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来源:哗拓教育
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摘要:幼儿绘画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艺术造型活动。从教师的正确儿童观、教育观的树立、绘画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讲评活动的开展等几方面,阐述了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幼儿绘画活动 教师 指导策略

幼儿绘画活动是指幼儿用笔、颜料等工具材料,在纸、墙壁等平面上塑造形象的艺术活动。绘画是所有孩子都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当孩子能用笔在纸下留痕迹时,就会力图把自己所认为的形象表现出来,绘画这种艺术形式所具有的线条、形状、颜色等艺术要素不仅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从而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正确的指导,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我们知道,虽然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十分有限,但却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能力,他们会将有限的经验进行超常规的组合,以达到表现自己心中世界的目的,因而常常会表现出神奇的创造力。然而“作为生命特定时期的产物,儿童美术短暂而炫丽,失去珍爱与引导就会自生自灭。”因此,幼儿的绘画活动不仅是孩子自我本能的一种活动,而且还是对周围世界认识的反映,同时又是孩子表达情感、态度、创造力的手段。它在“引领孩子感悟美的同时也为他们开启了心智之门,在艺术创造过程中获得的审美体验、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思维方式和人格特征。”我们在指导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时,要将绘画活动作为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确立“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画家”的教育理念,不要随意扼杀孩子的创造意识,注重孩子通过绘画活动来认识事物,促进智力的发展,同时让孩子通过绘画活动感受美、发现美和表现美。

二、要为幼儿选择适合的绘画内容

1、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绘画内容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幼儿对学习对象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进一步使其进行丰富的想象,从而发展其创造力。《纲要》在艺术教育改革中强调“幼儿艺术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艺术活动的被动地位。”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感兴趣的一般是他们周围所熟悉的事物,如水果、蔬菜、小动物、家人、班上的小朋友、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等。作为教育者,要以这些孩子所熟悉的事物作为绘画的基本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丰富的想象、创造。

2、选择能够给幼儿以想象空间的绘画命题

幼儿绘画注重想象、创造的特点决定了在决定绘画命题时必需将这个命题是否有利于进行丰富的想象、创造作为选择的重要依据。根据这一依据,我们在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时,往往会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幼儿选择,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依据,他们既不受具体某一事物的限制,又不是凭空想象,也不受是否对错和是否像与不像的局限,极大地拓展幼儿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幼儿的创造能力。

三、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开展创造性绘画教学活动 1、适当运用范画

从幼儿园绘画教育目标来看,绘画活动应当是-种极具创造性的活动,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启发、鼓励幼儿画出富有创造性的作品,而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因此,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有好多老师习惯性地先出示教师的范画,再一笔一画地进行讲解画法,然后再让幼儿进行自己的绘画活动,结果便是三十几个幼儿的绘画作品如出一辙,毫无创造性可言。范画对幼儿掌握绘画技能是有帮助的,因此,首先是当幼儿绘画过程中出现难度较大的细节时可以适当使用范画,以让幼儿掌握绘画技能;其次是可以出示多幅不同风格的范画让幼儿欣赏,以起到拓展幼儿的思路、丰富幼儿的想象的作用;最后,切不可以幼儿的作品与教师的范画是否相似作为评价幼儿作品好坏的标准。

2、运用游戏的方法组织绘画教学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虽然绘画活动主要是一种动手操作的活动,但同样可以通过丰富的游戏活动来参与或完成这个活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鼓励幼儿进行幼儿自由创作

绘画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启发、鼓励幼儿创造新异的作品。因此,在组织绘画教学时,首先是在绘画的内容上鼓励幼儿进行丰富的想象和创造。要不断开阔幼儿的思路,活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创造想象,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是在绘画的形式上,可以为幼儿提供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自由选择,从而使幼儿不受特定绘画手法的限制而进行自由大胆的表现。再次,可以在作画的方式上有所变化,如让幼儿自由组合进行合作作画或是教师讲一个故事的前半部分,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故事的后半部分,这样的绘画形式为幼儿所感兴趣,也使幼儿得到了更为全面的发展。

4、重视教师的巡视指导

教师的巡回指导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激发幼儿再创作的兴趣,充分唤醒幼儿潜在的创造意识,渗透审美意识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教师的巡回指导是绘画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在发现幼儿绘画中存在的问题时,要注意用得当的启发性语言,随时引导幼儿回忆、提取与本次活动相关的经验,运用已有的相关技能,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同时,要及时帮助幼儿解决操作活动中遇到的技能障碍。

6、让孩子在绘画过程中获得快乐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画画,他们喜欢在毫无约束的氛围中,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常常喜欢用画笔把看到的美景画下来,在绘画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还锻炼了动手的能力,感到绘画既好玩又开心,得到了最大的快乐。“喜欢”是想学的动力,“兴趣”是喜欢的升华,从兴趣到乐趣是成功的必经途径,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让孩子通过绘画活动使孩子获得最大的快乐,在绘画中快乐成长,而不是把孩子参加绘画大赛、绘画考级作为绘画教学的目标。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讲评活动

当幼儿认真地完成了一幅绘画作品时,总是希望老师能给予表扬,因此对于幼儿的作品进行讲评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首先,教师是要怀着一颗童心去感悟幼儿的作品。他们的小手还十分稚嫩,画出来的线条不够流畅、完美;要会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讲评。讲评要面向全体幼儿,使每个幼儿感到其作品被其他人所认识、所欣赏的快乐,要运用多种讲评方式。如不仅要重视教师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讲评,还要重视幼儿之间的互评,要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集思广益,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幼儿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陈铁桥.幼儿画创作开智法.辽宁美术出版社,1996.

[3]胡珮.真实的震撼——中国儿童美术的未来思考.美术,2003,(6). [4]胡珮.根深蒂固——儿童美术与文化传承.美术,2004,(6).

[5]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