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SWOT分析的上海低碳农业发展探讨

来源:哗拓教育
上海农业学报2013,29(5):132—136 Acta Agriculturae Shanghai 文章编号:1000—3924(2013)05—132-05 基于SWOT分析的上海低碳农业发展探讨 张莉侠 ,徐霞倩 ,徐燕芳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上海201403; 浦东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200433;’上海市农学会,上海200020) 摘要:运用SWOT模型全面分析了上海发展低碳农业的优劣势以及可能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并从法律、 政策、技术、组织等方面提出上海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低碳农业;农业发展;SWOT分析;发展对策;上海市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low—carb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Shanghai based on SWOT analysis ZHANG Li.xia 。XU Xia-qian ,XU Yan—fang。 (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Academy o/、Agricultural Sciences,Shanghai 201403,China; Pudong New District Fishery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Shanghai 200433,China; Shanghai Agricultural Sciences Society,Shanghai 200020,China) Abstract:By means of SWOT model,the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 advantages as well a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developing low-carbon agriculture in Shanghai,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ing low-carbon agriculture in Shanghai in terms of laws,policies,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 Key words:Low-carbon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development;SWOT analysis;Developmental countermeasure;Shanghai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 关注。为应对气候变化,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 制定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发展对策u ]。发展低碳经济,工业系统固然要勇挑重担,但农业生产 系统同样责无旁贷。在农业生产系统中,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都与耗用能源、排放温室气体有 关联l3 ]。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潜力巨大。 上海是我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也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 阶段。上海在迈向现代化农业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全国特有的都市化农业结构和特点,而且也面临了都 市化农业过程中土地、劳动力资源的双重约束与生态环境的压力等众多困难与难题。以低能耗、低污染、 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农业经济模式适应了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不仅是当前迫切解决上海都市现代农业 高投入、高产出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众多矛盾所需,也可作为我国其他类似地区目前或今后农业发展 所借鉴。鉴于此,本研究运用SWOT方法全面分析了上海发展低碳农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分析 上海低碳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模式,提出了进一步促进上海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收稿日期:2012一(13—20 项目基金:2011年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0BAK69B18)崇明县低碳农业示范园建设技术集成与 示范;上海市科委崇明科技 犬专项(10DZ1960100)崇明县低碳农业示范园建设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资助 作者简介:张莉侠(1978),女,博士,副研究员,从事农业技术经济、产业经济分析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 上 海 农 业 学 报 133 1 上海发展低碳农业的SWOT分析 1.1优势(Strength)分析 1.1.1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较好 随着农业科技的大力推广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速度加快,传统农业迅速向现代农业转变,生态农业、绿色 农业、无公害农业等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现代农业成为目前农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2010年全市设施 农业覆盖率达到60%,粮食主要生产环节实现机械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72%。“十一 五”期间新增设施粮田5.99万hm (累计8.65万hm )、新增设施菜田1.05万hm2(累计1.15万hm )、建成 标准化畜牧养殖基地120家、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0.18万hm 和区域特色农产品基地31个 。较好的农 田基础设施为发展低碳农业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1.1.2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农业科技能力不断增强,围绕国家农业发展全局性、前瞻性重大问题,主持实 施了国家转基因专项、“863”、“973”等领域项目,培育了_批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现代农业科技新成果,引 领着上海乃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新发展。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家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落户上海,集聚了各类优势科技资源。在设 施园艺、食用菌、生物技术、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或国际水平的科技成果。