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任务]
学习 任务 重点 难点 课时 课型 1.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培养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培养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课时 教读课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环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节 用多媒体或者小黑板出示以下练习题: 1.部分学生到黑板上做题,其他学生在学案上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做。 乙醚( )虫豸( ) 犁铧( )( ) 脐带( ) 2.做完后小组内交流答案,互相纠错。 ..... 真谛( )筛糠( )( )硌( ) 噎( ) 3.学生到黑板批改。 .....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4.班级内集体讲评。 自(1)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5.学生把纠错后的字音写巩固。 主( ) (或者学生出题,学生换做,包括字音、字形、学(2) 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错别字纠正、词语解释等。) 习 ( ) 参考答案: (3) 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1. mí zhì lí huá qí 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 dì shāi kāng gè yē (4) 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2. 卷土重来 死得其所 ( ) 芸芸众生 筛糠 3.文学常识填空: 3. 《人类的大地》 法国 圣埃克絮佩里 本文节选自 ,作者是 (国家)作家 《夜航》《小王子》《空军飞行员》 (人名),其代表作有 、 、 等。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沙漠吗? 1.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 师:出示沙漠的图片 能不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景参考词语: 象? 狂风大作 赤日炎炎 飞沙走石 戈壁残垣 师:不错,沙漠的环境很壮美,也很险恶,海市蜃楼 风沙漫漫 连绵起伏 浩瀚无垠 起伏 今天我们的探险之旅就将跟随作者走进沙漠,体跌宕 渺无人烟……. 验在沙漠中心的痛苦和煎熬,一起感悟生命的真 明谛!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板书。 确师:板书课题及作者 任2.走进作者。 务 圣艾克絮佩里,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 物。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2.学生介绍作者,教师适时补充。 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3.引导学生讨论本课学习目标。 1.自主阅读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兴趣自主阅读。阅读方式 用时不少于15分钟。(目的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大声朗读,默读,同桌对读等 间感知、领悟课文内容) 整2.在读的过程中要求 1
体感知 展示交流 (1)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品味自己喜欢的语句。 (3)对不理解的语句质疑,并在文中做好标 注。 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同学们谈谈阅读这篇文章后的感受?(试着用一句话来说) 3.老师小结:是的,在那个飞机性能差、机场设备简陋、气象情报不全、救援工作还比较落后的年代里,一个人在世界最大的沙漠里,那种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作者坠机后遇到了哪些困难? 4.在这些困难中,“我”有了哪些生理上的不适? 5.面对生理的不适,作者的心情已经跌入了低谷,但有没有放弃求生的希望呢?“我”是怎么做的?请在原文中找出来。 设题意图:意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人生的道路不会一马平川,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学习了本课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感悟,更增添了面对生活困难的勇气。要记住: 面对生活,豁达而不旁观,一如傲霜斗雪的梅花,于素雪晶莹中坦然释放,任凭风云变幻,孤独地守望春天; 面对生活,清爽而不冷漠,一如心存高远的溪流,于舒缓低吟中洗涤万物,随时光荏苒,执着地一路欢歌。
学法指导: 1.圈划批注课文内容。 2.小组交流阅读感受。 3.学生质疑,全班讨论解决。 1.文章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 2.学生阅读并充分交流后,畅谈阅读感受,如: (1)感受到作者遇险后碰到的一系列困难,这些困难很惊险。同时也感到了沙漠的可怕。 (2)遇险后,作者展开了一系列自救活动。 (3)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有过一定的思想斗争,他的心理活动贯穿全文。 (4)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求生欲望,以及作者对责任、事业、生命的思索。 3.学生速读课文,划出作者坠机后遇到的困难: ①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②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并感到了呼吸困难。 ③找不到任何水,连露水也没有。 ④走了很远的路,却没有脱离困境。 ⑤沙漠里白天炽热,夜晚寒风侵袭。 4.产生幻影,感到疲倦、错乱 , 呼吸困难 5.“我”采取措施来应对最直接的威胁——干渴和寒冷。 “我”喝纯乙醚,喝90度的酒精来解渴。 把身子埋在沙子里取暖。 预测:学生可能用语不简练,不能很好的筛选信息。教师要适时引导、点拨。 总结反思 学生各抒己见谈感受,说反思,做总结。 联系自己的生活,细细品味老师送给大家的话。 教后反思 2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