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6年10月第4卷第10期ChineseJournalofCardiovascularReview,October2006,Vol.4,No.10
・病例报告・
重症心肌炎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及多脏器衰竭一例
100038
北京市,北京世纪坛医院心内科
赵洪君*,杨水祥
中图分类号
R54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301(2006)10-0800-01
,血K+6.55mmol/L,Cr624μmol/L,BUN27.9mmol/L)
出现急性肾衰,行床旁血液滤过治疗。肝功能受损mmol/L,
(2005年10月30日)ALT206U/L,总胆红素46.4#mol/L(参考值5.1~,结合胆红素25.7#mol/L(参考值3.4#mol/L),总蛋白44g/L,白蛋白20g/L,0~6.8#mol/L)r-谷氨酰转肽酶104U/L(参考值5~,总胆汁酸270.9#mol/L45U/L)(参考值1~,前白蛋白0.14g/L(参考值0.17~10#mol/L),胆碱脂酶2500U/L(参考值400~,0.42g/L)1100U/L)ALT最高达6150U/L。
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最低30×入院第4天开始,109/L,Hb最低60g/L,连续2次3P试验均阳性,FiB0.94~0.767g/L。全身皮肤黏膜出现散在淤点、淤斑。考虑DIC。多次静滴纤维使血FiB达到2.546g/L,蛋白及小剂量肝素,监测APTT,3P试验转为阴性,并多次补全血、冰冻血浆及血小板行支持疗法。但终因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2
讨论
重症心肌炎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罕见报道,同时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者更不多见。现将我们2005年秋季收治的一例患者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因流涕、咽痛10d加重伴胸闷气短338岁,急性心肌梗死不除外d于2005年10月25日以急性心肌炎,
收入院。急诊ECG示Ⅱ、Ⅲ、avF、V1~V6ST段抬高0.05~0.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急诊冠脉造影:冠状动脉未见异mv,
常。查体:T36.5℃,BP90/60mmHg(1mmHg=0.133kPa),神清,无贫血貌,皮肤黏膜无淤点、淤斑。双肺P115次/min,
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音低钝,心率115次/min,律齐、无杂音,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中查:肝、肾功能均正常。血常规大致正常:WBC6.5×109/L,性0.65,血小板288×RBC3.62×1012/L,Hb107g/L,109/L。心,肌酶异常:CK290U/L(参考值0~167U/L)CK-MB71U/L(参考值0~,,25U/L)AST201U/L(参考值5~40U/L)LDH,TnT0.80ng/ml(参考值<567U/L(参考值109~245U/L)。UCG示各房室内经均正常,节段性室壁运动异0.05ng/ml)
常,LVEF41%。入院后急查PT12.4s,APTT25.5s,PTA急性重症88.9%,INR1.09,FIB3.185g/L均正常。临床诊断:心肌炎。
入院后多次出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曾出现呼吸循环骤停。经抗心律失常药物、多次电复律及心肺复苏转危为安。转复后维持窦律,并予维生素C10g/d、1.6-二磷酸果糖10g/d静脉滴注,以促进心肌细胞代谢。糖皮质激素冲击量5d,地塞米松30mg/d,减少心肌细胞充血水肿,并予I-肝素抗凝,监测APTT维持50~呼吸ABP泵支持,70s之间。机辅助呼吸。曾有发热(T38.5℃),痰培养加药敏试验指导抗生素应用控制感染。
患者少尿(191ml/24h),乳酸升高(11.2入院第3天,
本例为重症心肌炎,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早期出现心电图ST段抬高,怀疑急性心肌梗死,并以恶性心律失常为重要特征,反复出现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一度出现呼吸循环骤停,导致血液动力学障碍,出现急性泵衰竭,心源性休克。经积极治疗后血液动力学逐渐稳定,心源性休克纠正,但临床出现肝、肾、呼吸功能等多脏器功能衰竭。且发生特别是在应用肝素的情况下仍发生DIC,经积极抢救DIC,
无效死亡,实属少见病例。
本例患者因早期应用肝素,临床密切监测凝血功能、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及FDP等指标,适当补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积极治疗原发病,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控制感染,从而有效地控制了但终因心肌病变严重、反复呼吸循环骤停及多脏器功DIC,
能衰竭而死亡。
*
进修医师,工作单位:辽宁省盘锦市人民医院内科
(收稿日期:2006-04-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