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分析

来源:哗拓教育
12 中国农村卫生2016年7月第14期总第92期China S rural health,July 2016,No.14,Total No92 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分析 邱爱功 郭海燕 (山东省招远市中医医院 265400 山东省招远市人民医院 265400)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原因与策略。方法:选取2015年O3月一2016年03月上报的100例中药制荆的 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报告,对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用药物主要包含炎琥宁注射液、 双黄连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以及参麦注射液;骨肽注射液、通络祛痛膏以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高。结论:在 使用中药药剂时,相关医务人员应对不同种类药物注意事项、临床反应进行全面、准确的了解,保证用药的合理性,降低不良反应发 生率。 【关键词】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Abstract]:0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native medicine preparation,adverse reaction and strategy. Methods:select 2015一march,2016—03 month reported 1O0 cases 0f adverse reactions to report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n— ative medicine preparation,take statistics of adverse reac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sults:in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prone tO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abdominal distension,vomiting,dermatitis,and ra— shes;Cause adverse reactions with drugs mainly involve inflammation Hu ning injection,ShuangHuangLian injection,vein injection and inj ection.Conclusion:when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eutical,related medical staff tO deal with different kinds of considerations,clinical drug reactions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d accurate understanding and ensure the rationality of drug rise. [Key words]:Chinese native medicine preparation;Clinical application;Adverse reactions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674—361X(2O161O7一()012—02 安全用药是患者健康得以保障的前提条件,但在疾病治疗 用药物的情况下,一些合格药物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与用药有害 中,部分药物使用容易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健康受 反应无关。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危及生命、人体器官的功能 到严重影响l_】]。本文分析了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原因 损坏与住院时间延长等。 1.4数据统计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来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用均数±的 标准差(土s)来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用率( )来表示计 选取2015年O3月一2O16年O3月上报的1O0例中药制剂的 数的资料,用X。进行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报告,全部报告都都出自我院此期间住院患者 2结果 与门诊患者,主要报告者是护理人员与临床医师,全部报告都有 2.1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较高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报告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 在100例不良反应的病人中,有5o例病人皮肤与附件 出现 例;年龄在5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土2.98)岁。 红斑、皮疹与皮炎等症状,占比为5o.。O%,有29例患者出 现便 1.2研究的方式 秘、腹痛、呕吐与腹胀等不良反应,占比为19.。O 。 应用回顾分析方式,将2O15年。3月一2016年O3月上报的 2.2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剂 100例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报告录人中录入计算机的excel 本次所用药物主要包含炎琥宁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 生脉 中,对一些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药物给予的方式、 注射液以及参麦注射液;在用药两天以后有1O例患者发生 不良 患者性别与年龄等进行记录,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同时 反应,占比为1o.。O ,主要用药是川芎嗪注射液与炎琥宁 注射 通过肯定、无法评价与可能对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 液;在用药三天以后有2O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 发生 1.3判断的标准 率为2O.OO ,主要用药为骨肽注射液、通络祛痛膏以及复方 丹参 按照国内卫生部门所致药物不良反应的标准,对不良反应患 注射液。 者进行统计。根据规定与定义,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就是在正常使 3讨论 与策略,总结如下: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一般的资料 [上接1I页]好常规物品的消毒工作。⑥加强护理团队的思想建 例内分泌科的患者进行护理质量的改进护理方式,研究结果表 设 加强护理过程中的主体认识,并在以患者为主体的情况下加 明,观察组通过对一般护理流程的改进,在护理的实际操作过程 强自身的护理服务意识,做到持续护理改进是护理人员发自内心 中得到了大部分患者的认可,患者满意度达到了94.12 ,对比差 的意愿。