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储运》 2017年第1期
文/侯睿哲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是毛泽东主席对彭德怀的极高赞赏。彭德怀不仅作战英勇,冲锋陷阵,而且善于审时度势,有的放矢,激励将土,增强斗志,一往无前,夺取胜利。
晓以利害,引起共鸣
1947年3月,胡宗南率大军进攻延安,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形势极其严峻。为保卫延安和夺取最后的胜利而英勇战斗,彭德怀紧急动员官兵道: “胡宗南已调17个旅35个团来进攻延安,打我们的边区,破坏和平。我们为了和平,就要消灭他,不消灭他,就不能和平。我们农民要分土地,土地没有分好的地方还要继续分,敌人来了也要分。因为地分了,敌人虽然来了,也抬不走,要给我们的儿子、孙子成家立业,我们的子子孙孙要种地。我们农民不种地就没有饭吃。胡宗南的进攻就是来破坏我们分地,使我们农民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他是保护大地主、保护反革命的,所以,我们要真正粉碎胡宗南的进攻,把他打出去!”
彭德怀从战土的知识水平、现实需要和渴望出发,晓以利害,激起他们强烈的共鸣。当时的战土大多是出身穷苦的农民,文化程度低。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因被剥夺了土地,缺吃少穿而投入革命队伍。农民战士最渴望的是“和平”,最基本的要求是“分土地”。所以,彭德怀在动员中并没有讲多少抽象的大道理,而是有的放矢,用朴实的语言,告诉大家为了过安稳日子,为了有地种、有饭吃,就必须要阻止胡宗南,就必须要打胜仗。
对比论证,激发勇气
针对官兵忧虑能否消灭蒋介石的进攻军队,彭德怀说: “我看能消灭他。有人要问我:你有什么证据?证据在哪里?这自然是有证据的。1935年的事情就是证据,当时中央红军共计不超过1.5万人。可是那时候的敌人有多少呢?有101个团30万人。国共兵力是20与1之比。今天的敌人却只有35个团,我们可比那时的1.5万人要多得多了,所以我们一定能够打胜。当时,我们在南线,过黄河到山西,后来又回渡黄河到西线,都是无往不胜,打得东北军讲了和去抗日,打得阎锡山心惊胆战在太原坐不稳,打得马鸿逵损兵折将,打得胡宗南兵败山城堡,最后蒋介石也在临潼受到了教训。1 1年前,我们打胜仗,现在我们打胜仗,将来还要打胜仗!”
战争面前的恐惧不可避免,战土对打得赢打不赢有顾虑,这时,如果动员时只喊口号、只讲意志,恐怕很难消除官兵畏惧情绪。彭德怀深谙此理,他回顾了我军同蒋介石斗争的历史。以精确的数据对比,历数我军在许多战役中以少胜多的事实。这一番言之凿凿、有理有据的对比分析,客观指出了制胜的条件以及必胜的趋势,从而有力消除了战士们的顾虑,激发了战斗勇气,增强了战土们必胜的信念。
善用激将,增强斗志
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次战役中,38军动作缓慢,不敢大胆穿插,贻误战机,致使敌人逃跑。战后总结会上,彭德怀不客气地说: “怎么搞的,3 8军怎么变得像个小脚女人?都说你们是虎将,我倒看你们是鼠将!我要你们往熙川插,你们为什么不插?像老鼠一样畏首畏尾,一个什么乌黑人团就把你们吓尿了……你们还算是主力?主力个屁!接下来的战役,你们要是再
打不好,军长就不要干了,番号也撤销!我身为志愿军的司令员兼政委,有权惩罚一切违反军令军纪的人,我别的本事没有,斩马谡的本事还是有的!”38军军长梁兴初以及所有到会的高级将领都受到很大震动和教育。接下来的数次战役里,38军表现出非凡的胆魄,打出了“万岁军”的美名。
38军号称“天下第一纵”,它的老底子是彭德怀平江起义的三军团的一部,是彭德怀亲手培育的富有光荣传统的部队。可是,38军入朝后第一个战役的表现让彭德怀不甚满意,甚至感到失望。如何重振38军土气?彭德怀深谙“响鼓也要重棰敲”的道理,于是他对3 8军这个“响鼓”重棰重语地敲打。虽然一些话语刺耳,但因彭德怀的出发点正确、时机得当,所以起到了很好的激将效果,令人警醒,土气大振。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激发官兵土气,保持高昂斗志是军队永恒的主题。但愿现代部队的指挥员们,都来向彭德怀学习有的放矢、巧激土气的语言艺术。
摘自《演讲与口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