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班幼儿排序活动的特点。
从皮亚杰的理论来看,排序是一种重要的逻辑水平,它有赖于儿童的序列结构的发展。儿童的思维要具有可逆性(或者说相对性、双重性)和传递性,才能做到连续地比较物体的量的差异。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在感知物体的差异方面较小班幼儿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不但能准确的区分差别明显的物体的大小、长短、多少的不同,而且开始区分5个差异不太明显的物体的长短、粗细、薄厚等特征,并实行二维排序。能按照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实行简单的量的排序,但数量多则不行(一般不超过6个)所以中班的幼儿开始能够真正尝试着实行排序。
按照物体量的差异的排序是这个年龄幼儿学习排序的主要内容。幼儿通过排序能够理解量的差异及传递性、相对性,并逐渐在头脑中建立起初步的序列观点,对于逻辑思维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学习排序的过程中,我们能够让他们通过尝试、比较、积累一些具体的感性经验,最终形成抽象的逻辑结构。
二、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排序的兴趣。
在教师组织排序活动的过程中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关键和重要手段。排序活动应注重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生活中学。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幼儿在游戏和玩乐中初步接受和学习有规律的排序。
1、利用生活环境,激发幼儿对排序的兴趣。
生活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排序:衣服上的花纹、教室里的吊饰、马路上的花草、墙壁上的图案等等这也有规律的排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的感觉。我们要调动幼儿发现的热情,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感受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的作用,例如:窗帘上有规律排列的花纹,能够让窗帘看起来更漂亮,感受排序的有趣和规律美。这样使孩子愿意去学习排序,并且能够用排序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实行排序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创设的不同的排序活动材料。在“小熊晾衣服”的游戏中,教师指导幼儿按照衣服样式、大小的不同特征实行二维排序。教师能够让幼儿按照规律继续排列,也能够引导幼儿自己创造规律,不过对于中班初期的幼儿来说,创造出有一定水平的规律是比较困难的。通过这个富有情节性游戏,使幼儿的排序活动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
在串项链的游戏中,我根据幼儿水平水平的不同,提供了长短不同吸管和颜色不同串珠这两种材料,让幼儿按一定的规律穿项链。水平较弱的幼儿,能够只体现颜色和数量的不同,水平强的幼儿,能够改变大小的不同。丰富的排序材料,能够让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法杖排序水平。激发对排序的兴趣。
3、专门的排序活动,让幼儿得到发展。
在展开数学活动过程中,排序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在专门的排序活动中,能够激发他们先前的排序经验,并学到新的排序方法。在《森林运动会》这个活动中,我通过创设森林运动会的情景,吸引幼儿参与的兴趣。通过让幼儿实行布置会场,插花和挂彩旗的有趣形式,实行二维排序。在这里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提供规律,引导幼儿按规律接着排的方法。这个方法比较符合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教师所给的规律中包含着哪些东西和这些东西是怎样排列的,从而在教师所提供的物品的中找到所需要的,这个过程发展了幼儿的观察水平和判断水平。
三、适宜的活动材料是实行排序活动的重要前提。
《纲要》中明确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材料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幼儿来说,材料既是引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实现主动建构对知识掌握的中介和桥梁。而在数学活动中丰富充足的活动材料是孩子活动的前提。有了材料,孩子才能主动的实行活动的操作,学会去探索、去发掘。《纲要》指出:“要让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升”。所以材料的提供一定要有渐进性、层次性,并且要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过于简单的材料,让幼儿很快就操作完,从而失去兴趣。过于复杂的材料,幼儿会达不到既定的目标。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有时候也强调活动材料的不完整性,并且教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鼓励孩子去参与制作材料,体验自己制作自己游戏的快乐。时代的变迁,呼唤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从而引起了教师在孩子活动中角色
的转换。为了点燃孩子的探索欲望,唤醒创造潜能,教师的角色就必须从传授者、指挥者、管理者、控制者转换为孩子学习中的引导者、支持者、帮助者,成为孩子快乐童年的创造者,从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我们体验收获和创造的快乐。
四、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在平时的活动中,教师往往站在一个“教”的角色上,当看到孩子有做错的情况,就会急于指出并帮助她改正。这样的做法会让幼儿失去主动学习的机会。教师在活动中不应只是考虑幼儿是否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教会了幼儿什么;而是要引导幼儿独立去探索、去发现,这样的学习才会让幼儿得到真正的发展。
在数学活动中,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限制,其对目标的坚持性差,发现数学关系的能力有限,此时教师的引导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创设让幼儿自由探索的环境,并重视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观察幼儿活动的过程中,适时地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提供新材料,引发幼儿继续探究、进一步思考,促进幼儿在思考、操作、探究的过程中领悟。幼儿在教师的引领推动下,喜欢探究、学会学习,从中获得成就感,发现数学的魅丽所在。这种教与学的过程看起来是探究活动,实际上是教师帮助幼儿理解的活动。
孩子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在排序活动或数学活动中,让他们始终趣味盎然,始终潜力突发,真正去体验数学的美丽与神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