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城中心小学 袁 华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
册)>>二年级下册第4页的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 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礼物。
学具准备:每个四人小组准备卡纸4张、大头笔两支。
设计思路:教材呈现游乐园一角——学生观看木偶戏的情境,对于南方的小朋友来说并不常见,所以把看木偶戏的情境换成看篮球比赛,而且把整个教学环节都贯穿在学校运动会中,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让数学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和动机,同时也从中培养学生要发扬体育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跟同学讲清楚:每次回答正确的奖一面小红旗,精彩回答的奖两面小红旗,合作得最好的奖两面小红旗;纪律好的奖一面小红旗,发挥互帮互助精神的奖一面小红旗。最后统计看哪一组获得的红旗最多,将获得一份神秘的礼物。
(设计意图: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强了学生的小组凝聚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的体育节又开幕了,我们中心小学的篮球队在比赛时奋勇拼搏,多次参加区、市比赛,取得了优秀成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到篮球比赛的现场,发挥体育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体育节出一份力,好吗? 生:……
(课件播放:体育节篮球比赛的视频,然后定格在一个情境图上。) 师:比赛热闹吗?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课件显示情境图,图中的条件是:原来有22人在看比赛,有13人也来看比赛,有6人去看接力跑比赛了。)
师:小朋友看得真仔细,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如果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比赛?”或“还剩多少人在看比赛?”,就请学生直接解决。当学生提出:“现在有多少人在看比赛?”时,老师将它板书在黑板上。)
师:提出来问题要想办法解决啊,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2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而又热爱的运动会,渗透思想教育,又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把生活与数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小组合作,体验新知 1、探索计算方法。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想?怎样算?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然后把解决问题的算式写在卡纸上。 (学生思考,接着讨论列式和想法,教师巡视指导。)(2分钟) 师:哪一组的同学上来汇报?
(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不同算法的小组汇报。要求体现合作精神,如一个学生把自己的卡纸贴在黑板上,另一个说出想法;当一个表达不完整时,另一个可以补充等。) 可能会有以下的回答: 分步算式:
① 22+13=35(人) ②22-6=16(人) ③13-6=7(人) 35-6=29(人) 16+13=29(人) 7+22=29(人)
综合算式:
① 22+13-6=29(人) ②22-6+13=29 (人) ③13-6+22=29(人)
(师生共同评价各小组汇报的答案,同时选出“最佳合作组”,给各组奖励相应的小红旗。)
师:观察这几种方法,它们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地方不同?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3
师:这几种方法都对,都可以解决“现在看比赛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只是在解决问题的想法上略有不同,今后大家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分步式或者加减混合的综合式来表现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独立思考到小组讨论合作的过程,使学生在汇报想法中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以及算法的多样化。学生在比较三种方法的异同、说出想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理解解决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可以写出不同的算式。)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书,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三)分层练习,加深理解
师:学校运动会还在进行着,大家看那6个小朋友去看接力跑了,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播放接力跑的视频,最后定格课本练习第一题图)
师:谁来当“体育小记者”,为大家做现场报道。
(让学生当小记者作现场报道,对精彩报道的奖励小红旗。) 师:各位小观众们,你们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把算式写在纸上,再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列式并说想法,接着汇报、师生共同评价各种不同的算法。老师同时奖励相应的小红旗。
(设计意图:请学生描述比赛现场的激烈,把大家带入情境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在说说想法的同时再次感受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想法不同方法就不同。)
4
2、课间活动。
师:同学们真棒,自己会解决问题。老师为教这么棒的学生感到特别的高兴,你高兴吗?
“如果感到高兴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高兴你就跺跺脚……如果感到高兴你就扭扭腰……”(唱唱跳跳《高兴拍手歌》)
(设计意图:让小朋友们在一节课的中间既活动一下,又很开心。) 3、把课本第7页的第4题改编成以下:
师:同学们,我们唱唱跳跳的时候,篮球赛已经也比完了,走,我们
一起去看看成绩吧!哎?总分还没算出来,这样,我们也来个比赛,以小组为单位比赛,四人小组合作算出四个班的总分,而且要列出算式,哪个小组最快又准确的为第一名,评出前三名。 (课件出示下图统计表)
2006年“体育节”篮球比赛 六年级四强得分统计表
班级 六(3)班 六(4)班 六(6)班 六(7)班 上半场得分 比下半场多5分 12 14 比下半场少3分 下半场得分 13 比上半场多4分 比上半场多8分 15 总分 师:请第一个完成的小组上台展示。
小组展示并说想法,师生评价,同时奖励小红旗。
(设计意图:同学们已经进入到体育比赛的情境中,通过练习的
5
设计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小组比赛的形式,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
3、师:刚才比赛的小运动员们饿了,他们来到了哪呢?(麦当劳),(课件播放:小运动员们在讨论买什么,每小组50元,请你们小组合作帮帮他们,买什么就在()内打“√“,再算算,钱够吗?)
小组商量,列式、反馈。只要合理的老师都肯定鼓励,并奖励相应的小红旗。
(设计意图:这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自主选择的题目,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思考,合作,交流,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是学习的一个拓展和延伸。) 4、应用新知,现场编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上课的现场或联系生活中的情境编一道两步计算的
应用题。
一组编题目,另一组口头列算式。师生评价,同时奖励小红旗。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创造、去发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5、统计各组获得小红旗数量,进行颁奖。
师:请同学们统计自己组共获得了多少面小红旗?并说说你其他
6
组多(或少)几面小红旗?再算算四个组一共有多少面小红旗? 学生自由反馈。
师:××组通过全组同学的努力,发挥了体育团队的合作精神,
取得了第一名,我们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们!
(设计意图:前后呼应,同时利用生成的资源解决问题,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体验的舞台。)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生:……
师:这节课,谁表现得比较好?
生:(评价自己、评价别人,评价老师。)
(设计意图:让学生提高自我,学习别人的优点,敢于评价老师。)
(五)课外延伸(作业) 师:课后,大家可以通过认真观察或者查找资料,发现更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想办法解决它,作好记录,回来和老师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7
现在有多少人在看比赛?
分步算式:
① 22+13=35(人) ② 22-6=16(人) ③ 13-6=7(人) 35-6=29(人) 16+13=29(人) 7+22=29(人) 综合算式:
22+13-6=29(人) 22-6+13=29 (人) 13-6+22=29(人)
(设计意图:板书简洁、明了,突出本课的知识点,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体验成功感的平台,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