农 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上海低碳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1.1.3 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000年起,上海市政府启动实施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整个计划涉及水环境治理、大气环境 治理、固体废物处置、绿化建设、重点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五大领域,共110个项目,总投资达343亿元(人 民币,下同)。通过四轮农业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上海市生态农业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广度和深 度不断拓展和深化,在局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恢复。2011年与2000年相比,6个千亩示范 基地在不减少产量的情况下,化肥和农药用量分别比面上减少5%和30%;畜禽粪尿综合治理率达到了 63%,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及生态健康研制理念得到有效推广。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比例逐年提 高,2010年达到79.5%,郊区没有出现大规模焚烧现象,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 1.1.4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近年来,上海市不断加强对农产品产前农业投入品监管、产中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后采收、贮藏、运输 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控制,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从“可控”到“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 高。如蔬菜农药残留定量合格率,“十五”期间最后一年2005年为95.7%,“十二五”第一年2011年上升 至99.9%,2011年上海蔬菜农药残留定量合格率在农业部37个城市年度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排名 第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1.1.5低碳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有序推进 崇明岛作为上海乃至全国的低碳示范区,其中发展低碳农业是一个重要方向。2011年8月,全国首 家都市低碳有机农业示范基地落户在上海,该示范基地占地108 hm ,是科技部和上海市“部市合作”低碳 农业研发与示范项目。该示范基地在发展低碳农业方面积极实践,充分利用风能、沼气、太阳能、秸秆等 多种可再生能源,提高秸秆低碳化利用。该示范基地将逐步发展成为集“蔬果种植、水产养殖、加工配送、 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务农体验”为一体的综合低碳有机农业园区。 1.2劣势(Weakness)分析 1.2.1农业科技投入不足 低碳农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离不开大量的农业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的推广投入,而且要以稳定 并持续增长的投入为前提。目前上海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是由市级财政承担,而且 没有形成稳步增长的农业科技创新投入长效机制。这样就容易造成一方面难以集中经费出突破性的农 业科技创新重大成果,另一方面无法实现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持续支持,保障其研究的连续性。 1.2.2农业生产成本较高 上海地处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农业生产所需的土地及劳动力资源比较稀缺,因此农业生产成本一直 较高。特别是农忙季节,更是出现用工紧缺的现象,导致劳动力成本较高。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是农 产品价格的基础,作为劳动密集型商品,在劳动力的制约因素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 134 张莉侠,等:基于SWOT分析的上海低碳农业发展探讨 是必然趋势。与此同时,城市化的进程又大量挤占农业用地,耕地稀缺、地价上涨,生产成本难以下降。 1.2.3农业劳动力资源缺乏 近年来上海农业劳动力资源严重缺乏,1999—2009年,上海农业从业人员从92.69万人下降到48.53 万人,降幅达47.6%,而农村中农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也由35.1%下降到22.1%。其重要 原因在于:一是农业从业人员的报酬较低,农林牧业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报酬除了略高于餐饮业之外,均 低于其他行业的平均报酬,使得农业劳动力流向报酬较高的行业。二是上海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吸纳了大量农业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使得妇女、老人更多地承担起农业生产的重任。三是农业劳动力 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加剧了农业劳动 力资源短缺。 1.3机遇(Opportunity)分析 1.3.I 世界经济低碳化绿色转型为上海低碳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随着全球对低碳农业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及国际资本与节能减排技术的传递与延伸,先进节能减排 技术和农业生产管理经验等也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入并影响上海低碳农业的深入发展,使其农 产品更环保、更具有竞争力。上海应该抓住这个历史性的机遇,充分利用发展低碳农业的各种优势,实现 低碳农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i.3.2政府对低碳农业的日益重视是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保证 多年来,我国对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十分重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之初,我 国就签署了公约,是该公约最早的1O个缔约方之一。2007年9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 (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郑重提出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工业系统 固然要勇挑重担,但“三农”工作同样责无旁贷,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已成当务之急 ]。国家明确指出:加强 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 1.4威胁(Threat)分析 1.4.1 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的双重制约 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农业资源的挤占越来越大。