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在生态系统服务项目中,岩石风化和有机质积累则是生态系统服务中的。 A:水调节 B:气体调节 C:气候调节 D:土壤形成 E:经济政策
2、人行道宽度的设计首先应。 A:为绿化种植提供良好的条件 B:照顾与路幅其他部分宽度的协调 C:为城市管线的布置提供良好的条件 D:满足人流通畅的要求 E:经济政策
3、在城市供热设施规划中,根据有关论证,冷暖站的供热(冷)面积宜在万m,范围之内。 A:4 B:6 C:8 D:10
E:经济政策
4、下列选项中为我国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的是。 A:自然资源保护区 B:森林资源保护区 C:风景名胜区
D:生态资源保护区 E:综合治理
5、下列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内容的是。 A:划定规划区,确定县城建设用地的规模
B:分析确定县城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预测县城人口规模 C:制定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县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D:确定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 E:综合治理
6、以下属于城市供热管网竖向布置原则的是。
A:供热管道通常敷设在道路的一边,或者是敷设在人行道下面
B:供热管道穿越河流或大型渠道时,可采用虹吸管由河底(或渠底)通过 C:地下敷设必须注意地下水位,沟底的标高应高于近30年来最高地下水位0.2 m
D:主要干管应靠近热负荷集中的地区,避免长距离穿越没有热负荷的地段 E:经济政策
7、供热管网按照竖向布置原则布置时,一般地沟管线敷设深度最好浅一些,为了避免地沟盖受汽车等动荷载的直接压力,地沟的埋深自地面到沟盖顶面不少于。 A:0.1~0.5 m B:0.5~1.0 m C:0.5~1.5 m D:1.0~2.0 m E:经济政策
8、根据各地城市道路建设的经验,四车道多为。 A:7~8 m B:9~10 m C:14~15 m D:16~17 m E:经济政策 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采用时,对可能发生的塌方、滑坡常用挡土墙及护坡保护,对洪(潮)水、风沙、泥石流等以防洪(潮、风)堤及拦砂(石、泥石流)坝防护。 A:台阶式 B:斜坡式 C:平坡式 D:混合式 E:经济政策
10、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城市的建设思想也由此走向生态觉醒,人类价值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并向迈进。 A:空间时代 B:生态时代 C:社会时代 D:太空时代 E:综合治理
11、是指那些直接影响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保障城市职能要求的生态要素,对于这类地区应采取相应的防护和限建措施,以保证城乡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功能的实现。 A:风险性生态要素 B:资源性生态要素 C:村庄规模和管理体制 D: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E:综合治理
12、在创作手段上,常通过拓展美的对立面要素,采用冲突、对抗、滑稽、幽默等方法与手段来提高艺术“表现力”。 A:高技建筑美学 B:反形式关学 C:解构建筑美学 D:地域性建筑美学 E:经济政策
13、居住综合区的优点不包括。 A:使居民的通勤更加方便 B:节省上下班交通时间 C:使城市景观更加丰富 D: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E:综合治理
14、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必须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这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坚持的原则。 A: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
B:统筹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C: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D: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 E:综合治理
15、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表水分5类,其中Ⅱ类主要适用于。
A: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B: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C: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 D: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E:经济政策
16、对城市电源规划中,对核电厂址要求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地方,以核电厂为中心,半径km内为隔离区,在隔离区外围,人口密度也要适当。 A:1 B:2 C:3 D:4
E:经济政策
17、居住区绿地一般面积不大,应处理好绿化和各种设施的尺度关系,按照行为心理规律,塑造宜人的场所,也可增加文化元素,烘托居住区文化氛围,这说明绿地的规划设计应具有。 A:可达性 B:功能性 C:亲和性 D:经济性 E:综合治理
18、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要以的供给能力为基本出发点,考虑城市产业发展和建设规模。 A:水 B:电 C:能源 D:土地 E:综合治理
19、规范规定,当道路设计车速km/h时;必须设置中央分隔带。 A:v>50
B:v=50 C:v60
E:综合治理
20、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是。 A:《雅典宪章》 B:《工业城市》 C:《城市建设艺术》 D:《建筑十书》 E:综合治理
21、郊区化和逆城市化都属于的城镇化现象。 A:向心性 B:外延性 C:离心性 D:飞地性 E:经济政策 22、为了加强规划的实施及其监督,《城乡规划法》把规划中涉及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规定为强制性内容。 A:国家利益 B:国家安全 C:公众利益 D:公众财产 E:综合治理
23、一般来讲,近期建设规划可以为年。 A:5 B:10 C:5~10 D:20
E:综合治理
24、关于深度访谈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深度访谈方法是质性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B:深度访谈是一种研究性交谈,是研究者通过有目的提问的方式,从被研究者那里收集、建构第一手资料并作为观点证据的研究方法 C:深度访谈法的调查对象多数针对的是各个部门
D:深度访谈方法在西方的城市社会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E:经济政策 25、停车设施的停车面积规划指标是按当量小汽车进行估算的,其中路边停车带为㎡/停车位。 A:16~20 B:20~23 C:25~30 D:30~35 E:经济政策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
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__。 A.居住区—组团—小区 B.居住区—组团 C.小区—组团
D.独立式组团和街坊式 E.居住区—小区—组团
2、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要求道路及道路两旁提供一定的视距空间以保证行车安全,称为视距限界,其主要有等种类。 A:平面弯道视距限界 B:横向视距限界 C:纵向视距限界 D:交叉口视距限界 E:会车视距限界
3、在行政法的原则中,行政法治原则具体可分解为。 A:行政合法性原则 B:行政公正性原则 C:行政合理性原则 D:行政公开性原则 E:行政应急性原则
4、在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层次中的是__。 A.区域规划 B.城镇体系规划 C.总体规划纲要 D.修建性设计
5、城乡规划管理的目的是由规划管理属于公共行政管理范畴和城乡规划的特点所决定的;从规划管理系统的整体来看其管理的目的是__。
A.保障城乡各项建设纳入城乡规划的轨道,促进城乡规划的实施 B.满足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 C.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D.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E.保护相关方面的合法权益
