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哗拓教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oo6年7月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ial Sciences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Ju1.2oo6 Vo1.3 No.7 第3卷第7期 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蔡景华 (湖南理工学院,湖南岳阳414006)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倡导诚信理念,注 重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建立社会资助体系,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和谐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 求。 关键词:和谐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教育作为社会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 达的、希望工程。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工程。更是全面 展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 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在当前构建和谐社 谐社会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 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把服务和谐社会建 德智体美,以德育为先。我们有必要站在和谐社会的高度审视 设作为重要目标,纳入总体规划。深入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工作中去。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科 一、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 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 和谐社会的内涵十分丰富。顾名思义,“和”者,和睦也,含 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政治保障。之所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 有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哲理;“谐”者,相合 教育纳入和谐社会视野中加以重新审视。首先是由和谐社会 也,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冲突。和谐就是使众多杂乱导 提出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 致统一。使不协调、不统一导致协调、统一。和谐社会包含人自 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 身、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就是要求实现人的 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 自由全面发展.让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相 杂。造成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 处融洽、协调,无利害冲突,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 显增强,所承受的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比过去增加 相互帮助,气氛良好。人与自然之间还要协调发展。和谐社会 了。其身心发展容易出现不和谐的状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 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人类活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 真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排忧解难、释疑解惑,消 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我们今天要构建的社会主 除不稳定因素,化解社会矛盾,形成改革和发展的合力,构建 义和谐社会。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 和谐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 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 容与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从根本意义上讲。和 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 谐社会要求造就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 值观。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 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 系的和谐的人的个体。而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因素是其根 会。社会活力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 本的决定性因素。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的关键环节。而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 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造就四有 相处则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这六个特征是衡量一个社会 新人,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任务。这也 是否真正和谐的标尺。也是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方 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和要 向。我们所要建立的和谐社会应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现代 求。再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 的、新型的和谐社会。 的优势。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条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件.也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首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伟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既需要有 要问题.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功能;维护社会稳 和谐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需要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符合和 定,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控制功能;充满创造活力的 谐社会要求的人。高校作为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社会赖以存在的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和平等友爱、 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 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社会 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建 各方面利益关系的互相协调。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功 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但是培养社 能;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可靠保证。党、 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 政、群和社团等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易于形成社会 ・14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7月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3卷第7期 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因此可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应 有之义和必然要求。 三、根据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 化建设仍然缺乏和谐性,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应成为加强和 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4.建立和健全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资助体系。在一 个和谐的社会里,并不是说没有矛盾,没有问题,而是说构成社 会的各要素处于外部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状态中,会互相包容、 协调动作、良性转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时,应把动员全社会力量尽可能多地帮助大学生尤其是困难 群体妥善解决问题。高校实行收费制度以后,部分大学生因家 庭贫困而成为一种特殊的弱势群体.生活上的负担和不顺.日 1.确立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理念。树立以人为 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党从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指导思想。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中提到的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与科学发展观 中的。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发展体现人”的人本思想相契 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以人为本”不仅是和谐社会 带给我们的一种新理念,更是我们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它要 求我们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他们的需要,贴近学生、相 信学生、依靠学生。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总是强调 思政工作者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对被教育者潜力的挖掘.没 有注重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往往造成。我讲你听”的被动局面。 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要在师生 间建立平等的人格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地位和人格价 值,正确引导他们的个性发展,使其具备社会所需的思想品德 和综合素质。坚持以学生为本,还有助于发挥大学生自我教 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老师教育和自我教育的 合力,从而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和谐社会这个更高 的层次上。 2.实施诚信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没有诚信, 教育就失去了灵魂。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加强自身学习,时 刻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以师德建设为重点,提倡奉献精神,塑 造教师新形象,以诚信赢得社会的尊重;加强对学生进行诚信 教育,除了学校主阵地以外。还应把社会当作对学生进行诚信 教育的大课堂,教育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上出现的 诚信暂时缺失现象。针对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贷款失信等问 题,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将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品 德的重要内容,纳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树立 诚信为荣,虚假为耻的观念;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市场经济 也是一种道德经济、信用经济,商品交换、合同关系、协作关 系、知识产权等都要守信,做人与做事都要重诚信,讲信誉,这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发挥校园文化在的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育人功能。如果 说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话。那么其中一个重要方 面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对促 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启发我们加强 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并不脱离 实际,而是与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和谐相融的重要组成部 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能产生潜移默化 的影响,我们的思政工作者要借助于它所特有的。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功能作用于学生的精神层面.以调节他们的 情感和心理,促进其人格、意志、品格的完善,形成积极、健康、 包容、宽容的心态。近年来,一系列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 文化(如网络文化活动、学生社团、各种社会实践等)已经成为 高校一道道绚丽的校园风景线.但从总体上说.各学校校园文 趋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剧烈的变化,改革开放 带来的意识形态领域内各种思潮的激烈碰撞等等使他们感到 迷茫和无所适从。从一般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学生 思想问题的。但思想问题的产生是有其主客观因素的,是与他 们自身的生存发展密切相联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帮助学生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做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思想政 治教育如果不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就很难有说服力。要动 员全社会的力量,采取措施,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 等方面的困难,为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5.培养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的大 学生。和谐社会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健康稳定的社会心理机制 和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的大学生.这既需要政府从社会管理的 角度为社会成员提供充分的心理咨询和援助。更取决于社会 成员成长过程中健康心理和完善人格的养成。更加注重受教 育者的全面发展,更加关注受教育者心理和人格的完善,是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应有的贡献。研究发 现,心理问题与社会物质进步没有同步关系,甚至是负影响。 由于心理健康与现代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内在联系,心理健康 问题日益突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已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 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 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使社会对大学生心 理健康的关注达到高潮。片面强调智育是造成这些学生心理 和人格存在缺陷的重要原因,这些学生群体在特定的环境下 就可能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隐忧。当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卫生 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意见,就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和 具体指导。这为规范和提高心理素质教育教学和咨询工作提 供了科学依据。随着这些文件的全面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将明确承担起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知识、培养健康心理、 增进心理能力的义务,培养学生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与社会 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相处,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 量。 参考文献: 【l】韦彦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杜, 1995. 【2】欧文・萨尔诺夫.人的变化与发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62. 【3】叶南客.边际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杜,1996. ・l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