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东高级中学2005——2006年度上学期
高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命题者:黄华韵
一、基础知识(36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逸豫(yí) 溺爱(nì) 拜谒(jè) 省视(xǐng) ....
B.度曲(dù) 提挈(qiè) 臆断(yì) 谥号(shì) .... C.澎湃(pài) 铿然(kēng) 仆 (pū) 庐冢(zhōng) .... D.瑰怪(guī) 誊写(yù) 懈怠(dài) 谬误(miù) ....
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B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D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六国互丧 (交互) 盖失强援 (大概) .. B.思厥先祖父 (敬称已去世的尊长) 暴秦之欲无厌 (讨厌) .. C.强弱胜负已判 (确定,判定) 终继五国迁灭 (改变) .. D.后秦击赵者再 (第二次) 苟以天下之大 (如果) ..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1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1有碑仆道,其文 ○之 ○漫灭 ..A B
2此余之所得也 ○2独其为文犹可识 ○..
1其好游者不能穷1盖其又深,则其至 ○也 ○又加少矣 ..C D 2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岂独伶人也哉 (仅仅)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推究) .. C.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不) D.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泛指一般官吏) ...6.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2思厥先祖父3存亡 ○百倍 ○ ○之理 ......4可谓智力5而犹有可以 ○孤危 ○不赂而胜之之势 ....6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7至于颠覆 ○ ○,理固宜然 ....
3○4○6 B.○1○7 C.○2○3○5 D.○3○7 A.○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B 则山下皆为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C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D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8.下列加点的字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1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4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gaokao.com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gaokao.com
5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6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8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9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0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
1○2○3/○4/○5/○6○7○9/○811○7○9/○2○3/○4/○5/○6/○8○0 B ○10 A ○○
1○7/○2○3○4/○5/○6○9/○811○7○9/○2○3/○4/○5○6/○8○0 D ○10 C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1以地事秦,犹1赂秦而 ○抱薪救火 ○力亏,破灭之道也 .. A B 2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2起视四境,而秦兵有至矣 ○..
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1 暴霜露,斩荆刺,以 ○不在战矣 ○有尺寸之地 ..C D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2日削月割,以趋亡 ○..
10.从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 A 为国者无史为积威之所劫哉
B 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过灭,为天下笑 C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 古之人不余欺也
11.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A 我从齐安坐船去临汝,大儿子苏迈要赶到饶州的得兴县当县尉。 B 我从齐安坐船去临汝,大儿子苏迈要去饶州的得兴县。
C 余下齐安的舟,要去临汝,并且大儿子苏迈要去饶州的得兴县去做县尉。 D 余下的舟从临安出发,并且大儿子苏迈要去饶州的得兴县。
12.下列阵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他和儿子苏轼、苏辙都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 B 《伶官传序》选自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伶官传》。《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我们曾学过他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
C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这篇文章以游山探胜而未能“极夫游之乐”为出发点,说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之处,人们想要到达那里,必须具备“志”、“力”、“物”,作者特别强调了“物”。 D 苏轼的《石钟山记》一文的写法和《游褒禅山记》有类似之处,借记游以阐述自己的见解,把议论、记述、描写、抒情很好的结合起来,环环相扣,达到情与景、理与事浑然融合。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读下面文段,完成13~18题。(18分,每小题3分)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歼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即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齐人未尝赂秦 (不曾) ..B 五国即丧,齐亦不免矣 (免不了) ..C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因此) ..D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消灭) ..
14.下列各句加点的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gaokao.com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gaokao.com
1与3此言得之 ○赢而不助五国也 ○..
2是谁之过与 ○4较秦之所得 ○..
1○2词义不同,○3○4词义相同 B ○1○2词义不同,○3○4词义不同 A ○
1○2词义相同,○3○4词义不同 D ○1○2词义相同,○3○4词义相同 C ○
15.下列句子中存在转折关系的一项是 ( ) A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歼灭,何哉 B 至丹以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D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败胜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6.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因此燕国虽然是小国,却最后灭亡,这是善于用兵的结果。 B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赵国与秦国打了五次仗,败了两次却胜了三次。 C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到李牧被杀害,赵都邯郸也就成了秦国的州郡。
D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况且燕赵处在其他四国快要被秦国完全消灭的形势下,可以说势力单薄,这样打了败仗亡了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 17.作者说“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下列全说明这一原因的一项是 ( )
1(齐)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2丹以荆卿为计 ○3牧以谗诛 ○ 4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5智力孤危 ○6三国各爱其地 ○
1○2○4○6 3○4○5○6 1○2○3○6 1○3○4○5 A.○ B.○ C.○ D.○
18.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盖失强援”。 B 作者申明了赵国失败是“用武不终”的后果。 C 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贿赂秦国。 D 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是无法估计的。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23题。(18分)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史民素多奸黠,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史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
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阳笑日:“盗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赀以尝。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疑,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众皆慑服。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日:“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明史·张淳传》)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 史民大骇服,讼浸减 (渐渐) B 永人贫,生女多不举 (入学) ..C 密召史责以通盗死罪 (与盗贼沟通) D 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 (治县政绩)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4分) ( )
1因1今闻吾去乃 ○呼为“张一包” ○归耳 ..
