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县城生物多样性 (2008-2020)
西南林学院园林学院 西南林学院城市设计院
2010年3月
1
保护与建设(重点植物)规划
项目完成单位:西南林学院城市设计院
院 长: 樊国盛
组长:邓莉兰教授成员:尹五元
项目组成员名单
教 授 覃家理 樊国盛 教 授 区 智 许丽萍 硕士研究生 谢雨农 吴乐辉 硕士研究生 昝少军 教 授
讲 师 硕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2
目 录
前 言 ---------------------------------------------------------------------- 1 1 晋宁县概况 ----------------------------------------------------------------- 2
1.1区域位置 ------------------------------------------------------------- 2 1.2气候条件 ------------------------------------------------------------- 2 1.3自然资源 ------------------------------------------------------------- 3 1.4人文资源 ------------------------------------------------------------- 3 1.5发展地位 ------------------------------------------------------------- 4 2 生物多样性和城市生物多样性 ------------------------------------------------- 5
2.1生物多样性与城市生物多样性概念 --------------------------------------- 5 2.2影响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 5 2.3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生物多样性建设的意义 ----------------------------- 6 3晋宁县城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 ------------------------------------------------ 10
3.1植被概况 ------------------------------------------------------------ 10 3.2 园林植物资源概况 --------------------------------------------------- 10 3.3 古树名木资源概况 --------------------------------------------------- 11 3.4 城市建成区生物多样性现状评价 --------------------------------------- 11 3.5 存在的问题 -------------------------------------------------------- 11 4规划总则 ------------------------------------------------------------------ 13
4.1规划背景、目的及意义 ------------------------------------------------ 13 4.2规划期限与范围 ------------------------------------------------------ 14 4.3规划依据 ------------------------------------------------------------ 14 4.4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 14 4.5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的目标与指标 ------------------------------------ 16 5 晋宁县城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布局 -------------------------------------------- 17
5.1 “基质”保护建设区域 ------------------------------------------------ 17 5.2 “斑块”保护建设区域 ------------------------------------------------ 17 5.3 “廊道”保护建设区域 ------------------------------------------------ 18 6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生态管理对策 ---------------------------------------- 20
6.1加快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步伐 ------------------------------------ 20 6.2建立保护区 ---------------------------------------------------------- 20 6.3构筑城市生态廊道 ---------------------------------------------------- 20 6.4积极进行优良的园林植物的培育 ---------------------------------------- 20 6.5加强植物多样性保护科研和科普工作 ------------------------------------ 20 6.6加强保护珍稀濒危植物重要意义的宣传教育 ------------------------------ 21 7规划保证措施 -------------------------------------------------------------- 21
7.1广泛宣传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 ------------------------------------ 21 7.2健全体系加强管理 ---------------------------------------------------- 21 7.3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 22 7.4加强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 22 附录表1:晋宁县城园林植物名录 ---------------------------------------------- 23 附录表2:晋宁县植物名录 ---------------------------------------------------- 39
3
前 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压力不断增大,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包括:一是人为活动使生态系统不断破坏,已成为我国目前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二是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及生态的需求不断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构成了巨大压力,许多动植物物种严重濒危;三是城乡工农业污水大量排放到水域,废气等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使许多生物及生态系统类型因生境恶化而濒危。目前,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动植物物种数量占总量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
云南省虽然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但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不断被人造的生态环境代替,生物数量快速降低,已引起了全省的高度重视。实施开展的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如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等。
城市植物多样性是体现城市绿化水平的标志,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的影响因子。如何在城市建设中,根据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理论,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建设工作,使城市这一特殊的人工环境,达到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实现自然物流、能流的良性循环,并为城市增加净化空气、调节温湿度、滞尘吸污、减噪杀菌、回充地下水等生态环境功能,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因此,开展晋宁县城生物多样保护与建设(重点植物)规划是一项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它能促进晋宁县生态系统的修复与良性循环,协调晋宁县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晋宁县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实现国家园林城市的发展目标。
为作好本次规划,西南林学院城市设计院组织了规划编制小组,对晋宁县城各种类型绿地植物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中,普遍与重点相结合,调查与研究相结合。掌握了晋宁县生物多样性现状。在此基础上编写晋宁县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重点植物)规划,明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由于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的突飞猛进,内容不断创新,限于作者的水平,本规划肯定存在诸多的不足,甚至错误,敬请有关同志批评指正!
1
1 晋宁县概况
1.1区域位置
晋宁位于云南省中部,坐落在滇池南岸,属昆明市郊区,地处东经120°13′至120° 52′,北纬24°24′至24°28′之间。县城昆阳距昆明50公里,离玉溪30多公里,地处昆明、玉溪两大经济带之间,干线支线相连,城乡相通,覆盖全县的公路交通网络。213国道、昆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县乡公路纵横交错,昆玉铁路横贯全境,未来泛亚铁路也将穿越晋宁,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见下图1-1。
图1-1 晋宁县区域位置图
1.2气候条件
晋宁县属滇中高原浅割的中山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县境由盆地、中山、河谷三种地貌组成,坝子占全县总面积的30%,占全县总人口80%的各族群众聚居在昆阳、晋城两个坝子及山间河谷两岸。水色山光、田园村舍,构成一幅天然的画卷。气候属低纬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7℃,年均降水量891.8
2
毫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土地肥沃,适宜多种作物生长,主产稻谷、蚕豆、小麦、玉米,盛产烤烟、蔬菜、花卉,品种繁多。
1.3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晋宁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世界四大磷都之一,已探明磷矿石储量8.4亿吨,且品位高,易开采,铁、铝、硅、锌、铜、镁等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分布较广。
水资源:晋宁位于滇池西南岸,属金沙江水系,境内的柴河、大河、东大河、九村河等河流全长168公里,大河、柴河两座水库每年向昆明市区提供约4000万立方米的优质饮用水。
生物资源:晋宁县受地形和气候条件的影响,生物资源丰富,有各种植物900多种,许多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同时,野生菌种类繁多,可供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不胜枚举。
农业资源:晋宁县在重视粮食生产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协调发展,调整粮食经济种植比例,蔬菜、花卉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993年被列入昆明市奶牛基地县以来,奶牛饲养发展迅速,2000年又被列为昆明市“优质奶源基地县”,现已建立起了孙家坝、月表、白砂、牛恋等四个奶牛合作社。渔业、滇麻鸭等水产养殖也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
1.4人文资源
晋宁是滇文化的发祥地。1955年至今,省市考古工作者在石寨山进行了五次发掘,出土战国至西汉的文物5000多件。这些可与中原商周青铜文化媲美、被国际文博界誉为“独步世界的收藏”的文物,勾勒出足以令彩云之南骄傲的、消失了2000多年的古滇王国的轮廓,显现了云南古代史上一个最灿烂的时代。特别是滇王金印的出土,与司马迁《史记》记载相吻合,也说明了古滇王国的国都就在晋宁,这是云南考古界在滇文化探究中里程碑式的发现,被誉为中国三大出土奇迹之一。
3
晋宁还是伟大航海家郑和的故乡。在世界航海史上,人们只知道推崇哥伦布,赞扬麦哲伦,其实更值得推崇的还有郑和。据史料考证,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早87年,比麦哲伦早116年。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先后七次出驶西洋,经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遥涉沧溟十万里,创造了难以想象的人间奇迹。 晋宁历史悠久,文物胜迹较多。自楚将庄乔开滇以来,晋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里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县城昆阳有风景秀丽、古柏参天的郑和公园;晋城有堪称云南三大佛教胜地之一的盘龙寺和汉益州郡滇池县治故址;上蒜有唐末宋初的摩崖石刻石将军及观音洞壁画;古城有被国际公认为距今6亿年的寒武系地质剖面;夕阳有13具恐龙化石和400多个恐龙足迹化石。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便利条件。
1.5发展地位
晋宁前景广阔。2003年5月,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现代新昆明的宏伟构想,即以滇池为中心,实施“一湖四环,一湖四片”战略。按照这一宏伟构想,晋宁将作为未来新昆明的南城和西城,在城市功能定位上,南城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75万,将建成集旅游、度假、休闲、商贸、会展和高新产业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城,使其成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西城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60万,将建成以磷矿精品、机械制造、电子仪表、旅游服务为主要产业的工业城。
4
2 生物多样性和城市生物多样性
2.1生物多样性与城市生物多样性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人类提供食物、能源、材料等生物资源;同时,生物多样性为维持生物圈的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生物多样性包含的丰富信息,具有诸多的科学研究价值生物多样性包涵四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城市生物多样性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是城市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境之间、生态环境与人类之间复杂关系的体现,是城市中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生态平衡状况的一个简明的科学概括,体现了城市生物的丰富度和变异的程度。
2.2影响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对生物多样性最直接的威胁来自于对其所依赖生境的破坏。人类在破坏生境的同时,诸多的活动也在干扰着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境。如环境污染,物种的人为引入等。另外,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之一。但究其根源则在于人口的剧增和高速增长的自然资源消耗,不断狭窄的农业、林业和渔业的贸易谱,经济系统和政策未能评估环境及其资源的价值,生物资源利用和保护产生的效益分配的不均衡,知识及其应用的不充分,以及法律和制度的不合理。总而言之,人类活动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以空前速度丧失的根本原因。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干扰,完整的连续分布的自然生境,被其他异质性斑块隔离成许多面积较小的生境斑块的过程就是生境破碎化。生境破碎化不仅导致适宜生境的丧失,而且能引起适宜生境空间格局的变化,从而影响物种的扩散、迁移和建群,以及生态系统的过程和景观结构的完整性。而在在连续的生境内,生物个体能够通过扩散和迁移寻找新的资源和栖息地,从而降低了种内竞争的压力,减少了近亲繁殖的几率,提高了物种遗传变异的机会。因此,增加了物
5
种的分布范围,提高了生物个体和种群的存活机会
2.3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生物多样性建设的意义
2.3.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千百年来,人们广泛地利用地球上丰富的生物资源。如许多农作物都是人类对生物千百次筛选、培育的结果,杂交种可以从其野生近亲中吸取新的基因,以保持和提高它们的优良性能。20世纪70年代起,科学家开始在野生昆虫中寻找和繁育害虫的天敌,以期“以虫治虫”,越来越多的生物物种被发现可以用来治疗人类的各种疾病。许多野生生物在工业上具有各种新用途,如大戟属植物不仅是提炼橡胶的原料,而且还可以用来生产人造石油。丰富的生物资源对人类对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自然财富。目前生物多样性尽管已大量被人类所利用,但绝大多数生物资源的潜在价值至今仍未被人们所发现。
在人类开创文明之前,自然界新种的出现和老种的衰亡速度大体相当。然而,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由于人口剧增、工业高速发展,对森林资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对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基础—生物多样性正日益受到严重的威胁。致使目前生物物种(包括各物种所包含的遗传资源)正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地灭绝,速度要快1000-10000倍。在未来30年中,估计全世界将有5%-15%的物种将消失,也就是说每年可能失去1.5×104—5×104种物种,或者说在短短一天时间里,地球上就有40-150种物种销声匿迹。而一种物种一旦消失,人类及其后代将永远丧失这种可能将是非常宝贵的生物资源。正因为如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正逐步成为人类共同的行动和全球环境问题的热点。 2.3.2城市生物多样性建设的意义
