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课程下学生历史比较能力的培养——从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谈起

来源:哗拓教育
…………………………………………………………………………一能力培养 ZHONGXUE JIAoXUE CANKAO 新课程下学生历史比较能力的培养 ——从201 2年江苏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谈起 江苏丰县梁寨中' ̄(221741)梁成新 俄国教育家乌早斯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 之笔。 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这说明人 们往往是通过比较认识事物的。比较是历史思维活动的 4.掌握比较的思路方法 首先要学会依据历史知识的结构准确确定比较点。 组成部分,是归纳、概括、综合、评价等更高的思维能力 的基础,属于认识、理解历史的层次。因而,强化历史思 维能力的考查也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历史命题的指导 思想之一,在高考试题中屡见不鲜。那么在平时的历史 教学中,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呢?在此结 合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加以说明。 一、培养学生历史比较能力的方式 1.抓住课本的基础知识 历史学科的特点是通过史实认识人类文明演进方 向,离开了具体的史实历史结论无从理解,历史问题无 从分析。同样,无论何种层次、何种类型的比较都离不开 基础知识,史实不明,概念不清,比较将无从开展。掌握 了基础知识是运用比较法的一个起码条件,所以学生要 掌握尽可能多的历史知识。对所比较的事物,要清楚其 产生、发展的基本历史线索,搞清基本史实。对要比较的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构成因素要牢固识记。 2.重视提炼历史小专题 通过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建立纵向横向知识 体系,弄清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事件或现象的关系和历史 结构形成的诸因素,对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 现象有一个系统的整体的把握。例如第21题汉晋时期 的选官制度与科举制度的比较,涉及中国古代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纵向联系。教师在平时教学时要注 意引导帮助学生整合课本分散在各章节的知识,形成纵 向或横向联系的小专题,以熟悉、掌握比较的对象。 3.与其他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比较能力不是孤立运行的,没有分析、概括、综合诸 能力的配合,比较也很难完成。不会分析就找不准比较 项,不会概括比较就无法得出结论。教师可以在教学中 向学生介绍其他历史思维能力知识。例如第24题比较 孔子和柏拉图两位先哲的思想,如果只知道二者的思想 主张而不会归纳和概括就答不出相同之处:社会的和 谐,人类个体的美德。比较并不只是为了通过比较历史 事件、历史现象区分出异同,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较揭示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本质特征,挖掘历史表象中蕴藏 的规律。结论的归纳尤为重要,分析概括是比较的生花 比较点是比较思维活动的轴心,比较思维活动总是要围 绕一个或几个轴心来进行,这是比较思维活动不同于其 他历史学科能力的特殊之处。比较历史人物一般要从社 会背景、思想主张、主要活动和评价等方面着手,比较历 史事件、历史现象要从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影 响诸方面考虑。例如秦始皇与唐太宗的功过评价要依据 比较历史人物的历史活动,比较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 相同点及不同点要依据历史事件构成的诸要素确定比 较项,两者不可以互换位置。其次要掌握比较思维的程 序。一般是先弄清比较中心,明确比较的项目,接着根据 课本知识寻找异同点,然后综合揭示规律。再次要养成 列表格比较的好习惯。在比较活动中多以列表的方式进 行比较,例如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进行 比较,可分成社会f生质、主要矛盾、革命性质、革命对象、 革命任务、革命动力、领导阶级几个比较项,列出表格, 得出结论。这种表达方式易操作识记,一目了然。 5.多角度多层次多题型伽I练 一是把性质相同或相似的人物、事件进行比较,分 析其不同背景、特点、作用或实质等。例如对两次世界大 战、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等。二是把性质相同但分布于 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事件加以分析比较。例如对中国近 现代史上几次革命运动进行分析比较。三是把同类历史 事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进行比较。例如近代中国签 订的不平等条约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容与特点。四是 把某些表现相同而性质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认清 其不同性质。例如对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五是近似概念的比较。这也是历史教学中通常运用的方 法。例如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等。 二、培养学生历史比较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1.要立足于中学生的实际 历史教学内容的比较,必须以教材提供的素材为基 础,以教学目的为依据,以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接受程度 为限度,离开学生实际进行比较,只能令学生不知所云, 没有实效。 2.视野要开阔,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的章节安排 比较要深人。事物之间的异同,有现象也有本质,科 学的比较不能停留于表面,而应抓住现象之下的本质的 53. E—maihzxjxckwz@163.COIil i 中学教学参考 能力培养……____…………………………………………………………………………- 中学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格的培养 广西上林县城关中学(530500)周吉新 中学历史教学的动机与目的,无非就是教给学生历. 