近年来,上海耕地面积一直呈下降 趋势,人均耕地面积仅有约0.叭hm。,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8%。耕地面积由1978年的36.01万hm 下降到2008年的20.50万hm ,其中小城镇建设、旅游休闲用地和城建用地等是耕地面积总量减少的主要 原因。土地资源数量减少的同时,郊区土壤生态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土壤微 生物群失调,导致田问病虫草害发生率和程度增大,土壤复种频繁,土壤生产负荷过重,土地质量呈下降 趋势。 1.4.2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阻碍了向低碳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受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的束缚,粮食和蔬菜种植等一直是上海农作物种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 产量和产出,农药、化肥、农用塑料薄膜等不合理的大量投入使用,再加上禽畜养殖粪便处理不当等因素 造成了上海部分地区水质和土壤环境恶化,使得农业发展中的碳含量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加大 了向低碳农业生产方式转型的困难。 2低碳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模式 低碳农业的核心内容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三低农业,发展低碳农业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氧 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有害气体引起的不良气候变化,减少有毒农药污染对人类的危害等【8j。近 年来,随着郊区农业组织化建设推进,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已经在上海各区县采用并付诸于实践。如各地 大力发展的生态农业兼顾了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随着实践的深入,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逐渐形成,均具有低碳农业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特点。 2.1有害品投入替代模式 上海积极探索农用化学品投入替代,用农家肥代替化肥、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可降解农膜代替不 可降解农膜、测土配方确定施肥量等方式减少和替代农用化学品的投入,直接或问接减少了碳的排放。 据统计,目前,有机肥每年在农业生产上的推广量稳定在15万t以上,2010年,全市商品有机肥料生产约 占全市畜禽粪便总量的30%左右。此外,上海还大力推广绿肥种植,对绿肥种植给予财政补贴,每667 1TI 补贴不少于200元。冬作种植绿肥的田块,与种植大麦、小麦、油菜相比,全年每667 ITI。化肥用量(折纯) 上 海 农 业 学 报 135 可减少15 kg,农药用量(折纯)可减少85 g,降低了农业能耗。 2.2种养废弃物再利用模式 上海对种养废弃物利用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秸秆还田肥地、秸秆氨化喂畜、秸秆生产复合板、 桑条种植食用菌、畜禽粪便生产微生物有机肥等种养废弃物再利用形式发展高效农业,减少污染物与碳 排放,形成种养废弃物再利用型低碳农业模式。截至2010年,全市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的比例占到6O%左 右,其中2010年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比例达77%。光明食品集团大力推进秸秆还田过程中,新增大型联合 收割机全部配备切碎装置,并从美国引进8台150 kW以上大型拖拉机,为秸秆还田提供了机械动力保 障。同时,上海利用稻麦秸秆发酵土制作食用菌工艺处于国内领先,发酵食用菌培养料的推广应用逐步 扩大。 2.3种养结合模式 种养结合模式减少了畜禽生产废弃物的直接排放,减少了种植业对化肥的施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 的。上海市种养结合生态农业探索了三种典型模式。一是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模式,以松江区为代表,家 庭农场模式循环系统由猪场饲养、粪尿收集处理和后勤保障3个子系统组成。二是种养结合大型农场模 式,海丰、光明等大型农场在实践中形成了猪一猪粪一牧草一养猪模式、猪一猪粪一围河养鱼模式和猪一 猪粪一林苗木一发展林业模式等传统模式,猪一猪粪一有机肥还田一有机水稻、蔬菜、猪一猪粪(农作物 秸秆)一沼气发电一养猪供暖和生活用电、猪一污水一氧化塘处理一还田模式等现代模式,以及“粪水生 态还田“的欧盟模式。三是林下经济生态农业模式,充分利用原有的生态林资源,实施林下生态养鸡、养 鹅、养羊等。 2.4“三品”基地模式 . 上海大力推进“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识工作。同时,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 认证和产地认定,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开展“三品”的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并着力加大品牌整合和诚信 体系建设力度,组织引导“三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倡导诚信、创响品牌”活动,不断提高“三品”认证的有 效性和公信力。截至2011年6月,上海市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407家,产品1 882个;绿色食品企业81 家,产品110个;有机食品企业12家,产品187个。 2.5农业观光休闲模式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到农村观光休闲已成为城市居民度假休 闲的一种新选择,观光休闲农业获得较快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上海市已建成各类农业旅 游景点110多个,年接待规模达万人以上的农业旅游景点70多个,涉农旅游总人数超过1 000万人次。 上海农业旅游已实现季季有节庆,如春季,上海南汇桃花节、奉贤庄行菜花节等;夏季,奉贤区羊肉烧酒 节、蔬菜总动员、金山蟠桃节、松江蜜梨节、马陆葡萄节等;秋季,青浦的练塘茭白节、捕捞节,松江的垂钓 文化节、农耕文化节,浦东孙桥的丰收节,奉贤的新米品尝节等,崇明的柑橘、老白酒、老毛蟹节等;冬季, 嘉定区外冈的腊梅节争奇斗艳,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这些农业旅游景点不仅丰富了市民生活,还带动 了农民就业增收。 3 促进上海低碳农业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构筑低碳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发展低碳农业提供科技支撑 应发挥上海农业科技方面的优势,加大低碳农业技术的支撑体系建设,通过建立低碳农业技术的研 发与示范,加速低碳农业技术改造升级,推动上海低碳农业技术创新。低碳农业技术包括对现有农业技 术的升级改造,促进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加大测土配方技术、资 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构筑低碳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应围绕低碳农业产业关键技术 水平低、产业技术集成不配套等难题,以集约化、资源化和生态化利用为主线,开展低碳农业关键技术和 保障体系的科技攻关,集成并建立低碳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并作出示范,为低碳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3.