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离心萃取器协同萃取分离镍钴

来源:哗拓教育
NONFERR0US METALS ENGINEERING doi:10.3969 ̄.issn.2095—1744.2014.02.009 离心萃取器协同萃取分离镍钴 髓王胜 兰州理工大学a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b有色金属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50 摘要:利用离心萃取器研究硫酸体系中P507和P204协同萃取分离镍钴的效果。结果表明,P507和 P204组成的协同萃取体系对镍钴的分离存在正协同效应,在有机相组成 昕: P加4为3:2, : 为1:1,水相酸度为0.2 mol/L,流通量为10 L/h,转速为2 300 r/min,常温条件下,钴的二级逆流萃取 率为95.8%, c 为5 680。负载有机相用2 mol/L的H2SO 溶液2级逆流反萃,Co2-的反萃取率为 93.5%,反萃液中的钴离子浓度为12.6g/L。 关键词:溶剂萃取;镍钴分离;协同萃取;离心萃取器 中图分类号:TF804.2:TF815;TF8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744(2014)02 0042.03 目前,钻镍冶金原料已由以前的硫化钴镍矿逐渐转 为镍钴杂料、镍钴氧化矿等,处理工艺由传统的火法造 锍、湿法分离相结合转为浸出、净化全湿法流程it]。由于镍 钴为化学性质相似元素,在各种废渣、特殊合金材料、电 池材料、废催化剂等含钴或镍的物料中,钴和镍同时赋 存。镍钴分离主要有沉淀法日、溶剂萃取法[引、离子交换法 等。比较各种方法,溶剂萃取法具有选择性好、分离效果 硫酸盐、氯化物溶液[71。 离心萃取器是利用离心力使两相快速充分混合并快 速分离的萃取设备,与恒温振荡器相比,在离心萃取过程 中,高速旋转的叶片将液一液两相打为极小的液滴,增大 了反应物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反应物间接触,从动力学的 角度大大提高液一液两相间的三传。在恒温振荡协同萃取 的基础上,以P507为基体,添加不同量P204的复配萃取 剂组成协同萃取体系,利用离心萃取器考察对镍钻的分 离效果,确定最佳萃取及反萃工艺条件。 好、回收率高、流程简单、处理能力大、成本低、操作连续 化和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已成为镍钴分离的主要工 业方法。 工业上镍钴分离方法以氧化沉淀法和溶剂萃取法为 主。针对萃取剂的可选性及萃取性能,研发宽泛酸度条件 下分离和回收镍钴,提出混合萃取剂的协同萃取[51,己研 究出多种协同萃取体系。硫酸体系工业分离镍钴的溶剂 萃取工艺中,国内应用最多的萃取剂是P204、P507和 Cyanex272,瞵酸类萃取剂分离镍钴效果较好,而且 1实验方法 1.1试剂及设备 试验用萃取剂P507、P204和磺化煤油等为工业级试 剂,TBP、硫酸镍、硫酸钻、硫酸等均为分析纯试剂。试验 收稿日期:2013—12—23 作者简介:王  ̄(1971一),男,甘肃白银市人,副教授,硕士,主 要从事湿法冶金新技术和超细粉体材料制备技术 等方面的研究。 Cyanex272、P507、P204三种萃取剂中任两种组成的萃取 体系对Co抖都有正协萃效应嘲。P507对镍钻的分离系数 比P204高几个数量级,适用于镍钴比变化范围大的各种 42 有色金属工程2014年第4卷第2期 用主要设备有LH50型离心萃取器、电子天平、PHSJ.5酸 度计、LK9805电化学分析仪。 性膦类萃取剂对钻的萃取速率远大于镍,从而提高了对 钴的萃取能力㈣。有机相中钻八面体配合物的相对量增 加从而减少萃合物的水合作用,产生正协同效应,属溶剂 化协同效应机理…]。根据试验结果,P507和P204的最佳 复配比例为P507占萃取剂总量的60%。 1.2试验过程 料液Ni2十质量浓度为6O g/L,Co 质量浓度为0.3 L,用硫酸调节溶液pH值。有机相用12 mol/L NaOH溶 液均相皂化,皂化率为75%~80%,并用磺化煤油稀释。