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园l XUEYUAN 2014年第32期 先秦儒家文化中的生命教育思想★ 徐洁 王晓郝文辉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 【摘要】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方法,全面阐述先秦儒家文化中的生命教育思想。旨在梳理先秦儒家文化 中的生死观,丰富大学生生命教育理论,增强大学生生命意识,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死亡观,提升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培养 大学生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大学生不畏艰难的受挫能力。 【关键词】先秦儒家文化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2—0004—02 先秦儒家文化中自古以来饱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思想, 热爱自己的生命,更具有爱他人的高尚品质,因此当他人生 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有许多在生命问 命消逝时会产生痛苦悲伤的情感。 题上所阐述的观念和态度,他的生命哲学思想中丰富的生命 3.“生死俱善”的完美生命追求 哲学智慧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索。 “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始终俱善,人道毕矣。” 一先秦儒家文化中的生死观 先秦儒家认为,对于一个人而言,生和死同样重要,只有善 生与死都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问题,先秦儒家对于生死有 始善终才能趋向于完美。先秦儒家并不在意生命的长短,而 着鲜明的观念和态度,他们对于人如何正确对待死亡、如何实 注重生命的质量,提倡在有限的生命里,积极进取、奋发向 现生命的价值、如何死得光荣等问题给了我们明确的回答。 上。“朝闻道,夕死可矣。”先秦儒家认为人要为追求真理与 1.“死生有命”的自然生命态度 正义而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价值。 先秦儒家持理性态度对待生死问题,主张坦然面对死 除此之外,先秦儒家认为不能敷衍了事地对待死亡。死 亡。“死生有命”,生命有开始就有结束,这里的“命”指自 亡是人生路程的终点,对待死亡要严肃认真,采取“慎终追 然规律。 远”的态度。因此先秦儒家倡导我们要重视祭祀,这是对死 关于如何死的问题,在《尚书・洪范》中讲到“五福: 者的尊重,是对先人的追思,对生命的追思,体现了对生命 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好德,五日考终命。六极: 的敬重。 一日凶、短、折,二日疾,三日忧,四日贫,五日恶,六日 二先秦儒家生命观中生命价值思想 弱。”在这里“考终命”是指可以善终,而“凶、短、折” 1.“贵生爱物”的生命价值基础 则指的是夭折或死于非命。人类天性是“好生恶死”,能够 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是实现生命价值的基础。季路问事 “寿终正寝”得到善终是自古以来国人所渴望的,这体现了 鬼神。子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日:“未知 先秦儒家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坦然面对。 生,焉知死?”由此看来,孔子认为生命是基础和前提,只 另外,先秦儒家把死亡与人生价值联系在一起,认为死 有在生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去探索死的奥秘。先秦儒家生命 有死得其所和不得其所之分。在传统观念看来,自杀、他杀 观是建立在“贵生爱物”的生命价值思想基础上的。 等非正常死亡都是属于不能善终者,更不要说实现生命价值 先秦儒家“贵生爱物”的思想还体现在对身体的爱护上, 了。所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先 对自身身体的尊重与爱护不仅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孝 秦儒家看来道义比善终更崇高,如能为了道义而死,为了生 道的开始。 命价值而死是值得的,这形成了先秦儒家生死价值观的理论 另外,在对战争的态度上也反映了先秦儒家尊重生命的 基础。 思想。战争意味着生命的逝去与牺牲,意味着宝贵生命的不 2.“乐生安死”的豁达生命精神 复存在,因此孔子不愿谈论战争,他曾如此回答卫灵公询问 先秦儒家除了能正确客观地认识生死外,还对生命有 用兵打仗之事:“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尝 “乐生安死”的豁达进取精神。“乐生安死”既是一种人生 学也。”这也从反面论证了尊重生命的重要意义。 态度,也是一种生命精神。“乐生”就是要在有生之年积极 2.“三不朽”的生命价值思想 进取、努力奋斗,实现人生理想与生命价值。“安死”是指 死亡是人们无法改变且不容置疑的归宿,那么实现生命 不要惧怕死亡,能豁达面对死亡。“乐生安死”是先秦儒家 价值,实现人生的不朽便成了人们不断追求的理想。 在生死观上呈现的一种豁达、积极进取的生命精神。 “三不朽”其基本思想为儒家思想运用,并且逐渐在中 先秦儒家文化建立在血缘与亲情关系的基础之上,以 国传统生命价值观中占据了主导位置。具体而言,“立德”, “仁”作为核心思想。“仁者爱人”思想表现出人不仅珍惜 树立德业,是指成为有道义之人,以高尚的道德情怀与出众 ★北京市哲学科学规划青年项目(2012~2014)“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首都大学生生命价值观问题的质性研究及预防干预” (编号:12JYC027) 一4一 学园l XUEYUAN 的人格扬名于世。“立功”,则是指建立丰功伟绩于社会和国 家。“立言”,是指创一家之言,著书立说,使人类精神世界 得以升华。儒家认为一个人可以将崇高的道德品质、丰功伟 绩、独特超前有益于社会的言辞流传于后世,那么生命虽然 在自然层面中止了,在精神层面却得到了永恒。 3.“善生、乐生、荣生”的生命价值判断 先秦儒家思想以“善生…‘乐生”“荣生”三方面作为生 命价值的评判标准。 “善生”是指要善待自己及他人的生命,珍 生命。“善 生”即要求在有限的生命里多行善事,服务他人和社会,以 好的品格与道德对待自己及世间万物。子在川上日:“逝者 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体现了孔子对生命短暂、光阴易 逝的感叹,因此要更加懂得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生命短暂, 在短短的生命中做出无谓的牺牲是更加不值得的事情。 “乐生”,首先是指享受人生乐趣。在先秦儒家看来, 追求精神的丰富比对物质的追求更会令人快乐。“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乎”,认为人生的乐趣就是学习。其次,“乐生” 包含了“乐天知命”的道理。