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体育院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来源:哗拓教育
第36卷第1期 2 0 1 4年1月 浙江体育科学 Zhejiang Sport Science Vo1.36,No.1 Jan.,2 0 1 4 文章编号:1004—3624(2014)01—0041—04 ・学校体育学・ 体育院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以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陈忠南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教学实践等方法对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现 状,指出存在的若干问题:课程体系定位不够明确,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吸引力不足,开设学期不甚合理,课堂内 外结合不够紧密,硬件设施不完善等。据此提出对策与建议:探索课程定位,加强师资培训,开发适用教材,探索教 学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完善硬件建设,加强校际交流,指导组建艺术社团等。 关键词:体育院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Art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Sports Colleges In Case of Zhej i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Sports CHEN Zhong—na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Zh ̄i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Sports,Hangzhou 310012,China) Abstract:Through questionnaires,interviews with experts,teaching practice and other methods,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art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Zhej i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sports,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points out several problems:the position of curriculum is not clear enough,teaching force is relatively weak,the course is not attractive enough,the planning semester of art education is not reasonable,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and practice outside is not combined closely,the hardware facilities is imperfect and SO on.Thus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followi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Explore the position of curriculum,strengthen teachers"training,tO develope teaching materials,explore teaching methods.arrange time properly,improve the hardware facilities,exchange ideas with other colleges,and es— tablish arts organizations and SO on. Key words:sports colleges;art education;curriculum 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l】]。 高校通过艺术教育这一载体,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 育,丰富校园文化,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 养等内在品质_2j。 体育院校在高校中文化辨识度高,具有独特的 校园文化。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将有助于促 进体育与艺术的融合。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是一 所特色鲜明的体育高职院校,开展艺术教育课程,将 有助于贴近学生实际,彰显体育特色,丰富学生的文 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浙体院”)公共 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从师资情况、教学 基金项目: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2JGO2A) 收稿Et期:2013—10—16 作者简介:陈忠南(1971一),男,浙江东阳人,高级讲师,硕士,主要研究体育院校艺术教育、汉语言文学 第36卷第1期 浙江体育科学 2014年1月 计划、教材建设、学生认知、艺术社团等方面进行研 究和实践。 1.2研究方法 意多接受这方面的知识。根据调查,73 的被调查 学生认为艺术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不可或缺。 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27 的学生认为艺术鉴赏并 不能提高自身素质修养,部分学生的文化意识比较 淡薄,缺乏艺术基本知识,对艺术的概念较为模糊。 各专业学生的认识有明显差异。 调查中有37人(22 )在高中阶段选修过艺术 教育课程,而134人(78 )没有选修过音乐、美术等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教育行 政部门的文件、国内文献及浙体院各专业人才培养 计划、自编教材。 1.2.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设计学生调查 问卷。以2012届“3+2”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体育 保健、体育服务与管理、竞技体育、五年制运动训练 类似课程。