就横了心,不想回去了吗?”
4
“我想也不过说说罢了。昨天他说了,我当然顺着他,说做四川人也好。到那一天把日本人赶了出去,我们还不是钻头觅缝想办法,最好挤上头一班下水船?我们为什么不回去?
你想,人家是动也没动一动,死守在本乡本土,当顺民,当小汉奸,到了那个时候,你们哪儿还说得嘴响?我们可完全不一样,我们是吃尽辛苦,跑了几千里路,跟着政府内迁来的,我们是义民一一谁说的,一下子想不起来了。总之没有错,我们是义民。地方上什么事啊务的,还不该由我们来承担?就是说两句公众话,我们当然也特别有力量,我们为什么不回去?”我虽然跟他们吴氏父子一样,家乡还在沦陷中,自己是寄寓在四川,可没有想到将来回去可以享受特殊权益,像任夫先生说的。我想这个想头有些妙,一时说不下去,只见任夫先生嫌他的身材不够高似的,狠狠地挺了一挺。 两天过去,吴老先生好了,可是从此以后,太阳虽好,再没见他晒他的手提皮箱。廊沿前种着两盆石斛,以前几乎见我一回说一回,石斛这东西滋阴,清内热,煎汤喝是最妙的饮料,回去的时候一定要带着走,哪怕多花些脚力,川石斛,在下江是太名贵了,这些话,现在也不再说了。
他改变了不出门的习惯,正月初七游草堂寺,春二、三月青羊宫赶花会,四月初八望江楼看放生,有什么应景的名目他都要去看看。回来就气吁吁的躺在廊下那张竹榻上,见着我或是他儿子,往往说:“成都确也不错,成都确也不错。”有时还加上说:“只是莱吃不惯,吃了足足六个年头还没有惯,样样要加上些花椒面和辣
5
子,还有葱蒜,简直是跟舌头鼻子为难。”门前有挑着树苗卖的,随便讲价讲成了,他老先生买了两株橘树苗。他叫他儿子种在院子里,他在一旁相度,两株该距离多少远将来才可以各自发展。种停当了,他坐下来,自言自语道:“开花,总得七八年,结果,总得十来年吧。不过没关系,反正有人闻它的香味,吃它的橘子,就是了。” 从橘子谈到了四川的果子。他说除了橘子、广柑、苹果、龙眼以外,其他都不好吃,尤其是枇杷,一层厚皮包着颗核儿,单单忘了长肉。他说他们家里有两株大枇杷树,每年结上五六担,红毛白沙,个儿有核桃大,甜得胜过冰糖,冰糖没有它那股鲜味。他说现在是采枇杷的时令了。
他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朝我说:“叶先生,古人说到处为家,你看是不是有些道理?”
“人不比树木,树木生根在地里,移动不得,人当然可以到哪儿住哪儿。”我迎合着老先 生的意思。
“你看,这儿四川这么多的人,打听他们的祖先,都是旁的地方来的。他们来了,住下了,一样在这儿成立了家室,长养了子孙。”老先生说。
任夫先生朝我看看,同时擦掉他掌心的土。
吴老先生低下头,喃喃地念着不知道哪儿来的文句:“其俗柔靡,人轻节义。”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6
A.因为从家乡来的表兄随便的一句话,吴老先生气得大病了一场,并由此对家乡的地名感到羞惭,表示再也不说回家乡的事儿。 B.文章前半部分借助“我”与任夫先生的对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起因,并巧妙地体现了吴老先生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 C.吴老先生融入当地生活,决意“做迁川第一世祖”,他的儿子任夫先生虽不赞同这决定,但一直不明确表态,说明他儿子很孝顺。 D.文章注重用细节表现人物心理,吴老先生买橘树苗叫儿子种在院子里,表现出吴老先生从巴望回家乡到要以成都为家的变化。 E.文章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形象描绘出抗战时期的社会众生相,表明作者对底层人民既同情又批判的态度。 7.文章开头写吴老先生“晒他的手提皮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分)
8.文章中的吴老先生是卜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5 分)
9.文章为什么以吴老先生喃喃念着文句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5 分)
7
三、古诗文阅读及默写(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1 题。
李庄简公泰发奉祠还里①,居于新河。先君@筑小亭曰千岩亭,尽见南山。公来必终日,尝赋诗曰:“家山好处寻难遍,日日当门只卧 i@。欲尽南山岩壑胜,须来亭上少从容。”每言及时事,往往愤切兴叹,谓秦相日成阳@。一日来坐亭上,举酒属先君 a:“某行且远谪矣,成阳尤忌者,某与赵元镇@耳。赵既过峤@,某何可免?然闻赵之闻命也,涕泣别子弟。某则不然,青鞋布袜,即日行矣。”后十余日,果有藤州之命。先君送至诸暨,归而言日:“泰发谈笑慷慨,一如平日。问其得罪之由,曰不足问,但成阳终误国家耳。” (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①李庄简公:李光,字泰发,南渡后官至参知政事,因反对秦桧和议,贬藤州、琼州安置。奉祠:支取祠禄。②先君:陆游父亲陆宰,字元钧,号千岩。⑧卧龙:山名,在 12.在下面横线上填空(6 分)
