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小学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6年~2015年)
新兴镇黄山小学,其前身为艾庄联中。于1985年4月新建而成,学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办学目标的优化,校园面积得以增大,基础建设从未停息,发展态势较为强劲。社会的发展,给学校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带来了难逢的机会,面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机遇,为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把我校建成一流名校,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背景分析
我校地处苍山县最西南,西面南面与枣庄相邻。学校现占地面积147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80平方米,绿化面积2600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人数557名,施教区履盖艾庄村、冯岭村、小寨子村、黄屯村、蒋庄村、古林村六个村,生源稳中有升。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优质发展教育的需求,将是我校进行新的发展规划的动力和基本理念。
我校现有教职工23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7人,大专以上学历12人(其中本科学历5人),学校本着“树一流形象,办一流教育,创一流质量,育一流人才”的工作目标,确立了“尊重主体,面向全体,弘扬个性,开拓创新”的办学理念,争先创优风气浓郁,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从师德建设到教学质量,从教育科研到校本研究,从体育活动到艺术教育,从普法教育到行风建设,从安全教育到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都是硕果累累,成绩显著,多次荣获市、县、乡级“市级规范化学校”、“县级规范化学校”、“先进单位”、“体育道德风尚学校”、“特色单位”等殊荣。端正的校风,严谨的教风,优良的学风和一流的教学质量,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这为我们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学校发展的全局,树立“以人为本,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并重,培养实践能力与培养创新能力并重”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坚持三个面向;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体,以课程改革为动力,确立“育人是根本,质量是生命,校风是灵魂,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先导,教师是关键”的办学思想,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常规管理,实施教育创新,建设优美的学习环境,浓厚的文化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培养新世纪新型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提升办学品位,铸就“模范”品牌。
三、总体发展目标
1.远景目标(2006年~2015年)
确立构建“学习化校园,现代化校园,和谐化校园”的发展规划,创建苍山县模范小学。以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学质量,使其成为家长的放心学校,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发展的沃土,放飞师生理想的驿站,实现“一流、特色、品牌”的省级“模范学校”。
2.近期目标(2006年~2010年)
(1)优化校园环境和办学设施,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加大投入,新建和改造部分辅助用房,新建专用教室,新增先进一流教学设备,实现标准化“四配套”,使我校具有一流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设施。
(2)优化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个德才兼备、年富力强、勇于开拓创新、具有现代化管理能力的学校领导班子;建立一支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教育教学教科研水平过硬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县、市级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3)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依法治校,强化管理,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成绩要位于全区榜首,教育教学质要名列全乡上游水平。
(4)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按期完成一批省以上的教科研课题的立项实验和结题工作。
(5)创建县级规范化学校(2009年10月),市级规范化学校(2010年1月)。
四、具体目标和措施
㈠确立现代化教育理念,建立新型的人才观、质量观。
培养现代人才,需要现代化教育。办好现代化教育,就必须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学校全体教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现代化教育理论,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首先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立实施教育的主体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的教育思想,第二,建立新型的人才观和质量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和谐发展。第三,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而且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铸就新型人才的摇篮。第四,创新教育就是创新知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培养的教育,创新教育需要教育创新,教育创新就是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评估的创新。“十一五”、“十二五”现代化教育理论,将是我校教育工作的指南。
㈡优化校园环境,美化校容校貌。
1.扩建。⑴在现雕塑所在“奋斗希望园”,新建读书亭;⑵在主干道两侧适当位置设置知识长廊;⑶整修校园操场,新增绿化面积绿化景点。
2.新建。⑴新建一幢高标准现代化的三层综合大楼(内含多功能阶梯教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阅览室、荣誉室、校史室、实验室、档案室等);⑵新建一座现代化的封闭式风雨操场(2015年)。
㈢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办学设施
1.实施校园网络,并且全部宽带上网,改造好学生微机室,新建教师机房,配置档次高、功能新计算机8台。
2.全校各班教室配各电视教学设备(2015年)。
3.新建功能齐全教师电脑备课室(2015年)。
4.建校园电视演播室(2013年)。
5.图书室增添电脑管理系统,新增教育教学需要的音像资料,图书达3万册左右,实行电子借阅(2010年)。
6.增添校园管理监控设备,实施校园电视网络管理(2010年)。
㈣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学习和贯彻《义务教育法》,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轻负担,高质量,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教育为提高民族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观,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综合素质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质量观,德才兼备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观,自觉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始终。