6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正逐步加快。据统计,到2003年底,我国建制市达660个,行政区域土地面积565 104km2,城镇人口52376万,城市化水平达40.53%,比2002年年末提高1.43个百分点,达到了1998年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38%)。城市化过程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物质文明的巨大提高,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优越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另一方面人口密集、工厂林立、交通拥挤等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冲击和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加剧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因此,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城市生态系统的持续性是城市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城市发展要求我们不断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持续性。更为严峻的是,经济发达区域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快速形成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些区域原有的景观格局和地表结构,从而严重威胁这些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而其影响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及强度我们尚无法预测。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高速公路网而言,已使江浙沪区域景观严重破碎化,生物的自由传播和流动受到严重限制;为增加城市建设用地而对乡村和郊野土地的大规模平整(即土地整理)及河道水系整治已经使土地资源异质性大大降低,均匀度大大提高,小生境受到严重破坏,从根本上动摇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它具有自身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即城市的生物区系组成。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导致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城市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地球上每消失一个物种,就永远失去了它所具有的宝贵的遗传信息。人类尚未认识的物种约占全球物种的70%,因此很多目前濒临灭绝的物种很可能正是人类未来食品、药物或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生物多样性为城市提供了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保证,生物多样性促进了城市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多种多样且无与伦比的。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及景观的多样性)与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能量转化、物质循环、食物链、净化环境等)直接联系,它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一起,构成了城市赖以
7
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生物多样性为城市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生物资源,如工业原料、建筑材料、食物、药物、新型能源等。目前人们仅仅利用了生物价值的一部分,还有源源不断的野生生物的新价值正等待着人们的不断发现。
大量事实证明,生态系统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的能力是同生态系统中物种及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呈正相关的。也就是说,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多样、复杂,则其抗干扰的能力越强,因而也越易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这是因为在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当食物链(网)上的某一环节发生异常变化,造成能量、物质流动的障碍时,可以由不同生物种群间的代偿作用给予克服。多样、复杂的生态系统受到干扰之后,总会自发地通过群落演替,恢复原先的稳定状态,重建失去了的生态平衡。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人工化环境的、人类自我驯化的、开放性的生态系统,人类的严重干扰是城市生态系统最显著的特征。只有具有丰富的生物(特别是高等植物)多样性,形成高度复杂、多样的生物群落,才能保证城市生态系统良好、稳定地运转。
飞速发展的城市化促使城市生物不可避免地具有人为活动的烙印。人类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破坏或摒弃了许多原有的生物群落,另一方面又引进了许多外来的生物并形成了许多新的生物群落。这最终改变了城市生物的组成、结构、类群、动态、生态等自然特性,并深刻影响了生物群落生态功能的发挥。由于城市生活空间的相对局促,城市生物群落的构建受到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建筑物等)的限制,使得城市生物结构分化明显,趋于单一化,组成景观的异质性低。而生物多样性可以提高城市景观的异质性。以植物为例,城市绿化运用多种多样的植物不但能塑造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美化城市,还可以通过合理的植物设计与组合体现城市的特色与地方风貌。
生物多样性对保证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的持续性具有重要的价值。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呼出氧气、吸入二氧化碳,维持了大气成分的相对稳定。土壤中的分解者——真菌、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分解了废物和污染物,清除了有机垃圾,是生物圈物质循环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森林和草地具有截留降水,保持水土的作用,从而可以保护河流、降低洪水和干旱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威胁。植物群落在调节城市小气候、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作用。此外,城市中的植被还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为城市动物提供栖息地等生态价值。
8
城市生态系统的持续性是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而高度的生物多样性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生物资源重要的特性是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这样它可以再生以致持续利用;若保护与利用不合理,它就可能灭绝。事实上,目前不断丧失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正是城市飞速发展与生物资源承载力之间的不平衡引起的。由于缺乏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认识和没有有效保护生物资源,我们正在逐步毁掉城市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可见,在城市中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总体上说可分为两种: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前者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等,后者包括建立植物园、树木园、动物园、水族馆和基因库等。笔者认为,人为地进行迁地保护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一方面受到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一些限制,另一方面将动植物物种与野生的群体和自然环境相隔离,其结果往往是削弱了物种的自然生态习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这样并未起到真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景观生态学的出现与发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方法。以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保护和管理物种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为有效的途径。
9
3晋宁县城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
3.1植被概况
晋宁县城植物区系共有维管束植物(包括栽培)132科、315属、470种。其中蕨类植物8科8属8种;裸子植物8科19属28种;被子植物119科288属432种。晋宁县植物区系中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较少,被子植物代表了本区系的特征。见表3-1。各植物种类见附录表2。
表3-1:晋宁县维管束植物科、属、种统计表
植物类群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科 8 8 96 20 116 132 属 8 19 231 57 288 315 种 10 28 355 77 432 470 合 计 总 计 晋宁县植被在保护较好的城郊风景名胜区、城郊生态林地、城市公园及共公绿地现状比较好,覆盖率达60%以上;在其它受人为活动干扰较大地段,如城市居住区、农业生产区等、植被(主要是天然植被)受到较严重破坏,取代的是人为经营管理的规整性植被,结构简单、各类单一。由于受历史上人为破坏的结果,即使是经多年保护的城郊风景名胜区和城市公园主体部分,其植被的恢复也很缓慢,表现很强的次生性和旱生性,即乔木很少,灌木、亚灌木、藤本占绝对优势,结构一般不清晰,比较杂乱,分层不明显,优势种不突出。
3.2 园林植物资源概况
晋宁县城有各类观赏植物231种(见附录表1)。有树姿优美的南洋杉、滇朴、雪松、云南樟、滇润楠、香叶树、垂柳、银杏、滇杨、黄连木、清香木等乔木树种;花色艳丽的观花植物有紫薇、云南樱花、合欢、梅、垂丝海棠、山茶、广玉兰、云南紫荆、紫玉兰、黄槐、红花檵木等;观果植物主要有桃、柿、枸骨、
10
枇杷、火棘、杨梅、柚、柑橘等;主要草本花卉有:白花三叶草、五色梅、麦冬、凤仙花、红花酢浆草、姜人蕉、春羽等;竹类有绵竹、佛肚竹、慈竹、黄金间碧玉、苦竹、紫竹、金竹等;立体绿化类有常春藤、爬山虎、三叶爬山虎、葡萄、紫藤等。
3.3 古树名木资源概况
晋宁县有古树71株,其中一级古树2株,二级0株,三级65株,后备古树2株,名木4株。晋宁县古树树种较单一,主要以滇朴、滇润楠为主,从古树分布种类的情况来看,晋宁县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原生植被破坏严重,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大。
3.4 城市建成区生物多样性现状评价
(1)由于历史上人为破坏的结果以及过度的开发利用,原生森林植被保存较少,除盘龙寺保留有小面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外,其它多为次生林。近年来,通过加强化投入,进行城市绿地建设、小区绿化建设,城市植被得到一定改善恢,但尚未形成具有一定面积规模的植物群落。
(2)通过实施滇池流域生态湿地治理等项目建设,修复了滇池流域晋宁县段现有水体的自然生态系统,使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和恢复。
3.5 存在的问题
(1)在城市绿地建设中,较多地重视观赏景观绿地的建设,忽视了丰富植物多样性景观的植物群落建设。
(2)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污染加剧,城市人工环境不断增加,导致自然生态系统逐渐退化,物种逐渐减少。
(3)多年来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及过度开发利用现象严重,导致原生森林植被减少,近年来营造的人工森林植被多为桉树、云南松纯林,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1
(4)大环境绿化不够系统,忽视了原生态地域的保留。
(5)应用的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类不够丰富,乡土树种地位不高。 (6)植物多样性资源调查与分析工作尚在起步阶段,缺少对县境内山林河湖等自然因素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系统研究。
(7)宣传力度不够,公众保护意识不强。 (8)植物多样性的科研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12
4规划总则
4.1规划背景、目的及意义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态平衡发展的基础,城市植物多样性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
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充分利用城市中有限的绿地空间,最大限度地进行植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开发利用,以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
城市植物多样性是指城市区域内植物种的总和,包括栽培种和天然种,这是城市园林绿化不可替代的材料和保护对象。在理论上,主要是从分类学、生态学、植物地理学和系统学等方面对城市所有植物种的状况进行研究,探讨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城市多样化环境的相互关系,只有当植物特性适应城市环境时,才能实现植物多样性、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以及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使多种多样的植物更为稳定地发挥其生态功能。在实践中实施保护规划,在保护现有园林植物种类及其生境的基础上,要不断扩大栽培植物种类范围,优先发展乡土树种、珍稀濒危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适当引用外来种,使植物多样性按适宜比例发展。因此,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根据晋宁县自然条件、资源优势、人文历史等城市特点,统筹考虑城市植物多样性问题,科学制定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避免盲目性,才能使规划成为现实。
晋宁县历史悠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内涵,加快晋宁县绿化建设,保护好自然和人文景观,维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对于晋宁县的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具有重大的影响。目前,晋宁县的城市绿化与“国家园林县城”的要求相比尚有不足,尤其是在建区内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植物多样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为提高晋宁县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生态平衡,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保护、恢复和扩大植被为中心,加强生态体系的保护和建设,可以具体有效的指导晋宁县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创造绿色、健康、优美、舒适的生态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人居环境,有利于改善晋宁县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对推动晋宁县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3
4.2规划期限与范围
按照晋宁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和县城绿地系统规划(2008-2020),为取得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一致和协调发展,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期限及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基本一致。规划期限为2010年至2020年。 近期:2010年至2015年,远期:2015年至2020年。
4.3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以及相关的规范、标准;
(3)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号)、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05]43号);
(4)2001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城市绿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通知》国发[2001]20号;
(6)2002年10月建设部公布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7)国务院发布的建城[2002]249号《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
(8)2004年10月建设部发布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试行);
4.4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按照2005年《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要求,从晋宁县的实际出发,提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指导城市绿化建设的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为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创造条件。
14
4.4.1规划指导思想
保护晋宁县城植物多样性及对植物资源的持续利用,促进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完善,促进物种的丰富度以及物种遗传基因的稳定和自由流动;提高晋宁县城植物多样性保护、增加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类,丰富景观内容,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实现人类系统、自然系统之间的融合与和谐。
