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哗拓教育。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心身疾病_真题-无答案

来源:哗拓教育


心身疾病

(总分66,考试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

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关于心身关系,你认为哪条是最正确的A.心身二无论 B.心身统一论 C.神灵支配论 D.心身还原论 E.心身平行论

2. 心身关系是指A.统一的关系 B.平行的关系 C.互不影响的关系 D.可以分离的关系 E.以上都不是

3. 人们在遇到压力、痛苦、困境时,引起自杀的主要原因是A.逃避应激源 B.排除应激源 C.难以应对应激源 D.没意识到应激源 E.想超越应激源

4. 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大脑直接影响以下系统来调节生理变化,但须除外A.心血管系统 B.交感神经系统 C.内分泌系统 D.自主神经系统 E.免疫系统

5. Selye认为,在应激源持续作用下,出现一般性的长期躯体反应称为A.应激反应综合征 B.应激适应综合征 C.一般反应综合征 D.一般适应综合征 E.以上都不对

6. 按照心身医学的观点,下列疾病中属于心身疾病的是A.精神分裂症 B.抑郁症 C.消化性溃疡 D.大叶性肺炎 E.精神发育迟滞

7. 当机体的稳态失衡时,能通过哪项能力使稳态重新建立A.认知能力 B.干扰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E.对抗重建力

8. 下列生活事件中,哪条属于正性生活事件A.夫妻分居 B.结婚 C.坐牢

D.子女离家 E.改行

9. 关于应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应对是人面对应激源时的一种反应 B.应对是一种心理现象

C.应对都能消除自己的紧张

D.应对过程是通过努力战胜困难的过程 E.应对是一种心理行为策略

10. 可预防心身疾病的措施除外A.多参加社会活动 B.劳逸结合,不超负荷工作 C.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D.正确认识各种生活事件

E.减少负性情绪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11. 防御机制概念由弗洛伊德提出,\"眼不见为净\"描述的防御机制是A.否认机制 B.转移机制 C.退行机制 D.升华机制 E.潜抑机制

12. 关于心理应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应激源是心理社会因素 B.可产生心理反应 C.可产生生理反应

D.可危及个人的生存和地位 E.肯定对工作会产生不良影响

13. 个体面对应激源,通过各种适当的行为和心理对策来消除紧张状态,称为A.解脱 B.应对 C.压抑 D.超脱 E.回避

14. 不能治疗心身疾病的措施为A.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B.不用药物解除症状

C.学会自我放松和自我调节的方法 D.详细了解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E.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

15. 不属于心身疾病诊断标准的是A.有器质性的病变 B.存在心理疾病

C.用单纯的生物医学治疗收效甚微 D.疾病的发生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 E.疾病发生、发展与心理应激相平行

16. 心身疾病的界定条件是A.在发病的原因中心理社会因素是重要的因素 B.具有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症状

C.具有明显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病理生理变化 D.不是神经症和精神病 E.以上都是

17. 心理应激概念的核心是A.适应和应对\"过程\" B.生理反应 C.心理反应 D.生理刺激物 E.心理刺激物

18. 下列哪一因素不影响个体对应激的认知评价A.人格特征 B.生活经历 C.应激源性质

D.对应激源的敏感度 E.当时个体的心身状态

19. 下列哪项不属于心身疾病A.抑郁性神经症 B.消化性溃疡 C.原发性高血压 D.支气管哮喘 E.类风湿关节炎

20. 对生活事件的理解错误的是A.生活事件是在生活中遇到的重要事件 B.不同的生活事件所产生的心理应激量是不同的 C.相同的生活事件所产生的心理应激量是相同的 D.也可以有正性的生活事件 E.也可以有负性的生活事件

21. 心理应激可产生的改变须除外A.个性改变 B.躯体内环境改变 C.认知改变

D.行为改变 E.情绪改变

22. 下列哪一条不应列为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A.使已有的疾病加重 B.适应性调整,恢复内稳态 C.使原有的疾病复发

D.损害适应能力,引发心身症状 E.与其他因素共同影响引发新的疾病

23. 处于相同应激源作用下而产生不同的应激反应,其主要原因是个体的A.体质不同 B.认知评价不同 C.敏感强度不同 D.反应强度不同 E.文化程度不同

24. 持久的心理应激可导致的疾病须除外A.肿瘤 B.溃疡病 C.哮喘 D.外伤 E.高血压

25. 下列哪种方法不能减弱心理应激的负面影响A.学会放松技术 B.保持乐观的心情 C.坚持面对严酷的现实 D.取得社会支持

E.增强自己的应对能力

26. 应激的概念可理解为A.外界刺激和环境要求 B.对外界刺激和环境要求的反应 C.对环境不适应或适应的反应

D.在对环境要求与应付能力评估后的状态 E.以上都不是

27. 关于稳态性反应的特征哪项不正确A.具有有效适应功能的刺激特异性 B.有自主神经系统的介入 C.个体间的差异不大

D.具有很大的病理性变化 E.功能变化需要消耗能量

28. 同样的应激源可以引起不同的应激反应,主要是因为个体A.对应激源敏感度不同 B.体质不同 C.意志力不同 D.人格特征不同 E.认知评价不同

29. 下列哪项应激源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A.应激性生活事件 B.环境应激源 C.日常生活的困扰

