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查对制度、患者身份确认制度持续改进记录

来源:哗拓教育


儿科护理工作持续改进项目与实施记录

改进项目名称: 患者身份识别及查对制度 持续改进计划项目提出的背景: 2017年12月11日,科室发生一例因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液体输错时间,及时发现并纠正,未对患儿产生不良后果。针对以上事件,科室组织全体成员对案例进行分析、整改,持续改进。 问题描述: 12月11日,责任护士在为25床新入院患儿静脉穿刺时误将83床患儿液体为25床输上,责任护士在签输液卡时发现立即更换,未对患儿造成损害。 根因分析: 1. 造成给药错误因素

穿刺环境嘈杂,易对护

多个患儿液体挂于一个输液杆上,易至错乱

士核对身份造成干扰

操作时未执行双向有声查对

图表 1给药错误原因分析

其他

患儿哭闹,家 属无心查对 患者及家属因素

护士安全意识欠缺

人员

低年资护士临床经验欠缺,风险意识低

处理问题能力差 护士因素

对制度落实监管不到位 所辖病区较宽

护士长因素

护士责任心欠缺

给药错

操作过程中未

做好解释工作 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核对患者身份方法欠准确

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

给药制度落实不到位

违反操作规程,输液时未核对输液卡及腕带 未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科室对违反核心制度处罚力度轻

环境 流程 制度

2.原因分析: ① 护士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差。 ② 核心制度未落实,在实际工作中未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流程。 ③ 护士长对日常工作监管力度不够,未严格督促护士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④ 护士操作中未执行查对制度。 ⑤ 科室对违反各项操作规程考核力度小。 ⑥ 静脉穿刺台旁输液架同时挂多个患儿液体,容易出错。 实施部门:儿科 项目负责人: 预期目标:科室无因查对不严造成各种差错 实施开始时间:2017.12.12 实施方案: 1. 护士长组织科室人员对各项核心制度进行学习和考核。 2. 督促各护理人员对核心制度的落实。 3. 科室质控人员及护士长加大对查对制度落实的督查,护士长加大监管力度。 4. 细化考核措施,按规定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预期达标时间:2018.1.30 5. 鼓励患儿家属主动参与医疗安全。 6. 消除安全隐患。 7. 提高护理人员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应急能力。 实施具体过程: 1、 再次组织科室人员对各项护理核心制度,特别是查对制度、给药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腕带制度进行培训学习,要求人人掌握,并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 2、 严格执行“四查十对”,输液时必须将输液卡、输液瓶、患儿身份核对无误后才可操作。 3、 从即日至2018年1月,科室质控重点督查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护士长、质控组成员对每位护理人员进行跟踪,督查各护理人员对患儿实施各项操作时是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实时记录,对违反者按规定给予处罚。 4、 规定对患儿实施操作时必须查对腕带并实行双向有声查对,核对无误后才能进行操作。 5、 加强健康宣教,告知患儿家属双向有声查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请患儿家属主动与护士核对患儿身份。 6、 科室规定,在穿刺台旁放输液架两根,将待穿刺患儿液体集中挂于一个输液架上,穿刺时再将该患儿液体核对好后挂于另一输液架上,禁止将所有液体挂于一处,防止出错。 7、 科室对用错药应急预案进行学习和演练,提高护理人员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 效果验证: 1. 通过培训,经抽查,各护理人员均对查对制度、给药制度、腕带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内容熟悉。 2. 12月15日至20日,经跟踪抽查,科室共临床护理人员19名(除护士长),每人跟踪抽查10次,共190次,查对率97%,查对合格率 72 %。 3. 经抽查发现;各护理人员操作时未执行查对制度6次,均为测量生命体征未严格查对。查对患儿身份时只询问患儿姓名未查看腕带 40 次;未同时查对输液瓶签、输液卡、腕带 13次。 4. 12月21日至30日抽查护理人员共19名,操作190次,查对率100%,查对制度执行合格率 90 %。 5. 2018年1月1日至10日抽查护理人员共19名,操作190次,查对制度执行合格率 97 %。 6. 至2018年1月30日,各护理人员在执行各项操作时均能按正确方法对患儿进行身份识别,无因查对不严造成的差错事故。 科室签名: 儿科 日期:2018.1.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