2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 B ○2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 A ○..
1御史以1而 ○属淳 ○请御史月下数十檄 ..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gaokao.com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gaokao.com
C D
2闻淳言以告十八 ○2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 ○..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代词的指代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 复教之请以妇代系 (代吏某) B 甫就车,顾其下曰 (代张淳) ..C 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 (代某盗) D 淳验无实即坐之 (代杀人犯) ..
22.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谆治狱讼能“以理卜”的一组是(4分) ( ) 1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史民大骇服 ○2淳即示审期,两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 ○
3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 ○4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 ○
5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 ○6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 ○
1○3○5 1○2○5 3○4○6 2○4○6 A.○ B.○C.○ D.○
2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 张淳初到永康县任知县时,永康县上诉的人有数千人,张淳廉洁自律,日夜阅读案卷,从速公正处理积压下来的狱讼,受到永康百姓的赞誉。
B 张淳请御史每月下数十道檄文,而自己却佯笑“盗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是想以此来麻痹巨盗卢十八的警惕性,从而引其出洞,一举擒获。
C 张淳对那些诬告他人者处以诬陷罪,捐出俸禄救济贫穷的人,杖杀死囚而榜其“是劫米者”,稳定了永康的形式,获得了治行第一的评价。
D 张淳在即将离开永康之际,凭借着对周边情况的调查研究和科学推断,派人在河边将某盗捉拿归案,永康人感到很奇怪,认为有神灵帮助张淳。 三.翻译默写鉴赏(18分)
24.将《张淳》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每句2分) (1)吏民素多奸黠。 译文:
(2)盗遁久矣,安从捕? 译文:
(3)而己出营赀以尝。 译文:
(4)贫无力者捐俸量给。 译文:
25.补写下列名词的上句或上句。(4分,每句1分) (1) ,而人之多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悲夫!有如此之势, 。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忧劳可以兴国, ,自然之理也。 (4) ,谦得益。 26.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此诗应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写出了春天的田园美景?体现了王维诗怎样的特点?(3分)
答: (2)“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写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3分)
答: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gaokao.com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gaokao.com
四、作文(6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树上有一只很诱人的苹果熟了。因为太高,踮起脚都够不着,只好搬来木梯,就在我伸手欲摘的一瞬,苹果突然脱枝而落,摔在地上,“啪——”,成了一团果泥。
这便生活中的无奈——眼看到手,却又失去。但不算白费,至少,我知道这苹果不属于我。如果这时从木梯下来,再去摘其他树上的也不算晚。
生命中的任何一次探索,从本质上讲,都是成功的。 请请以“有探索就有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要多角度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
(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gaokao.com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gaokao.com
高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答题卡
一、基础知识(36分,每小题3分) 题号 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 13——18题。(18分,每小题3分) 题号 选项 13 题号 选项 14 19(3分) 15 16 17 21(3分) 18 (二) 19——23题。(18分) 23(4分) 11 12 20(4分) 22(4分) 三.翻译默写鉴赏(18分)
24.将《张淳》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每句2分) (1)吏民素多奸黠。 译文:
(2)盗遁久矣,安从捕? 译文:
(3)而己出营赀以尝。 译文:
(4)贫无力者捐俸量给。 译文:
25.补写下列名词的上句或上句。(4分,每句1分) (1) ,而人之多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悲夫!有如此之势, 。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忧劳可以兴国, ,自然之理也。 (4) ,谦得益。 26.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此诗应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写出了春天的田园美景?体现了王维诗怎样的特点?(3分)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gaokao.com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gaokao.com
答: (2)“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写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3分)
答:
高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答案
1、B 2、 D 3、B 4、B 5、C (解析第4题:选B,此项均意为“文字”。A项
“得”,①适宜;②心得,收获。C项“穷”,①走完;②尽。D项“至”,①到的人;②到达。)
6、D 7、D 8 、B 9、C 10、D 11、A 12、C 13——18:(13)B (14)B (15)A (16)C (17)C (18)C 19——23:(19)B (20)A (21)D (22)C (23)A
(解析第20题:选A,A项中①因果连词,相当于“因此”;②承接连词,相当于“趁着”。B项均作连词,“于是“就”;C项均作介词,相当于“把”; D项均作连词,表示承接,不译。) 24、 (1)官民中许多奸诈狡猾的。
(2)大盗早已逃跑了,到哪里去捕获啊? (3)自己出去想办法凑钱赎罪
(4)对特别困难而无力抚养子女的人,就捐出俸禄给他们。 25、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2)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3)逸豫可以亡身 (4)满招损 26、(1)绘行、绘声、绘色的艺术手法。 诗中有画。
(2)清晨粉红的落花洒落一地,家童未及清扫,四周一片静谧,只有树上的黄莺在婉转啼鸣,却并没有惊扰主人的好梦。 27、略。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gaokao.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