在对浙体院开设艺术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共发问卷180份(毕业生共计 190人),回收问卷175份,回收率97.2 ,有效问卷 171份,有效率97.7 。 1.2.3专家访谈法。对浙体院教学处、体育系负责 人、艺术教育课程任教教师进行调查,通过访谈取得 了一手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1.2.4实践法。组织浙体院艺术教育教师实践教学。 2结果与分析 2.1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现状 2.1.1师资情况。承担浙体院艺术教育课程教学 任务的有9位,均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其中 40 ̄45岁3人,30~39岁2人,3O岁以下4人;硕 士学位5人,硕士在读4人;职称结构合理,副高职 称4人、讲师3人、助教2人。很多都是兼上艺术教 育课程的,原从事的专业分别为文学、历史等。 2.1.2课程开设情况。目前列入浙体院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开设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有中国文化概 论、诗词赏析、奥林匹克文化、现代体育礼仪、体育绘 画、健美操、形体舞蹈、演讲与口才、跨文化交际概 论、运动背景音乐知识与鉴赏、音乐鉴赏、影视鉴赏 等课程。均为选修课程,每门课程选修学分数为1 分,要求至少修满艺术课程学分2分才能毕业,符合 教育部门相关规定。各课程均有教学大纲、教案和 多媒体课件。《奥林匹克文化》等课程已建设成网络 课程,实现资源共享。 2.1.3教材建设情况。艺术教育课程优先选用优 质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其中《现代体育礼仪》课程 自编教材已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奥林匹克 文化》教材获2010年省高校重点教材建设项目, 2013年8月正式出版。 2.1.4学生对艺术教育的认知及感受。根据艺术 教育教师的教学实践,可以得知,浙体院各专业学生 对艺术类课程都比较感兴趣,对艺术也有一定的理 解。对于上过艺术类课程的毕业生来说,普遍认为 学习艺术鉴赏知识对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有帮助,愿 ・ 42 ・ 调查中,由表2得知86 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其中 18 认为很有必要。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呈现出两 极分化的认识,认为很有必要和没有必要的都占 36 ,与其他专业认为有必要占绝大多数的情况迥 异。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认为艺术是旁门左道,不 实用,对艺术课程的学习采用敷衍应付的态度,只求 拿到学分。 表i艺术鉴赏是否能提高自身素质修养调查 从调查得知,学生愿意主动购票去欣赏现场演 出和明确表示不会去的比例相当,一半以上的人如 果有免费的赠票或朋友邀请会去接受艺术熏陶。调 查表明,相对而言学生喜欢音乐会等胜过参观美术 展。 2.2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问题 从现状分析,浙体院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已初步 构建,但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有些甚至是短期内无 法根本解决的。 2.2.1课程体系定位不够明确。以影视鉴赏、声乐 鉴赏等课程为例,由表3可知艺术教育课程在各专 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归类不够统一,说明对艺术教育 课程体系定位不够明确。 陈忠南:体育院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表2学院开展艺术教育有无必要调查 很有必要 “3+2”运动训练(男) “3+2”运动训练(女) 社会体育(男) 社会体育(女) 体育保健(男) 百分比 有必要 百分IcL%o 没有必要 百分比 体育保健(女) 体育服务与管理(男) 体育服务与管理(女) 五年制运动训练(男) 6 2 2 0 4 O 7 3 3 1 1 1 五年制运动训练(女) 竞技体育(男) 竞技体育(女) 合计 0 0 躬驺M M 表3艺术教育课程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归类 期),教学实践中学生反映艺术教育课程最好安排在 刚入学时,那时接受一些音乐、美术熏陶,了解一点 影视鉴赏知识,对丰富大学生活将大有裨益。而安 8 4 3 6 2 5 6 6 7" 排到毕业那一年,学生的注意力更多放在就业上。 调查结果与师生平时交流的情况是一致的,有57. 3Yoo的学生认为艺术教育课程安排的时间不合理,需 要调整;35 的学生认为应该安排在第二学期,29 9/6 昭 %船 的学生认为应该安排在第三学期。 2.2.5课堂内外结合不够紧密。浙体院的艺术教 育任课教师基本上没有指导学生相关的社团,艺术 2.2.2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目前浙体院已拥有一 定数量的师资队伍,但专职少,兼课多;学历、职称层 次尚无法与专业课教师队伍相比。“因人设课”的现 3 7 l O 2 O 8 2 l O O O 教育课程的课内课外融合不够紧密。艺术活动由该 院党委工作处、团委负责,音乐老师偶尔参与了学院 象不可避免,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摸索阶段,不能形 成具有适应本校和体育行业特色的课程结构。艺术 专业毕业的仅有2人。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艺术教 7 9 O O ¨O O O M 育师资的评价不高,认为师资力量很强与强的仅有 9.9 和16.5 ,而认为一般和不太强的高达35. 2 和8.8 。 2.2.3忽视学生需求和兴趣,课堂吸引力不足。在 教学实践中,艺术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都承认满堂 灌的情况时有发生。课程设置存在较明显的“知识 化”倾向,习惯于从“知识化”路径考察公共艺术课程 价值,对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总体设计和措施保 障不够,实际形成了偏重理论知识的公共艺术课程 的大合唱比赛、各类晚会等活动,其他艺术教育老师 参与度很低。专业教师在浙体院的LOG()设计、校 园环境布置、雕塑的筛选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特长, 但不够明显。 由调查得知,学生对浙体院组建艺术社团大部 分持支持态度,但有56.1 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但 自己不一定参加”,还有24.6 的学生认为“没必 要,不会参加”。 2.2.6硬件设施不完善。