2.加强备课组和教研组建设,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
教研组是我校既有管理职能又有教学科研职能的基础结构单元,而备课组则是各教研组实施教学管理与完成教学任务的载体,加强备课组与教研组的建设显得十分重要。选配学科的骨干或带头人担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全面负责学科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又具有一定管理素质的以中青年教师为核心教研组长队伍,确保各学科教学质量在本区名列前茅。
3.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必须在“三备”的基础上,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不断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实际的减负增效的新路子。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媒体,不断实施教学素质化,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创新意识,促进教学目标顺利地完成。
4.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真正发挥自我管理、自我发
展的作用,成立“红领巾”兴趣小组等活动团体,校内外活动相结合,积极拓宽和充实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的内容,面向社会、面向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各学科领域内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绿色课堂”活动,把环保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突出绿色学校主题,使研究性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㈤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逐步形成“三个教育”工作特色。
1.德育工作要抓住学生的情感教育,以学生的情感为切入点,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完整人格的人,熏陶其高贵的人性,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绿色的心灵;以学少部的工作为支撑点,全面实施学生的自我教育工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最终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2.大力加强家长学校工作,完善家长学校活动机制,逐步建立社区德育工作基地,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育人环境。
3.完善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从严把握,抓好落实。利用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定期召开校会、年级学生会、班会,及时总结面上的情况,表扬先进,指出不足,明确要求,强化改革。继续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比活动,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学校法制建设,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教育水平,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创新”。认真做好学生安全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完善学校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保证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㈥加强师资建设队伍,建成高素质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建设。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学校继续组织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弘扬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2.继续实施“骨干教师工程”、“新秀工程”、“名师工程”,不断提高教学改革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在过去的基础上,再培养一批在市、县内有影响的教师。到2015年要培养县级1-3名骨干教师,1-2名市学科带头人。
3.大力加强培训工作。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能力和水平为重点,推进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促进全校教师把参与进修,更新知识作为自觉行动到2012年我校教师大专学历比例达100%,本科学历达50%,40岁以下教师能熟练操作电脑,学会课件制作,使用多媒体教学。
4、完善教师考核评估制度。健全人才流动制度。
㈦强化教科研工作,走“科研兴校”之路。
⒈“教学改革的真谛就在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造和对新的教学模式的寻求。”我们要以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为载体,分年级、分学科、分课型组织攻关,建构适合我校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组组有课题,人人都参与”的科研兴校的局面,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由“经验型”转向“教科研型”,由“教书型”转向“专家学者型”,规划期间争取市级教科研课题1个,并且要按计划按要求组织实施,按期结题。
⒉积极撰写论文,每年有2篇以上的论文在县级以上评比中获奖或在县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不断推广应用教科研成果,使教学质量真正有新的明显提高,不断促进教科研成果的“多元化”。
⒊进一步加强校教科室建设,完善校教科研激励机制,健全校兼职教科员制度,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㈧加强体卫工作,普及艺术教育,走艺体立校之路。
⒈坚决贯彻“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认真上好体育课及课外活动课,狠抓体育教学与管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使体育达标率保持在95%以上;积极开展体育群体活动,继续搞好春季田径运动会和“冬季一踢一跳”两大群体活动,强化乒乓球和篮球的技艺培训,优化广播操质量,确保在县、乡级比赛中连年获奖。
⒉积极开展艺术教育,严格按课程标准计划开足开好艺术课,继续定期举办校科技文化艺术节。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搞好艺术课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个性特长,
⒊抓好学校的安全卫生工作,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心理健康教育、卫生教育和流行疾病的预防教育,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必备的安全常识,掌握科学的生理卫生知识,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与方式,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我校在此期间积极筹措办学经费开源节流,以满足学校发展需求,不断优化现代化教学的设备设施。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积极做好总务后勤工作,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健康运行。
黄山小学教导处
201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