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双减”下小学数学教学表现性评价的思考

来源:哗拓教育
“双减”下小学数学教学表现性评价的

思考

摘要: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变革,如今小学阶段的教育呈现出不断创新和优化的发展态势。就小学数学教育而言,想要在“双减”背景下更加高效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则需要注重对表现性评价进行合理应用。相较于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来说,表现性评价更具优势,其有效应用能够弥补传统评价工作存在的不足。本文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分析了表现性评价的基本内涵,阐述了当前在应用表现性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详细探讨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应如何科学应用表现性评价。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 1、表现性评价的概述

在对表现性评价进行理解时,可以将其看作一种给予学生表现的评价。表现性评价的开展需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来进行评价,在应用表现性评价时,评价者会给学生提供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带入的方式来对目标任务进行完成。通过学生的整个完成情况来进行相应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既要对理论技能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对学生的问题理解能力和解决能力进行评价。与传统的评价方式相比,表现性评价的优势在于多面性。传统评价只能单一地了解到学生对某一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表现性评价则可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了解。除此之外,传统的评价所给出的答案往往是单一的,这会限制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发散,但是表现性评价则会给学生安排不同的任务,然后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2、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的现状分析 2.1缺乏正确的认知

双减政策背景下,虽然目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会应用表现性评价,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最为主要的一个问题是缺乏对于表现性评价的正确认知。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很长一段时间都会使用传统的评价方式,这就使得教师的思想会有一些固化,导致在选择教学评价方法时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所选择的评价方法往往是一些非正式的测验或者是模拟考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掌握,这种陈旧且单一的评价方式只能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析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忽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运用和理解能力。部分学生会过于在乎自己成绩的好坏,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如今绝大部分教师都缺乏对表面性评价的正确认识,片面认为表现性评价只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方式,表现性评价对于教师的教学会取得良好的辅助性作用,但是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完全将传统评价方式的优点进行否定,需要以辩证的角度来对评价方法进行看待。在双减政策下,学生的课后时间变得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提高课后延时服务的质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法来让学生受到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2缺乏对表现性评价正确的应用

虽然表现性评价看似较为简单,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今大部分教师在应用表现性评价时都存在一定的误区,最为显著的两个误区分别是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不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就都是表现性评价,还有就是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会错误地将任务认定为表现性评价。许多教师在开展乘法口诀教学工作时会直接让学生在课堂上背诵乘法口诀表,对于能够流利背诵到学生教授会给予一些小礼物。这样的评价方式就存在一定的错误,教师将考察评价标准简单定义为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背诵,这就导致会过于注重对于学科知识结构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表现性评价的策略 3.1科学合理的应用表现性评价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做出优化和调整,教师需要充分应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双减政策的推行使得学生的课业负担得到了明显减少,通过应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能够更加高效地掌握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这更便于教师为学生布置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能够有效减少一些机械重复性的作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以分数为准,忽视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以及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但是表现性评价则能有效解决传统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让学生不仅能够高效地掌握知识点,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将表现性评价应用在造就过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当学生在学习简单的乘法知识时,传统的教学评价,只会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和错误来进行判断,但是表现性评价则是对学生的做题过程进行相应的评价,查看学生是否具备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制定完善的评价机制

表现性评价的应用需要以完善的评价机制为前提基础,教师在应用表现性评价之前,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目标。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如今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然后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价目标。目前的教学评价工作内容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知识技能、问题解决、数学思考以及情感态度,以上述4个评价目标为基础能够更加全面、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开展评价工作时,教师需要设置相应的评价任务,评价任务的核心是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而且要保证评价任务具有真实性,与现实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有效锻炼。

3.3采用合理的评价标准

在开展表现性评价工作前,需要制定科学且清晰的评价标准,目前的评价标准可以大体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数学知识、学习兴趣、合作交流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对于每一个评价标准都要具体再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等级,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等级的评价。为了保证评价标准的清晰度,教师可以采用表格列举的方式将各个平台标准进行列举。表现性评价的优势在于目标更加清晰且

评价更为全面和准确。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掌握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难点和重点,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及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更有利于对自己进行优化和提升。

结语:

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积极采用表现性评价,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表现性评价的积极意义,针对当前存在的应用问题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科学合理的应用表现性评价,在前期制定完善的评价机制以及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之上,则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江峰.表现性评价:赋予儿童自由生长的力量——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2(Z2):25-29.

[2]阳海林,章勤琼.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小学数学差异化教学[J].小学数学教师,2022(04):15-20+2.

[3]周斌. “双减”下在小学数学教学表现性评价的思考[C]/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六),2022:46-51.

[4]郭仲秋.表现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21,10(39):36-38+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