(1)根据晋宁县的环境条件、气候特点,以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和“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护好现有的山林、水体、地形地貌等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保护和丰富晋宁县城的物种资源,保护好生态脆弱区域和生态位较高的特殊景观地段及景观异质带,为城市植物多样性持续健康的发展创造条件。
(2)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使物种的丰富通过丰富的物种安排与规划来促进与提高。
(3)基于“基质——廊道——斑块”的格局,预留好城市绿地空间,合理安排市区内的各类绿化空间,提高各类景观空间的廊道景观连接度,科学配置景观空间的植物多样性,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绿量与生物量最大化。
(4)注重树种选择,增加城市园林植物种类,大力发展乡土树种,积极保护、发展珍稀濒危植物及优质物种基因,适当引入外来种,同时注重植物景观的意境和塑造,以生态文明、园林艺术和地方文化特色相结合来规划设计城市整体景观格局,实现以晋宁县本地乡土植物和文化内涵为特色的“国家园林县城”。 4.4.2规划原则
(1)适地适树原则
城市生境的多样和复杂性,决定了对植物多样性的选择,不同绿地类型具有不同生态环境和景观要求,必须选择与之相适宜的植物和造景。
(2)乡土植物优先原则
乡土植物是适应当地环境的地带性植物,适应性强,繁殖容易,管养方便,种源充足,成本低,生态功能强,可构筑具有地方特色、相对稳定的植物景观。
15
(3)城市绿化与植物多样性保护相结合原则
园林绿地具有丰富的植物种类,是多样性保护的主体,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必须保护现有林木、花草,不能毁林搞建设,也要杜绝迁移古树、大树进城用于城市绿化,避免片面追求大草坪和大广场的建设。
(4)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在保护现有栽培植物的基础上优先发展乡土植物,积极引种适宜园林绿化的外来优良植物和驯化珍稀濒危树种,不断丰富园林植物多样性。在引进外来种的同时,必须严格保护本地生物安全,杜绝恶性杂草进入。
(5)城市生态网络的景观生态学原则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质——廊道——斑块”原理,以及生态学的其它理论,结合城市的绿地空间结构特征,形成晋宁县的城市生态网络,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率,建设具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4.5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的目标与指标
4.5.1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的目标
保护和恢复晋宁县各种生态系统的自然组合,增加城市园林植物种类,发展乡土种类,科学栽培珍稀濒危物种,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实现以本地植物为特色的园林城市。
采取各种保护措施,对山体林地、水体湿地、疏林草地等进行有效保护,建立景观生态廊道,增强物种扩散、基因交流,增加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生态联系。使天然林植物种类、种群数量和植被类型有明显增加,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进入良性循环。 4.5.2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的指标
在2015年前,园林植物种类由现在的231种(品种),发展到350种(品种),初步建成比较稳定、协调的晋宁县城生态系统;到2020年前,园林植物种类达到500种(品种),形成比较稳定、完善、良性的晋宁县城生态系统。
16
5 晋宁县城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与布局
依据晋宁县城总体规划和晋宁县城绿地系统规划,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质——廊道——斑块”原理,结合晋宁县园林绿化、植被以及景观现状,对植物多样性保护区域进行分区规划。按照以下保护区域为构架,形成协调统一的城市生态景观网络,网络内园林植物种类数量由现在的231种,至2020年增加到500种。
5.1 “基质”保护建设区域
晋宁县城外围的大面积绿地空间作为植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保护地。这些地区的植物多样性是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质”。保护对象主要是自然植被、次生林带,另有部分人工植被。
对盘龙寺、普照寺以及城郊生态防护林地等陆地生态系统,开展植物多样性资源普查,提出资源评估报告,划定上述地区为重点保护区域。建立动态监测档案,对城市生态保护地的珍稀濒危植物、古树名木等重点保护对象,制定特殊保护措施,实施有效保护,并对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进行监测,加强保护林木植被和野生植物物种繁殖、生长环境。
本区内植物种类较为集中,是多样性保护重点。近期完成自然资源本底调查,制定保护规划。2020年前,完成城郊公园和城市生态保护地的自然资源本底调查,做到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逐步恢复完善这些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使植物得到良好的繁衍,由现有的231余种,至2020年增加到500余种。
5.2 “斑块”保护建设区域
城市公园及绿地是承担城市植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斑块”,加强保护和发展城市公园及绿地系统是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关键。保护对象主要是人工植被,另有部分自然植被、次生林。
城市公园中以郑和公园面积最大、物种和生态系统较丰富,可作为晋宁县公
17
园及绿地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其它小区、广场绿地作为次重点。这些重点和次重点也是城市范围内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同类型、大小不一的绿色“斑块”。其它绿地则是整个城区完整的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 保护和发展城市公园及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1)建立多样化的人工绿地生态系统
结合晋宁县新增各类绿地的建设,注重乔、灌、草、地被等景观搭配,注重木本、草本、藤本植物的相互配置,注重植物种类多样性的配置。注意不同生态类型的绿地建设,建立多样的人工绿地生态系统,按照绿地的主体和基础,可分为:生产型植物群落、观赏型植物群落、抗逆型植物群落、保健型植物群落、知识型植物群落和文化环境型植物群落六大城市园林类型。使得城市绿地系统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以发展乡土树种为主体,丰富园林植物的种类,建立健全的城市生态系统。至2020年,人工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由现有231余种增加至500种。
(2)加强科研、生产绿地建设
包括植物园、专业性园林科研机构、良种试验基地、苗圃、花圃、草圃和各类专类园,这类绿地是为城市绿化提供各类苗木的科研、生产基地,在优先发展乡土植物的同时,要重视珍稀濒危植物的繁育,也要适度引种驯化外来优良植物。圃地以培育木本植物为主,培育大苗为主,通过挖掘、试种、筛选和推广应用,逐年增加园林绿化树种种类。
(3)完善珍稀植物的编目,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和计划
在完成城市绿化普查的基础上,完成晋宁县城绿地植物物种编目,抓好晋宁县古树名木的调查工作,实施古树保护和复壮,并实现古树名木的信息化管理。特别是要抓好珍稀物种的编目,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和计划。
(4)推广生态环保养护技术应用
在城市绿地养护管理中,加强生态环保养护技术应用,推广应用无污染防治病虫害技术,避免不适宜的养护方法造成城市环境的污染,破坏城市生物多样性生存环境。
5.3 “廊道”保护建设区域
18
城市生态廊道是指以植物绿化为主的线状要素,主要是各级城市道路的道路绿化,城市铁路、过境公路的防护林带,城市组团之间的隔离绿带,环城防护林带,规划的将山林生态基质联系起来的绿带等。
城市生态廊道将城市周边的生态“基质”与城市内部绿色“斑块”联系起来,为各种生物在城市中自然、自由的流动和迁移创造条件,从而保护和增加城市内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对象主要是人工植被,另有部分自然植被、次生林。
(1)绿色廊道保护
绿色廊道的植物配置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兼顾观赏型和城市景观,以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设计依据,保持自然的本底。主要的绿色廊道要有一定的宽度,这样才能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一般说来,道路绿化带在60m宽时,可满足动植物迁移和传播,较好的发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防护绿带在600~1200米宽时,能创造自然化的物种丰富的景观结构。至2020年绿色廊道绿化树种由现在的60余种增加到150种以上。
(2)城市绿色生态网络
充分利用绿道,将城市各绿色斑块与外围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形成绿色生态网络,减少生境的孤立状态,增加开敞空间和各生态斑块的连接度和连通性,减少城市生物生存、迁移和分布的阻力,给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大的生境空间,使城外自然环境中的动、植物能经过“廊道”向城区迁移。
晋宁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布局见附图1。
表1 晋宁县城植物保护建设区域园林植物规划汇总表
保护区域 “基质”保护区域:包括城郊风景名胜、城郊生态林地 “斑块”保护区域:包括城市公园、科研、生产绿地等 “廊道”保护区域:包括道路绿地、隔离带绿地、环城防护林带等 现状(种) 规划(种) 470 800 措施 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相结合,促进物种迁移和定居,加强天然生态林建设,最大限度增加植物多样性。 保护好现有植物的同时,扩大乡土树种栽植,增加植物景观,扩大引种驯化,保存植物种质资源。 采用乔、灌、草立体绿化模式,增加混交类型,加宽道路两侧绿化带。 231 500 60 150 注:各保护区域现有种和规划种均有重复。
19
6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生态管理对策
6.1加快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步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将使现有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并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面积将不断扩大,绿色通道、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等的建设将使城市生态隔离带、城市公园与城郊防护林连成一个完整的森林生态整体,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广阔的、适宜的空间。
6.2建立保护区
在盘龙寺、普照寺、郑和公园选择自然条件好、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较集聚的区域和典型的自然地带建立保护区,在保护区内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
6.3构筑城市生态廊道
在相对孤立的生物栖息地斑块之间建立廊道来对抗景观破碎化。廊道的设计应与生物进化的轨迹相适应,联接重要的物种源以保护不断的物种交流和辐射。构成廊道的植被本身应是乡土植物,廊道必须与种源栖息地直接联接,必须有足够的宽度(越宽越好)。
6.4积极进行优良的园林植物的培育
积极进行优良园林植物的培育,加强和促进乡土植物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按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苗圃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积2%”的规定,加快苗圃、花圃、草圃建设,尤其是要注重加强长期性的大苗培育基地建设,加强乡土植物的保护培育,引进培育适宜树种,丰富植物多样性。
6.5加强植物多样性保护科研和科普工作
20
加强园林科研机构和植物园建设,以晋宁县园林管理部门,新建城市植物园为主体,开展植物多样性保护科研和科普工作,围绕园林植物的收集、引种驯化、保护、应用等方面,进行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城市生态建设系统研究。
6.6加强保护珍稀濒危植物重要意义的宣传教育
通过中小学校、科普教育基地、媒体等各种途径,加强宣传生物多样性在科学、经济、医用、观赏等方面的价值及其对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普及有关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提高全民保护意识,使全社会理解、支持并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7规划保证措施
7.1广泛宣传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
植物多样性保护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人居环境越来越有更高的要求,应用植物美化环境已成为人类文明的标志,爱护和保护植物是人们的美德。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向人们广泛宣传保护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提高环保意识,共同参予多样性保护。
7.2健全体系加强管理
植物多样性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科技、政策等领域的协调与配合,部门与部门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需要建立一套目标管理机制,因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园林、林业、农业、环保、工业等部门的共同利益和责任,需要共同参与保护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规划才能落到实处。
行政管理上,根据国家有关生态建设的法律法规,晋宁县政府应出台有关植物多样性保护地方规范性文件,建立或赋予园林、林业、农业、环保等相应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指导植物多样性保护的行政管理工作,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宣传教育制度、珍稀古树保护制度、生物多样性监测制度等。
21
7.3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动员社会各界资助或通过融资渠道,鼓励外资或合资办绿色环保企业等形式筹措资金,政府部门也要加大投资力度,拨给专款,只要有了经费保障,规划才可实现,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
7.4加强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园林植物多样性保护涉及到生物学的许多领域和研究基础,如植物分类学、花卉学、造园学、生态学、植物群落学,植物区系地理学、土壤学、植物栽培学、植物造景学等学科是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基础理论,只有加强学科之间合作,才能做到适地适树,科学引种,合理配置,有效保护,确保规划工作顺利实施。在城市与城市间、学科与科学间加强交流,这对促进晋宁县的植物多样性保护十分重要。
22
附录表1:晋宁县城园林植物名录
一、蕨类植物
(一)肾蕨科 Nephrolepidacaeae (1)肾蕨属 Nephrolepis
1.肾蕨 N. auriculata (L.) Trimen.
(二)凤尾蕨科Pteridaceae (2)凤尾蕨属 Pteris
2.凤尾蕨 P. nervosa J.sm
二、裸子植物
(一) 苏铁科 Cycadaceae
(1)苏铁属 Cycas
1.苏铁 C.revolute Thunb
(二)银杏科 Ginkgoaceae
(2)银杏属 Ginkgo
2.银杏 G. biloba Linn
(三)南洋杉科 Araucariaceae
(3)南洋杉属 Araucaria
3.南洋杉 A. cunninghamii Swee
(四)松科 Pinaceae
(4)雪松属 Cedrus
4.雪松 C. deodara (Roxburgh) G. Don (5)松属 Pinus
5.华山松 P. armandi Franch. 6.云南松 P. yunnanensis Franch. (7)油杉属 Keteleeria
8.云南油杉 K. evelyniana Mast.
(五)杉科 Taxodiaceae
(8)北美红杉属 Sequoia
9.北美红杉 S. sempervirens (D. Don) Endl. (9)柳杉属 Cryptomeria
23
10.柳杉 C.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 (10)杉木属 Cunninghamia
11.杉木 C. lanceolata (Lamb.) Hook (11)水杉属 Metasequoia
12.水杉 M.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12)落羽杉属 Taxodium
13.落羽杉 T. distichum (Linn.)Rich.
(六)柏科 Cupressaceae
(13)翠柏属 Calocedrus
14.翠柏 C. macrolepis Kurz (14)扁柏属 Chamaecyparis
15.日本花柏 C. pisifera (Sieb et Zucc.)Endl. (15)柏木属 Cupressus
16.藏柏 C. torulosa D.Don 17.柏木 C. funebris Endl. (16)侧柏属 Platycladus
18.侧柏 P. orientalis(L.)Franco
(17)圆柏属 Sabina
19.圆柏 S. chinensis(L.)Ant.
20.铺地柏 S. procumbens (Endl.) Iwata et Kusaka 21.塔柏 S. chinensis cv. Pyramidali 22.龙柏 S. chinensis cv. kaizuka
(七)罗汉松科 Podocarpaceae
(18)罗汉松属 Podocarpaceae
23.罗汉松 P. macrophyllus (Thunb.) Sweet
(八)红豆杉科 Taxodiaceae
24.云南红豆杉 T. yunnanensis Cheng et L. K. Fu
三、被子植物
(一)木兰科 Magnoliaceae
(1) 木兰属 Magnolia
24
1.玉兰 M. denudata Desr. 2.广玉兰 M. grandifbora Desr. 3.紫玉兰 M. liliflora Desr. 4.山玉兰 M.delavayi Franch. (2) 含笑属 Michelia
5.乐昌含笑 M. chapensis Dandy
6.深山含笑 M. maudiae Dunn
7.云南含笑 M. yunnanensis Franch.
8.毛果含笑 M. sphaerantha C.Y.Wu ex Y.W.Law 9.多花含笑 M. floribunda Finet et Gagnep.
10.白兰花 M. alba DC. (3) 拟单性木兰属 Parakmeria
11.云南拟单性木兰 P. yunnanensis Hu
(二)樟科 Lauraceae
(4) 樟属 Cinnamomum
12.香樟 C. Camphora (L.)Presl. 13.云南樟 C. m glanduliferum (Wall.)Nees.
