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族团结》
时间:2013年3月19日 星期二 15:20
主讲人:于惠霞
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一直强调民族团结。那么,什么是民族团结?
胡锦涛同志指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就是要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上,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维护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安全,同心同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个精辟概括,不仅揭示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科学内涵,而且阐明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与党的宗旨和使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我们不断开辟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所以,最后和同学们一起分析探讨一些生活中关于团结就是力量的例子: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抗震灾。
蚂蚁是很渺小的,我们一脚就足以踩死十几只蚂蚁。但我们却不知道,当蚂蚁团结在一起的时候,力量有多大。蚂蚁面临灭顶之灾时团结的表现,令人惊叹,令人深思。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能成功。
拔河讲究的是力量,但重要的是团结。
面对“非典”,众志成城,终于取得“没有硝烟”的 战斗的伟大胜利。
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不易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