6、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时,应根据道路的__等要求,考虑街道空间尺度比例。 A.性质 B.位置
C.道路与两旁建筑物的关系 D.街景设计 E.道路网密度
7、属于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专用标准部分的是。 A:《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B:《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 C:《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D:《城市岸线规划规范》 E:《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8、公共设施的开发,通常可以分为阶段。 A:项目设想 B:项目投入使用 C:项目构想与策划 D:项目实施 E:项目投融资
9、下列选项中,属于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A: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B:明确国家城镇化的总体战略与分期目标 C:规划全国城镇体系的总体空间格局 D:构架全国重大基础设施支撑系统
E:确定区域城镇发展用地规模的控制目标 10、二类用地即基本上适宜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布置有一定的限制,其具体情况包括。
A:地下水位低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埋藏深度
B:土质较差,在修建建筑物时,地基需要采取人工加固措施
C:地基承载力极低,需要采取很复杂的人工地基和加固措施才能修建 D:属洪水轻度淹没区,淹没深度不超过1.5 m,需采取防洪措施 E:地表面有严重的积水现象,需要采取专门的工程准备措施加以改善 11、下列属于“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工作内容的是__。
A.在规划方案基本形成后,采用交通规划方法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方案进行交通校核,提出反馈意见,并从土地使用和道路交通系统两方面进行修改,最后确定规划方案
B.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和空间的发展,分析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预测城市交通总体发展水平
C.提出对道路交通建设的分期安排和相应的政策措施和管理要求
D.分析城市交通发展的过程、出行规律、特性和现状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
E.结合城市空间和用地布局基本框架,提出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初步规划方案
12、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 A:核心区 B:中心区 C:缓冲区 D:实验区 E:周围区 13、《风景名胜区条例》明确提出了对风景名胜区采取的工作原则。 A:科学规划 B:统一管理 C:权责分明 D:严格保护 E:永续利用
14、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可以划分为。 A:城镇化的停滞阶段
B:城镇化的波动发展阶段 C:城镇化启动阶段 D:城镇化的缓慢阶段 E: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15、提起行政诉讼的条件包括。 A:有明确的被告
B: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C:有直接的经济损失
D: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E: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16、下列选项对目前关于城市的一些主要理解或定义,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的产生定义——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B:城市的功能定义——城市区别于农村不仅在于人口规模、密度、景观等方面的差别,更重要的在于其功能的特殊性
C:城市的区域定义——城市是一个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自然一社会复合巨系统
D:城市的集聚定义——城市的本质特点是集聚,高密度的人口、建筑、财富和信息是城市的普遍特征
E:城市的景观定义——城市是一个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自然一社会复合巨系统
17、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的级别是。 A: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B: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C: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 D:历史文化名城 E: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18、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A: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
B: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C:确定规划区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
D:进行竖向规划设计以及公用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 E: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 19、对乡域规划的主要内容表述中,叙述错误的是。 A:提出乡产业发展目标以及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建议,落实相关生产设施、生活服务设施以及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空间布局
B:确定乡的职能及规模,明确乡政府驻地的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与规划区范围 C:确定规划区内各类用地布局,提出道路网络建设与控制要求,对规划区内的工程建设进行规划安排
D:确定中心村、基层村的层次与等级,提出村庄集约建设的分阶段目标及实施方案
E:确定各地块的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
20、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关于业主对其共有部分享有的权利,说法正确的有__。
A.业主对其共有部分享有共有的权利 B.业主对其共有部分享有共同管理的权利 C.业主如果放弃权利可以不履行相应的义务
D.业主转让建筑物内的用房时,其共有部分的权利一并转让 21、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包括。 A: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理论 B:格迪斯的工业城市 C: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D:勒·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E:戈涅的学说 22、根据《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出让的国有土地地块,必须具有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__。 A.说明文本 B.说明书
C.规划设计条件 D.附图 E.附件
23、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与城市的等有关系。 A:产业性质 B:生产技术标准 C:产业结构
D:生产管理水平 E:企业制度
24、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主要内容包括。 A:城乡规划依法编制、审批情况 B:城乡规划政务公开情况 C:城乡规划廉政、勤政情况 D: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
E: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的清理、实施、监督情况 25、在城市供电系统中,中、低压配电网包括。 A:10 kV线路配电所 B:开闭所
C:10 kV开闭所 D:380/220 V线路
E:35~110 kV变电所(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