14.天竺桂 C. japonicum Sieb. var. chekiangense(Nakai) M.P.Tang et Yao (5) 山胡椒属 Lindera
15.香叶树 L. communis Hemsl (6)木姜子属 litsea
16.木姜子 l. pungens Hemsl. (7) 润楠属 Machilus
17.滇润楠 M. yunnanensis Lec.
(三)小檗科 Berberidaceae
(8) 十大功劳属 Mahonia
18.十大功劳 M. fortunei (Lindl.) Fedde (9) 南天竹属 Nandina
19.南天竹 N. domestica Thunb.
(四)苋科 Amaranthaceae
25
(10) 血苋属 Iresine
20.红叶苋 I. herbstii Hook.f.
(五)牻牛儿苗科 Geraniaceae
(11)老鹳草属 Geranium
21.老鹳草 G. Wilfordii Maxim. (12) 天竺葵属 Pelargonium
22.天竺葵 P. hortorum Bailey
(六)酢浆草科 Oxalidaceae
(13) 酢浆草属 Oxalis
23.酢浆草 O. corniculata Linn. 24.红花酢浆草 O. corymbosa DC.
(七)千屈菜科 Lythraceae
(14) 萼距花属 Cuphea
25.萼距花 C. hookeriana Walp. (15) 紫薇属 Lagerstroemia 26.紫薇 L. indica Linn.
(八)石榴科 Punicaceae
(16) 石榴属 Punica
27.石榴 P. granatum Linn.
(九)紫茉莉科 Nyctaginaceae
(17) 叶子花属 Bougainvillea
28.光叶子花 B. glabra Choisy
(十)海桐花科 Goodeniaceae
(18) 海桐花属 Pittosporum
29.短萼海桐 P. brevicalyx(Oliv.)Gagnep. 30.羊脆木 P. kerrii Craib 31.海桐 P. tolira.
(十一)仙人掌科 Cactaceae
(19) 仙人掌属 Opuntia
32.仙人掌 O. monacantha Mill
26
(十二)山茶科 Theaceae
(20) 山茶属 Camellia
33.山茶 C. japonica L. 34.滇山茶 C. reticulata Lindl. 35.茶梅 C. sasanqua Thunb.
(21) 大头茶属 Gordonia
36.大头茶 G. axillaries (Roxb.)Dietr (22) 厚皮香属 Ternstroemia
37.厚皮香 T. gymnanthera (Wight et Arn.)Sprague
(十三)桃金娘科 Myrtaceae
(23) 红千层属 Callistemon
38.红千层 C. rigidus R.Br. (24) 桉属 Eucalyptus
39.赤桉 E. camaldulensis Dehnh. 40.蓝桉 E. globulus Labill. 41.直干桉 E. maideni F. 42.大叶桉 E. s robusta Smith
(十四)梧桐科 Sterculiaceae
(25) 梧桐属 Firmiana
43.梧桐 F. simplex(L.)W.F.Wight
(十五)锦葵科 Malvaceae
(26) 木槿属 Hibiscus
44.木芙蓉 H. mutabilis L. 45.扶桑 H. rosa-sinensis L. 46.木槿 H. syriacus L.
(十六)大戟科 Euphorbiaceae
(27)蓖麻属
47.蓖麻 R. communis L.
(十七)八仙花科 Hydrangeaceae
(28) 绣球属 Hydrangea
27
48.绣球花 H. macrophylla f.hortensia Wils.
(十八)蔷薇科 Rosaceae
(29) 杏属 Armeniaca
49.梅 A. mume Sieb. (30) 桃属 Amygdalus
50.桃 A. persica Linn (31)木瓜属 Chaenomeles
51.贴梗海棠 Chaenomeles speciosa (32) 山楂属 Crataegus
52.云南山楂 C. scabrifplia (Franch.)Rehd (33) 枇杷属 Erioboreya
53.枇杷 E. japonica (Wall.) Decne. (34) 苹果属 Malus
54.垂丝海棠 M. halliana koehne (35) 石楠属 Photinia
55.球花石楠 P. glomerata Rehd. et Wils. 56.红叶石楠 P. × fraseri 57.石楠 p. serrulata Lindl. (36) 李属 Prunus
58.云南樱花 P. cerasoides (D.Don)Sok.
59.紫叶李 P. cerasifera Ehrhart f. atropurpurea (Jacq.) Rehd. 60.冬樱花 P. majestica koehhe (37) 火棘属 Pyracantha
61.火棘 P. fortuneana (Maxim.) Li
62.窄叶火棘 P. angustifolia (Franch.) Schneid. (38) 蔷薇属 Rosa
63.月季花 R. chinensis Tacq. 64.蔷薇 R. multiflora
(十九)蜡梅科 Calycanthaceae (39) 蜡梅属 Chimonanthus
28
65.蜡梅 C. praecox (L.)Link.
(二十)含羞草科 Minosaceae
(40)金合欢属 Acacia
66.圣诞树 A. dealbara Link 67.黑荆树 A. mearnsii De Willd (41) 合欢属 Albizzia
68.合欢 A. julibrissin Durazz (42)朱缨花属Calliandra
69.朱缨花 C. haematocephala
(二十一)苏木科 Caesalpiniaceae
(43) 羊蹄甲属 Bauhinia
70.红花羊蹄甲 B. blakeana Dunn* (44) 决明属 Cassia
71.双荚决明 C. bicapsularis Linn. (45) 紫荆属 Cercis
72.云南紫荆 C. yunnanensis Hu et Cheng
(二十二)蝶形花科 Papilionaceae
(46)刺桐属 Erythrina
73刺桐 E. indica Lam (47) 油麻藤属 Mucuna
74.常春油麻藤 M. sempervirens Hemsl. (48) 槐属 Sophora
75.槐 S. japonica Linn. 76.龙爪槐 S. japonica f. pendula 77.苦刺 S. viciifolia Hance (49) 车轴草属 Trifolium
78.红车轴草 T. pretense Linn. 79.白花三叶草 T. repens Linn. (50)紫藤属 Wisteria
80.紫藤 W. sinensis (Sims)Sweet
29
(二十三)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
(51) 檵木属 Loropetalum
81.红花檵木 L. chinense (R.Br.)Oliv.var. rubrum Yieh
(二十四)黄杨科 Buxaceae
(52) 黄杨属 Buxus
82.雀舌黄杨 B. bodinieri Lévl.
83.黄杨 B. sinica(Rehd. et Wils.)Cheng ex Cheng
(二十五)杨柳科 Salicaceae
(53) 杨属 Populus
84.大叶杨 P. lasiocarpa Oliv. 85.滇杨 P. yunnanensis Dode (54) 柳属 Salix
86.垂柳 S. babylonica L.
87.龙爪柳 S. matsudana cv.tortuosa (Vilm.) Rehd.
(二十六)杨梅科 Myricaceae
(55) 杨梅属 Myrica
88.毛杨梅 M. esculata Buch. Ham. 89.滇杨梅 M. nana Cheval.
90.杨梅 M. rubra (Lour.) Sieb.et Zucc.
(二十七)桦木科 Betulaceae
(56) 桤木属 Alnus
91.旱冬瓜 A. nepalensia D.Don
(二十八)榆科 Ulmaceae
(57) 朴属 Celtis
92黑弹朴 C. bungeana BL. 93.滇朴 C. yunnanensis Schneid.
(二十九)桑科 Moraceae
(58) 榕属 Ficus
94.高山榕 F. altissima Bl. 95.垂叶榕 F. benjamina Linn.
30
96.雅榕 F. concinna Miq.
97.印度榕 F. elastica Roxb. ex Hornem. 98.榕树 F. microcarpa Linn. f. 99.地瓜榕 F. tikoua Bur
100.黄葛树 F. virens Aiton var. sublanceolata (Miq.)
(三十)冬青科 Aquifoliaceae
(59) 冬青属 Ilex
101.枸骨 I. cornuta Lindl. et Paxt. 102.龟甲冬青 I. crenata cv.Convexa Makino
(三十一)卫矛科 Celastraceae (60) 卫矛属 Euonymus
103.冬青卫矛 E. japonicus Thunb.
(三十二)葡萄科 Vitaceae
(61) 地锦属 Parthenocissus
104.三叶爬山虎 P. tricuspidata (S. Et Z. ) Planch. 105.爬山虎 P. himalayana (Wall.) Planch. (62)葡萄属 Vitis
106.葡萄 V. vinifera L.
(三十三)芸香科 Rutaceae
(63) 柑桔属 Citrus
107.柚 C. grandis(Linn.)Osbeck 108.柑橘 C. reticulata Blanco (64) 花椒属 Zanthoxylum
109.花椒 Z. bungeanum Maxim.
(三十四)楝科 Meliaceae
(65) 米仔兰属 Aglaia
110.米籽兰 A. odorata Lour. (66) 香椿属 Toona
111.香椿 T. sinensis(A.Juss.)Roem (67) 楝属 Melia
31
112.苦楝 M. azedaeach L.
(三十五)无患子科 Sapindaceae
(68)茶条木属 Delavaya
113.茶条木 D. yunnanensis Franch (69)车桑子属 Dodonaea
114.车桑子(坡柳) D. viscosa (Linn.) Jacq. Enum. (70) 栾树属 Koelreuteria
115.复羽叶栾树 K. bipinnata Franch. (71)无患子属 Sapindus
116.川滇无患子 S. delavayi (Franch.) Radlk.
(三十六)槭树科 Aceraceae
(72) 槭树属 Acer
117.鸡爪槭 A. palmatum Thunb.
(三十七)漆树科 Anacardiaceae
(73) 黄连木属 Pistacia
118.清香木 P. weinmannifolia G.Poisson ex Franch 119.黄连木 P. chinensis Bunge
(74) 盐肤木属 Rhus
120.盐肤木 R. chinensis Mill. (75) 漆树属 Toxicodendron
121.小漆树 T. delavayi (Franch.) F. A. Barkley
(三十八)山茱萸科 Cornaceae
(76) 四照花属 Dendrobenthamia
122.头状四照花 D. capitata (Wall.) Hutch.
(77)梾木属 Swida
123.小梾木 S. macrophylla (Wall.) Sojak.
(三十九)五加科 Araliaceae
(78) 八角金盘属 Fatsia
124.八角金盘 F. japonica (Thunb.) Decne. et Planch.
32
(79) 常春藤属 Hederea
125.常春藤 H. nepalensis K.koch var.sinensis(Tobl.)Rehd. (80) 鹅掌柴属 Schefflera
126.鹅掌柴 S. octophylla(Lour.)Harms
(四十)杜鹃花科 Ericaceae
(81) 杜鹃属 Rhododendron
127.大白花杜鹃 R. Decorum Fr. 128.马缨花 R. Delavayi 129.杜鹃 R. simsii Planch. 130.碎米花杜鹃 R. spiciferum Franch. 131.西洋杜鹃 R. ×hybrida
(82) 越桔属 Vaccinium
132.南烛 V. bracteatum Thunb. 133.越桔 V. vitis-idaea Linn.
(四十一)柿树科 Ebenaceae
(83) 柿树属 Diospyros
134.柿树 D. kaki Thunb 135.君迁子 D. lotus Linn
(四十二)马钱科 Loganiaceae
(84)醉鱼草属 Buddleja
136.密蒙花 B. officinalis Maxim. (85) 灰莉属 Fagraea
137.灰莉(非洲茉莉) F. ceilanica Thunb.
(四十三)紫金牛科 Myrsinaceae (86) 铁仔属 Myrsine
138.小铁仔 M. africana Linn
(四十四)木樨科 Oleaceae
(87) 素馨属 Jasminum
139.云南黄素馨 J. Hance Hance 140.多花素馨 J. Polyanthum Franch.
