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写有个性的作文
作者:邓炳强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1年第10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怕写作文。每到写作文时,笔下艰难,或者干脆抄别人的范文,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独特的内容。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不注重系统的思维训练。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尤其是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在掌握发散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掘潜能,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显得特别重要。 如何才能写一篇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好作文呢? 一、收集足够的写作素材
收集足够的素材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如何才能找出足够的素材呢?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是收集足够的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 (一)平时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许多人写文章无话可说,写作文像是挤牙膏,这是因为他没有细心观察世界。在学生上学的路上、在街上逛街、在公园游玩等在任何一个场所活动,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要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观察周围的植物、动物、人物和发生的事情等。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训练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情,为写作的积累大量素材。
例如,教师和几个学生一起操场玩,这时天空飞来几只鸟。教师便问学生:“刚才天空有什么飞过来?”有个学生说:“没注意。”有个学生说:“飞过几只鸟。”有个学生却说“飞过6只鸟。”还有学生说:“刚才飞过了6只麻雀。”过一会,天空又飞过几只鸟,教师又问学生:“刚才天空有什么飞过去?”有人没注意,有人注意飞过几只鸟,有人注意到飞过六只鸟,有人注意到飞过了6只麻雀,有人还注意到飞过去的是刚才飞过来的那6只麻雀。教师感到奇怪,问:“你为什么认为飞过去的是刚才飞过来的那六只麻雀?”学生回答:“我注意到刚才飞过来的麻雀中有一只衔一根枯草,飞过去的麻雀中也有一只衔这一根枯草,所以我认定是飞过去的是刚才飞过来的那6只麻雀。”这就是是否细心观察和细心观察程度的差别。长期如此训练,会让学生观察能力大大增强,写文章也就不怕没有素材了。 (二)随笔记下听过、看过的有意义的事
每一天我们都会看到不少发生在周边的事,或者听到别人说的一些故事,如果我们把它们都记下来,写文章就不会没有素材了。曹文轩教授说:所有的故事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曹文轩举例说,其实他作品里的很多故事都是他在七八岁时听到、看到的或发生的事,后来写进作品里,比如《草房子》里的桑桑,那个把碗橱改造成鸽笼、把蚊帐作成渔网去捕鱼的调皮男孩,实际就是自己的化身。许多名著,如《聊斋志异》、《红楼梦》等作品也都是收集许多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实或虚构的故事而写成的。所以,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养成随身带一些小卡纸,或用手机随手记下发生在自己身上有意义的事、听到或看到的一些事(故事),为写文章提供丰富的素材。
(三)展开想象的翅膀,丰富素材
这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曹文轩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我们能看到、能摸到的世界,比如天空、太阳、高山、河流是第一世界,而我们用脑子虚构、编织出来的世界是第二世界,写好作文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优秀的作文从来是建立在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的完美结合上。
就前面提到的那6只麻雀,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想象:“那6只麻雀去干什么?为什么又飞回来了呢?”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回答,可根据这些想象写出一篇文章来。学生的这些思维都是发散性思维。
云南师范大学孟照彬教授上的一节哲学方式的微型小说创作课很值得借鉴。孟教授给学生展示一幅画:画面有水、水面有船;岸上有花草、房子、风车;天空上有白云等。让学生观察这样的一幅画,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微型小说。
他首先搭建几个平台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并用小卡片写下来:
(1)看:你看到水面上有什么?水下面有什么?船上有什么?岸上有什么?房子里有什么?花草里有什么?天空中有什么?
(2)听:你听到水面上有什么声音?你听到水里有什么声音?花草里有什么声音?房子里有什么声音?天空中有什么声音?
(3)想:看到这幅画你从各个角度想到了什么?屋里的人他们在做什么?河里的鱼他们在做什么?花从中的蜜蜂他们在干什么?天空中的鸟在做什么?
在这一教学环节里,孟教授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用了我们能看到、能摸到的世界即第一世界和用脑子虚构、编织出来的世界即第二世界,进行发散性思维,把两个世界的结合起来。这样,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创作的材料。 (四)合作与交流,进一步丰富素材
俗话说得好:“人多力量大。”“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是比较有限。如何才能收集到更加丰富的材料?团队合作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前面看图写微型小说的例子中,孟教授在让学生自己写出素材后,先后让学生同桌交流、四人交流、开火车交流、团队交流、全班浏览等方式,让学生把自己写的素材与别的同学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流,并用小卡片记下自己没看到的、没听到的、没想到的别人的精彩素材。这样经过几轮的交流,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创作素材,为下一步写好小说提供充足的材料。
二、教会学生掌握各体裁写作的基础知识
当学生收集好足够的素材后,教师就要教会学生掌握各体裁写作的基础知识,因为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学生把记叙文写成说明文或别的体裁,那么这篇文章的分数就会很低。所以,各体裁作文的基础知识,必须让学生掌握。 三、清晰而独特的构思
收集足够的素材、掌握各种体裁的写作要领后,这时就要进行构思。把发散思维运用于作文的构思立意中,能开拓思路、扩展视野,写出新颖、深刻、高远的好文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独特的构思,这是体现独特性、个性的表现,也是作文分数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用创新的眼光审视素材和构思谋篇,文章才能出奇制胜、脱颖而出。作文的构思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巧妙的角度
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效果。从常人不易想到的角度构思,会有意外的效果。例如,高尔基的《海燕》,从海燕同暴风雨搏斗的顽强拼搏精神,想到了无产阶级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优良品质 (二)要有独特的思路
独特的思路往往体现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人物形象及人物的描绘的设计等方面。例如,日本著名短篇小说家星新的《喂——出来》,小说的基本情节无非发现一个深不可测的洞,人们用来倒垃圾的。作者以科幻小说的方式,幻想垃圾从洞中飞出来,污染环境,给人类造成危害,引导人们重视对大自然、对环境的保护。 (三)情节要有起伏
情节起伏的设置可以这样设计:设计悬念、结局出人意料、波澜起伏。例如,鲁迅《社戏》中写“我”对去赵庄看戏盼了很久,终于等到了,却在早上叫不到船;下午终于等到八叔的船回了,大人们却担心不可靠不让去;最后是双喜打了包票,才得去成。
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准备的素材按所构思的需要进行排队、疏理,分清主次、深浅,经过理解适当加上一些分析性的语言将其材料衔接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作文便自然形成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此长期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会不断地提高,有话可写,而且写出来的作文也和别人不一样。
(责任编辑 韦 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