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师路心语 请别用有色的眼睛看他们 ■抚松县榆树学校时常听老师说起单亲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类似的不 徐进香 孩子没有经历的一切,他们才更容易感动,更容易被融化。 他们真的需要更多的爱护和鼓励。 守纪律、内向、不易沟通、难管理等等,也包括我自己在内, 遇到班里有这样的孩子时,也时常这样抱怨:觉得自己不 每个孩子都会有犯错的时候。不记得哪个名家曾经说 够幸运,没有教到素质好的学生,而这种抱怨也只停留在 说说而已的程度上,并没有付诸更深层次的行动和研究 过,“犯错是孩子的权利 ”因为孩子就是在不断地尝试的 过程中逐步了解他们生存的外部环境。教者父母心。老师 中。直到有一天,我的孩子也加入到这个庞大的队伍中后, 又听到同事谈起这个话题时,才有了切肤之痛,才有了如 坐针毡的惶恐和不安。 和家长永远都是给予,永远都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 成长。我们也都能够理解恨铁不成钢的失落。惩罚不是目 的,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才是初衷。在惩罚的过程中让孩子 能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才是教育的成功者,才是孩子将 电视、网络上时有类似的少年犯罪行为的报道,追究 其生活的环境,多是单亲或根本处于无人监护的状况。于 来应该感念的人。所以,请把挥向他们小脑袋的教鞭轻轻 是,往往一提及单亲孩子,似乎就是不良少年的代名词,真 的就如洪水猛兽般。谈及色变。 究其根源,造成这样严重后果的罪魁祸首难道是我们 的孩子吗?这其实真的不是。孩子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 落下,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爱的烙印而不是身体上的伤疤 和心灵上的伤害,请把对他们的责骂用爱洗涤,让爱的话 语长留他们心间,别让污言秽语污染孩子纯净的耳朵和心 灵、折磨和伤害他们脆弱的自尊。这样,有一天,他们会像 魏巍感念他的蔡云芝老师一样感念你们,他们才会用感恩 的心回报家人、回报社会。 根本无法主宰他们自己的命运.更改变不了大人之间的纠 葛。是天灾、人祸、是社会、是大人们无情的夺去了原本属 于他们的父爱、母爱,剥夺了原本属于他们享受幸福的权 利。是不是连学校这块净土也要被这种错误的认识而影响 呢?是不是连孩子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也要剥夺呢?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是在母亲一人的教育下成 长起来的!拿破仑则多亏了继母的爱护和鼓励才走向成功 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也是在继父的教导中才顺利跨入大学 校门槛的!我们学校历届毕业生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单亲孩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大概意思是一位老师在班里问学 生谁是单亲孩子,让单亲孩子举手。班里几个孩子慢慢地 把手攀起来。惟独一个孩子没有举手。老师问为什么。孩 子说他不是单亲孩子,而是多亲孩子。暂且不说这老师的 问法有多么伤害孩子的自尊和幼小的心灵。且说这个孩子 的答语有多么自信和感人。这孩子说:“老师 我有妈妈和 妈妈的爱人爱我,还有爸爸和爸爸的爱人爱我,也有爷爷、 奶奶爱我,外公、外婆疼我,所以,我是多亲孩子。”‘ 掩卷沉思,着实感动了一番。也让我惶恐的心稍稍感 到些安慰。孩子不需要太多的钱,不需要多大的房子,但他 们渴求一个健康:平等、安定的学习、成长的环境。逝去的 不可改变,但从现在起,我们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完全属 子,但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在学校、在社会、在家庭中表现 得都非常优秀。真的不是单亲孩子就一定是坏坯子,就一 定是毫无出息的“万人烦”。孩子将来的一切其实都掌握在 我们大人手中。 如果社会、学校、父母多一些责任、多一些 平等、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关注的目光,多一些慈爱的笑容 还会有这么多无家可归的孩子浪迹街头吗?还会有这么多 不良孩子的报道吗?还会有这么多的眼泪和悲伤吗?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可爱,单亲孩子也一样。只 于他们自己的环境,让孩子快乐地长大,让孩子真的感受 到来自我们的爱,让孩子的回忆多一些美好,少一些污秽, 多一些幸福,少一些苦涩。 -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副乐于给予和爱护的 心肠。有的孩子虽然学习不好,但学习态度认真,特别热爱 给孩子一个关注的平等的眼神,他们会还你更多投 入,给孩子一个会心的微笑,他们会还你更多的真诚,给孩 劳动,热爱帮助别人;有的孩子虽然木讷,但诚实,会体贴 剐人;有的孩子调皮,但守时而且勇于承担责任 我们谁又 敢断言这样的孩子将来不会成为有用的人才呢?我不敢奢 子一句温暖的问候,他们会还你更多的感动。给孩子更多 的关爱吧!有了我们的师爱、父爱、母爱、有同学之间的友 爱,他们真的会成为多亲孩子。 望我的孩子将来会有多么地显赫,多么地出人投地,只希 望他能够身心健康地长大成人。就是因为他们经历了别的 那个雨天街上盛开了无数朵红白相间的小伞,在雨中 【责任编辑李小卉】 的。如果说我输出去的只是400毫升鲜血的话,那么,让我 的学生们懂得了爱心的重要,奉献的真谛以及付出后的美 好心境,这种意义远远超过了献血本身。 【责任编辑李小卉】 我和孩子们温柔地吟唱着:“我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 的幸福……” 是为了于叔叔,也是为了更多人,不管我的鲜血用于 谁,我都会因“献一袋血救一条命幸福一家人”而感到欣慰 92吉林教育・综合6/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