33
141.茉莉花 J. Sambac(L.)Aiton (88) 女贞属 Ligustrum
142.女贞 L. lucidum Aiton 143.卵叶女贞 L. ovalifolium hasskarl 144.小叶女贞 L. quihoui Carr. 145.小蜡 Ligustrum sinense (89) 木樨榄属 Olea
146.尖叶木樨榄 O. cuspidata Wall 147.云南木犀榄 O.yunnanensis Hand.-Mazz. (90) 木犀属 Osmanthus
148.桂花 O. fragrans Lour
(四十五)夹竹桃科 Apocynaceae
(91) 长春花属 Catharanthus
149.长春花 C. roseus (Linn.) G. Don (92) 夹竹桃属 Nerium
150.夹竹桃 N. indicum Mill (93) 杠柳属 Periploca
151.杠柳 P. sepium Bunge (94) 蔓长春花属 Vinca
152.蔓长春花 V. major L.
(四十六)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95) 忍冬属 Lonicera
153.金银花 L. japonica Thunb. (96) 荚蒾属 Viburnum
154.水红木 V. cylindricum Buch.Ham.ex D.Don 155.小叶荚蒾 V. parvifolium Hayata
(四十七)茄科 Solanaceae
(97) 曼陀罗属 Datura
156.曼陀罗 D. stramonium L.
(98) 茄属 Solanum
34
157.龙葵 S. nigrum L.
158.珊瑚樱 S. pseudo-capsicum L.
(四十八)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99) 马蹄金属 Dichondra
159.马蹄金 D. repens Forst.
(四十九)紫葳科 Bignoniaceae
(100) 梓属 Catalpa
160.蓝滇楸 C. fargesii f. duclouxii 161.梓树 C. ovata Don (101) 蓝花楹属 Jacaranda
162.花楹 J. mimosifolia D. Don (102) 炮仗藤属 Pyrostegia
163.炮仗花 P. venusta (Ker-Gawl.) Miers
(五十)马鞭草科 Verbenaceae
(103) 假连翘属 Duranta
164.假连翘 D. repens Linn. (104) 马缨丹属 Lantana
165.马缨丹(五色梅) L. camara L
(五十一)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
(105) 紫竹梅属 Setcreasea
166.紫鸭跖草 S. purpurea Boom. (106) 吊竹梅属 Zebrina
167.吊竹梅 Z. pendnla Schnizl
(五十二)芭蕉科 Musaceae
(107) 芭蕉属 Musa
168.芭蕉 M. basjoo Sieb. et Zucc. (108) 地涌金莲属 Musella
169.地涌金莲 M. lasiocarpa (Fr.) C. Y. Wu ex H. W. Li (109) 旅人蕉属 Ravenala
35
170.旅人蕉 R. madagascariensis Adans.
(五十三)美人蕉科 Cannaceae
(110) 美人蕉属 Canna
171.美人蕉 C. indian L.
(五十四)百合科 Liliaceae
(111)天门冬属 Asparagus
172.天门冬 A.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 (112) 沿阶草属 Ophiopogon
173.银边沿阶草 O. intermedius cv. Argenteo
(五十五)天南星科 Araceae
(113) 菖蒲属 Acorus
174.菖蒲 A. calamus Linn (114) 海芋属 Alocasia
175.海芋 A. macrorrhiza (Linn.) Schott (115) 麒麟叶属 Epipremnum
176.绿箩 E. aureum(Linden et Andre) (116)龟背竹属 Monstera
177.龟背竹 M. deliciosa Liebm. (117) 喜林芋属 Philodenron
178.春羽 P. selloum Koch (118)马蹄莲属 Zantedeschia
179.马蹄莲 Z. aethiopica Spreng.
(五十六)竹芋科 Amaryllidaceae
(119) 塔利亚属 Thalia
180.再力花 T. dealbata
(五十七)鸢尾科 Iridaceae
(120) 鸢尾属 Iris
181扁竹兰 I. confusa Sealy
182.黄花鸢尾 I. Pseudoacorus C. H. Wright
(五十八)龙舌兰科 Agavaceae
36
(121) 龙舌兰属 Agave
183.金边龙舌兰 A. americana L.var.marginata Trel. (122) 丝兰属 Yucca
184.丝兰 Y. filamentosa L.
(五十九)棕榈科 Palmae
(123) 鱼尾葵属 Caryota
185.鱼尾葵 C. ochlandra Hance
(124)袖珍椰子属 Chamaedorea
186.袖珍椰子 C. elegans (125) 散尾葵属 Chrysalidocarpus
187.散尾葵 C. lutescens H. Wendl. (126) 蒲葵属 Livistona
188.蒲葵 L. chinensis (Jacq.) R. Br. (127) 刺葵属 Phoenix
189.加那利海枣 p. canariensis chahaud 190.刺葵 P. hanceana Naud. 191.林刺葵 P. sylvestris (128) 棕竹属 Rhapis
192.棕竹 R. excelsa (Thunb.) Henry ex Rehd. (129) 棕榈属 Trachycarpus
193.棕榈 T. fortunei (Hook.) H. Wendl.
(六十)莎草科 Cyperaceae
(130) 莎草属 Cyperus
194.纸莎草 C. papyrus
195.旱伞草 C. alternifolius L. (131) 藨草属 Scirpus.
196.水葱 S. validus Vahl
(六十一)睡莲科 Nelumbonaceae
(132) 睡莲属 Nymphaea
197.睡莲 N. tetragona
37
(六十二)禾本科 Gramineae
(133) 簕竹属 Bambusa
198.绵竹 B. intermedia Hsueh et Yi 199.佛肚竹 B. ventricosa McClure
200.黄金间碧竹 B. vulgaris Schrader ex Wendland cv. Vittata McClure
(134) 慈竹属 Neosinocalamus
201.慈竹 N. affinis cv. affinis (135) 芦苇属 Phragmites 202.芦苇 P. australis (136)大明竹属 Plaioblastus
203.苦竹 P. amarus (Keng) keng f. (137) 刚竹属 Phyllostachys
204.紫竹 P. nigra(Lodd.)Munro
205.金竹 P. nigra Munro var. henonis(Mitf.)Stapf. ex Rendle
38
附录表2:晋宁县植物名录
蕨类植物
一、木贼科 Equise taceae 1、木贼属 Equisetum (1)木贼 E. hiemale L. 二、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 2、金毛狗属 Cibotium
(2)狗脊 C. barometz(L.)J. Sm. 三、蕨科Pteridiaceae 3、蕨属 Pteridium
(3)蕨 P. aquilinum var. latiusculum (Desv) Vnderv. 四、中国蕨科 Sinopteridaceae 4、金粉蕨属 Onychium
(4)狭叶金粉蕨 O. tenuifrons Ching 五、肾蕨科 Nephrolepidacaeae 5、肾蕨属 Nephrolepis
(5)肾蕨 N. auriculata (L.) Trimen. * 六、金星蕨科 Thelypteridaceae 6、针毛蕨属 Macrothelypteris
(6)普通针毛蕨 M. torresiana (Gaud.) Ching 七、凤尾蕨科Pteridaceae 7、凤尾蕨属 Pteris
(7)窄叶凤尾蕨 P. henyi Christ (8)凤尾蕨P. nervosa J.sm (9)井栏边草 P. multifida Poir. 八、满江红科 Azollaceae 8、满江红属 Azolla
(10)满江红 A. imbricata (Roxb.) Nakai 裸子植物
一、苏铁科 Cycadaceae
39
1、苏铁属 Cycas
(1)苏铁 C. revoluta Thunb * 二、银杏科 Ginkgoaceae 2、银杏属 Ginkgo (2)银杏 G. biloba Linn.* 三、南洋杉科 Araucariaceae 3、南洋杉属 Araucaria
(3)南洋杉 A. cunninghamii Swee* 四、松科 Pinaceae 4、松属 Pinus
(4)华山松 P. armandi Franch. (5)云南松 P. yunnanensis Franch
(6)地盘松 P. yunnanensis Franch. var. pygmaea Hsueh 5、雪松属 Cedrus
(7)雪松 C. deodara (Roxburgh) G. Don* 6、油杉属 Keteleeria
(8)云南油杉 K. evelyniana Mast. 五、杉科 Taxodiaceae 7、北美红杉属 Sequoia
(9)北美红杉 S. sempervirens (D. Don) Endl.* 8、柳杉属 Cryptomeria
(10)柳杉 C.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 9、杉木属 Cunninghamia
(11)杉木 C. lanceolata (Lamb.) Hook. * 10、水杉属 Metasequoia
(12)水杉 M.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11、落羽杉属 Taxodium
(13)落羽杉 T. distichum (Linn.)Rich. 六、柏科 Cupressaceae 12、翠柏属 Calocedrus
40
(14)翠柏 C. macrolepis Kurz 13、扁柏属 Chamaecyparis
(15)日本花柏 C. pisifera (Sieb et Zucc.)Endl. 14、柏木属 Cupressus
(16)干香柏 C. Duclouxiana Hichel (17)藏柏 C. torulosa D.Don* (18)柏木 C. funebris Endl. * 15、侧柏属 Platycladus
(19)侧柏 P. orientalis(L.)Franco * 16、圆柏属 Sabina
(20)圆柏S. chinensis(L.)Ant. (21)塔柏 S. chinensis cv. Pyramidali* (22)龙柏 S. chinensis cv. kaizuka*
(23)铺地柏 S. procumbens (Endl.) Iwata et Kusaka* (24)昆明柏 S. gaussenii Cheng et. W. T. Wang (25)垂枝柏 S. recurva Ant. 17、刺柏属 Juniperus
(26)刺柏 J. formosana Hayata 七、罗汉松科 Podocarpaceae 18、罗汉松属 Podocarpaceae
(27)罗汉松 P. macrophyllus (Thunb.) Sweet* 八、红豆杉科 Taxodiaceae 19. 红豆杉属 Taxus
(28)云南红豆杉 T. yunnanensis Cheng et L. K. Fu 被子植物
一、木兰科 Magnoliaceae 1、木兰属 Magnolia
(1)玉兰 M. denudata Desr.* (2)广玉兰 M. grandiflora Desr.* (3)紫玉兰 M. liliflora Desr.*
41
(4) 山玉兰 M. delavayi Franch. 2、含笑属 Michelia
(5)乐昌含笑M. chapensis Dandy* (6)深山含笑 M. maudiae Dunn* (7)云南含笑 M. yunnanensis Franch.
(8)毛果含笑 M. sphaerantha C.Y.Wu ex Y.W.Law* (9)多花含笑 M. floribunda Finet et Gagnep. * (10)白兰花 M. alba DC.* (11)黄兰花 M. champaca L.* (12)含笑 M. figo 3、拟单性木兰属 Parakmeria
(13)云南拟单性木兰P. yunnanensis Hu* 二、樟科 Lauraceae 4、樟属 Cinnamomum
(14)阴香 C. burmannii (C. G. et Th. Nees) Bl*. (15)香樟 C. camphora (L.)Presl.* (16)云南樟 C. glanduliferum (Wall.)Nees*
(17)天竺桂 C. japonicum Sieb. var. chekiangense M. P. Tang et Yao* 5、润楠属 Machilus
(18)滇润楠 M. yunnanensis Lec 6、山胡椒属 Lindera
(19)香叶树 L. communis Hemsl. 7|、木姜子属 Litsea
(20)木姜子 L. pungens Hemsl. 8、楠属 Phoebe
(21)楠木 P. zhennan S. Lee et F. N. Wei 三、毛茛科 Ranunculaceae 9、唐松草属 Thalictrum
(22)偏翅唐松草 T. delavayi Franch 10、铁线莲属 Clematis
42
(23)小木通 C. armandii Franch.
(24)绣球藤 C. montana Buch.-Ham. ex DC. (25)云南铁线莲 C. yunnanensis Franch. 11、芍药属 Paeonia
(26)芍药 P. lactiflora Paii. * (27)牡丹 P. suffruticosa Andrews* 12、毛茛属 Ranunculus
(28)回回蒜 R. Chinensis Bunge
(29) 毛茛 R. japolicus Thunb. (30)石龙芮R. sceleratus Linn. 四、睡莲科 Nymphaeaceae 13、睡莲属 Nymphaea
(31)、睡莲 N. tetragona Georgi * 五、莲科 Nelumbonaceae 14、莲属 Nelumbo
(32)、睡莲N. nucifera Gaertn. * 六、小檗科 Berberidaceae 15、小檗属 Berberis
(33)粉叶小檗 B. pruinosa Franch. (34)金花小檗 B. wilsonae Hemsl. 16、南天竹属 Nandina
(35)南天竹 N. domestica Thunb.* 17、十大功劳属 Mahonia
(36)十大功劳 M. fortunei (Lindl.) Fedde * 七、防己科 Menispermaceae 18、木防己属 Cocculus
(37)木防己 C. orbiculatus (Linn.) DC.
