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师行为和师生互动行为两个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课堂教学环境发生了改变,同时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方法亦随之进化,以下将从课堂教学环境的发展来看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方法的发展,具体包括三个阶段:传统课堂教学环境阶段、信息化教学环境阶段、智慧教室阶段。 一、传统课堂教学环境阶段
主要以FIAS、S—T课堂教学分析为代表。 1.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IAS)
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家弗兰德斯利用社会相互作用模式提出了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FIAS (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用于记录和分析教师在教学情境的教学行为和师生互动事件的分析系统。FIAS由三个部分组成:
(1)一套描述课堂互动行为的编码系统(见下表)。以教师、学生的言语行为及沉寂情况这三大类别所划分的编码系统,其中包含10种互动行为编码。
(2)一套关于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
(3)一个用于显示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研究目的的矩阵表格。
2. S—T课堂教学分析
S-T分析方法将课堂教学行为分为学生(S)行为和教师(T)行为两类,通过观察课堂教学过程,按一定的频率对教学过程进行采样(以一定时间间隔进行采样、编码),形成S-T时序数据,绘制S-T曲线并计算确定课堂教学模式。
类别 T行为 S行为 定义 教师视觉的、听觉的信息传递行为 T行为以外的所有行为 3. 不同分析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二、信息化教学环境阶段
主要以ITIAS、iFIAS、TBAS为代表。 1. 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编码系统(ITIAS)
2004年,顾小清和王炜基于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IAS),将沉寂更加细化,增加了师生与技术互动的维度,将 FIAS原有的10类编码扩充为18类编码,设计了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编码系统(ITIAS)。具体改进如下:
(1)对教师语言活动的第四类提问进行细分:提问封闭性的问题(编码4);提问开放性的问题(编码5)。
(2)增加学生言语行为的类别,使得互动分析系统能更真实地反映课堂中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第11类:主动提问。增加第12类:与同伴讨论。
(3)增加技术的类别,反映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具体为:教师操纵技术(编码16)、学生操纵技术(编码17)、技术作用于学生(编码18)。
(4)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的结果与课堂描述性观察和个案访谈获得的质性资料相结合进行深入分析。
2. 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iFIAS)
2012年,方海光等人基于FIAS和ITIAS,设计形成了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iFIAS(improved 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iFIAS保留了FIAS部分传统分析功能,调整和优化了ITIAS的部分编码系统,以使其能更好地被用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数字化课堂教学的分析。具体改进如下:
(1)将ITIAS原编码4的“提问开放性的问题”和原编码5的“提问封闭性的问题”归为新编码 4“提问”。
(2)将ITIAS原编码10的“应答(主动反应)”与原编码11的“主动提问”归为新编码9“学生主动行为”。
(3)将ITIAS原编码14的“思考问题”和原编码15的“做练习”归为同一类新编码12“有益于教学的沉寂”,减轻编码负担。
(4)将ITIAS原编码16的“教师操纵技术”与编码18的“技术作用学生”归并为编码13“教师操纵技术”。
3. 基于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系统(TBAS)
2015年,穆肃等人以活动理论为指导,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分类与总结,利用定时抽样编码建立数据矩阵的方式设计了基于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系统TBAS(Teaching Behavior Analysis System)。
4. 不同分析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三、智慧教室阶段
主要以TESTII框架为代表。
1. 以教学事件为主的人工智能支持课堂教学分析框架(TESTII)
2021年,孙众等人综合运用教学事件识别和基于时间取样的言语和行为交互分析等方法构建了人工智能支持的课堂教学分析框架(TESTII),该框架所采用的研究思路是教学事件和教学阶段双重分析法,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促使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实现标准化、高效化、可计算化、可规模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人工智能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发展进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数据的重要地位,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分析时,需要关注各种数据的收集、处理和融合,未来的课堂教学行为数据需要不断提高测量准确性和信息全面性,不断建立有效的分析方法,以更智能、高效、准确、全面地反映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孙众,吕恺悦,施智平,骆力明.TESTII框架:人工智能支持课堂教学分析的发展走向[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02):33-39+77.
[2]穆肃,左萍萍.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方法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09):62-69.
[3]焦彩珍,武小鹏.FIAS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4(09):34-38.
[4]方海光,高辰柱,陈佳.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及其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109-113.
[5]顾小清,王炜.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分析技术新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4(07):18-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