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种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预防控制效果探索

来源:哗拓教育
第32卷第22期 2016年11月 甘肃科技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1.32 No.22 NOV 2016 一种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 中的预防控制效果探索 苏 焰.赵锋辉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疾控中心,甘肃张掖734000) 摘要:评价护理人员参与的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健康档案系统中的214 个病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7例。对照组按照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传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 由护理人员每月定期进行家庭式健康教育,两组患者进行1年后,利用SPSS18.0软件分析糖尿病防治知识、血糖控 制率和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糖尿病防治知识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糖尿病空腹血糖和餐 后2h血糖控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眼部病变和足部病变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肾脏病 变和高血脂发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参与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糖尿病防 控知识水平,血糖控制效果明显,慢病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健康教育模式:2型糖尿病: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3.58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病终身性疾病 随着人 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护理人员参与的健康教育模式 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尤其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不断增高.最新 研究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9.7%.患病人数达到 和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 价,探索糖尿病的新型健康教育模式,结果报道如下。 1.5亿f1] 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国民身体健康的 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已将糖尿病纳入《国家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列。进行社区卫生重点管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4年8一l0月在《华东城乡居民健康档案 管理系统》中新建立的糖尿病患者,排除患有心脏 理.研究显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由于地区社 会、经济、文化、医疗水平差异,慢性非传染病疾病管 理网络不健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率远远没有 病、高血压等其他慢性病和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的慢 性传染病患者。最终纳人21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 表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7例.两组病例的 基本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达到理想的水平 国际糖尿病联盟已经把健康教育 作为治疗糖尿病的5大措施之一 本研究拟按照 表1 两组病例的基本特征分析一览表 1.2方法 意事项和个人食谱制定、血糖自我检测方法、血糖 对照组按照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即由社区医生 定期召集患者进行集中授课.具体内容包括如下: 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药物的使用、运动处方、饮食注 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自我预防等。制 定专门的糖尿防治科普小册子。确保人手一册。按 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糖尿病的服务要求每 第22期 苏焰等:一种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预防控制效果探索 117 月随访一次。记录患者的各项指标,为期1年:观察 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人员家庭式的模式 病防治知识调查表进行调查.满分25分。≥18分为 知晓,计算两组测试分数( )差异;②血糖控制率 和慢性并发症发生率均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 指南(基层版》进行评价。 1.4统计方法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国家护士资格证;(2)3年以上社区护理工 作经验;(3)热爱社区护理事业,责任心强。最终入 选的25名护理人员由全科医师、三甲医院糖尿病 副主任以上的医师进行培训.统一考核合格后上 岗 为了保证观察组的依从性.护理人员对观察组 的107名患者进行谈话,签订协议。每月护理人员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连续 变量资料采用 :两组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配 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P<O.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两组率的比较用 :检验。P<O.05则认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人户为患者进行一次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并指导治 疗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观察期限为1年。 1.3评价体系 2结果 2.1 糖尿病防治知识评分 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采用专门设计的糖尿 表2两组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评分( ±s)评价结果分析表 表2显示.测试前两组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 防治知识。测试后发现,观察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 义(P>O.05);两组患者经过2种不同健康教育方式 后,与测试前相比都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P<O.05),说明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糖尿病 组(P<O.05),说明护理人员参与的新型健康教育模 式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糖尿病防治知识水平。 2.2血糖控制效果 表3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控制效果分析表 表3显示.