(38)毛木防己C. orbiculatus var. mollis (Wall.ex Hook.f.et Thoms.)Hara 八、三白草科 Saururaceae 19、鱼腥草属 Houttuynia
43
(39) 鱼腥草 H. cordata Thunb. 九、金粟兰科 Chloranthaceae 20、金粟兰属 Chloranthus
(40)珠兰 Ch. Spicatus Makino* 十、罂粟科 Parpaveraceae 21、罂粟属 Parpaver (41)虞美人 P. rhoeas L. * 十一、白花菜科 Capparidaceae 22、山柑属 Capparis
(42)野香橼花C. bodinieri Lev1 十二、十字花科 Cruciferae 23、芸苔属 Brassica
(43) 油菜 B. oleifera DC. * 24、荠菜属 Capsella
(44) 荠 C. bursa-pastoris (L.) Medic. 25、碎米荠属 Cardamine (45) 碎米荠 C. flexuosa With. (46) 大碎米荠 C. impatiens L. 26、萝卜属 Raphanus (47) 萝卜 R. sativus L. * 27、紫罗兰属 Matthiola
(48)紫罗兰 M. incana (L.) R. Br. ex Aiton* 十三、堇菜科 Violaceae 28、堇菜属 Viola
(49)紫花堇菜 V. Gryptoceras A. Gray (50)三色堇 V. tricolor L.* 十四、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29、石竹属 Diathus
(51) 五彩石竹 D. barbatus L. * (52) 石竹 D. chinensis L. *
44
30、繁缕属 Stellaria
(53) 繁缕 S. media (L.) Cyrillus 十五、马齿苋科Portulacaceae 31、马齿苋属Portulaca (54)马齿苋 P. oleracea L. 32、土人参属Talinum
(55)土人参 T. paniculatum(Jacq.)Gaertn. 十六、蓼科 Polygonaceae 33、蓼属 Polygonum
(56)何首乌 P. multiflorum Thunb. (57)萹蓄 P. aviculare L.
(58) 头花蓼 P. capitatum Buch.-Ham. ex D. Don (59) 辣蓼 P. Hydropiper L. 34、酸膜属 Rumex
(60) 戟叶酸膜 R. hastatus D. Don (61) 土大黄 R. lepalensis L. 十七、商陆科Phytolaccaceae 35、商陆属 Phytolacca L. (62)商陆P. acinosa Roxb 十八、苋科 Amaranthaceae 36、苋属 Amaranthus (63) 苋 A. tricolor L.* (64) 鸡冠花 A. cristata L. * 37、牛膝属 Achyranthes
(65)土牛膝 A. aspera L 38、血苋属 Iresine
(66)红叶苋 I. herbstii Hook. F. * 十九、亚麻科 Linaceae 39、石海椒属 Reinwardtia (67)、石海椒 R. indica Dunn.
45
二十、牻牛儿苗科 Geraniaceae 40、老鹳草属 Geranium
(68)老鹳草 G. wilfordii Maxim. 41、天竺葵属 Pelargonium (69)天竺葵 P. hortorum Bailey* 二十一、酢浆草科 Oxalidaceae 42、炸浆草属 Oxalis
(70)酢浆草 O. corniculata L. (71)红花酢浆草 O. corymbosa DC. * 二十二、凤仙花科 Balsaminaceae 43、凤仙花属 Impatiens
(72)凤仙花 I. balsamina Linn. * (73)滇水金凤I. uliginosa Franch. 二十三、千屈菜科 Lythraceae 44、萼距花属 Cuphea
(74)萼距花 C. hookeriana Walp.* 44、紫薇属 Lagerstroemia (75)紫薇 L. indica Linn.* 46、节节菜属 Rotala
(76)节节菜 R. indica (willd.) Koehne 二十四、石榴科 Punicaceae
47、石榴属 Punica
(77)石榴P. granatum Linn.* 二十五、紫茉莉科 Nyctaginaceae
48、叶子花属 Bougainvillea
(78)光叶子花 B. glabra Choisy* 49、紫茉莉属 Mirabilis (79)紫茉莉 M. jalapa L. 二十六、山龙眼科Proteaceae 50、银桦属Grebillea
46
(80)银桦 G. robusta Cunn. 二十七、马桑科 Coriariaceae 51、马桑属 Coriaria
(81)马桑 C. lepalensis Wall. 二十八、海桐花科 Goodeniaceae 52、海桐花属 Pittosporum
(82)短萼海桐 P. brevicalyx(Oliv.)Gagnep. (83)羊脆木海桐 P. kerrii Craib* (84)海桐 P. tolira (Thunb.) Ait. * 二十九、仙人掌科 Cactaceae 53、仙人掌属 Opuntia
(85)仙人掌 O. monacantha Mill* 三十、山茶科 Theaceae 54、山茶属 Camellia (86)山茶 C. japonica L.* (87)滇山茶 C. reticulata Lindl. * (88)茶梅C. sasanqua Thunb.* 55、大头茶属 Gordonia
(89)大头茶 G. axillaries (Roxb.)Dietr 56、厚皮香属 Ternstroemia
(90)厚皮香 T. gymnanthera (Wight et Arn.)Sprague 三十一、毒药树科 Sladeniaceae 57、毒药树属 Sladenia
(91)毒药树 S. celastrifolia Kurz 三十二、桃金娘科 Myrtaceae 58、桉属 Eucalyptus
(92)蓝桉 E. globulus Labill.* (93)直杆蓝桉 E. maideni F.Muell.* (94)大叶桉 E. robusta Smith* (95)赤桉 E. camaldulensis Dehnbardt*
47
59、红千层属 Callistemon (96)红千层 C. rigidus R.Br.* 三十三、椴树科 Tiliaceae 60、刺蒴麻属 Triumfetta
(97)刺蒴麻 T. rhomboidea Jacq. 三十四、梧桐科 Sterculiaceae 61、梧桐属 Firmiana
(98)梧桐 F. simplex(L.)W.F.Wight* 三十五、锦葵科 Malvaceae 62、蜀葵属 Alcea (99)蜀葵 A. rosea L. 63、黄花稔属 Sida
(100)黄花稔 S. acuta Burm. f. 64、木槿属 Hibiscus
(101)木芙蓉 H. mutabilis L. * (102)扶桑 H. rosa-sinensis L.* (103)木槿 H. syriacus L.* 65、锦葵属 Malva
(104)冬葵M. crispa Linn. (105 )锦葵 M. sinensis Cavan. 66、梵天花属 Urena (106) 地桃花 U. lobata L. 三十六、大戟科 Euphorbiaceae 67、大戟属 Euphorbia
(107)一品红 E. pulcherrima Willd. ex Klotzsch* (108)地锦E. humifusa Willd. 68、乌桕属 Sapium
(109)乌桕 S. sebiferum Roxb* 69、蓖麻属Ricinus
(110)蓖麻 R. communisL.
48
70、油桐属 Vernicia
(111) 油桐 V. fordii (Hemsl.) Airy-Shaw 三十七、八仙花科 Hydrangeaceae 71、绣球属 Hydrangea
(112)绣球花 H. macrophylla f. hortensia Wils.* 三十八、蔷薇科Rosaceae 72、栒子属Cotoneaster
(113)西南栒子 C. franchetii Bois
(114)小叶栒子 C. microphyllus Wall. ex Lindl. (115)水栒子 C. multiflorus 73、山楂属 Crataegus
(116)云南山楂 C. scabrifplia (Franch.)Rehd* 74、石楠属 Photinia (117)红叶石楠 P. × fraseri*
(118)球花石楠 P. glomerata Rehd. et Wils.* (119)石楠 P. Serrulata Lindl. 75、火棘属 Pyracantha
(120)窄叶火棘 P. angustifolia (Franch.) Schneid. (121)火棘 P. fortuneana (Maxim.) Li 76、木瓜属 Chaenomeles
(122)贴梗海棠 Chaenomeles speciosa* 77、枇杷属 Erioboreya
(123)枇杷 E. japonica (Wall.) Decne. * 78、苹果属 Malus
(124)垂丝海棠 M. halliana koehne* (125)苹果M. pumila Mill. 79、梨属 Pyrus
(126)棠梨刺 P. pashia Buch.-Ham. ex D. Don (127) 沙梨 P. pyrifolia Nakai 80、扁核木属 Prinsepia
49
(128)青刺尖 P. utilis Royle 81、李属 Prunus
(129)紫叶李 P. cerasifera Ehrhart f. atropurpurea (Jacq.) Rehd.* (130)李 P. salicina Lindl. * 82、桃属 Amygdalus
(131)碧桃 A. persica Linn. f. duplex Rehd. (132)桃 A. persica Linn* 83、杏属 Armeniaca (133)杏 A. valgaris Lam. * (134)梅 A. mume Sieb.* 84、樱属 Cerasus
(135) 云南樱花 C. cerasoides (D.Don)Sok. * (136)樱桃C. pseudocerasus Lindl. * 85、蔷薇属 Rosa
(137)月季花 R. chinensis Tacq.* (138) 蔷薇 R. multiflora
(139)大花香水月季 R. odorata var. gigantea Rehd. 86、悬钩子属 Rubus
(140)悬钩子 R. corchorifolius L.f. (141)锁莓 R. delavayi Franch.
(142)栽秧泡 R. ellipticus var.obcordatus Focke (143)大乌泡 R. multibracteatus Le'vl.et want 三十九、蜡梅科 Calycanthaceae 87、蜡梅属 Chimonanthus (144)蜡梅 C. praecox (L.) Link.* 四十、苏木科 Caesalpiniaceae 88、决明属 Cassia
(145)双荚决明 C. bicapsularis Linn. * (146)黄槐 C. surattensis Burm. f. * 89、羊蹄甲属 Bauhinia
50
(147)马鞍叶羊蹄甲 B. faberi Oliv. (148)红花羊蹄甲 B. blakeana Dunn* 90、紫荆属 Cercis
(149)紫荆 C. chinensis Bunge*
(150)云南紫荆 C. yunnanensis Hu et Cheng 四十一、含羞草科 Mimosaceae 91、合欢属 Albizia
(151)合欢 A. julibrissin Durazz. * (152)毛叶合欢 A. mollis (Wall.)Boiv. 92、金合欢属 Acacia
(153)圣诞树 A. dealbata Link* (154)黑荆树 A. mearnsii De Wild. * 93、朱缨花属Calliandra
(155)朱缨花 C. haematocephala Hassk* 四十二、蝶形花科 Papilionaceae 94、刺桐属 Erythrina
(156)刺桐 E. indica Lam.* 95、巴豆藤属 Craspedolobium (157)巴豆藤 C. schochii Harms 96、葛属 Pueraria
(158)葛藤 P. lobata (wIlld) Ohwi* 97、槐属 Sophora
(159) 槐 S. japonica Linn. * (160)龙爪槐 S. japonica f. pendula* (161)白刺花 S. viciifolia Hance 98、黄檀属 Dalbergia
(162)象鼻藤 D. mimosoides Franch. (163)滇黔黄檀 D. yunnanensis Franch. 99、草木犀属Melilotus
(164)草木犀M. officinalis (Linn.) Pall.
51
100、鸡血藤属 Millettia
(165)绒毛崖豆 M. velutina Dunn 101、油麻藤属 Mucuna
(166)常春油麻藤 M. sempervirens Hemsl. * 102、车轴草属 Trifolium
(167)红车轴草 T. pretense Linn.* (168)白花三叶草 T. repens Linn.* 103、杭子梢属Campylotropis
(169)小雀花 C. poliantha (Franch.) A. K. Schindl. 104、山蚂蟥属 Desmodium
(170)波叶山蚂蟥 D. sequax Wall. 105、紫藤属 Wisteria
(171)紫藤 W. sinensis(Sims)Sweet* 106、胡枝子属 Lespedeza
(172)铁扫帚 L. juncea (Linn. f.) Pers. 107、野豌豆属 Vicia (173)马豆 V. sativa L.
