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
为了更好的完成监理范围内的监理试验检测工作,规范监理试验检测人员的工作程序,明确监理试验检测人员的工作职责,依据国家、铁道部、上海铁路局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技术指南、验收标准制定本细则。
第二章 、试验检测依据
1、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7)
2、设计文件、铁道部/上海铁路局及业主的有关规定、文件 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4、TB10442-2009 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管理标准 5、GB/T14684-2001建筑用砂
6、GB/T14685-2001建筑用卵石、碎石 7、TB10443-2010铁路建设项目资料管理规程
8、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9、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0、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0) 12、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1-2010) 13、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2-2010) 14、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
15、客运专线铁路CRTS1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道板暂行技术条件 16、客运专线铁路CRTS1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暂行技术条件 17、客运专线铁路CRTS1型板式无砟凸形挡台填充聚氨脂暂行技术条件 18、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搅拌车生产制造暂行技术条件(工管 19、客运专线铁路CRTS1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凸台树脂灌注袋暂行技术条件 20、客运专线铁路板式无砟轨道充填式垫板暂行技术条件 2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
22、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路面防水层沥青混合料暂行技术条件 23、高速铁路 客运专线 客货共线 铁路工程材料试验方法标准汇编2010
24、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4-2010)
25、TB/T3193-2008铁路工程预应力筋用夹片式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技术 26、TB/T2140-2008铁路碎石道砟
27、TB/T2328.1~2328.19-2008铁路碎石道砟试验方法 28、GB23439-2009混凝土膨胀剂
29、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2005﹞157 30、TB10102-2010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31、钢筋混凝土用热带肋钢筋GB1499.2—2007 3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 33、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1999 34、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 35、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36、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17671—1999
37、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全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 3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 39、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检验方法JGJ52-2006 4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41、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27-2001 4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43、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44、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08 45、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 46.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
第三章、试验检测程序
3.1原材料平行、见证检验工作程序
材料进场通知施工单位试验室 施工单位试验室通知现场试验监理工程师 现场试验监理工程师确认是否见证试验或平行检验 见证取样、见证试验 平行取样、平行试验 施工单位试验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并全过程见证试验 现场试验监理工程师平行取样并送至监理试验室平行试验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施工单位试验人、复核人、技术负责人签字并盖试验检测章 现场试验监理工程师通知施工单位对该原材料进行清场 监理单位试验人、复核人、技术负责人签字并盖试验检测章 试验监理工程师通知施工单位对该批原材料进行清场并下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 报现场试验监理工程师签署监理意见 现场试验监理工程师全过程监督不合格材料处理情况 试验报告及台帐整理并及时归档 现场试验监理复查不合格材料处理情况并在处理问题回复单上签字确认
3.2 现场见证检测程序
监理提出见证项目 通知施工单位协同 监理见证取样或检测 监理试验过程见证 不符合技术要求 签署监理意见 监理施工单位各一份归档 质量问题处理
3.3现场平行检验程序
监理提出平行项目 试验监理取样或检测 监理站试验室组织 试验室独立完成试验检测 出报告并签署监理意见 通知施工单位 不符合技术要求 报告归档 质量问题处理
说明:当建设单位、监理站等部门对工程材料,实体质量有怀疑要求检测时,监理试验室应组织随时检测,并及时反馈试验结果。
3.4 材料质量问题处理程序
发现质量问题 监理通知施工单位整改 整改完成 未 整 改 上报监理站 下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 同意使用 整改完成 3.5 混凝土配合比报验程序
施工单位配合比试拌 试验监理到场见证 拌合物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抗压强度试验监理见证 重新试拌配合比 不符合要求 申报配合比批复 监理审核配合比申报材料 不符合要求 批复配合比使用
第四章、桥涵主要控制内容及技术要求
6.1明挖基础
6.1.1地基处理的施工和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和铁道部现行的《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的有关规定。
6.1.2基坑基底地质条件及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观察或进行标准贯入、触探仪检测;监理单位观察和见证检验;勘察设计单位对桥梁地基全部进行现场确认。
6.1.3原材料、钢筋焊接、混凝土等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的有关规定。
6.1.4基坑回填前不得有积水、淤泥,基坑回填填料类别和填筑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监理单位检查施工单位试验报告。 6.2 桩基础
6.2.1钻孔桩泥浆指标应根据钻孔机具、地质条件确定。对制备的泥浆应试验全部性能指标,钻进时应随时检查泥浆比重和含砂率。施工单位全部进行泥浆比重和含砂率试验,监理单位全部见证检验。
6.2.2 泥浆比重:正循环旋转钻,冲击钻机使用管型钻头钻孔时,入孔泥浆比重为1.1-1.3;冲击钻机使用实心钻头钻孔时,孔底沉浆比重砂粘土不大于:黏土、粉土1.3,大漂石、卵石层不宜大于1.4,岩石不宜大于1.2。反循环旋转钻机入孔泥浆比重可为1.05-1.15, 黏度:一般地层16-22s,松散易塌地层19-28s,含砂率:新制泥浆不大于4%,胶体率:不小于95%, PH值:应大于6.5。 6.2.3进场原材料、钢筋焊接、混凝土等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的有关规定。