D.与工作有关的应激源 E.以上都不是

30. 下列生活事件应激最高的是A.配偶死亡 B.判刑 C.离婚 D.结婚 E.患癌症

31. 负性心理应激可产生的生理反应须除外A.心率加快 B.免疫力提高

C.生长激素分泌增多 D.血糖升高 E.呼吸加快

32. 不属于心身疾病的是A.冠心病 B.胃溃疡 C.癌症

D.糖尿病 E.精神病

33. 不属于心理社会因素的是A.心理紧张 B.情绪障碍 C.抽烟喝酒 D.A型行为 E.生活事件

34. 对塞里的全身适应综合征理论正确的描述是A.将应激反应分为二阶段 B.发现心理-免疫学间的联系 C.发现心理-免疫学问的双向联系

D.应激反应受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交感神经-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 E.发现心理-神经-免疫相互作用

35. 影响个体认知评价的因素哪项不正确A.个体的人格特征 B.个人的生活经验 C.个体对应激源的认识 D.个体对应激源的敏感度 E.当时个体的身心状态

36. 心身疾病是A.心理社会因素在病因上起主导作用的躯体疾病 B.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精神疾病

C.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器官系统的功能性改变 D.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神经症 E.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生理反应

37. 明显与心理因素相关的躯体疾病是A.癔病 B.反应性精神病 C.疑病性神经症 D.疼痛 E.心身疾病

38. 关于心身疾病的特征,哪项不正确A.发病因素与情绪障碍有关 B.躯体疾病是由于心理因素所造成的 C.常有家族史

D.疾病经常有缓解和反复倾向 E.多数与某种特殊性格类型有关

39. Holmes和Rahe(1967)开创的对生活事件的定量研究方法是用以下哪个标准进行评定的A.社会评定单位 B.生活评定单位 C.生活变化单位 D.社会再适应单位 E.社会变化单位

40.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表现为A.促进健康 B.加重已有疾病

C.与心身疾病的发病有关 D.与心理障碍的发病有关 E.以上都正确

41. 下列疾病中,哪个不属于心身疾病A.十二指肠溃疡 B.抑郁症 C.癌症 D.糖尿病 E.支气管哮喘

42. 下列哪一项与心身疾病的诊断无关A.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特殊检查明确器质性改变 B.疾病的发生有相平行的心理社会因素 C.排除神经症和精神疾病

D.单纯的生物医学疗法收效甚微 E.由某种躯体疾病引发心理障碍

二、A2型题

每一道考题是以一个小案例出现的,其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某中学生,近来父母相继病故,心理承受了重大打击。她所受到的以下支持中,哪项不属于社会支持A.给予指导和关怀 B.给予信息 C.给予经济资助 D.给予鼓励 E.给予教育

2. 使用Holmes-Bach的社会再适应量表测量某人的生活事件,LCU总分为250,预示以后两年内患心身疾病的概率为A.无可能性 B.30% C.50% D.70% E.100%

3. 根据赫尔姆斯的调查,若生活变化单位(LCU)累计得分在300以上,则第二年的患病率约为A.20% B.35% C.50% D.65% E.80%

4. 人生会遇到无数应激源的作用,,只有那些对人有意义的刺激物才能引起心理应激反应,这些事物是否对人有意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应激源的强度 B.应激源的性质 C.应激源的数量 D.人的认知评价 E.人的智力水平

5. 某男士,经理,在繁忙的工作压力下感到心力疲惫,处于无从应对的状态。同时出现头痛、失眠、情绪低落、十分消极的情况。这种心身耗竭的状态称为A.绝望 B.崩溃 C.失落

D.消沉 E.变态

6. 面对威胁性的应激源,通过各种适当的心理和行为对策来消除或缓解个体的紧张状态,称之为A.激励 B.解脱 C.回避 D.应对 E.超脱

7. 当机体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时,可表现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速,血糖升高,这些生理反应说明哪个系统活动增强A.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 B.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 C.交感一肾上腺髓质轴 D.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 E.下丘脑一垂体后叶轴