四十三、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 108、檵木属 Loropetalum
(174)红花檵木 L. chinense (R.Br.)Oliv.var. rubrum Yieh* 四十四、黄杨科 Buxaceae 109、黄杨属 Buxus
(175)雀舌黄杨 B. bodinieri Lévl.*
(176)黄杨 B. sinica(Rehd. et Wils.)Cheng ex Cheng* 110、野扇花属 Sarcococxa (177) 清香桂 S. ruscifolia Stapf 四十五、悬铃木科 Platanaceae 111、悬铃木属 Platanus (178) 悬铃木 P. orientalis L. 四十六、杨柳科 Salicaceae
52
112、柳属 Salix
(179)垂柳 S. babylonica L.* (180)云南柳 S. cavaleriei Lévl.
(181)龙爪柳 S. matsudana cv. tortuosa(Vilm.) Rehd. 113、杨属 Populus
(182)山杨 P. davidiana Dode (183)滇杨 P. yunnanensis Dode 四十七、杨梅科 Myricaceae 114、杨梅属 Myrica
(184)毛杨梅 M. esculata Buch. Ham. (185)滇杨梅 M. nana Cheval.*
(186)杨梅 M. rubra (Lour.) Sieb.et Zucc. * 四十八、桦木科 Betulaceae 115、桤木属 Alnus
(187)旱冬瓜A. nepalensia D.Don 四十九、榛科 Corylaceae 116、榛属 Corylus
(188)滇榛 C. yunnanensis (Franch.) A. Camus 五十、壳斗科 Fagaceae 117、栎属 Quercus
(189)麻栎 Q. acutissima Carr. (190)锥连栎 Q. franchetii Skan (191)栓皮栎 Q. variabilis Blume (192)槲栎 Q. aliena Blume 118、栗属 Castanea
(193)板栗 C. mollissima Blume* 119、青冈属 Cyclobalanopsis
(194)滇青冈 C. glaucoides Schotky
(195)黄毛青冈 C. delavayi (Franch.) Schottky 120、石栎属 Lithocarpus
53
(196)滇石栎 L. dealbatus Rehd.
(197)光叶石栎 L. mairei (Schottky) Rehder 121、栲属 Castanopsis
(198) 高山栲 C. delavayi Franch. 五十一、榆科 Ulmaceae 122、榉属 Zelkova
(199)大叶榉 Z. schneideriana H. -M. 123、朴属 Celtis
(200)滇朴C. kunmingensis Cheng et Hong * (201)黑弹朴C. bungeana Bl. 五十二、桑科 Moraceae 124、构属 Broussonetia
(202)构树 B. papyrifera(L.)L’Herit vent 125、榕属 Ficus
(203)高山榕 F. altissima Bl.* (204)垂叶榕 F. benjamina Linn.* (205)无花果 F. carica Linn.*
(206)印度榕 F. elastica Roxb. ex Hornem.* (207)榕树 F. microcarpa Linn. f.* (208)地瓜榕 F. tikoua Bur (209)雅榕 F. concinna Miq.
(210)黄葛树 F. virens Aiton var. sublanceolata (Miq.) 126、桑属 Morus
(211)岩桑M. mongolica (Bur.) Schneid. (212)桑 M. alba L. * 127、柘属 Cudrania
(213)柘树 C. tricuspidata (Carr.)Bur. 五十三、大风子科 Flacourtiaceae 128、伊桐属 Itoa
(214)伊桐 I. orientalis Hemsley ﹡
54
五十四、荨麻科 Urticaceae 129、苎麻属 Boehmeria
(215)序叶苎麻 B. clidemioides Miq. 130、冷水花属 Pilea
(216)镜面草 P. peperomioides Diels* 131、雾水葛属 Pouzolzia
(217) 红雾水葛 P. sanguinea (Bl.) Merr. 132、荨麻属 Urtica
(218)云南荨麻 U. mairei Levl. 五十五、大麻科 Cannabaceae 133、大麻属 Cannabis (219)大麻 C. sativa L. * 五十六、冬青科 Aquifoliaceae 134、冬青属 Ilex
(220)枸骨 I. cornuta Lindl. et Paxt.*
(221)龟甲冬青 I. crenata cv. Convexa Makino* 五十七、卫矛科 Celastraceae 135、南蛇藤属Celastrus
(222)南蛇藤 C. angulatus Maxim. 136、卫矛属 Euonymus
(223)冬青卫矛 E. japonicus Thunb.* 五十八、铁青树科Olacaceae 137、青皮木属 Schoepfia
(224)羊脆骨S. jasminodora S. et Z. 五十九、檀香科 Santalaceae 138、沙针属 Osyris
(225)沙针 O. wightiana Wall. ex Wight (226) 檀香Osyris wigbtiana Wall. 六十、鼠李科 Rhamnaceae 139、枣属 Ziziphus
55
(227)枣 Ziziphus jujuba Mill. 140、鼠李属 Rhamnus
(228)铁马便 Rhamnus aureus Heppeler (229) 薄叶鼠李 Rhamnus leptophyllus Schneid. 六十一、胡颓子科Elaeagnaceae 141、胡颓子属Elaeagna
(230)牛奶子Elaeagnus umbellate Thunb. 六十二、葡萄科 Vitaceae 142、地锦属 Parthenocissus
(231)三叶爬山虎 P. himalayana (Wall.) Planch.* (232)爬山虎 P. tricuspidata (S. Et Z. ) Planch.* 143、葡萄属 Vitis
(233)葡萄 V. vinifera L. * 六十三、芸香科 Rutaceae 144、柑桔属 Citrus
(234)柑橘 C. reticulata Blanco* (235)柚 C. grandis(Linn.)Osbeck* 145、花椒属 Zanthoxylum
(236)花椒 Z. bungeanum Maxim. * (237)竹叶椒 Z. armatum DC. 六十四、楝科 Meliaceae 146、楝属 Melia
(238)楝树 M. azedarach L.
(239)川楝 M. toosendan Sieb. et Zucc. 147、米仔兰属 Aglaia
(240)米籽兰 A. odorata Lour.* 148、香椿属 Toona
(241)香椿 T. sinensis (A.Juss.) Roem * 六十五、无患子科 Sapindaceae 149、栾树属 Koelreuteria
56
(242)复羽叶栾树 K. bipinnata Franch.* 150、无患子属 Sapindus
(243)川滇无患子 S. delavayi(F.)Radlk. 151、茶条木属 Delavaya
(244)茶条木 D. yunnanensis Franch 152、车桑子属 Dodonaea
(245)车桑子(坡柳) D. viscosa (Linn.) Jacq. Enum. 六十六、槭树科 Aceraceae 153、槭树属 Acer
(246)三角枫 A. buergerianum Miq.* (247)青榨槭 A. davidii Franch. (248)鸡爪槭 A. palmatum Thunb.* 六十七、漆树科 Anacardiaceae 154、黄连木属 Pistacia
(249)黄连木 P. chinensis Bunge
(250)清香木 P. weinmannifolia G.Poisson ex Franch 155、漆属 Toxicodendron
(251)小漆树T. delavayi (Franch.) F. A. Barkley 156、盐肤木属 Rhus
(252)盐肤木 R. chinensis Mill 六十八、胡桃科 Juglandaceae 157、胡桃属 Juglans (253)核桃 J. regia L.* 158、化香属Platycarya
(254)化香 P. strobilacea Sieb. et Zucc. 六十九、山茱萸科 Cornaceae 159、四照花属 Dendrobenthamia
(255)头状四照花 D. capitata (Wall.) Hutch. 160、梾木属 Swida
(256)小梾木 S. macrophylla (Wall.) Sojak.
57
(257)矩圆叶梾木 S. oblonga (Wall.) Sojak. 七十、紫树科 Nyssaceae 161、喜树属 Camptotheca (258) 喜树 C. acuminate Decne. 七十一、小二仙草科 Haloragaceae 162、狐尾藻属 Myriophyllum (259)狐尾藻 M. verticillatum L. 七十二、五加科 Araliaceae 163、八角金盘属 Fatsia
(260)八角金盘 F. japonica (Thunb.) Decne. et Planch.* 164、常春藤属 Hederea
(261)常春藤 H. nepalensis K. koch var. Sinensis (Tobl.) Rehd.* 165、鹅掌柴属 Schefflera
(262)鹅掌柴 S. octophylla(Lour.)Harms* 七十三、伞形科Umbelliferae 166、防风属 Saposhnikoxia (263)竹叶防风S. mairei Wolff 167、茴香属 Foeniculum (264)茴香F. vulgare Mill. * 168、水芹属 Oenanthe
(265)水芹 O. javalica (Bl.) DC. 七十四、杜鹃花科 Ericaceae 169、杜鹃属 Rhododendron
(266)马缨花 R. delavayi Franch.* (267)杜鹃 R. simsii Planch.* (268)大白花杜鹃 R. decorum Franch. (269)碎米花杜鹃 R. spiciferum Franch. (270)碎米花杜鹃 R. spiciferum Franch. (271)西洋杜鹃 R. ×hybrida* (272)露珠杜鹃 R. irroratum Franch.
58
(273)亮毛杜鹃 R. microphyton Franch. (274)锈叶杜鹃 R. siderophyllum Franch. (275)爆仗杜鹃 R. spinuliferum Franch. 170、南烛属 Lyonia
(276)南烛 L. ovalifolia (Wall.) Drude 171、马醉木属 Pieris
(277)美丽马醉木 P. formosa (Wall.) D. Don 七十五、越橘科 Vacciniaceae 172、越橘属 Vaccinia
(278)樟叶越橘Vaccinium dunalianum Wight (279)乌饭Vaccinium fragile Franch. 七十六、柿树科 Ebenaceae 173、柿树属 Diospyros (280)柿树 D. kaki Thunb* (281)君迁子 D. lotus Linn. 七十七、紫金牛科 Myrsinaceae 174、铁仔属 Myrsine
(282)小铁仔 M. africana Linn. (283)针齿铁仔 M. semiserrata Wall. 七十八、灰木科 Symplocaceae 175、灰木属 Symploca
(284)白檀 S. paniculata (Thunb.) Wall. 七十九、马钱科 Loganiaceae 176、灰莉属 Fagraea
(285)灰莉(非洲茉莉) F. ceilanica Thunb.* 177、醉鱼草属Buddleja
(286)七里香 B. asiatica Lour. (287)密蒙花 B. officinalis Maxim. 八十、木樨科 Oleaceae 178、木犀属 Osmanthus
59
(288)桂花 O. fragrans Lour* 179、木樨榄属 Olea
(289)尖叶木樨榄 O. cuspidata Wall (290)云南木樨榄 O. yunnanensis Hand.-Ma 180、女贞属 Ligustrum
(291)长叶女贞L. compactum (Wall. ex G. Don) Hook. f. et Thoms. ex Brandis (292)小蜡 L. sinense Lour. (293)女贞 L. lucidum Aiton* (294)小叶女贞 L. quihoui Carr.* (295)卵叶女贞 L. ovalifolium hasskarl 181、素馨属 Jasminum
(296)多花素馨 J. polyanthum Franch. (297)云南黄素馨 J. nudiflorum Lindl. (298)茉莉 J. sambac (Linn.) Aiton 八十一、夹竹桃科 Apocynaceae 182、长春花属 Catharanthus
(299)长春花 C. roseus (Linn.) G. Don* 183、夹竹桃属 Nerium
(300)夹竹桃 N. indicum Mill* 184、杠柳属 Periploca
(301)杠柳 P. sepium Bunge 185、蔓长春花属 Vinca (302)蔓长春花 V. major L. 八十二、萝藦科Asclepiadaceae 186、马利筋属Asclepias
(303)马利筋 A. curassavica Linn. 187、娃儿藤属 Tylophora
(304)云南娃儿藤 T. yunnanensis Schltr. 八十三、茜草科 Rubiaceae 188、栀子属 Gardenia
60
(305)栀子 G. jasmimoides (L.) Ellis* 189、鸡矢藤属 Paederia
(306)鸡矢藤 P. scandens(Lour.)Merr. 190、拉拉藤属 Galium (307)拉拉藤 G. aparine L. 191、野丁香属 Leptodermis
(308)毛野丁香 L. tomentella (Franch.) H. Winkl 192、茜草属 Rubia
(309)茜草 R. cordifolia L. 193、六月雪属 Serissa
(310)六月雪 S. Japonica (Thunb.) Thunb. 八十四、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194、荚蒾属 Viburnum
(311)水红木 V. cylindricum Buch.-Ham. ex D.Don (312)小叶荚蒾V. parvifolium Hayata 195、接骨木属 Sambucus (313)血满草 S. adnata Wall.. (314)接骨草 S. chinensis Lindl. (315)接骨木 S. williamsii Hance 196、忍冬属 Lonicera
(316)金银花 L. japonica Thunb. 八十五、菊科 Compositae 197、斑鸠菊属 Vernonia
(317)斑鸠菊 V. esculenta Hemsl. 198、臭灵丹属 Laggera
(318)臭灵丹 L. pterodonta(DC.)Benth 199、飞蓬属 Erigeron
(319)小飞蓬 E. canadensis L. 200、鬼针属 Bidens (320)鬼针草 B. pilosa Linn.