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低碳农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发展低碳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须依法进行。因此,上海要首先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由于立 法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在程序上也有严格的规定,在现阶段应当从弥补法律法规空白的角度启动和开展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实施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办法、化肥农药使用技术规范、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 条例、上海土地保养管理办法、上海市耕地质量验收办法、种养结合生态补偿实施办法等,为低碳农业的 136 张莉侠,等:基于SWOT分析的上海低碳农业发展探讨 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3.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低碳农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发展低碳农业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特别是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补贴机制建设的扶持力 度。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上,应继续推进设施粮田与设施菜田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畜牧养殖场 与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继续完善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补贴政策,制定重点农业项目投资优惠政策;加 强对农业发展特别是低碳领域的补贴和转移支付力度,对有机肥技术、清洁能源等低碳技术研发推广提 供财政支持;通过税收杠杆对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型农业生产项目予以抑制。 3.4加大科技兴农力度。为低碳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规划实行合理休耕轮作,加强节水灌溉水质管理和维护,开展耐、抗旱品种和高氮素利用效率作 物品种的选育,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用量,推广生物农药和物理、生物防治等措施进行种植制度低碳化改 造。通过发展规模化养殖,集中处理牲畜粪便,增加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推动畜牧场减废与资源再利 用等措施实现养殖业低碳化。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大力推广应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如农作 物生长环节的减量化技术,有机肥料以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替代技术;水旱轮作的农艺管理技术,集 约节约型畜禽养殖生态技术,农业废弃物循环综合利用技术,从而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有 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3.5建立低碳农业产销体系。为低碳农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通过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技术、无害加工保鲜技术、农产品信息交通网络,鼓励农产品和农资的低碳 运销实现加工物流环节的节能减排。强化农产品生态标识制度,在现有“有机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 害农产品”标准中逐步加入有关碳排放量的参考标准。 参 考 文 献 [1]张莉侠,曹黎明.中国低碳农业发展:基础、挑战与对策EJ].农业经济,2011(4):3—5. E2]翁志辉,林海清,柯文辉.台湾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策略与启示[JJ.福建农业学报,2009,24(6):586—591. [3]王 昀.低碳农业经济略论EJ].中国农业信息,2008(8):12—15. [43曹黎明,潘晓华,李茂柏.低碳农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J].上海农业学报,2012,28(1):112—118. Es]上海市现代农业“十二五”规划fEB/OL].(2012一叭一10)[2012—02—15]http://www.shac.gov.cn/zwzx/zcfg/dfxfg/2()12()1/ t201201101310718.htm. [6]汪湖北.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发展上海生态农业[J].上海农村经济,2011(3):10—13. E7]张莉侠,曹黎明.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I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103—106. Es]赵其国,钱海燕.低碳经济与农业发展思考[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5):160—161. ÷}{.} ・}f{・}_{・} ・}_{.} ・}_{・}_{・} ・}_{・}_{・}一{・} ・}_{・}_{・}{.}÷}{.}_{-} ・}_{・}÷}{.}÷} -} ・}_{・} ・}_{・H・} ・}÷}÷} -}_{・}_{・}_{・} ・}÷}_{・}_{・} ・}_{・} ・}_{・} ・}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摘编 几种农药活性物质最大残留限量修订之合理建议 依据欧盟委员会No 396/2005规定第6条和第12条,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近日对欧洲农药活性 物质丙酸(mecoprop)、氯丙酸(mecoprop—P)、调环酸(prohexadione)以及芥菜籽及亚麻芥中环唑醇 (cyproconazo1e)最大残留限量进行修订。 毒理学研究得出丙酸及氯丙酸ADI值为0.O1 mg/kg bw/天。基于可用有效数据,EFSA推导得出 丙酸及氯丙酸最大残留限量并对进行其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虽表明,丙酸及氯丙酸对消费者不会造成显 著风险,但由于在评估中缺乏框架指令所规定要求的全部信息,该风险评估仅为指示性作用,风险管理者 仍需进一步考虑EFSA所提供的最大残留量建议。 基于有效数据,EFSA推导得出调环酸最大残留限量并对进行其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调环酸对消 费者不造成任何风险。 另外,EFSA认为,环唑醇在芥菜籽及亚麻芥中的使用不会导致消费者暴露量水平超过毒理学参考 值,因此不可能引起公共健康安全。 (聂冬霞译;来源:欧洲食品安全局WWW.efsa.europa.eu)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