力。本文仅从如何在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优良 史知识,这是我们的常识。可我们是否留意网络流传的 人格这一侧面谈点心得体会。 一些现实:马加爵杀害同学,药家鑫刺母等。为什么受着 一、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引导学生养成优良的人格 高等教育的人,会做出如此令人不齿的事情来?也许造 成这样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都不能忽略一个 问题,人格的扭曲才是悲剧发生的根源。 何谓人格?在商务印书馆2005年出版的《现代汉语 词典》中,对“人格”一词的解释为“人的性格、气质、能力 等特征的总和;人的道德品质,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 资格”。它反映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包含个人 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动机和信念等多种因 素。在我们注重学生考试分数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人 格的培养,让学生摆正心态,教学生如何做人。在我们的 历史长河中,不乏具有高风亮节的名人,作为历史教师, 要善于利用这些历史名人来影响学生,培养他们优良的 人格。当然一个人能够成为具有优良人格的人,不是一 成功教育的基础在于用真情打动学生的心。教师要 想用历史名人的优良人格影响学生,首先要让学生产生 情感共鸣。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学 生成为可以谈心的朋友。陶行知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 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苏 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 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教师热爱学生,给学生希望,学 生就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较快 地把教师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和动力,并为满足需 要而努力,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师生交往过 程中,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以优良的人格去感染学生, 起到榜样的示范作用。师生之间要处于平等的地位。教 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关心学生,指导学生,使学 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矫正自己的思想行为,从而更 有效、更主动地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 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仅靠一名历史教师就能够做到的, 而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体的多方配合、共同努 异同点,掌握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例如 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比较,不能只 停留在这些制度实行的时期、内容、影响的不同上,而要 揭示变化的规律、趋势及反映实质问题。 容 经过、方式等,历史现象发生后的比较项有结果、性 质、意义、作用、局限性、影响、危害等。这么多的事项没 有必要全部都拿来进行比较,只需确定能说明问题的主 要的比较项就可以了。过多关注一些枝节问题会难以把 握重点。 6.注意比较对象的特定历史性 历史比较的终极目的是揭示历史本质,探寻历史发 展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因此在进行比较中要将历史 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其所 处特定时代的特征、发展的主流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 3.不能牵强附会,为比较而比较 拿来作比较的历史人物、事物,从一定的角度上讲, 应当是可以比较的,可比性是历史比较的基本前提。只 有严格遵循可比性的原则,比较才具有说服力,否则,必 然成为牵强附会。 4.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历史比较思维是多方位、多层次的,但并不是不择 要领,而是要有重点地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最终说明一 定的问题。例如将林则徐、魏源的思想与洋务派的思想 进行比较,主要比较项包括背景、目的、主张、影响及阶 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使比较具有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比较是研究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时所使用的基本 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以更加 全面准确地了解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 级属性,而目的、主张中更应侧重于对根本目的、核心主 张的比较,这样才能得出结论。如果不分主次,就不能透 过现象看本质,得出的结论就会与史实不符,对事物的 评价也会片面,或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 5。瓤大放小。抓主放次 及其特征、本质,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及其历史意义。只 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进行训练,学生的 历史比较能力就会得到培养,其历史学科素养定会有所 提高。 (责任编辑庞丹丹) 根据比较题的具体对象,找出大的比较点,比较点 宜粗不宜细,在此基础上联系教材上的知识加以比较。 例如历史现象发生前的比较项要有历史条件、原因、背 景、导火索等,历史现象本身的比较项主要有人物、内 54 中学教学参考2013年2月 I总第150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