61
201、蒿属 Artemisia
(321)牛尾蒿 A. japonica Mattf 202、藿香蓟属 Ageratum
(322)藿香蓟 A. conyzoides Linn. 203、千里光属 Senecio
(323)千里光 S. scandens Buch.-Ham. 204、稀莶草属 Siegesbeckia
(324)稀莶 S. Pubescens Mak 205、野茼蒿属 Crassocephalum (325)野茼蒿 C. crepidioides Benth. 206、泽兰属 Eupatorium
(326)紫茎泽兰 E. coelestrium L. 207、兔儿风属 Ainsliaea
(327)叶下花 A. pertyoides Franch. (328)兔儿风 A. yunnanensis Franch. 208、蒲公英属 Taraxacum
(329)蒲公英 T. mongolicum Hand.-Mazz. 八十六、报春花科 Primulaceae 209、报春花属 Primula
(330)报春花 P. malacoides Franch. 210、仙客来属Cyclamen
(331)仙客来C. persicum Mill. 八十七、车前科 Plantaginaceae 211、车前属 Plantago (332)小车前 P. erosa Wall. 八十八、紫草科 Boraginaceae 212、厚壳树属 Ehretia
(333)厚壳树 E. thyrsiflora Nakai 213、琉璃草属Cynoglossum
(334)倒提壶 C. amabile Stapf et Drumm.
62
八十九、茄科 Solanaceae 214、龙葵属 Solanum (335)龙葵 S. nigrum Linn. (336)珊瑚樱 S. pseudo-capsicum L. 215、曼陀罗属 Datura
(337)曼陀罗 D. stramonium L. 九十、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216、马蹄金属 Dichondra (338)马蹄金 D. repens Forst.* 217、牵牛属 Pharbitis
(339)圆叶牵牛 P. purpurea(L.) Voigt 九十一、兔丝子科 Cuscutaceae 218、兔丝子属 Cuscuta
(340)兔丝子 C. chinensis Lam. 九十二、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 219、来江藤属 Brandisia
(341)来江藤 B. hancei Hook. f. 220、婆婆纳属 Veronica (342)水苦荬 V. undulate Wall. 九十三、紫葳科 Bignoniaceae 221、蓝花楹属 Jacaranda
(343)蓝花楹 J. mimosifolia D. Don * 222、炮仗藤属 Pyrostegia
(344)炮仗花 P. venusta (Ker-Gawl.) Miers* 223、梓属 Catalpa
(345)滇楸 C. fargesii Bur. f. duclouxii (Dode) Gilmour* (346)梓树 C. ovata G.Don* 九十四、爵床科 Acanthaceae 224、爵床属 Rostellularia
(347)爵床 R. procumbens (L.) Nees
63
九十五、马鞭草科 Verbenaceae 225、大青属 Clerodendrum (348)臭牡丹 C. bungei Steud. 226、假连翘属 Duranta
(349)假连翘 D. repens Linn. * 227、马鞭草属 Verbena
(350)细叶美女缨 V. tenera Spreng* 228、马缨丹属 Lantana
(351)马缨丹(五色梅) L. camara L* 九十六、唇形科 Labiatae 229、香茶菜属 Rabdosia
(352)香茶菜 R. amethystoides (Benth.) Hara 230、香薷属 Elsholtzia
(353)香薷 E. ciliata (Thunb.) Hyland
(354)野香草 E. cypriani (Pavol. ) C. Y. Wu et S. Chow 231、绣球防风属 Leucas (355)绣球防风 L. ciliata Benth 九十七、泽泻科 Alismataceae 232、慈姑属 Sagittaria
(356)慈姑 S. trifolia L. var. edulis Ohwi 九十八、眼子菜科 Potamogetonaceae 233、眼子菜属 Potamogeton
(357)鸭子草 P. distinctus A. Benn. 九十九、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 234、吊竹梅属 Zebrina
(358)吊竹梅 Z. pendnla Schnizl* 235、紫竹梅属 Setcreasea
(359)紫鸭跖草 S. purpurea Boom.* 一OO、芭蕉科 Musaceae 236、芭蕉属 Musa
64
(360)芭蕉 M. basjoo Sieb. et Zucc.* 237、地涌金莲属 Musella
(361)地涌金莲 M. lasiocarpa (Fr.) C. Y. Wu ex H. W. Li* 一O一、旅人蕉科 Strelitziaceae 238、旅人蕉属 Ravenala
(362)旅人蕉 R. madagascariensis Adans.* 一O二、姜科 Zingiberaceae 239、山姜属 Aipinia
(363)山姜 A. japonica (Thunb.) Miq. 240、姜属 Zingiber
(364)姜 Z. officinale Rosc. 一O三、美人蕉科 Cannaceae 241、美人蕉属 Canna (365)芭蕉芋 C. edulis Ker (366)美人蕉 C. indian L.* 一O四、竹芋科 Amaryllidaceae 242、塔利亚属 Thalia
(367)再力花 T. dealbata Fraser* 一O五、百合科 Liliaceae 243、沿阶草属 Ophiopogon
(368)银边沿阶草 Ophiopogon intermedius cv. Argenteo* 244、玉簪属 Hosta
(369)玉簪 H. plantaginea (Lam.) Aschers* 245、百合属 Lilium
(370)百合 L. brownie var. viridulum Baker* 246、芦荟属 Aloe
(371) 芦荟 (Aloe vera (Linn.) N. L. Burman var. chinensis (Haw.) Berg.) 一O六、假叶树科 Ruscaceae 247、天门冬属 Asparagus
(372)天门冬 A.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
65
(373)石刁柏 A. officinalis L.* (374)文竹 A. steaceus (Kunth) Jessop. 一O七、雨久花科 Pontederiaceae 248、凤眼莲属 Eichhornia
(378)水葫芦 E. crassipes (Mart.) Solms. 一O八、菝契科 Smilacaceae 249、菝契属 Smilax
(379)长托菝契 S. ferox Wall.ex Kunth 一O九、天南星科 Araceae 250、菖蒲属 Acorus
(380)菖蒲 A. calamus Linn* 251、海芋属 Alocasia
(381)海芋 A. macrorrhiza (Linn.) Schott*
252、魔芋属Amorphophallus
(382)大魔芋 Amorphophallus gigantiflorus Hayata
253、麒麟叶属 Epipremnum
(383)绿箩 E. aureum(Linden et Andre)* 254、喜林芋属 Philodenron (384)春羽 P. selloum Koch* 255、马蹄莲属 Zantedeschia
(385)马蹄莲 Z. aethiopica (L.) Spreng.* 一 一O、石蒜科 Amaryllidaceae 256、葱兰属 Zephyranthes (386)葱兰 Z. candida Herb.* 257、君子兰属 Clivia
(387)君子兰 C. miniata Regel* 258、水仙属 Narcissus (388) 水仙 N. tazetta L.* 一 一 一、鸢尾科 Iridaceae 259、鸢尾属 Iris
66
(389)黄花鸢尾 I. pseudoacorus L.* (390) 扁竹兰 I. confusa Sealy* 一 一 二、龙舌兰科 Agavaceae 260、龙舌兰属 Agave
(391)金边龙舌兰 A. americana L. var. marginata Trel.* 261 丝兰属 Yucca
(392)丝兰 Y. filamentosa L.* 一 一 三、棕榈科 Palmae 262、刺葵属 Phoenix
(393)加那利海枣 p. canariensis Hort ex Chaub* (394)刺葵 P. hanceana Naud.* (395)林刺葵 P. sylvestris * 263、蒲葵属 Livistona
(396)蒲葵 L. chinensis (Jacq.) R. Br.* 264、散尾葵属 Chrysalidocarpus (397)散尾葵 C. lutescens H. Wendl.* 265、鱼尾葵属 Caryota
(398)鱼尾葵 C. ochlandra Hance* (399)董棕 C. urens L. 266、棕榈属 Trachycarpus
(400)棕榈 T. fortunei (Hook.) H. Wendl. * 267、棕竹属 Rhapis
(401)棕竹 R. excelsa (Thunb.) Henry ex Rehd.* 268、袖珍椰子属 Chamaedorea (402)袖珍椰子 C. elegans 一 一四、兰科 Orchidaceae 269、兰属 Cymdidium (403)蕙兰 C. faberi Rolfe*
(404)虎头兰 C. hookerianum Reichb. f.* (405)朵朵香 C. goeringii (Reichb. f.) Reichb. f.
67
一 一 五、莎草科 Cyperaceae 270、藨草属 Scirpus. (406)水葱 S. validus Vahl* 271、莎草属 Cyperus
(407)旱伞草 C. alternifolius L.* (408)纸莎草 C. papyrus Linn * 一 一 六、禾本科 Gramineae 272、荩草属 Arthraxon
(409)荩草 A. hispidus (Thunb.) Makino 273、芦竹属 Arundo (410)芦竹 A. donax L. 274、簕竹属 Bambusa
(411)绵竹 B. intermedia Hsueh et Yi (412)孝顺竹 B. Multiplex (Lour.) Raeusch
(413)观音竹 B. Multiplex (Lour.) Raeusch var. nana (Lour.) Keng. f. (414)佛肚竹 B. ventricosa McClure*
(415)黄金间碧竹 B. vulgaris Schrader ex Wendland cv. Vittata McClure* 275、虎尾草属 Chloris
(416)虎尾草 C. virgata Swartz 276、狗牙根属 Cynodon
(417)狗牙根 C. dactylon (L.) Presl 277、马唐属 Digitaria
(418)马唐 D. sanguinalis (L.) Scop. 278、白茅属 Imperata
(419)白茅 I. cylindica (L.) P. Beauv. 279、狼尾草属 Pennisetum
(420)狼尾草 P. alopecuroides (L.) Spreng. 280、慈竹属 Neosinocalamus
(421)慈竹 N. affinis (Rendle) Keng f.* 281、刚竹属 Phyllostachys
68
(422)金竹 P. nigra Munro var. henonis(Mitf.)Stapf. ex Rendle* (423)紫竹 P. nigra(Lodd.)Munro* (424)水竹 P. congesta Rendle* 282、狗尾草属 Setaria
(425)皱叶狗尾草 S. plicata(Lam.)T.Cooke (426)狗尾草 S. viridis (L.) P. Beauv. 283、早熟禾属 Poa (427)早熟禾 P. annua L. 284、菅草属 Themeda (428)菅草 T. Minor L. Liou 285、箭竹属 Fargesia
(429)云南箭竹 F. yunnanensis Hsueh et Yi 286、芦苇属 Phragmites
(430)芦苇 P. australis Trin. ex Steud * 287、大明竹属 Plaioblastus
(431)苦竹 P. amarus (Keng) keng f. 288、菰属 Zizania
(432)茭白 Z. caduciflora (Turcz. ex Trin.) Hand.-Mazz. 注:含*号为栽培植物
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