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一般护理流程的改进使护理人员 1.3观察指标 在工作中变得更积极与主动,使护理工作内容更贴近患者的需 根据我院自制《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判定,①十分满意,患 求。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在推进护理质量改进工作的流程中,还 者评分9O~100分,②满意,患者评分7O~89分,③一般,患者评 发现了目前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如对患者的护理日常工作的衔接 分6O~69分,④不满意,患者评分4O~59分,⑤十分不满意,患 不够完整。在发现这些不足的过程中也有助于护理人员提高自 者评分39分以下。总满意度一(①+②+③)/(①+②+③十④ 身的意识,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同时也有助于 十⑤)*100 。 我院对于日常护理工作中的常规流程提出了改革要求,发现护理 1.4统计学处理 工作中的弊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完善内分泌科的护理质量推进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 工作在目前的医院的工作中十分的必要l_3]。同时护理人员在日 理,计数资料采用率( )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 常工作的过程中,还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内分泌患者由 意义。 于病情的特殊性,在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引起并发症。护理人员 2结果 应在护理的过程中多注意观察,多学习内分泌病情的并发症特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4.12 ,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 点,掌握内分泌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的一般现象,并学习并发症 意度为72.55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在护理中出现时及时处理的方法。护理人员要在日常护理的过 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程中加强自身的情绪控制,不应将不良情绪传到给患者,同时注 1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情况[n( 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的疏导,使护理工作满 意度得到更好的提升。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出,在内分泌科中推行持续护理质量改 进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在现实护理工作的应用过程中具 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值得在内分泌科的护理工作中推广。 3诃论 参考文献 近年来,女性患有内分泌疾病的病例逐年增加,并有很大的 Eli李丹丹.优质服务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EJ].临床医药 上升趋势,内分泌失调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病症,内分泌失调会使 文献电子杂志,2015,31:6485+6488. 女性在情绪上产生特别不稳定的状态,同时还使女性的皮肤出现 [2]彭玉梅,苏广.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抑郁情绪的影 各种问题并引起一些妇科疾病,在病症中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内 响[J1.中国当代医药,2016,01:192—194+197. 分泌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引发身体的多种疾病,具有很强的 [33袁举.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内分泌科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分析 诱导因素,如糖尿病、肥胖、痛风等[2]。因此在内分泌的护理过程 I J 1.社区医学杂志,2O16,04:18—2O. 中,护理人员应注重患者的日常检查工作,并与其他部门及交接 (收稿:2Ol6一O3—15修回:2O16—04一Ii) 人员做好患者的护理信息情况的交接,并在日常护理细节中体型 (收稿编辑:沙福东) 患者应该改注重的饮食问题。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我院的102 作者简介:邱爱功,职称;主管中药师学历:本科出生年:1971年研究方向中药制剂。 中国农村卫生2016年7月第14期总第92期Chin ̄s rural health,July 2016,No.14,Total No92 13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 价值 古丽娜尔・哈布赛提(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人民医院检验科836899)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诊断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 2O15年1月一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细菌性感染疾病158例,收集同期我院收治的非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149例,选择同期于我 院体检的1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三组血清PCT、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细菌性感染组PCT、WBC计数和中 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感染组PCT阳性率、WBC计数阳性率均 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异常升高对细菌性感染 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降钙素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细菌性感染  .【中图分类号1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1X(2016)07—0013—01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检测是传统判断细菌性感染的 3 细菌性感染组与非细菌性感染组白细胞计数阳性率比 常用指标,但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较低。降钙素原(PCT)是血 清降钙素无活性的前体物质,于1993年由Asicot等首先发现,其 作为一种诊断细菌性感染的指标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旨在探 讨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在诊断细菌性感 染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3讨论 1资料与方法 目前临床上用于判断感染的常用指标有白细胞计数、中性粒 1.1临床资料 细胞分类计数和百分比、c一反应蛋白等。