测试前两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 经过2种不同健康教育方式1年后,空腹血糖和餐 后2h血糖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慢性并发症发生率 对两组患者慢性并发症进行分析显示.眼部病 变和足部病变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 肾脏病变和高血脂发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观察组肾脏病变和高血脂发病低于对照 组.见表4 0.05),说明健康教育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且 观察组血糖水平降低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O.05) 表4两组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病情况分析表 1l8 甘肃科技 第32卷 3讨论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控制血糖和并发症 是治疗糖尿病的重点。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循证医学证据表明,生活方式干预、控制饮食、控 调整患者的心理问题,因此效果明显[61。笔者认为护 理人员参与的健康教育方式的推广使用.必须具备 以下条件:(1)财政支持力度较大,有充足的资金投 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基层护理人才充足, 素质较高.对社区糖尿病等慢病的护理技术比较熟 悉;(3)居民自我防病意识较强,文化水平较高,能 够配合社区医生进行慢病管理 以上三条在我国经 济条件较好的省份比较容易实现.推广起来难度不 大,但是在西部贫困地区推广起来可能较为困难. 但仍然值得探索 参考文献: 【1】 张萌,赵敏,陈延丽.北京市某医院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 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2):179—180. 【2】 魏伟,王旭辉,罗阳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 制血糖、降低血脂等措施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 症和死亡风险嘲。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改变人 们的不良生活方式。本研究探索由基层护理人员参 与的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应用 效果:调查问卷显示.护理人员参与的新型健康教 育模式明显可以提高患者的糖尿病防治知识水平 (P<0.05);通过提高患者的防治知识水平,进而改变 日常不良行为.最终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控 制率、并发症发生情况都比常规健康教育模式效果 好(P<O.05)。 效果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10):1—5. f31 陆锦能.都匀市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糖尿病实施 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53—55. 叼 尽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基层 医生可以进行上门随访和健康指导.但是由于我国 社区医生缺口较大,服务人El多.社区医生多数采 f4] 柳鹏,只净,王勃诗.健康教育对糖尿病住院患者营养知 信行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1,25(4):366—368. [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8):675—696. 取电话随访。对于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存在的个性 化问题以及行为改变的长期性监测方面显得不足。 而护理人员参与的健康教育方式可以定期上门面 对面进行健康指导.确定每个人的重点内容.针对 不同的病情提出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处方.同时可以 [6】 李燕玲,唐蕾.护理志愿者参与型模式在社区2型糖尿 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效果研究叨.2012,19(2B):9-1 1. (上接第128页) (ARIA):Achievements in 10 years and future needs田. Journal of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2012,130(5): 1049-1062. sensitizing antibody.The role of histamine and 5-hydrox ytryptamine[J].LifeSeiences,1963,2(12):917-927. 李萌,魏肖云,戴启刚,等.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2] Greiner AN,Hellings PW,Rotiroti G,et 1a.Allergic rhinitis 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2):1360-1363. 叨.Lancet,201 1,378(9809):21 12-2122. [3] 赵秀杰,董震,杨占泉.鼻超敏反应实验模型的建立叨.中华 耳鼻咽喉科杂志.1993,28(1):17—18. 【4] 马毅,桂岩,王有虎,等.1813一甘草次酸对变应性鼻炎大鼠 李钦,李玉芬胨彦林,等.白细胞介素5和13受体对变应性 鼻炎大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l及干扰素的影响 中华耳 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47(8):638--641. 江英,席克虎,陈小婉,等.1813一甘草次酸对变应性鼻炎大鼠 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的影响叨.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5,36 鼻粘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l 2014,28(20):1590-1594. [5] Mota L The mechanism of anaphylaxis.L production and bi ological properties of"mast cell sensitizing antibody Im munology,1964,7:681--699. (1):26-33.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 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 疗指南(2015年,天津)叨.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6] Skoner DR.Allergic rhinitis:Deifnition,epidemiology,detec tion,andpathophysiology,diagnosis[J].JAllergyClinlmmunol, 2016,5 1(1):-19.6 Naclerio,RobertM.AllergieRhinitis[J].NewEnglndJouranalof 2001,108(1):S2-¥8. 赵宇,CAndrewvanHas8e1t,吴港生,etaL卵白蛋白经鼻致敏 建立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叨.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5,40(3):175—180. [8] Mota I.Passive cutaneous anaphylaxis induced with mast cell Medicine325(12):860-869. StoneKD,PrussinC,MetcalfeDD(2010)IgE,mastcells,basophils, andeosinophils.JAllergyClinlmmuno1125(2) ̄.73-s8o.doi:10. 1016/j.jaci.2009.1 1.0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