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他人就是地狱”看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

来源:哗拓教育
从“他人就是地狱" 看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 ◇王胡 存在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 而这里确实有酷刑——精神与心灵上的 后,随着西方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 酷刑;也确实有刽子手,那就是存在着 展,宗教思想给人们带来的归属感快速 丧失,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开始在思维上 进行自我异化,认为自己是“人类社 会”的“外人”。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 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 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 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 就,活得精彩。存在主义的出现使得人 们开始更加关注宗教之外“人”的本 性,宣扬人的价值,使人们开始进一步 探究人的本质。存在主义哲学提出了三 个基本原则,一是“存在先于本质”, 二是“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三是“自由选择”。 让・保罗・萨特是法国2O世纪最重 要的哲学家,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 要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家、 戏剧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萨特曾 接受胡塞尔现象学和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并以此创作了一系列的作品,成为法国 存在主义思潮的代表作家,它的存在主 义起先流行于欧美,随后波及全世界, 萨特之后的许多文学流派在思想上都受 到了他的影响。 一、解读“他人就是地狱” 在萨特精心安排的地狱中,我们没 有看到但丁在《神曲》中所描绘的炼狱景 象——这里既无刽子手,也无刑具。然 的他人。因此,当我们听到萨特的代表 作品《禁闭》中主人公加尔森最后声称 “他人即地狱”时,也就没有什么可以 感到奇怪的了。在萨特构建起的“地 狱”中,唯一约束和折磨着主人公们的 是彼此之间的关系——三个被投入地狱 的人都力图从对方那里得知点什么,但 又相互干扰,不希望自己的真实而目被 对方探知,因而在彼此的钩心斗角中义 相互折磨。萨特曾就“他人就是地狱” 这一概念作出过如下解释:“要是一个 人和他人的关系恶化了,弄糟了,那 么,他人就是地狱。……世界上的确有 相当多的一部分人生活在地狱里, 为 他们太依赖别人的判断了。但这并不是 说和别人就不可能存在另一一种关系。” 对于代表作《禁闭》中对“他人就足地 狱”思想的表达,萨特进一步解释说: “我的用意是要通过这出荒诞的戏表明: 我们争取自由是多么重要,也就是说, 我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是极其重要的。不 管我们所生活的地狱是如何地禁锢着我 们,我想我们有权利砸碎它。” 然而,萨特所说的他人即地狱,其 实并不意味着身边所有的人对他人而言 都是地狱,而是指当一个人和周 的人 无法愉快相处,关系难以调和之时,其 他人对这个人自身而言就会成为地狱。 问题的关键也就在这里——人只有通过 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自己 自我选择才能决定自我存在,只有通过 将自己异化。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理论  自我选择才能获取自由。在萨特的人学 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观中,能否正确对待自己十分重要。人 从个人角度分析,萨特出身于法国 生旅途,常出差错,人们很容易去找社 贵族家庭,良好的教育背景使他很早便 会、他人等客观原因,但往往忽视了自 接触了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等人的著 身的主观原因,因而也就经常陷于“他 作。成年后,萨特亲历两次世界大战, 人地狱”中无法自拔。 二、探寻萨特存在主义“地狱”观 的社会历史根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某一时期 的社会意识又是这一时期社会存在的反 映。萨特的存在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 潮,其出现自然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根 源。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层面分析,存 在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第 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终结 的开端。历史上存在已久的几大帝国在 战争中土崩瓦解,奥匈帝国、奥斯曼帝 国、德意志帝国、沙皇俄国相继分崩离 析。随着帝国的崩溃,作为几百年来帝 国统治思想基础的宗教思想也随之不复 存在。东正教在奥匈帝国和沙皇俄国地 位受到冲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解体, 伊斯兰教在巴尔干半岛的统治地位消 失。随之而起的是中西欧和中东欧地区 数个新兴国家。第三次科技革命使欧洲 的科技得到迅猛发展,大量相悖于宗教 定律的事物出现,欧洲人不再像之前一 样狂热地信奉宗教,大量事物现象褪去 宗教外衣,展现出科学的真面目,这一 时期的欧洲人进入了历史中的非宗教阶 段。但随着宗教这一长久以来包容万物 的框架的丧失,欧洲人感到不仅在物质 上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在精神上也日渐 支离破碎,没有了归宿感。继而认为自 战争中错乱的人际关系和萨特所感受到 的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念的扭曲,使其 在政治上开始倾向社会主义。这一时 期,萨特的“地狱观”开始产生。可以 说,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肉体上带来毁 灭的同时也使得人们在思想上陷入混 乱。法国作为欧洲战争的核心地区,又 迅速沦为战败国,社会的混乱带来思想 的混乱进而是价值观念的混乱,以往平 和的人际关系不复存在,战败国中特有 的奴性思维和排他意识以及民族意识不 断斗争,社会人际关系也开始变得混乱 不堪。战乱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无法通 过自我努力改变自己的处境和地位,而 自尊心又迫切需要从他人的评价中得到 满足,而同时又希望在贬低他人的同时 得到自我内心的发泄。 因此,萨特正是通过“他人就是地 狱”这一主题,明写“他人地狱”,实 指“自我地狱”,希望以此呼吁人们不 应作恶,严肃认识自己,鼓励人们以拥 有的自由权利为武器打碎地狱,自我拯 救,以冲破自我的灵魂牢笼,为自由的 心灵开创新的天地。 (作者单位:天津同文教育信息咨 询有限公司) 编辑/牛萌 E—mail:jdjx_lO0@126.cor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