白细胞是机体抵御病 收集2015年1月一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细菌性感染疾病 原微生物入侵的主要防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细 158例,经临床诊断,血、尿、便、痰、脑脊液、脓液等标本细菌培养 菌性感染性疾病时常明显升高,被普遍认为是临床上初步判断细 阳性确诊为细菌性感染。其中男82例,女76例,年龄15—7O岁, 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的常规指标。然而白细胞的基础值存在较大 平均44.6±11.4岁;收集同期我院收治的非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 的个体差异性,且可受运动、精神、药物等因素影响。且在患者免 者149例,其中男76例,女73例,年龄15—70岁,平均45.1±10. 疫功能低下、机体反应差情况下或某些重症感染时,白细胞计数 2岁;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的150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78例,女 可在正常范围内或反而会下降,不能准确反映机体感染的程度, 72例,年龄18—70岁,平均46.9士10.5岁。三组年龄、性别等差 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特异性低_】]。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PCT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正常情况下,PCT不释 1.2方法 放人外周血循环中,在体内稳定性较好。正常健康人群或非细菌 取两组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清晨空腹不抗凝静脉血2mL,分离 感染患者的血清中PCT浓度极低,甚至检测不出。但在病理情 血清,检测PCT,采用血液分析仪测量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 况下,如细菌感染后,甲状腺、内分泌细胞及肺、肠道组织的淋巴 粒细胞百分比(N )。PCT>0.5 ̄g/L,WBC>10.0×109/L,N 细胞均可分泌合成PCT。且细菌感染后2—3h PCT即开始升 >7O 判定为阳性结果。 高,6—8h PCT水平快速增加,12—48h达峰,且在体外稳定性亦 1.3统计学方法 较好,这提示其敏感性良好_2]。且大量研究表明l_3],血清PCT与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 病情严重程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本文结果显示,细菌性感染组 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CT、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健 2结果 康体检组,细菌性感染组PCT阳性率、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差 2.1三组血清PCT水平、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提示PCT可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 比较 的诊断。 细菌性感染组PCT、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高于 综上所述,对细菌性感染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 非细菌性感染组、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以为临床早期准确诊断,尽早采取有效 表1。 合理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表1三组血清PCT水平、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 参考文献 [1]沈国森,徐致远.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对细 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8):67 69. [2]胡凤华,甘小庄.血浆降钙素原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 2.2细菌性感染组与非细菌性感染组PCT、白细胞计数及中 国医刊,2006,01:24—27. 性粒细胞百分比阳性率比较细菌性感染组PCT阳性率、WBC计 [3]冯亚群,胡祥华,梁亚勇,等.联合检测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 数阳性率均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蛋白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 见表2、3。 表2细菌性感染组与非细菌性感染组PCT阳性率比 (收稿:2016—03—21修回:2016—04—17) (收稿编辑:沙福东) 在临床上应用中药药剂偶尔会引发呼吸系统、皮肤系统与消 溶剂容易导致溶液中的蛋白质溶解度减弱,进而发生盐析的作 化系统不良反应,甚至于会致使患者肝肾发生异常,导致患者健 用,增加不溶性的微粒数量,引起不良反应。 康水平降低E 。所以在使用中药药剂时,应强化医院药品的管 综上,在使用中药药剂时,相关医务人员应对不同种类药物 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合适药物,重视中药的注射剂选择,同 注意事项、临床反应进行全面、准确的了解,保证用药的合理性, 时对患者动态情况进行观察,给予及时的治疗,保证用药的安 提升中药制剂应用安全性。 全_3]。经过本次报告的分析,能够发现,不良反应发生和溶剂选 参考文献 . 择以及药物类型存在相关性。本次研究发现,引起不良反应的用 [1]刘宏韵.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与临床合理应用分析[J]. 药物主要包含炎琥宁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以及参 河北医药,2013,14(01):121—123. 麦注射液。所以在临床应用中药制剂时,需要强化药房的管理, Ez3张定棋,马文翰,梅志刚.基于文献的补益类中药临床应用不良 在药物采购中,对药物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切实做好验收的工作, 反应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12(06):34—36. 避免发生污染。另外,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反应 [3]陈桂权.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用药探讨[J].世 情况使用相关预防的措施,如:一些儿童病人,需要防止直接静 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4(89):245—246. 滴,尽可能选择LI服的方式L4]。在用药前,需要对患者过敏药物 [4]陈令允.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安全性分析[J]. 与疾病史进行全方面了解,予以适合的药物。在进行静脉滴注的 中医药信息,2013,15(01):2312—2313. 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充分掌握重要制剂药物配置的要求,根据 (收稿:2016—03—10修回:2016—04—11) 说明书来选择适合的溶剂。而最佳溶剂就是葡萄糖溶液,氯化钠 (收稿编辑:关家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