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课 题第六章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现状与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德育目标 【教材分析】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了解生态旅游类型。掌握中外生态旅游的现状和意义。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掌握生态旅游的类型、现状和意义。
对生态旅游现状的把握。
了解并掌握生态旅游的现状。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小组讨论法
第 1 页 共 6 页
10
【课 型】新授课
【课 时】三课时(一二课时新授,第三课时背诵抽查)
第一、二课时
第二、【导入新课】
检查复习:
1、什么是生态旅游?
2、生态旅游的特点有哪些?
3、生态旅游发展的原则。
【课堂探究】
如何更好的发展生态旅游?应该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在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地所在社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使生态旅游的观念深入人心,并落实到行动中。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态旅游的类型。
一、 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任何旅游行为都不得破坏生态,而必须以保护生态为原则。这里的生态可分为三种形
第 2 页 共 6 页
10
态。
1、原生态。
是指基本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生态环境,如原始森林。其认识和利用的原则是少而精。
2、次生态。
是指受到人类活动较大影响但又保持较好的生态环境,如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对于次生态,其目标要达到多而精。
3、泛生态。
包括广义和狭义泛生态。
那么,生态旅游现在在世界各地究竟是怎样一个发展态势呢?
二、中外生态旅游的现状
(一)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
1、目前,4%、7%、25%~30%。
2、起步不长,势头良好,亚太地区正着力发展。
第 3 页 共 6 页
10
3、近年来,方兴未艾,推行主要为发达国家及原始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区。
4、客源地主要集中在欧美及亚太的经济发达国家,接待地多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5、2002“国际生态旅游年”,持续热点。
(二)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1、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到重视。
2、1999“生态环境游”与“世界环境日”。
3、起步晚,发展势头明显。
(三)生态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发展经济、文化、生态建设、保护区和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
1、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1)(2)(3)
2、明显的经济效益。
第 4 页 共 6 页
10
(1)(2)
3、良好的社会效益
(1)(2)
【板书设计】
第六章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生态旅游的现状
一、 生态的类型
二、 中外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三、 生态旅游的意义
【课堂检测】
1、按照生态旅游资源的属性,可以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大类型。
2、生态可分为三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从世界范围来看,生态旅游的客源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生态旅游的接待地则集中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5 页 共 6 页
10
4、试分析中外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
【回扣目标】
生态旅游从广义上讲是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游览、观赏、休闲、度假,在此过程中愉悦身心、增加生态及相关知识。其具有天然性、保护性、知识性、高层次性、参与性的特点。掌握生态旅游的相关知识对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布置作业】
1、 什么叫生态?生态有哪些类型?
2、 生态旅游的意义有哪些?
【教学后记】
第 6 页 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