8. 移民美国的中国人,其谦逊的美德与个人至上环境常发生冲突,由此产生适应不良,这种冲突属于A.躯体性应激源 B.文化性应激源 C.社会性应激源 D.心理性应激源 E.职业性应激源

三、A3型题

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王某,男,45岁,工程师,在接受新的重大工程目前,事先获得很多有关信息,然后建立行动规划,括对困难的模拟想象达到自我调适。

1. 这种对待应激的方法称为A.认知性再评价 B.寻求社会支持 C.防御机制 D.事先应对 E.减轻紧张

2. 这种应对方法属于A.情绪集中性应对 B.集中情绪性应对 C.问题集中性应对 D.集中问题性应对 E.以上都不是

一女性,55岁。丧偶八年,现独居,嗜烟酒,不爱运动。平时性情抑郁,过分容忍,办事无主见,常顺从于别人。1月前行胃癌切除,术中及术后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独自流泪,有轻生之念

3. 病人患胃癌的主要原因为A.生活事件 B.易感性人格特征 C.情绪因素

D.不良生活习惯 E.以上都是

4. 病人术后的情绪反应属于A.焦虑 B.抑郁 C.恐惧 D.痛苦 E.内疚

5. 患者病前的行为特征为A.A型 B.B型 C.C型 D.混合型 E.以上都不是

6. 对这种病人临床上应采取哪种措施A.支持性心理治疗 B.认知疗法 C.精神分析疗法 D.药物治疗 E.以上都是

何某,男性,40岁,平时竞争性强、好胜、工作效率高,常常有过分的敌意。

7. 这种行为特征与下列哪项疾病有密切关系A.消化性溃疡 B.冠心病 C.支气管哮喘 D.偏头痛 E.神经性厌食

8. 这种行为特征被称为是A.A型性格 B.B型性格 C.C型性格 D.D型性格 E.E型性格

一男性,某省厅干部,平时不嗜烟酒,生活规律;但性情急躁,易激动,工作认真,争强好胜,雄心勃勃。一年前单位减员时调入某厂工作,常因小事上火,发脾气。三日前因心绞痛入院,诊断为冠心病。

9. 病人的情绪反应属于A.抑郁反应 B.恐怖反应 C.厌恶反应 D.愤怒反应 E.以上都不是

10. 病前病人的人格类型是A.A型 B.B型 C.C型 D.混合型 E.以上都不是

11. 对于病人应采取哪种干预措施A.认知疗法 B.药物疗法 C.生物反馈疗法 D.放松疗法 E.以上都是

12. 发病的明显原因是A.物理性因素 B.化学性因素 C.生物性因素 D.心理社会因素 E.以上都是

四、B1型题

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

A.眼不见为净 B.傻有傻福

C.此地无银三百两 D.灰姑娘的故事 E.迁怒于\"替罪羊\"

1. 合理化机制

2. 转移机制

3. 反向形成机制

A.应激的行为反应 B.应激的情绪反应 C.应激的生理反应 D.应激的防御反应 E.以上都不是

4. 一个家庭关系紧张的人,尽可能缩短在家逗留的时间,变成一个\"工作迷\",这一现象是

5. 一位外科手术前的病人,坐卧不安,眉头紧锁,小动作多,这一现象是

A.应激性生活事件 B.环境应激源 C.日常生活的困扰

D.与工作有关的应激源 E.心理应激源

6. 与邻居争吵

7. 与上级领导的关系紧张

8. 突发自然灾害

9. 配偶死亡

A.躯体性应激源 B.心理性应激源 C.社会性应激原 D.职业性应激源 E.文化性应激源

10. 个体的强烈需求或过高的期望属于

11. 语言、风俗习惯的改变属于

A.精神分析理论 B.心理生理学理论 C.行为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 E.综合评价理论

12. 认为某些社会环境刺激引发个体习得性心理和生理反应演变成为症状和疾病的理论是

13. 研究重点说明哪些心理社会因素通过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途径是心身疾病发病的理论是

14. 重视潜意识心理冲突在心身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的理论

A.培养良好行为方式 B.药物治疗 C.心理治疗

D.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E.病情变化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15. 心身疾病的预防原则

16.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A.分散对消极应激源的注意 B.努力忘却消极应激的情景状态 C.增加对威胁情境的回避能力 D.利用各种放松技术 E.锻炼意志

17. 有效应对应激的评价调整方法是

18. 应对应激以减轻紧张的措施是

A.培养健全人格,锻炼应对能力,获取社会支持 B.药物治疗

C.病情变化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D.心身相结合的原则 E.心理治疗

19. 心身疾病的诊断原则之一是

20.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