艺术教学场地也多是普 通公用教室,没有配备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所需要的 专用教室和器材。学院缺少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 音乐鉴赏课程缺少高品质的音响设备,连普通的钢 琴甚至连电子琴都没有;美术鉴赏课程缺少必要的 画室,连最普通的雕塑和画作都没有。从理论走向 理论,从书本走向书本,硬件的不完善势必影响艺术 体系。较忽视学生需求和兴趣,导致课堂吸引力不 足。调查得知学生对浙体院艺术教育课程质量的总 体评价一般和不太好两项相加占到了44.5 。 学生认为目前艺术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第 位的是内容过于乏味,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占了 一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31.4 ;排在第二、第三位的是设施过于陈旧和师资 过于薄弱。 3 对策与建议 3.1 探索课程定位,强调体育艺术融合 2.2.4开设学期不甚合理。目前浙体院艺术教育 课程基本上安排在第五学期(毕业前倒数第二学 公共艺术教育不是以培养专门创作或设计人才 ・ 43 ・ 第36卷第l期 浙江体育科学 2014年1月 为目标,其教育目标指向是提高人文素质、提高人的 精神与物质生活品质的文化活动。根据学院人才培 养方案的要求,我们需要探索课程定位,不断完善艺 术教育课程体系。教育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 规划(2001--2010年)》强调:“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 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教育资源_3]。”可在科 学调研和横向比较的基础上开设相关的艺术选修课 程,除了《奥林匹克文化》《现代体育礼仪》《运动背景 音乐鉴赏》等少数艺术课程可归为专业拓展课程外, 其他课程都应定位于通识课程体系,各专业人才培 养方案对艺术教育课程的定位应基本一致,同一门 课不应出现通识课程与专业拓展课程的区别。 在确认通识课程性质的基础上,课程设置要符 合体育专业的特点,灵活调整课时数量及实践内容。 比如在竞技体育专业开设《现代体育礼仪》就是很好 的实践,既体现艺术教育的宗旨,又与运动员学生的 参赛、观赛等紧密结合。 3.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在学院艺术教育活动中始终起着重要的作 用。配备合格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是开设艺术课程 和保证艺术课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师资队伍的整 体素质直接关系到艺术教育能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起到应有的作用。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要注 重对现有艺术教育教师的培训。要为艺术类教师搭 建展示平台,在参加学术研讨会、争取科研课题、安 排进修等方面与其它课程教师同等对待;鼓励艺术 教育教师在本专业进行创作,当老师拿出自己的作 品给学生解析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明显的提高, 再适时地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与学生探讨互动,学生 的鉴赏水平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艺术 教育还应该建立良好的教研机制,定期开展专题讨 论,有针对性地解决艺术教学中产生的问题。通过 多层次、多级别和多渠道的培养,最终形成一支既具 有扎实的艺术教育理论功底和较强艺术实践能力、 又具有广博的人文和科学知识背景的专业教师队 伍。 3.3开发适用教材,改革评价体系,探索教学方法 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反映艺术教育课程存在实践 太少、理论太多、案例太老的问题。任课教师要更充 分地研究学情,了解学生的所思所需,应充分了解学 生的精神需求及审美需求,学生喜欢现代的、前沿 的、时尚的艺术,但也应了解传统艺术。“艺术家们 所感受、所捕捉、所描述的,欣赏者们所感动、所领 悟、所赞赏的,经常是那些已经出现在生活和艺术中 却还不能或没有为概念所掌握和理解的现象、事物、 ・ 44 ・ 情感、思想、心境、意绪。艺术能作为时代生活的晴 雨表,走在理论认识的前面,也正如此l4]。”基于此, 教师的教学方法上应多元化,更多地强调探究性。 在国外艺术教育中探究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_5], 认真研究对策,以传统审美为基石,以现代审美为发 展,适时引导学生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 论、参加艺术活动。 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充实实践性的考试内容。 如音乐鉴赏考查时可汲取“中国好声音”等栏目的有 关内容,影视鉴赏课程考查可以采取微电影制作等 形式。 任课教师应尽力开发适合体育专业学生的自编 教材。《现代体育礼仪》、《奥林匹克文化》等已做了 有益的尝试,《体育影视鉴赏》、《体育美学》、《运动背 景音乐鉴赏》等教材也值得编写。 3.4合理安排开课时间 艺术教育课程开课学期的最初安排主要是为了 符合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估要求,考虑到高职大三学 生的课程较少,才安排在第五学期。根据通识课程 的性质,建议将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课时间提前,主要 安排在入学初,即1~3学期比较适合。 3.5完善教学硬件建设 建议配备必要的艺术教育教室及活动场所,如 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根据不同的艺术教育需求配 套相应的现代化的音响、摄像、音像、钢琴等设备,为 艺术教育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完善的教学硬件。学 校应把所有相关学科的教师、设备充分利用起来,避 免无谓的浪费【=_6]。 3.6指导组建相关艺术社团,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 设 建议艺术教育课程教师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 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结合教 学充分发掘和创造各种灵活多变的、适合学生进行 艺术实践活动的形式,引导组建相关艺术社团,适时 地诱发学生内在的动机与兴趣,使学生的艺术实践 活动成为一种朴素的艺术锻炼行为。 艺术教育课程教师应更积极地参与校园文化建 设。艺术素养的养成需要长期乃至终身的全方位教 育、熏陶和体悟,是一个“春风化雨”的过程。