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治教方略 理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策略 一安图县第二实验小学校王学英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 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不能过分溺爱和放任,让 留在农村,而且需要其他亲人和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 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务教育阶段的儿童。据统计,目前我县有留守儿童 为560人,朝鲜族学校就达329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 (二)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发挥学校的教育功 能。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教 57.5%。全县有贫困学生961人,其中,留守贫困学 生300多人。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 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留守学生进行监 护,此种监护方式比较多。二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 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属监护方式。 一、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性格孤僻。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 外,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 起,缺少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 (二)心理自卑。他们中绝大部分存在比较严 重的自卑感。他们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依靠和 保护,因此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 (三)逆反心理严重。根据我们下发的调查问 卷,我们感受到绝大部分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 同长辈、老师、家长、同学的对抗情绪很严重。 (四)电视、网络成瘾。一些留守儿童愿意借 助电视、网络等媒体消磨时间,渐渐成了“小电视 迷”、“网上游民”。 (五)行为道德缺失。有些留守儿童在行为习 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但是很难及时得到纠正。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 外,每年沟通交流的形式多以电话和网上视频为主。 沟通交流时问、次数有限,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二)学校教育的弊端。农村小学,经济条件 差,师资薄弱,缺少,甚至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老 师。对于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疏导 和教育。 (三)社会不良环境的熏陶。留守儿童是处于 学龄期的孩子,效仿心理、好奇心较强,很容易受 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三、改善留守儿童现状的教育对策 (一)加强家庭教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 爱。首先,出外打工的父母要与孩子定期交流和 沟通,交流内容除了孩子的生活、学习外,更要注 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其次,父母还要 主动跟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 况。最后,临时监护人或者其他亲属要真正担负起 育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组织学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了 解儿童心理规律,使学校逐渐有专业性较强的心理 辅导老师。二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资料。班主任要 建好班级留守儿童档案,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 生日期、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外出务工地址、联 系电话、家庭状况等。三是进行家访活动。教师只 有走进学生家庭,才能更加了解他们,才能取得家 庭的支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四是办好农村 家长学校。发挥家长代表的榜样示范作用,定期组 织家长座谈会,交流家庭教育的优秀经验、方法, 引导家长改变陈旧的教育方式。五是要定期组织丰 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学校可以利用儿童节、国庆节 等重大节日举行校园文艺表演、演讲赛、才艺展示 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多为留守儿童创造展示机会, 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同学的关爱和集体的温 暖。六是重视感恩教育。很多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 出务工,不关心自己,他们在外赚钱就应该满足子 女的所有愿望,这是父母对他们的一种感情偿还。 这种偏激的思想必须及时纠正并加以教育,引导 学生正确认识父母外出打工的目的,理解父母的辛 酸,尊重父母。 (三)发动社会力量,完善帮扶的体制机制。 一是完善帮扶保障制度。为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 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二是建立包保责任制。由 县帮扶领导小组牵头,将留守学生划分到各个党 委,建立“一对一”式的长期包保机制,包保责任 人要定期走访,在心灵、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关 爱。三是组建志愿者队伍。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 性,组建由爱心人士、老党员、老干部等各类人员 共同参与的志愿者关爱服务队伍,为留守学生开展 课后辅导和文体娱乐活动。 总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一个长期 的系统工程,不是某一方面就能完成的,需要家 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参与,从而构建 完善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促进农村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李小卉】 吉林教育・综合1 1/2016 l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