“五十而知天命”是孔子对自 己的评价,天命包含外在环境的因素,知命包含着在有限的 生命里对人生抱负的追求以及对命运的把握和抗争。 “荣生”指光荣绽放、受人尊重的人生,也是为仁为义 的人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君子疾 没世而名不称焉”。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如果到老都不能为 国家、为社会立德、建功、立言,死后个人的荣誉得不到世 人的称赞,这样的人生则是悲哀的。 4.“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生命价值追求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尽管在 儒家看来,生命是宝贵的,但儒家对仁义、道义的追求远远 超过对生命的重视。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 生而取义者也。”孔子认为志士仁人绝对不会为了自己活命 而做出有损仁义道德的事情,即使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道 德和原则。先秦儒家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在人生面 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极端情况下的选择。在极端情况下选择 死亡并不是对生命的漠视,而是体现了对生命质量和生命境 界的提升。 三先秦儒家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的启示 当代大学生需要从先秦儒家思想中丰富的生命哲学智 慧中汲取精华,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做到热爱生命,尊重生 命,实现生命的价值。 1.贵生爱物思想,增强大学生生命意识 先秦儒家贵生爱物思想本身就是一种生命教育理念。先 秦儒家认为人的生命在“天、地、人”三者中是最宝贵的, 因此每个人应该怀着感恩的心面对生命,不能故意伤害自己 的身体,更不能轻易舍弃自己的生命。 在现实生活中,有部分大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消极面 对,甚至轻易放弃生命。这种行为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也是对父母的不负责任。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深刻 体会先秦儒家“贵生爱物”的思想,吸取先秦儒家生命观的 精华,从中体会生命的美好,并珍 生命,依靠顽强的意志 2014年第32期 克服困难。 2.死生有命、生死俱善思想,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死 亡观 先秦儒家“死生有命”的思想,告诫大学生们生与死是 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代大学生在某种程 度上对死亡缺乏正确的认识,“死生有命”的思想可以使当 代大学生坦然面对死亡。 先秦儒家“生死俱善”的思想,启示大学生要在生命的 过程中体现生命的价值,只有积极向上创造人生价值的人生 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生和死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在 有限的生命中没有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创造价值。 3.三不朽思想,提升大学生生命价值观 先秦儒家“三不朽”思想与奋斗、达观、自强不息等人 生态度是紧密相关的,这些思想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提升 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首先,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多元化、功利化特征突出。 有些人甚至为了金钱和权力不顾道德底线。先秦儒家生命观 “三不朽”思想启迪大学生注重气节,坚守道德操守。其次, 大学生承受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容易产生各种消极情绪, 面对困难和挫折容易手无足策。先秦儒家“三不朽”思想中, “立功”和“立言”的思想明确告诉了我们应在哪些方面进 行努力,这种主张务实、践行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为当代大学 生树立正确生命价值观提供了明确指导。 4.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思想,培养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成仁”和“取义”并非在杀身和舍生的条件下才能实 现,这种极端行为是在生命的保存和道义的追求出现不可调 和的矛盾时发生的,在两者必须做一个选择时,先秦儒家将 仁义道德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儒家对仁义道德的追求反映了 为社会献身的生命不朽,这在一定意义上也表现了对生命的 珍惜和热爱,对坚定理想信念的追求。 当代大学生中发生的轻生事件表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生 命价值的错误认识。这也表现出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缺失了 坚定的理想信念。先秦儒家“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 可以启迪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5.善生、乐天知命思想,提高大学生受挫能力 “善生”除了善待生命,为祖国、社会做出贡献之外, 还表现为能坦然面对困难和挫折。当代大学生承受挫折能力 低,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和行为。先秦儒家善生思想教导当代 大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在逆境中不断成长和实现人生价值。 先秦儒家“乐天知命”的思想也是对当代大学生提高应 对挫折能力的教导。困苦与挫折是引起大学生堕落、消沉的 主要因素。生命教育要引导大学生以“乐天知命”的态度正 确面对挫折,认识事物的自然规律,以乐观、坦然的态度超 越生命的困苦与挫折,把人生目标放在更有意义追求上。 参考文献 [1]王威威译注.荀子译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 [2][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3][春秋]左丘明著、王珑燕译注.左传译注[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2013 [责任编辑:林劲] 一5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