公共艺 术教育能否取得成效,除了合理的课程体系、丰富的 艺术实践外,还要靠学校整体优化的校园文化环境 和浓郁的艺术教育氛围。艺术教育教师应以学生需 求为主线,主动参与营造校园文化艺术氛围,推动艺 术与体育的结合,艺术与校园文化的结合。 (下转第48页) 第36卷第1期 教学俱乐部“II+5”模式 浙江体育科学 2014年1月 I-3]何波,周福贵.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教学管理与改进 思路探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2):169—172. E3] 陈忠宇,杜小伟,等.以单项运动协会促进课外体育俱 课内I1周f l课外5周 乐部发展的研究广J1.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5): 26—28. J-4]周剑.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的研究IJ].学苑教育, 管理 评价70%l I管理 l l评价30% 教师结果 性评价 分层教学 学生干部 学生主要 过程性评 教师指导 价 2012(24):94—95. ——厂一 :I1....一 ...........[5]朱建清.浙江省高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初步设想I-J]. 浙江体育科学,2010,32(2):52—54. 教师主要、 体育委员 辅助 [6]鲁志琴.浙江高校体育特色项目开展现状分析FJ].科 技信息,2010(10):279—280. 图4教学俱乐部“11十5”模式 [7]秦浩.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的可行性研究[J].焦作大 学学报,2012(3):128—129. I-8]邓勇,陈满平.高校体育俱乐部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实 5 结 语 验研究I-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上): 107—108. 由于区域陛差异,俱乐部构建应从本校的实际出 [9]张华新,孙立.高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中主体框架构建 研究——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搏击・体育论 坛,11:19—21. 发,没有样板可循,因此,走自身特色化道路尤为重 要。作为俱乐部的核心部分“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 式是通过俱乐部的课内教学模式与课外竞技模式的 结合,是以兴趣为基础,以竞赛为动力,充分重视过程 性评价给学生在过程中带来的体育乐趣,力求对教学 进行变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个性培养的多个环 节中进行统一。注重课内教学向课外体育活动延伸, 并最终能通过体育俱乐部的管理方式向社会伸展。 教学俱乐部也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养成,充分 体现了完整性、操作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O]王敏婷.关于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的简要分析 [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12):103. ,111]李金锋.利用高校体育俱乐部资源培养学生终身体 育意识[J].价值工程,2012(4):271. ,112]张国林.培养应用型人才背景下的高校体育俱乐部教 学模式发展[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4): 219—220. ,113]刘立军.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动态考核与评价 的研究[J].林区教学,2013(6):113—114. [14]邓毅,张斌.高校体育俱乐部大方向下互助教学模式 的运用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 学版,2011(11):218—219. [1]浙江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 特色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体E2009]183号. [15] 陈忠宇,杜小伟,等.以单项运动协会促进课外体育俱 乐部发展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5): 26—28. [2]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省体育局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二批 浙江省高校体育特色项目的通知.浙教办1,2011190号. \ 、 (上接第44页) files/moe/moej284/2O1001/8。347.htm1. 3.7加强交流。聘请客座专家、教授 [2]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关 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意见[EB/ OL].(2008—11—18). [3] 教育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 [EB/0L].(2002—05—13). [4]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526. 加强与艺术职业学院的校际交流,尤其是浙江 艺术职业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艺术氛围较浓 厚的学院。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可以聘请各研究机 构的专家学者、艺术团体、民间艺术家进入学院开设 专题讲座,指导校园文化艺术活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 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1,EB/OL].(2006—03—08).ht一 } .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 [5]刘红英,刘创.国外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及对我国的现 实启示[J].教育科学文摘,2012(1):49. [6]吴明思.浅谈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多元化[J].广西教 育学院学报,2005,77(3):97. ・ 4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