6.2.4 水下混凝土应符合5.3条的规定。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水下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15倍。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根桩应在混凝土的浇注地点随机抽样制作混凝土试件不得少于2组;施工单位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按照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规定的方法评定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强度。
6.2.5桩身顶端上层浮浆应凿除,用人工凿除时,混凝土强度须达到2.5Mpa,用风动机凿除时,混凝土强度须达到10Mpa。
6.2.6桩身混凝土应全部进行无损检测,对桩身混凝土质量有疑问和设计有要求
的桩,应采用钻芯取样进行检测,无损检测及钻芯取样检测方法均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的规定。检验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监理单位见证检测并进场、检查检测报告。 6.2.7桩基承载力的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按照设计要求数量检验,施工单位进行静载试验,监理单位见证检验,勘察设计单位进行现场确认。
6.2.8承台模板及支架、进场原材料、钢筋焊接、混凝土等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的有关规定。基坑回填前不得有积水、淤泥,基坑回填填料类别和填筑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监理单位检查施工单位试验报告。
6.2.9沉井基础模板及支架、进场原材料、钢筋焊接、混凝土等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的有关规定。沉井下沉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底节沉井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其上各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下沉,施工单位每节沉井下沉前进行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全部试验报告。沉井应在封底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抽水填充,施工单位抽水前进行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全部试验报告。
6.2.10墩台应在承台完工后尽快施工,缩短墩台与承台混凝土浇筑的时间间隔。模板及支架、进场原材料、钢筋焊接、混凝土等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的有关规定。
6.2.11墩台锥体填料的种类、规格、地基处理质量和桥台锥体填筑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铁道部现行的《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1-2010)的有关规定。锥体填筑密实度施工单位进行检查,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测报告。 6.3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
6.3.1模板及支架、进场原材料、钢筋焊接、混凝土和预应力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TB10424-2010)及铁科技[2004]120号《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
6.3.2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梁体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一次成型。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混凝土浇筑时,模板温度宜在5~35℃,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宜在5~30℃.
6.3.3 梁体混凝土可采用蒸汽养护或自然养护。混凝土蒸汽养护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静停期间应保持棚温不低于5℃,灌筑完4h后方可升温,升温速度不得大于10℃/h,恒温养护期间蒸汽温度不宜超过45℃,混凝土芯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大不得超过65℃;降温速度不得大于10℃/h。恒温养护时间应根据梁体拆模(放张)强度要求、混凝土配合比及环境等通过试验确定。自然养护时,混凝土外露面宜采用保湿、保温材料覆盖,梁体洒水次数应能使混凝土表面保持充分湿润,保湿养护时间不应小于14d。气温低于5℃时,应采取保湿、保温措施,不应对混凝土浇水。
6.3.4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的预应力筋安装宜自上而下,先穿直线预应力筋,再穿折线预应力筋。预应力筋放张应在梁体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龄期不少于72h时进行,并符合设计要求。
6.3.5张拉用千斤顶的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油压表的精度不得低于1.0级。千斤顶标定的有效期不得超过一个月,油压表不得超过一周。
6.3.6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的预应力筋张拉工艺,除设计有特别规定外,宜按预张拉、初张拉和终张拉三个阶段进行。带模张拉时,内模应松开,不应对梁体压缩造成障碍。张拉数量及张拉值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应力束张拉前,应清除管道内的杂物和积水。终张拉应在梁体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后,龄期不少于10d时进行。
6.3.7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孔道压浆宜在预应力筋终张拉完成后48h内完成,压浆时浆体温度应在5~30℃之间,压浆时及压浆后3d内,梁体及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
6.3.8支承垫石顶面与支座底面间隙灌注砂浆强度达到20Mpa,千斤顶撤出后方可通过运架设备。
6.3.9拆模时的梁体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60%及以上。施工单位拆模前进行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强度试验报告。 6.4桥面附属设施
6.4.1桥面附属防护墙、电缆槽竖墙、接触网支柱基础拆除模板及支架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宜达到设计强度的50%。施工单位拆模前进行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强度试验报告。
6.4.2桥面附属防护墙、电缆槽竖墙、接触网支柱基础、遮板、声屏障基础、栏杆、电缆槽盖板模板及支架安装、进场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检验、钢筋连接及安装、混凝土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的有关规定。 6.5涵洞
6.5.1模板及支架、钢筋、混凝土和砌体的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的有关规定。 6.5.2涵洞与路基过渡段填筑应在涵身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填筑应从涵身两侧同时对称、水平、分层填筑,并碾压密实,涵身两侧1m范围内填土不得用大型机械施工,应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的方法夯填密实。过渡段施工质量和检验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的规定。
6.5.3涵洞地基及基础的检验应符合本细则6.1条有关规定。
上海xx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xx铁路监理站试验室 2011年7月20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