(1)“子夏问孝。子日:色难……,有人用“色难”作上联,请对下联 。
(2)据说某年清华招生,陈寅恪先生出上联“孙行者”。请你对下联 。 (3)“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是指《诗经》《尚书》《 》《 》《左传》。
(4)云想衣裳花想容, 。(李白《清平调》)
8
(5) ,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6)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四、教材教法(共 20 分)
(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13-15 小题。 (10 分)
吉姆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包,扔在桌上。
“别对我产生误会,德尔,”他说道,“无论剪发、修面,还是洗头,我以为世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减低一点点对我妻子的爱情。不过,你只要打开那包东西,就会明白刚才为什么使我楞头楞脑了。 白皙的手指灵巧地解开绳子,打开纸包。紧接着是欣喜若狂的尖叫,哎呀!突然变成了女性神经质的泪水和哭泣,急需男主人千方百计的慰藉。还是因为摆在桌上的梳子——全套梳子,包括两鬓用的,后面的,样样俱全。那是很久以前德拉在百老汇的一个橱窗里见过并羡慕得要死的东西。这些美妙的发梳,纯玳瑁做的,边上镶着珠宝——其色彩正好同她失去的美发相匹配。她明白,这套梳子实在太昂贵,对此,她仅仅是羡慕渴望,但从未想到过据为已有。现在,这一切居然属于她了,可惜那有资格佩戴这垂涎已久的装饰品的美丽长发已无影无踪了。
这是欧·亨利短片小说《麦琪的礼物》中的精彩片段,请依据小说教学的原理,为这个片段进行教学设计。 13. 确定教学的目标。(3 分)
9
14.写出具体的教学实施步骤。 (4 分)
15.为本片段教学设计板书。 (3 分)
(二)下面是听课人对一位老师《惠子相梁》课例的概述,请你简要评析。(10 分)
【课例】课文:《惠子相梁》(《庄子》)
教师先让学生板书未加标点的《惠子相梁》全文,然后请学生上台断句,在纠正错误的时候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并由学生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和技巧。朗读全文后,展示鹤鹩和鸱的图片'依次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回答,教师点拨。问题有“庄子为什么会给惠子讲这个故事?”“恐’和‘搜’二字表现出怎样的惠子形象?”“庄子为什么用这两种鸟来形容自己和惠予?最能体现其形象特点的语句是什么?表现出庄子怎样的思想观点和态度?“从这个故事
10
中可以看出古代寓言有哪些特点?”,然后阅读拓展材料《曳尾涂中》,进一步深化对庄子形象的认识。最后布置作业,结束上课。 【附录】:
惠子相梁 《庄子》
惠予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鹧鹪,子知之乎?夫鹧鹪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鹧鹪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6. 主要优点:(4 分)
17. 改进意见:(6 分)
五、写作(30 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30 分)
11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郑板桥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低头的是稻穗,昂头的是秕子。”——俗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该低头处事,还应昂首做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发表你的见解,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字数不少于 800 字,不得套作,抄袭。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