将 两台萃取器串联进行两级逆流萃取及反萃,萃余液和反 萃液中的金属离子浓度用LK9805电化学分析仪检测,水 相pH值测定用PHSJ.5酸度计,数据处理均以水相金属 离子浓度计。 2试验结果与讨论 关于P204与P507或分别与其他萃取剂在盐酸或硫 酸等体系中协同萃取的研究有一些报道 。基于恒温振荡 器上振荡萃取分离镍钴的研究结果,考察利用离心萃取 器在硫酸体系中用P507和P204复配的协同体系萃取镍 钻的效果。 图2混合萃取剂中P507量对钴萃取率的影响 2.1平衡酸度对钴萃取率的影响 在相比为1:1、转速为2 400 r/min、流通量为10 2‘3离心萃取器水力学性能 不同的萃取体系,有机相和水相的密度不同,萃取过 程中离心萃取器的转速以及通量控制也不同,需要通过试 验确定。采用两相通量为10L/h,相比为1:l,常温下测 试试验,以确定最佳的离心转速范围,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离心萃取器不同离心转速的分相效果 L/h、常温条件下,考察恒温振荡器上振荡萃取分离镍钴 最佳酸度条件附近不同比例的混合有机相对钻的萃取 率,结果如图i所示。从图l可以看出,在同一酸度下,萃 取率随着复配比例的变化而变化。对于一定复配比例的 萃取剂,随着水相平衡酸度的增加,钻的萃取率减小。酸 度对镍钴分离效果的影响与恒温振荡器振荡萃取相似, 根据试验结果,确定酸度以0.2 mol/L为宜。 由表1可以看出,离心机转速在2400 r/min时分相效 果最好。在确定最佳离心转速后,固定试验条件转速2 400 r/min、相比1:1、常温,考察不同流体通量下的分相效 果,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随着两相通量的降低, 在相同离心转速下,两相夹带量逐渐减少,当两相通量达 到8 L/h时,分离后的两相夹带量均小于0.5%。表明该离 心萃取器的最大通量为8 Lm。 表2离心萃取器不同通量的分相效果 槲 糌 妊 图1水相平衡酸度对钴萃取率的影响 2.2 P507和P204复配比例对钴萃取率的影响 不同比例的P204和P507组成的混合有机相对镍钴 的萃取率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不同比例的混合 有机体系在硫酸介质中萃取钴时,萃取率均大于纯P204 或纯P507单一萃取剂对钴的萃取率,呈现不同程度的正 协同效应,而且随着二者比例的变化,正协同萃取效应变 化比较明显。在同一酸度条件下,当萃取剂复配比例在 2.4流通量对钴萃取率的影响 流通量对钴萃取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萃取过程是 液一液两相之间的传质,一相是以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 相中的,传质效率随着流通量的变化而变化。两相界面表 面积大小取决于液滴的大1J, ̄n两相间的弥散程度。在其 P507为60%时,钴萃取率呈现最大值。萃取剂复配比例 对镍的影响不显著。 由于P507与P204结构上的差异致使镍钴萃取曲线 之问的距离拉大,增大了镍钴的分离系数 。另一方面,酸 他操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大流通量操作时,两液相的液 滴较大,界面面积变小,减少了萃取剂与被萃金属的接触 机会及两相间发生化学反应的的机会。另外通量过大会 造成两相夹带比较严重。在流通量比较小时,传质级效率 有色金属工程2014年第4卷第2期43 NONFERROUS METALS ENGINEERING 较高,但生产效率较低。流通量低于1O L/h时,钴萃取率 随流通量增加而提高,流通量超过10 Lm以后,钻萃取率 随流通量增加变化不明显。流通量对镍萃取率的影响不 大。综合考虑,将流通量确定为10 L/h。 钴比只有0.12,有利于钴纯化合物制备。 图5相比对钴萃取率的影响 流通量/(L。h 1 3结论 基于恒温振荡器上振荡协同萃取分离镍钻研究结 果,利用离心萃取器二级逆流萃取考察硫酸体系中P507 和P204协同萃取分离镍钴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P507 和P204组成的协同萃取体系对钻萃取存在正协同效应, 对镍的萃取影响不明显,因此提高了镍钻的分离效果。