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关于转变职能加强和创新乡镇(街道)
社会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在深刻研判世情、国情、党情的条件下,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带来兴衰。去年,船山区被确定为全省社会管创新综合试点(县)区之一,这对船山区及其所辖的乡镇如何转变职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崭新的课题。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及调研实际,就如何转变乡镇(街道)职能加强和创新乡镇社会管理作出如下思考。
一、全区乡镇(街道)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现状
船山区地处遂宁市经济文化中心,与遂宁市市区同城,现辖 11个乡镇6个街道,所辖乡镇大多都在城郊,离城最远的也不过1小时车程。加强和创新乡镇(街道)社会管理,对于遂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四个遂宁”和船山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两区两城”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按照中央提出的“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现行乡镇(街道)的社会管理格局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履行社会管理职能较弱。目前,乡镇(街道)工作的基本定式是随着上级的中心工作走,跟着上级下达的任务忙,围着上级的经济考核指标转,没能沉下去履行社会管理
1
服务职能。
二是服务群众观念老化。社会变化了,面临的问题变化了,可一些乡镇(街道)应对问题还是老方法、服务群众还是老观念,对于社会管理,习惯于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对于群众的需求和困难,缺少主动调查了解和上呈协调解决。
三是指导村(居)委会工作乏力。实行村(居)民自治,乡镇(街道)对村委会的工作不能过多干预,缺乏有效的指导。但当前村(居)民自治的水平较低,对村上的公共设施,公益事业无人问津,乡镇(街道)和社会管理职能未能很好地延伸到村(居)民自治组织,自治基本上成了不治。
四是乡镇(街道)普通干部管理困难。一是部分乡镇(街道)普通干部素质不高,参加学习培训机会又少,自身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二是公务管理相前规定出台后,乡镇(街道)一般事业干部由于身份限制,很难有升迁机会,工作缺乏激情,思想松散,没有工作积极性。三是乡镇(街道)对普通干部没有人事上的提拔任用权,经济待遇上调控权,导致了干部管理难。
二、加强和创新乡镇(街道)社会管理的对策
(一)抢抓机遇,转变职能,构建乡镇(街道)运行新机制。
当前农村形势正呈现出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过去以“取”为特征的农村分配关系已经逐渐向“予”转变;过去以“混”为特征的干群关系正在逐渐向“和”转变;过去以“补”为特征的城乡关系开始逐渐向“哺”转变。我们要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抓住船山区作为四川省首批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区的机遇,大胆探索,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街道办
2
事处职能,加强乡镇(街道)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目前,船山区通过组织赴外地考察学习、深入辖区乡镇(街道)调研,出台了关于改革乡镇(街道)机构设置的相关文件,重新确立乡镇(街道)的职能职责,把乡镇原有的繁多的中层科室职能分别归并到党政办、社会管理办公室、社会服务办公室、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等四个中层科室;调整了街道办事处发展经济、协调税收等原有职责,强化其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规范了内设机构。当务之急就是要把这些转变乡镇(街道)职能的具体措施贯彻好,落实好,形成有利于乡镇(街道)职能发挥的良好运行机制。
(二)正确定位,紧扣重点,谋求乡镇(街道)工作新突破。
乡镇政府作为基层的一级政府,街道办事处作为县(区)级政府派出的常设办事机构,处于国家权力和乡村社会的中间,国家和各项方针政策,上级政府和部门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乡镇、街道这一级来实施完成。乡镇、街道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对象就是人民群众,履职过程都要与人民群众直接对话。作为乡镇、街道就要正确定位各自的重点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确立的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主动融入全区的“四大会战”,即,物流港开发建设在会战、生态田园城市建设在会战、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大会战、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大会战;积极参与“四区建设”,即绿色经济现代产业活力区、现代生态田园城市展示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全面小康社会先行区。
(三)改革创新,科学施政,开创乡镇(街道)工作新局面。
第一,注重民生,倾力服务群众。围绕关注民生,抓好以危房改造和低保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建设,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居、困有所助。围绕倾听民意,抓好信访恳谈会和信访导访机制,实行变堵为疏,变上访为下访,变日常管理为全程服务。围绕解决民忧,加快建设便民服务中心,推进“一站式服务”,逐步建立中心干部下村领办,村(居)三职
3
干部协办,乡镇(街道)干部督办制度。围绕温暖民心,突出教育和谐,扎实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建立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主动关怀帮扶刑释解教人员等弱势群体,着力帮助其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等社会流浪人员救助,促进社会和谐。
第二,探索培育新型农(居)民,大力倡导和谐文明新风尚。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农民是主体,也是内动力,只有提升农民素质,调动全民创业激情,才是抓住了乡镇工作的“牛鼻子”。一要创造人文优势,增强农民人格魅力。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家庭和美、邻里和善、人际和谐。二要创造技能优势,增强农民适应能力。采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外出取经、典型引路等途径引导农民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三要创造产业优势,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培育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并把农民组织起来,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四要创造管理优势,增强农民自治能力。尊重好、保护好、引导好、调动好农民的履行民主权利意识,让农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增强参政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和大局意识。
第三,完善干部管理方式,致力提升乡镇(街道)干部队伍素质。一是用改革与竞争手段加压。二是用评分与保障手段强基层。积极探索农村“两委”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新模式。落实好村干部工资保障机制,逐步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医疗保障解决基层干部后顾之忧。三是用考核与跟踪方法明确目标。要制定完善《机关干部岗位目标考核办法》,让每名干部找准坐标,对号入座,定期组织班子成员、机关干部谈心活动,及时跟踪管理,掌握思想工作善,让干部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四是用培训与锻炼方式优素质。加大对乡镇干部“充电”、“输血”力度,使之不断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本领。五是用选拔与交流制造平台。推行干部选拔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制度,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交流模式。六是用问责与监督措施保本色,组织干部经常学习《问责办法》,在
4
问责查处上做到“毫不犹豫”,加强乡镇干部的纪律监督、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
(遂宁市船山区委政法委提供)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