确 定的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有机相皂化率70%~75%;有 机相组成为45%复配萃取剂( 。 : 为3:2)+5O%磺 化煤油+5%TBP;相比( 为1:1;水相酸度为0.2 mol/L,流通量为10 L/h,转速为2 300 r/min,常温。在此条 件下,钴的萃取率为95_8%,镍的萃取率为0.4%, 图3流通量对钴萃取率的影响 2.5转速对钴萃取率的影响 转速对钴萃取率影响如图4所示。离心萃取器转速 体现出搅拌强度,从而影响分散程度即界面面积,进而影 响萃取效果。由图4可见,随搅拌强度增加钴萃取率逐渐 增加,镍萃取率变化不大。转速提高,分相效果好。然而, 当转速超过一定数值后,分相困难,有第三相或乳化现象 产牛。若转速太低,两相几乎同步运动,相间相对速度很 小,混合效果很差,反应物间的有效接触不充分,萃取率 低。转速在一定的范围内,第三相或乳化现象出现可以保 持在较低的水平,当转速超过2 300 r/min时,钻的萃取率 /3co ̄i=5 680。负载有机采用2 mol/L的H SO 溶液进行反 萃,反萃级数为2级逆流反萃,反萃相比为2:1,流通量 为10 L/h,转速为2 300 r/min,常温,钻的反萃取率为 93.5%,反萃液中的钻离子浓度为12.6 g/L,较料液中提高 了42倍,镍几乎不被反萃,实现了较为彻底的镍钴分离。 增加不明显,但乳化现象及第三相生成较明显。综合分 析,转速以2 300 r/airn为宜。 参考文献 [1]周晓文,张建春,罗仙平.从红土镍矿中提取镍的技术研究现 状及展望_J_.四川I有色金属,2008(1):l8.23. [2]张宗涛,陈建华,韩 玎.工、 硫酸镍除钻工艺研究[J].河南化 工.2002(4):25—26. [3]苏华溶剂萃取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用硫酸钴[艺研究Ⅲ.稀 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1 1,39(2):14—17. [4]刘丹,贺 昕,熊晓东离子交换法深度除杂制备高纯钻的 研究[J].稀有金属,2013,37(1):112—115. [5]夏李斌,谢法正,王瑞祥.P507一Cyanex272协同萃取分离回收 转速/(r・曲1 废旧镍氢电池中镍钴金属新工艺研究[J].中国有色冶金, 2Ol1fl1:67—69 图4转速对钴萃取率的影响 2.6反萃 负载有机相采用2 mol/L的H SO 溶液进行2级逆 流离心萃取器反萃,考察反萃相比对反萃效果的影响,结 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以看出,反萃取相比对硫酸反萃 负载有机相的影响较大,Co 反萃率随相比增加先增加 后降低,在反萃相比为2:1时,Co 的反萃取率为 93.5%。镍的反萃受相比影响比较小,反萃率比较低,能够 [6]刘美荣,周桂英,温建康.P507与Cyanex272协同萃取分离溶 液中镍钻离子『J].过程工程学报,2012,l2(3):415-419. [7]曹康学,李少龙 Cyanex 272镍钻分离萃取连续扩大试验总结 『J].中国有色冶金,201 1(1):3O一33. [8]肖超,肖连生.钻、镍萃取分离原理与方法[J].湿法冶金, 2010,9(4):225—228. [9]何焕华,蔡乔方.中国镍钻冶金[M】.北京:冶金一】=_=业出版社, 2000:6l1.617. 保持较大的镍钴分离系数值。反萃液中的钻离子浓度为 12.6 g/t,,较料液中提高了42倍,钴得到较好的富集,镍 『10]吴月顺,宋其圣,俞海云,等.P5709萃取钻(II)、镍(II)的动力 学研究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2):210—215. [1 1]李洪桂.冶金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64—283. 44工程技术Engineering Technolog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